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雨點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雨點兒》教學反思 1
讀中體驗 讀中感悟 讀中創新──《雨點兒》教學案例及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1~2年級的學 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于正處于閱讀起步階段的一年級孩子來說,讓他們初步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興趣,從而喜歡閱讀,是這個階段閱讀教學最為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們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雨點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的課文。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學生愛讀并且能自己讀懂。在教學設計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呀,許多客人想和你們一起上課,歡迎嗎?瞧,他們來了(課件出示小雨點),(生鼓掌)跟雨點兒打打招呼吧。(“雨點兒,你好!”“歡迎你,小雨點兒”……)(師指導讀好“雨點兒”中的兒化音)
師:(再點擊課件)聽,雨點兒開始說話了:“嗨,小朋友們好。我是雨點兒。有關我,你知道了多少?”(小雨點的話使小朋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舉手回答)
小雨點兒又說了:“你們說得真好。你們還想知道什么?”(小朋友又紛紛舉手)
(從孩子們的回答、提問中,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讀題審題能力,還訓練了孩子們的想象、思維能力,同時也引起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欲望。)
二、層層遞進,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師點擊課件,“雨點”上出現了生字。(雨點的話:“你會讀準我們身上的字嗎?)
2、師又點擊課件。
(小雨點的話:“瞧,我們的好朋友來了,你能把我和朋友連起來讀一讀嗎?”)
3、師再次點擊課件。(小雨點的話:“哈哈,我們跑到句子中了,你還能把我們讀準嗎?”)
⑴ 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⑵ 我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⑶ 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4、師:這下,字寶寶們都跑到了課文中了,你能不能很流利地把課文讀給你的伙伴聽?(學生馬上找伙伴讀,讀得很認真,積極性很高)
(層層遞進,引導孩子逐字逐句地朗讀,自然而然地降低了難度。在讀的過程中,形式多樣,有自由讀、指名讀,小組合作讀,不僅提高了孩子們朗讀的水平,同時還讓孩子們在學習伙伴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初嘗閱讀的快樂。)
三、細讀課文,探究發現,自讀自悟
師:剛才,小朋友們讀得可認真了。誰愿意讀給全班小朋友聽?(學生自選一段讀,師隨機點撥)
1、研讀第一自然段。(生讀后,師點擊課件)。
⑴ 出示:(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⑵ 我們還可以說( )從( )飄落下來。
學生回答:“雪花從空中飄落下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⑶ 這些飄落下來的東西都是怎么樣的?我們該怎樣才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讀出來?
⑷ 試著將句子讀給你的好朋友聽,并告訴他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學生經過這么一點撥,進步很快,讀得相當好。這樣,孩子們通過自讀自悟,閱讀能力在交流中得以提高)
2、練讀2~4自然段。
⑴ 自由讀讀2~4自然段,劃出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說的話。
⑵ 課件出示對話,逐句練讀。(抓住學生朗讀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以肯定。重點讀好問句的語氣。)
⑶ 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同桌練習;師生練習;男女生練習)
⑷ 從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讓孩子們反復練讀,充分交流,及時給予評價,不僅可以讓他們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還可以讓他們學會在讀中體驗、在閱讀中發現,在體驗和發現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3、賞讀第五自然段:
⑴ 播放課件。觀看:
① 有了大雨點,沒花沒草的地方長出了花草的圖。
② 雨前的景色與雨后的美景,讓學生在比較中,通過景色的美來感受雨點兒的可愛。
⑵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花、草那么好看,都是誰的功勞呢?(學生回答是雨點兒的功勞)
⑶ 我們應該怎么讀才能把這美麗的景色讀出來,才能讀出雨點兒的可愛呢?
(生紛紛練習,通過賽讀、互評,把重音放在了“更紅了”“更綠了”,讀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這樣,讓孩子們在賞讀中感悟,用感悟促進了賞讀,在讀中發展,在讀中提高。)
四、品讀全文,課外拓展,激發想象
1、配樂朗讀全文。
2、你們喜歡雨點嗎?為什么?
3、假如你是雨點兒,你最想去哪兒?為什么?
(“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再一次被點燃,他們又興致勃勃地說開了:去田里澆灌莊稼;去沙漠;去干旱的地方……)
4、小朋友說得可真好。你們可以選擇自己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像課文一樣描述一下,你這小雨點兒所到之處的變化;也可以畫畫這變化……
(孩子們笑臉如花,他們又一次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教后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發現,雖然這些孩子只有六七歲,剛剛結束了拼音的學習,但是他們的閱讀潛力卻令人吃驚。經過句式的練習、歸納,學生就悟出第一自然段該怎么讀,那種輕輕地、慢慢地的感覺就出來了。通過分角色練讀,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大雨點兒”問問遠點的“小雨點兒”和近點的“小雨點兒”,學生馬上就領悟到了該怎樣讀好問句。通過觀看雨后的花草圖,學生就能抓住“更紅了”“更綠了”讀出景色的美及雨點兒的可愛來。并且,整節課中,學生自始至終興趣濃厚,讀書的熱情高漲,高潮迭起。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生學習書面語言,其主要途徑是范文語言的內化。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直接去感受語言、積累語言。一年級的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課件及教師的點撥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激發他們圍繞課文內容,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為課外的拓展、創新打下了基礎。
《雨點兒》教學反思 2
[案例]
一年級上冊第12課《雨點兒》
試教時:
識字環節:出示“數、清”等10個生字,引導學生讀準音,特別注意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用聯系生活、加一加、換一換、演一演、數筆畫、猜謎語等多種方法記住形。通過指名讀、跟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打亂順序齊讀等方式加以鞏固。
閱讀教學片斷:在課間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第2—4小節,聽聽雨點兒說了些什么,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大雨點和小雨點說的話。劃好后同桌互讀,而后分角色讀,表演讀。再啟發學生針對雨點的對話質疑并加以感悟,使學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點兒的滋潤,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點兒的滋潤,讓種子能在這里安家。
公開課上:
識字環節:結合語境,只出示“數、清、彩、飄、落”等出現在同一句話中的5個生字作為重點來教,通過聯系生活記住“數”、加一加或換一換記住“清”與“彩”、創設情境演一演“飄落”等方式,突破了識字教學的難點。同時還理解了文中帶有這5個生字的那句話。另有“空、問、回、答、方”這5個生字,音形義相對較易掌握,就將它們分散在理解課文時進行教學。其中“方”字還作為書寫指導的重點,指導學生注意筆順與筆畫位置。再在學文后的鞏固環節來做“跟生字寶寶捉迷藏”、“你說我猜”等游戲。
閱讀教學片斷:在課間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2—4小節。我先帶著學生劃下大雨點問小雨點的話,指導讀好這個問句之后,再引導學生找出其他的對話內容,并進行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而后啟發學生針對雨點的對話質疑并加以感悟,使學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點兒的滋潤,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點兒的滋潤,讓種子能在這里安家。
效果:試教時,在識字環節,全場就冷了,沒有幾個孩子能積極參與,更不用說能用多種方法識記了。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又因為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要求——“用筆畫出雨點兒所說的話”難倒了大多數學生,使得整堂課連牽帶拽的,沒有了自主參與,沒有了興味盎然,沒有了輕松愉悅,更沒有了我所期望的精彩,教學效果不言而喻。而在公開課上,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積極投入,思維活躍,學得興致勃勃,連質疑時所提的問題都很有思考價值,學習狀態相當不錯,效果自然令人滿意。
[反思]
從試教到上公開課,前后也就兩天時間,為什么同樣的教學內容,同一個老師,同樣都是入學不到三個月的孩子,兩堂課的教學效果會相差如此之大呢?在試教時,我也是作了充分的準備,信心十足地走進課堂的。滿以為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或許還會有不期而至的精彩。沒想到,結果完全事與愿違。于是,我進行了反思,加以了改進,才有了之后那堂課的收獲。從中,我得到了不少啟示。
一、“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些孩子入學還不足三個月,這一陣子大多時間用來學習漢語拼音,課堂上教的也才百把字,而課文,幾乎還沒怎么接觸過。如今,我把幾個單元之后的課文提上來學習,對于他們來說,這跨度相當大,真是勉為其難呀!難怪在試教時一出示數量和難度都超過他們想象的生字,他們就悶了,更不用說放手讓他們找文中人物的語言了。而在后一堂課上,由于分散了難點,且有了教師的適當引導作鋪墊,學生學習起來就輕松多了。看來在教學中,什么時候都不能把學生撇在一邊,不顧他們的知識結構、心理特征,一味地按著教師設定的步子走,要知道,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我們在組織教學時,一定得找準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把握好教學的梯度,使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既非輕而易舉讓學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令學生喪失信心。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就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真正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孩子們對待學習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時時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對于低年級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在以上修改后的教學設計中,努力體現了識字方法的多樣性,識字過程的趣味性,在閱讀教學中則通過啟發學生質疑解疑、想象體驗、朗讀感悟、遷移運用、表演激趣等來體現自主性與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讀讀記記說說演演中輕松地達成目標。
三、“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標準》對此有明確闡述:“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后一例教學中,我們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教給了孩子一些閱讀的方法,再給他們放手實踐的機會。同時,還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究的精神,并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即思考解決“為什么小雨點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這些問題時,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審美的樂趣。之后的想象環節“如果你是雨點兒會到哪里去”,孩子們說得有理有據,相當感人。這正是因為孩子們的靈性得以釋放,創造潛能得以激活,思維火花得以點燃所帶來的良好學習狀態與效果。只有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充分發揚自主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師搭建的平臺上展現生命的色彩。
《雨點兒》教學反思 3
這是《雨點兒》一文第一、二課時的課堂實錄,相對而言這兩課時的任務各有側重。第一課時側重于學生的閱讀實踐,第二課時側重于學生的識字過程。但總體來說,教師均能緊扣教學目標,教師大膽地“放”,讓學生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去朗讀、識記,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采用多種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了讀一讀,畫一畫,貼一貼等手段,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習語文。
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教師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而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復見面,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與漢字反復見面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本課會認,過渡到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體現了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了識字是有用的,從而更主動地到生活中識字。
《雨點兒》教學反思 4
《雨點兒》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色。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識字,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第一,讀好兒化音。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通過示范讀,學生跟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好兒化音。在之前的課文中,我們已經讀過兒化音。所以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再出示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圖畫,讓學生喊出它們的名字,進一步進行強化。
第二,識字教學。本節課我采用隨文識字,將本課需要認識的12個生字全部融合到課文的學習中,在指導學生認字時,針對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法。借助學生的數學書理解“數”兩個讀音的用法,并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可以認識很多生字。教給學生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生字。由于學生剛剛進入課文的學習,對于生字方法還沒有過多的學習。我重點指導認識“彩”這個字可以是采加上偏旁三撇。然后通過認識“綠”“到”這兩個字鞏固這個方法。“數不清”這個詞借助圖片讓學生數一數雨點兒進而理解其意思,然后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說說有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拓展學生知識面。對于“飄落”一詞的理解,我將提前準備好的羽毛吹向空中,學生很容易體會到很輕的東西才能飄落。字詞的理解不能脫離句子,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數不清的`x,從x飄落下來。”的句式練習說話。進一步進行強化訓練。
第三,朗讀練習。《雨點兒》2-4自然段是對話訓練,我創設情境采用示范朗讀、個人讀、同桌練習讀、分角色朗讀加表演展示。再設置距離遠和距離近兩種場景。與單元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說話時根據距離的不同,我們應該用多大的聲音和怎樣的語氣。經過多次朗讀之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內容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
第五段是長句子練讀。通過示范和劃分節奏。訓練學生把長句子讀短。明白長句子中間的停頓比逗號時間短,句號的停頓比逗號長。對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引導其讀出情感的變化。
第四,寫字教學。本課共有“問、半、有、從、你”五個生字。根據每個字的結構。通過學生觀察,老師示范,從細節出發。觀察筆順筆畫,起筆手收筆的位置。每個生字經過老師示范、學生書空、學生描紅、書寫、組詞等環節。將每一個生字落到實處。從作業反饋來看,課堂練習比較到位。
然而,教學總是充滿遺憾的。在練讀的過程中,不能讓每個孩子都上臺展示。課堂比較積極的孩子得到的訓練就比較多。如何讓另一部分孩子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雨點兒》教學反思 5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奇思異想,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思維定勢,大膽提出己見,培養批判與懷疑的科學精神。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表露的與眾不同的觀點、思維方法甚至出現的錯誤不壓制、不諷刺、不嘲笑;對學生的獨創表現,不輕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學生提出荒唐和不恰當的問題,也不批評,而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因為靈感和創造常常孕育在異想天開之中。
今天我們學《雨點兒》一文,在孩子們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1~4段后,我說:“小朋友,如果你現在就是可愛的大雨點兒或小雨點兒,你會去有花有草的地方?還是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呢?”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是小雨點兒,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為那里很美!”有的說:“我是小雨點兒,可是我要和大雨點兒一起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熱鬧呀!”有的說:“我是大雨點兒,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為我喜歡花草!”……面對學生不同的答案,我說:“小朋友,你們說得真好,你們都是有主見的雨點兒。那么課文里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為什么要這樣選擇呢?一定也有他們自己的道理!交換兩個人去的地方好不好呢?我們到第5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讀了第5段,學習了句子后,一個男孩自己站起來滔滔不絕地說:“我知道了!種子長出來是要有水的,可是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泥土很干很干,種子在黑黑的地里長不出來,大雨點兒力氣大,能讓那里的泥土很快就濕了,那里也就能長出紅的花,綠的草了!”另一個孩子也靈機一動,脫口而出:“有花有草的地方,泥土應該有點濕潤的,所以長得出花和草來,現在它們只是口渴了,小雨點兒去的話,它們喝了水,花就會更紅,草就會更綠了。”我正要表揚這兩個孩子,突然,有個學生在下面輕輕地說:“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真聰明,哪個地方最需要他們,他們就去哪兒。”我立即肯定地說:“你們也很聰明,能自己從課文里發現這么多學問,了不起!現在你是雨點兒的話,會選擇去哪里呢?”
這回,孩子們的答案更多了。有的說:“我是大雨點兒,我要去沙漠,讓沙漠里變成樹林!”有的說:“我是大雨點兒,我要去剛發生火災的'地方,那里的草啊,樹啊,都沒了,不漂亮,我要把那里變得更美麗!”有的說:“我是小雨點兒,我要去城市,把灰塵都消滅!” ……聽著稚嫩的童音,我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凈化,他們,不僅是善思的孩子,更是有愛心的孩子,學得好,想得妙,說得更棒!他們就是一群可愛的雨點兒!
第斯多惠說:“科學的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兒童去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當多些。”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樂于思考,主動探索,大膽質疑,敢于標新立異的智慧與靈性將會得到有力的展示。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求索,把新信息和己知信息結合起來,納入已有的認知體系,并尋找出某些聯系,從而產生新的組合,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老師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思維活躍,自然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窗戶。
《雨點兒》教學反思 6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在教學中貫穿以下教學理念:
一、“趣”字引路,讓識字教學水到渠成。
與生動有趣的文本內容相比,單一的識字環節往往是一個不受學生喜歡的過程。如何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本堂課作為本文教學的第二課題,識字環節已經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過復習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把生字全都寫在一個個的“雨點”上,設計了:“開小火車叫生字寶寶的名字----把拼音寶寶藏起來讀一讀----送雨點兒回家”等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鞏固生字,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等把生字寶寶全都“送回家”之后,又讓學生聯系板書讀一讀,進一步鞏固了生字學習。
二、重朗讀指導,營造氛圍,激活文本,讓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跨時空的心靈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換位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注重讓學生閱讀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學課文之前,我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寫雨點的小詩如《雨后森林》、《雨點沙沙》、《歡迎小雨點》等,讓他們充分閱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很多的時間花在了閱讀課文上。在學生自由讀了2-5小節后,我每小節各指名2-3個同學進行了朗讀,并請學生評議。在讀了課文的第2小節后,為加強學生對問句的理解,在進一步明確了問號的意義后,我把“大雨點”粘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個范讀:“你要到哪里去?”請學生通過聽與看,揣摩一下當時大雨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大雨點很開心!”“它覺得很自在!”“那誰來做做快樂的雨點兒?”指導朗讀好大雨點的話。緊接著讓學生再讀小雨點的.話,體會它的心情,交流。進行對話朗讀訓練。因為有先前的體驗在里面,所以學生讀得比較投入,仿佛自己就是雨點兒了。讓在學習了第5小節后,學生已經了解小雨點使“原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使“原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我在板書更多的花草后又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花小草們在雨點的滋潤下,長得更紅了,更綠了。它們會對雨點說些什么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 “小花小草會說:‘謝謝你們,雨點兒!’”“哇,真爽啊!”“讓我喝個夠吧!”
三、深入淺出,拓展文本,寓教育于無痕
本文描寫了大小雨點兒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分別給這兩個地方帶來了不同的變化,蘊含著這樣一個道理: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了解:對于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無私地給于幫助。在課文學習中,我沒有也不可能把這些觀點明確地告訴學生,但是通過多次的朗讀,聯系課前閱讀的兒歌小詩,學生應該能感受到這些。在學習課文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來進行升華:“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去哪里?準備給那些地方帶來些什么變化呢?” 學生的回答讓我知道:這一堂課的情感目標已經比較好地達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讓火焰山周圍的人不再干渴,莊稼長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場大雨,讓那些亂砍樹木的人嚇得逃回家。” “我要去沙漠,讓沙漠變成綠洲。”“我要去森林,讓小蘑菇全都長出來。”
讓兒童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規范的語言表達感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我試圖用自己的實踐來實現理念。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學中對“消除學生緊張情緒”這一點事先沒有考慮到,課堂上也沒有調控好,以至于部分學生(包括平時回答問題較積極者)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十分緊張。
《雨點兒》教學反思 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雨點兒》這篇課文,不僅僅要告訴學生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系,還蘊涵著更具有人文性的東西。這要通過學生反復朗讀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讓學生感悟到雖然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去的地方不一樣,但它們的生命同樣精彩。因此不僅要教會孩子們一般的語文知識,還要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系,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因此我的教學目標設為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都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課上關鍵還在于朗讀的指導。《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1~2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于正處于閱讀起步階段的一年級孩子來說,讓他們初步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興趣,從而喜歡閱讀,是這個階段閱讀教學最為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們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學生愛讀并且能自己讀懂。在教學設計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讀出雨點的純真。但是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分角色讀一讀,關鍵都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可是這節課學生顯然對文本還不是很熟悉,要想讓一年級的小孩子剛剛接觸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讀確實目標定得有點高,除非課外教師讓學生去把文章讀通,所以學生在課上讀起來還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甚至還有些拖。這也許也是在告訴我:以后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雨點兒》時,我首先用猜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為上好這堂課打下基礎。
我認為,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元的學習策略,如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響并茂的效果,為學生學習創設美好的想象空間,提供學生體驗、感悟,引導學生美美地學習課文……如,在課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跟著音樂數雨點兒,把雨點請到我們的教室里來,和雨點兒交朋友,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在第5段教學中,我運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電腦課件展示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
《雨點兒》教學反思 8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11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設計意圖:
我所研究的專題是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讓學生猜謎語,由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然后播放課文動畫,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悟。
其次,在識字環節中,我采用分散識字,先通過小老師領讀,讓學生初步認識一部分生字的讀音,再讓學生找一找需要注意的字音,幫助學生區分容易讀錯的生字,從而進一步鞏固生字的讀音。接著,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在鞏固生字時,我讓學生按這樣的層次:順序讀——變序讀——搶讀生字,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再把生字放在文章中,讓學生認讀,認讀時,聯系實際理解詞語,如:什么東西數不清,什么東西是飄落下來的?什么是半空,來理解這三個詞,不僅鞏固了生字,又理解了詞語。
在朗讀感悟第一自然段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雨點飄落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雨點飄落時的輕慢的感覺。讓學生在意境中朗讀課文,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在朗讀感悟第二自然段時,我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同桌讀、師生合作分角色讀,引導學生讀出大雨點和小雨點對話的不同語氣,理解課文內容。
接著,通過課件演示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分別到了不同的地方的變化,引導學生看圖,進行說話,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學生感悟雨后的不同景象,從而讀出這種神奇的變化,讀出雨后的美。使學生體會到雨點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突破了難點。
在拓展中,我也設計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雨點還會落到哪里,一個是你喜歡誰?為什么?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想象訓練,又對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訓練,更讓學生深深的感悟到雨水的作用很大。
教后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成功之處:
各個教學環節的層次比較清晰,如:先讀課文,再學習生字,然后在讀文感悟雨點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能夠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在識字這一環節,采用了分散識字,幫助學生減輕了識字的壓力,學生掌握得牢固,準確,學生參與度高,識字方法靈活多樣,復檢時利用搶讀游戲,把學生帶入了識字高潮,學生興趣極濃,認得快又準。
2、在學文中,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學生朗讀興趣很濃。重點理解了“數不清、飄落”兩個詞語。
3、拓展部分安排的得當如:在講雨點還會落到哪里,學生能夠充分展開想象,從而理解了雨點的作用。
不足:
1、在指導朗讀第五段時,美讀,用時少了點,沒有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朗讀時,教師應先示范讀,再來練習讀,用時再多一些,體會得再深一些,就更好了。
2、課件用的過多,向彩、清的記憶方法,可以不出示課件,還有課后題安排的不是很恰當,它和文章內容沒有太大的練習,可以在第二課時處理。
《雨點兒》教學反思 9
今天這節課作為一堂年級公開課,應該說我的備課還是比較充分的,課上環節也比較順利,基本上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認為這堂課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一是本堂課有一個環節,即在文中找出含有“數不清”“云彩”“飄落”這三個詞的句子這一個環節漏掉了。后來雖然補上了,但是顯得生硬,導致了教學內容的脫節。究其原因,是自己的準備還不夠充分,臨場的應變能力不足,這里漏掉的環節其實可以省去。二是教師扶得過多,學生的自主性不夠明顯。
如,飄落一詞的含義,可以放手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不一定非得說出意思不可。三是朗讀的.指導不到位。如,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對話,學生并不明白所謂的對話是什么,讀起來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一問一答不明顯,語氣平淡;第五自然段沒有讀出感情,感覺不出雨后景色的美麗、漂亮。四是受條件限制(無多媒體),無法使用課件,只能借助圖片、描述、想像等輔助手段,無法讓學生更生動直觀地了解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尤其是“花更紅了草更綠”了一句,“更”字很難從圖片中體現出來。
《雨點兒》教學反思 10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
在識字教學中,我通過變換多種形式識字,結合語言環境識字等,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識記起來效果不錯。
雨,孩子們大多不喜歡,因為它帶給孩子們更多的`可能是無法到戶外去活動的煩惱,學生學完了這篇課文,小朋友對雨的喜愛會多一層。但是,由于這節課在朗讀對話部分耽誤的時間過長,造成后面的發散思維的部分一筆代過,時間調控不好,前松后緊.而且在最后的一個發散思維的環節中,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大小雨點說些什么?”學生只是會說簡單的謝謝兩個字,說明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不行,以后還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雨點兒》教學反思 11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教科書學習光盤效果,兩次再現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感受畫面和課文學習上。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及時調整目標,引導學生生成個性的理解和感悟,培養求異思維。課中,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如此一來,學生的疑問也就自然地產生了。最初學生的疑問往往是零散的,淺層次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疑工作,使學生能將疑問設在重點難點處,設在新舊知識的結合處。生疑還須解疑,方有長進,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能注意幫助學生對疑問歸類整理,讓學生憑借掌握的知識自己解決或在合作學習小組里討論解決。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解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究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問題。
只要我們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找到適合發展學生的好方法、好途徑。只有正確引導學生的潛在能力,才能就會象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
剛好在學習《雨點兒》這篇課文當天,我校學生參加大課間跳繩活動,天公真作美,正好下了一陣小雨,學生正準備走回教室,我順勢讓和學生一起感受一下灑雨點兒的情景。雖然是一年級剛人學的小學生,但他們都容易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但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我覺得學生能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已達到了目標。在課上關鍵還在于朗讀的指導。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雨點兒》教學反思 12
今天終于上完了公開課,感覺心里一塊大石頭瞬間落下。放松的同時,我也在思考,在反思,怎樣的語文課才是精彩、完美又扎實的語文課呢?
試教了2次,感覺和真正上公開課的時候又不一樣了。所以,人總是要慢慢地反思,慢慢地成長。聽了幾位老師的評課,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當然也學到了不少,多鍛煉,多成長吧!珍惜每一次開課的機會,好好備課、磨課,上課,進步一定離你不遠!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文章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之間的對話,讓孩子們感受到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
這篇課文,我主要是在認識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再深入指導第1自然段的朗讀。總體來看,態度認真,素質可以,不足的地方也無處不在:
1、有重視生字教學的意識,可是沒有很好地展開生字教學。例如“飄落”一詞,應該讓學生說說什么東西從哪里飄落下來,作為一個語言訓練點來抓。還有應該讓學生明白,飄落是輕的東西飄落下來,指導輕輕地讀。生字教學節奏太慢,以至于后面的對話沒能展開,以后應該要抓緊速度,設計好環節,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朗讀和學習。
2、缺少朗讀指導。例如第一句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在適當的'齊讀,范讀之后,應該指名學生個別讀,畫出重音和停頓后,再反復地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切實抓好朗讀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
3、習慣的養成有待提高。例如: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數不清?學生只回答了“人,樹葉,鉛筆”我匆匆而過,沒有引導他們說完整的話,也沒有做很到位的引導,應該加個適當的語境進去“如,商店里的鉛筆數不清,廣場上的人數不清等等。這是以后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習慣養成好了,一切都會順暢起來。
4、教學細節方面不夠注意。例如“點”字的四點底,第一筆是左點,后三點是右點;“風字旁”還是“風字邊”還沒搞清楚;識字教學方式單一,應該引導他們用“加一加、減一減,編一編”等多種記憶方法記憶生字;“雨點兒”和“地方”中的兒化和輕聲也讀得不到位。以后應該從細節抓起,爭取讓每一個環節都無懈可擊。
感謝各位的老師的點評和指導,相信在你們的幫助下,在不斷磨課的過程中,我會成長!繼續奮斗吧!
《雨點兒》教學反思 13
有位老師上一年級新教材《雨點兒》一課。前面采取多種形式朗讀了雨點兒的對話后,為了讓孩子們深刻感受雨后的變化,她別出心裁地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比如:喜歡唱歌的學唱《小雨沙沙》;喜歡繪畫的則在大展板上描繪雨后美景;喜歡表演的可以帶上頭飾演演課本劇。學生們看似都按自己的個性愛好各就各位去活動準備了,但你很快會發現沒多久,唱歌組的同學聲音越來越輕,無精打采起來;繪畫組的看似從頭到尾饒有興趣,忙個不停,但除了彩虹就是小花小草,色彩與形狀也無多大變化,畫有否美感是不敢恭維;表演的同學雖然帶上了頭飾,但顯然進入不了角色。這樣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學塵們終于捱到了時間,然后就來了個“綜藝大觀”,效果如何自然是不必多說的了。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的教學創意不錯,可是她沒有把孩子們的真正需要放在首位,學生無非是在被動地執行命令,不能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試問他們的個體得到了多少發展。
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并不是我們教師僅憑個人意愿可以猜測的。陶行知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用“學生的需要”去選擇!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學生不但興趣濃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語境,如在教學《雨點兒》一課,通過圖片展示雨過天晴的畫面: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各種野花,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的喜愛、感激情感表達出來。
小學生的表現欲望一般都比較強,角色朗讀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更符合角色特點,如教學《雨點兒》一課,教師有意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說什么?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后,并相互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里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應該讀怎樣的語氣,就怎樣讀。
實踐證明: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探索、研究,真正實現自我發現和發展,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所以朗讀不是機械的見字讀音,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想象力是創新活動的根本。想象是人們通過觀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的再造加工而形成的創造新形象的過程,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就是加強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多媒體融聲、光、情、景為一體,具有聲像并茂的特點,多媒體教學能借助文字、圖像動畫、音樂等信息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形成堅實的想象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情感,以疑活思,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領域,激活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又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一冊有這樣一篇課文《雨點兒》,講述的是小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各種形態。課上,我分別演示了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睡覺”“散步”“奔跑”和“跳躍”的動畫。精美的畫面,給了學生美的享受。在教學最后一個環節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小雨點,你會到哪兒去,做什么?”學生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小雨點落到小花上,親吻她美麗的小臉蛋;有的說小雨點落到小朋友的花雨傘,開心地滑滑;還有同學說到小雨點落到臭水溝里,嗚嗚地哭泣;小雨點落到沙漠里,很快被吞噬了……這樣具有創新氛圍的課堂,是動態的、充滿樂趣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提高了課堂效率,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它的運作方式是課堂上學生間的互相討論、互相切磋。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生態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首先,在生生互動中,每個學生都處于一種相對放松的心理狀態,不用擔心說錯,特別容易激活思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我們在學習《雨點兒》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出:“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為什么不到同一個地方去?”這本身是作者擬人化的`寫法,按常理講,下雨的面積大不可能雨都落到同一個地方。我正想解釋,這時學生說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所以大雨點兒選擇了沒花沒草的地方,小雨點選擇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講得多精辟啊!這完全是對生命的感悟!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為他鼓起了掌。
我在教學《雨點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讀了課文,誰來問一問,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同桌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并相互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里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聲音大而急的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可以通過圖片或電腦課件展示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可以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點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先請小小組合作排練,再選一、兩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最后集體評價。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使課堂顯出勃勃生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學《雨點兒》一課,在指導學生品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一個畫面,親自感受一下雨點兒給大地所帶來的這些變化。(出示動畫:春雨絲絲、萬物復蘇的情景)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看了畫面,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在此基礎上老師進行引導:雨點兒不僅是大地的好朋友,還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下面我們一起把這段話美美地讀一遍,表達我們對雨點兒的喜愛之情。在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后,老師進一步啟發:你覺的這段話哪些地方寫的特別美?誰能夠一邊讀一邊做動作?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對課文中蘊涵的情感的感悟也就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品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它是用直觀的藝術形象打動人的心,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如學習《雨點兒》一課可以配上動聽的音樂,加上教師優美動聽的語言:“滴答、滴答,飄飄灑灑。云媽媽的孩子來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是誰來了?”教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張著嘴巴“說話”的大雨點和小雨點。有趣的畫面逗得孩子們露出笑臉,學習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教師趁熱打鐵說:“它們說什么呢?請小朋友們快去讀讀課文,告訴你的小伙伴吧!”孩子們想學愛學的情感波瀾馬上掀起來了。
游戲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組織形式。寓知識于游戲中,不但可以調節氣氛,陶冶學生情操,更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課文《雨點兒》這篇課文的生字時,由于雨點兒是從天上落下來的,于是我就在每個孩子的課桌里藏了些雨點卡片,背后寫上一兩個詞語。開展“讀雨點的話”游戲時學生異常興奮,因為游戲規則是誰讀的最多、最正確。就能得到最多的落葉。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組織不同的游戲。如:找朋友、開火車、猜字、舉字、摘蘋果、打擂臺、插紅旗。”等等。深受同學們喜歡。在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中進行教學,能保證孩子們在輕松、歡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雨點兒》教學反思 14
《雨點兒》是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于學生閱讀。
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同桌互讀、老師范讀、學生互評多種方式多次練讀課文,借助拼音拼讀、字理解析,能隨文正確認識生字。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讀、分角色讀、做動作讀,互評再練讀,多種形式的練習,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為充分激起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教學開始,我先出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就不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呢?”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也是為了讓學生迅速的課堂教學的進入狀態。課題“雨點兒”的發音,對于孩子來說是難點,有些孩子總是讀不出兒化音的感覺,總是強調“兒”的音。我交給他們方法,“雨”字讀響亮,“點”字和“兒”字連在一起,發完“點”的音后舌頭迅速向上卷。實在發不出來的,我讓他們讀完“雨”后,后面兩個字加快速度讀。
在學生自讀以后,我們認讀帶有拼音的詞語,重點強調平翹舌音、兒化音和輕聲。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帶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這個環節感覺不夠扎實,開火車讀的像慢車,全班齊讀時,也是參差不齊。教學識字最終是為了讓學生獨立識字,我在想,如果能讓學生自主識字,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學生在充分感知以后,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件理解“數不清”和“飄落”,并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觀察動圖,用“數不清的______從_______飄落下來。”的句式,練習說話。在這個環節,我們班平時一個不聽課的孩子高高地舉起手,為了鼓勵她,我喊了她,其實我的心是懸著的。果不其然,她在關鍵的地方把“飄落”說成了“落”,我們兩次提醒她,她才改過了。她雖然說對了,應該也不懂得其中的區別。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顯然不夠機智。課堂上的生成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不應該著急、甚至生氣。我應該因勢利導,讓同學們說說“落”與“飄落”的區別,“飄落”有隨風輕輕落下的意思,這樣可以加深理解,更好的實現目標。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他們去發現它們,去獨立掌握它們”。
“分角色朗讀課文”是一年級第一次提出的朗讀要求,在學習2—4自然段時,我先扮演小雨點,讓孩子們扮演大雨點,師生配合讀。接著又同桌互讀,男女生讀,分組讀,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朗讀,讓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分角色朗讀朗讀”。課后,一個孩子告訴我,他和同桌在朗讀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從身體下面往上升,我問是“激動”嗎?他點點頭。我想,孩子們在充分朗讀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感染,進入了文本角色,情感得到了熏陶。
這節課,孩子們的課堂融入還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往后,我會在課堂上注重孩子與文本之間情感的溝通,在字、詞、句、段中注入情感,讓孩子樂學,會學,主動學,讓課堂“活”起來。
【《雨點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雨點兒》的教學反思07-08
有關《雨點兒》教學反思07-08
雨點兒課堂教學反思05-29
雨點兒的優秀教學設計06-06
雨點兒優質教學設計06-25
《雨點兒》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6-30
小學語文《雨點兒》的教學設計06-27
雨點兒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6-13
《雨點兒》經典教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