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導學案
青山處處埋忠骨導學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產積極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你對抗美援朝的了解。
2、由抗美援朝的有關情況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新詞,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1、自由默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
1、細讀課文,思考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感受大致分兩個方面:個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質方面胸懷寬廣,無私等。
3、重點把握以下語句:
⑴ 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的喃喃著。
⑶ 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⑷ 秘書將電報紀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的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⑸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體會要點:岸英從小就顛沛流離,在父親身邊并沒有多少時間,慈父深愛他的兒子,老來喪子,使他悲痛欲絕──常人的情懷。
⑹ 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的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⑺ 毛主席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體會要點:作為一國的領袖、國家主席,毛主席把犧牲的兒子埋在國內是無可厚非的。但他強忍著悲痛,一切從大局出發,理智地處理了自己的感情。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充分體現了毛主席那寬廣的胸懷。──-偉人的風范。
四、小結,深化感悟
1、小結:
毛主席把一生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老苦大眾。此前,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卻毅然地把自己的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懷似海般廣闊。
2、感情朗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再一次體會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偉人風范。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從課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從哪些詞句當中感悟到的?為了使自讀課文和談論交流更有實效,課前我要求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開展課外閱讀。最后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因為有感情的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許多感受,有的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可能通過讀能表達出來,在讀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毛澤東的情感,在讀中升華學生自己的認識。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學生的感悟還是比較到位的,可學生的朗讀還欠加強指導。讓學生在朗朗的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組織好朗讀教學也是培養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學中學生集體感情朗讀的時間欠充分,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過細節描寫來突出毛澤東鮮明的性格特點,展示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這是本文在表現手法上的基本特點。文章當中有很多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可在體會情感中沒有涉及到描寫人物的方法,我覺得在體會情感和了解寫作方法有一個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這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青山處處埋忠骨導學案】相關文章: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鐵的性質導學案09-01
秋天的懷念導學案03-20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