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科學實驗教學反思

科學實驗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18 04:01:58

科學實驗教學反思

科學實驗教學反思

科學實驗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樹立以探究實驗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通過教師巧妙的引領,使學生了解自然科學奧秘,不斷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從而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以下就結合我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實驗探究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要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電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興趣。如教《米飯、淀粉和碘酒》一課,講到用碘酒檢驗淀粉,我讓每個同學把手洗干凈,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隨后讓各組同學用米飯粒在白色卡紙上擺出花樣圖案。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同學們都驚叫起來:飯粒變臟了,手指也變臟了。飯粒和手指都變了色,白紙上呈現的是深藍色的花,這是怎么回事呢?此時此刻同學們都產生了好奇感,要研究的問題竟是如此奇妙,情緒怎能不高昂,精神怎能不振奮?

  二、科學引領,親歷實驗探究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充裕的探究時間,科學地調控課堂,讓實驗教學活而不亂。在探究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去發現各種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的不同,獲取豐富的表象;引領實驗分析,教師要想辦法引領全體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討論和制訂實驗方案,并在合作反復實驗的過程中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鼓勵制作和創新,教學中如果能鼓勵學生把制作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學《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我提供給學生2個小燈泡、2個小燈座、導線、電池、電池盒等材料后,就讓學生自主操作,學生就進入緊張的實驗操作。由于學生有了前面點亮燈泡和畫簡單線路圖的基礎,就設計了許多方案,拿起材料這樣試試,那樣試試。結果,不一會兒,學生就把兩盞小燈泡點亮。經過交流方知道,學生都是用串聯或者并聯中的一種辦法。聽到有別的辦法也能把小燈泡點亮,學生仍躍躍欲試,于是留時間讓學生繼續實驗探索。可見學生積極運用舊知識,潛心探索,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學生親自下河知深淺記憶深刻。

  又如《滑輪》的教學,由于實驗過程比較煩瑣,就安排學生合作實驗。教師鼓勵學生一同商討設計實驗方案,嘗試組裝不同的滑輪組進行對比實驗,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不同方案的提物體中,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不省力,什么情況下省力,省多少。學生既分工又合作,緊張地實驗操作、觀察、記錄、整理、邏輯分析等科學研究。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增強協作交流能力,形成了樂于探究、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

  三、理性辨析,克服認知負面遷移

  在知識體系中,學生是在舊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已有的知識技能將會對他新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認知遷移。當個體已有知識技能對新知識的認識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掌握即正遷移;當已有知識技能干擾著個體對新知識技能的掌握,它對個體新知識產生不利的影響即負遷移。在實驗教學中,要克服負遷移應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辨析、類比;注重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體驗,形成準確的概念并重視知識的鞏固。如學生一見到鯨,就只注意它生活在水中,外形和魚表面特征相似,加上鯨有魚字旁,誤認為是魚類。這種非本質的感知阻礙了學生對鯨是哺乳動物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揭示鯨的本質特征,強調鯨是用肺呼吸、胎生的哺乳動物,而魚是用鰓呼吸、卵生的。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確鯨和魚之間的本質區別。從而深刻理解哺乳動物和魚類的不同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引導學生將概念和日常用語易混、矛盾之處加以辨析,以此幫助學生擺脫負遷移。

  又如學習《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一課,學生因受生活中這個電的認識的影響,有的不敢進行做靜電實驗,怕會被擊到;有的拿小燈泡在靜電中實驗,看能否產生亮光,這根本是誤解了靜電。老師可以親自梳頭實驗,讓學生明白這個電是不會擊人的。而且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之中。通常物體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不顯示帶電。而要想使電荷形成電流,讓小燈泡亮起來,那就需要動力和電路。再引導學生做各種摩擦起電的實驗,從而使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靜電不同于電流。克服認知負遷移。

  四、解放思想,拓寬實驗探究空間

  小學科學課的許多內容是學生身邊常見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活潑可愛的鳥獸蟲魚;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河流、空氣污染的考察;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的觀測等等都是科學課的教學知識。這么廣闊的學習對象,這么豐富的材料要把它們盡數搬到課堂上來教學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師生都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能只囿于課堂,應向課外延伸,乃至走向大自然。讓科學真正成為探索大自然常識的學科。如教學《莖的作用》一課,先帶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不同植物莖的一些變化。請學生選好一棵植物,把植物的莖環切一小段皮后,過了一段時間,跟蹤觀察,切口上部的樹皮逐漸膨大。當學生產生強烈疑問時,老師再給予講解,使學生明白葉制造養料是通過樹皮輸送的道理。這樣將課堂搬到大 自然中,學生通過課外的親自觀察實驗,進一步理解了課內所學到的知識,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使學生在探究中發展。

  總之,科學實驗教學中,要擺正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引導學生親歷課堂內外的實驗探究,自主分析、總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科學實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學反思03-19

科學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12篇)02-14

磁鐵科學課的教學反思(精選13篇)04-07

科學《有趣的磁鐵》教學反思(通用15篇)07-16

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計劃(通用10篇)07-25

小學科學的教學總結03-20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