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著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詩歌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戴望舒《雨巷》,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戴望舒《雨巷》 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錄音。(36’,3min)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它是歡欣鼓舞、斗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樣子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郁、哀怨),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速度來讀啊?(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1min)(總7min)
2、讀得怎么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而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一、二總13min)
三、品味詩歌意象(12min)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寫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1min,總3min)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啊?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2min)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可以看出,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么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這里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知道,這首詩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寫中,是否也看到了姑娘的樣子,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3min)
5、而在首詩歌里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為什么不行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啊,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征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系在一起。
戴望舒《雨巷》 2
原文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chi|chu,讀音為赤|觸)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賞析: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本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在這里,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亍著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在藝術上,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于音樂美的追求。
戴望舒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的姑娘,并非真實生活本身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的的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象創造了象征,象征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圣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用契合內心情緒節奏的音樂性,傳達了行走中的彷徨、惆悵、哀怨和寂寥。音樂性的追求并不是詩人的終極目的,《雨巷》的音樂性也不同于聞一多和徐志摩的音樂美追求,在聞、徐,有著外在形式整齊、劃一的均衡,戴望舒的音樂性追求,有著更多搖曳多姿的情態。難怪葉圣陶先生要感贊《雨巷》“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其實內涵的深刻理解則是《雨巷》的音樂性更符合現代新詩傳達現代人豐富多蘊、曲折多變的情感體驗。一句話,戴望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接著聞一多、徐志摩格律詩的接力棒,使音樂性更容易貼切自然地表達現代中國人的心靈顫動,意即“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精妙的去處”。
戴望舒《雨巷》 3
詩作原文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liáo)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páng)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chì)亍(chù)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tuí)圮(pǐ)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賞析:
《雨巷》1927年夏天,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征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聯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征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本詩巧用象征手法,營造了一種既實又虛,朦朧恍惚的氛圍。“我”在雨巷中獨自彷徨,似乎有滿腹的愁苦,但又不愿說出。
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望已久的、高潔又憂郁的姑娘,也可把其當做是詩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苦悶,對未來的渺茫憧憬。
戴望舒《雨巷》 4
原文介紹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著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圯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賞析
《雨巷》一詩的音樂感很強,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發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悵。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白墻黑瓦的建筑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里空蕩蕩的,只有詩人
撐著油紙傘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小巷、細雨、撐著油紙傘的孤獨詩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態──這就是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所展示給我們的鏡頭。在上述鏡頭過后,詩中出現了一段詩人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并非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人物,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他希望碰上的`)一個虛擬人物。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呢?詩中接著寫道: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于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復吟詠和廣泛傳唱,在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或具有這類性質的事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現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麗姿態和顏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潔和芬芳,還具有(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憂愁與哀怨的特點。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經詩人的想象而創造出來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詩中,她也象一個現實人物一樣活動起來: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詩中所寫的雨巷里,本來只有詩人一個人獨行;自“丁香姑娘”出現后,就有兩個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個姑娘的步態、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紙傘都與詩人一樣。這樣一個人的出現,顯然使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現在有兩個各自孤獨的青年男女在活動了,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這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可以推想,這)也正是詩人當時所想知道的。詩中接著寫道: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終于向詩人走近了,(我們可以想見詩人這時的心跳),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后,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去了!(我們在心底里叫:為什么只是這樣啊?)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凄婉迷茫。這表情分明透露著:她心里實際上是不愿意與詩人分離的。但因為某些(說不清楚的)原因,她卻不得不與詩人失之交臂!俗話說得好: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兩位心靈相通(甚至連表情和步態都那么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么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緣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可以想見,)詩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戀戀不舍而又深感無奈的情緒狀態中,詩人目送著"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等到走過一道“頹圮的籬墻”──這“頹圮的籬墻”正是詩人想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較為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征──,“丁香姑娘”終于消失在雨巷的盡頭。但這時的詩人還是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還是在感受著“丁香姑娘”遺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線和清冷空氣中的顏色和芳香,并為這種顏色和芳香的不斷消散而傷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后,我們看到: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詩人在獨自彷徨: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的那個鏡頭又重放了一遍。首尾兩節的詞句幾乎全部相同,只是將其中的“(我希望)逢著”改成了“(我希望)飄過”。這一改,一方面表明詩人并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因而,讀到詩的最后一節,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層。
戴望舒《雨巷》 5
一、導入
01、聽歌曲《雨巷》。
同學們,在正式進入新課之前,我想先請大家聽一首歌。聽歌的時候請同學們一起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聽完歌曲,教師提問:這首歌給我們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畫面?表達了怎么樣的感情?
這首歌曲《雨巷》是根據我國現代的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同名詩歌改編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歌,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通過這首詩歌到底要表達怎么樣的感情,看看與同學們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走進戴望舒的內心世界……
02、聽歌曲《你說你最愛丁香花》
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
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就這樣匆匆你走啦,留給我一生牽掛。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院子里栽滿丁香花,開滿紫色美麗的鮮花,我在這里陪著她,一生一世保護她。
每當聽到唐磊演唱的《丁香花》,感受著彌漫著淡淡哀愁的歌聲,我總會想起一位詩人,他說,他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他——就是因為寫了這首《雨巷》而著稱的“雨巷詩人”——戴望舒。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抗戰爆發后,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詩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后,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三、詩歌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竹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里,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詩句里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著“欺騙”。人們讀了《雨巷》,并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這首詩發表在1928年8月的《小說月報》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學讀書時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宣傳革命,散發張貼傳單,鼓動工人,反對帝國主義壓迫和侵略。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進行大肆屠殺與追捕。詩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反動派的追緝而被捕。從獄中被放出后隱居杭州,松江避難。在當時血雨腥風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籠罩了全國,革命轉入了低潮。戴望舒和當時一部分知識青年一樣,感到大革命失敗以后幻滅的痛苦。心頭沉重的憂郁,極度的苦悶,使詩人寫下了這首抒情詩。
四、整體感知
01、請同學朗讀詩歌。注意難讀字整音
彳亍:(chi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毀壞、崩塌。
太息(taixi):嘆氣。
02、聽課件中的朗誦或教師示范朗誦。
課文讀完了,我們感覺到什么了?——美。學生齊聲朗讀,再一次感受詩歌的美。
明確:整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富有美感卻又充滿著濃重憂傷的抒情意境。現在讓我們走進這首詩歌,一起感受詩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梅雨季節小巷深處的陰沉圖景:悠長寂寥的巷子,綿綿不盡的細雨,灰蒙蒙雨簾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這樣的環境里,詩人心中懷著一點朦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這究竟是怎樣一位姑娘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樣的色彩和芬芳又憂愁抑郁。她與詩人一樣“冷漠,凄清又惆悵”。哀傷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詩中凄涼的意境更加突出。(2、3)終于,詩人期待的姑娘如夢幻般的出現了,她美麗結著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詩人跟蹤而去,姑娘卻象夢幻一樣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節里除將“逢著”改為“飄過”之外,詩句與音節與第一節完全一樣,詩人低回詠唱中疊往復,一個失意者的孤獨和惆悵躍然紙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傷的,但他并沒有放棄追求,仍在繼續希望著,追求著。(我希望……)
五、分析詩歌意象
1、找出意象。
這首詩歌寫的比較朦朧,詩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具體鮮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但詩人的情感,內心情緒總要借助一定的載體來宣泄,而這些載體就是我們需要找出的意象。
意象背景道具油紙傘雨巷丁香籬墻
人物道具我姑娘
2、分析意象。
01、油紙傘:
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02、雨巷: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03、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愁品。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冷艷、哀婉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代曾》詩: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許邦才《丁香花》詩:蘇小西陵踏月歸,香車白馬引郎來。年曾綰同心結,此日春風為剪開。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04、籬墻: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3、討論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教師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戴望舒《雨巷》 6
戴望舒,是個性情的象征主義詩人。
象征主義注重表現曲折幽微的內心世界,《雨巷》抒唱的正是詩人的這一段心靈歷程;詩人撐著紙傘,彷徨雨巷,在寂寞、苦悶的情境中,希望遇著一個自己期待的姑娘。這并非現實的巧遇,而是幻覺的邂逅。這姑娘也并非實有的人,而是一個象征性形象、詩人情緒的對應物。她像丁香一樣美麗又憂愁,她像夢影一般走近又消散,這正是詩人當時把握不住理想,卻不甘放棄希望的復雜情緒的顯現。由于丁香形象雖然惆悵、凄清、迷茫卻沒有頹唐、而依然嫵媚動人,高潔孤傲,詩人在這里堅持了對人的尊嚴和生命力的極度追求!
詩人拿丁香花來比喻姑娘,寓意深邃。我國古代詩里有好些吟詠丁香花的'名句:“丁香花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樓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愁”等等!丁香花開于仲春時節,因易令人傷感而被世人稱之為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青睞。詩人用其作比喻來描寫姑娘的神情、動態,因喻體富含暗示、聯想作用,姑娘的形象寫得迷離、朦朧。
《雨巷》通過常用首語重疊,加上奇特的字句組合,使得全詩回蕩一種深沉的優美旋律,細膩而傳神地暗示了詩人低谷而迷茫的心境,讀后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詩作非常注重意境的創造和語言的錘煉,講究節奏和音樂性,追求一種朦朧的意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戴望舒《雨巷》 7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像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賞析
時過二十年,再次品讀戴望舒的《雨巷》時,我又一次被它凄迷憂傷的意蘊深深地感動了。我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與一幫愛好詩文的朋友在校外的山坡上,聲情并茂地吟誦《雨巷》,身邊翠綠濃密的槐樹,在晚風中漂浮著醉人的芬芳;恰在此時,雨中的丁香又一次包裹著我,讓我沉醉。
1、丁香般的寂寞在雨中蕩漾:
戴望舒的《雨巷》,展現了自己一段寂寞凄苦的心境。這種心境,也許許多不同時代、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人都曾體驗過,只是戴望舒將其外化成了一首美麗而憂傷的詩篇,讓人浸潤在一個美麗的情境中,品味人生的寂寞與無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們似乎可以看見,一個細雨綿綿的日子,詩人獨自撐著油紙傘,在江南悠長寂靜的雨巷中踟躇。光滑潤澤的青石板細雨里泛著光,堅實、細致而緘默。兩邊的粉墻與黑瓦格外的素淡,也格外的沉寂,任雨水沙沙地吹打,無聲地俯視著這個孤獨的行人。詩人心底那不盡的落寞,在無盡溫柔的細雨里飄飛,恰如江南五月人家籬墻上探首的丁香,靜靜地綻放,暗香浮動,淡雅沉靜,旖旎一季,而無人欣賞,寂寞與凄清在幽香里四溢。
如果說嬌艷的紅玫瑰象征熱情,雅潔的白蓮花象征孤傲,那么說內斂的紫丁香象征寂寞,是最貼切不過了。丁香的紫顏色是浪漫而冷艷的,丁香微小的花瓣密集地相簇相擁,溫柔含蓄毫不張揚,丁香的芬芳是悠遠淡雅的,它無比恰切地傳遞著作者溫柔細膩而又落寞孤寂的情懷。這種寂寞以一種寧靜的方式,在雨巷這個獨特的時空流淌。
當作者體驗著這份寂寞的時候,他有充實的傷感卻不絕望,有真切的痛苦卻又幸福。此刻,雨巷靜穆的天地為他所擁有,這份美麗的憂傷也為他所擁有,他也許因此而滿足,而恬靜。因而,整首詩的節奏之舒緩宜人,如同江南石板橋下款款行進的小河,無與倫比地熨貼著讀者的心靈。讀這首詩,你會因之沉郁、嘆息,但絕不會消沉或絕望。只是深深地感到詩人首出了你也曾有過的心緒,那種無以言說的落寞,那種親友在身邊也無濟于事的孤獨。這種寂寞,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如丁香絢爛于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雖遭遇了葉落花零,但依然芬芳迷人。
2、深巷似的惆悵在雨中綿延:
詩人行于悠長的雨巷,這雨巷似乎永遠也望不到盡頭,像詩人的落寞與惆悵,在如絲如縷的雨中延伸,延伸……這是江南特有的小巷,它總是比較狹窄,寬不過1~2米許。巷子兩邊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坡頂飛檐、青瓦白墻的小樓房。巷子因狹窄而顯得特別悠長,行走于這小巷,抬頭所見的天空似乎也被裁剪成狹窄的長條,帶似地在頭上飄著,行人緩緩漫步其間,往往有一種被懷抱的感覺,溫暖而親切。小巷常常很曲折,也很安靜,給人一種幽深的印象。
江南人愛花,陸游“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說的正是杭州的民俗。長長的雨巷,有人家院落中飄溢出來的花香,薔薇、玉蘭、茉莉,更有纏綿的丁香,在雨中淡淡地述說著哀怨美麗的故事。一柄油紙傘,擋得住江南綿長的細雨,卻怎么也擋不住雨中無處不在的惆悵。詩人的這一形象,總令我想起同樣撐著油紙傘,在白堤上漫步的許仙,只是許仙身邊垂柳依依。“噠噠”的足音,伴隨著“嘀嗒”的雨珠,在小巷深處清泠地回響。靜寂中詩人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逢著這樣的姑娘,無非是想讓這條雨巷不致過于冷清寂寞,無非是想讓自己有一個知己,排遣小巷似的人生中過深的惆悵。姑娘夢似地飄過,又飄走,唯有小巷靜靜地在雨中延伸。李商隱《詠柳》詩有“堤遠意相隨”之句,而此刻,詩人是“巷深意相隨”,無盡的惆悵小巷似地延伸。
3、雨絲樣的憂郁在小巷彌漫:
江南的春末初夏,細雨總是“滴滴嗒嗒”地下個沒完沒了,像極了詩人惆悵的心情。他為了這份心緒走在雨巷,懷著一份朦朦朧朧的期待,希望童話似地遇著一個與他契合的姑娘。所以,他寂寞卻又滿懷憧憬地吟唱:“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一個人行于寂寥的雨巷,夢想孤獨的自己,能在詩意的季節遇著一個詩意的姑娘。
想象中的她,有著丁香一樣的美麗,丁香一樣的氣韻,丁香一樣的憂傷,婉約凄清,神秘冷漠,“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那姑娘恰如另一個他,也有著丁香般的愁怨,也一個人在雨中寂寥地彷徨。與其說詩人在等待愛人,毋寧說他是在等待知己,能懂他寂寞與惆悵的知己,因而這人與他才有那么多的相似。逢著了是慰藉,是幸運;逢不著原是合理,是必然。所以,詩人不敢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已逢著了這樣的姑娘?只能默默地走近,走近,但不是歡欣雀躍,而是投以太息般的眼光。似乎在感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除了“冷漠、凄清又惆悵”,還能有怎樣的心緒呢?姑娘從他身邊飄然而過,輕盈無聲地飄過,似乎不及挽留,不及細想,甚至不及問候,就從他身邊悄然飄逝,“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似乎什么也沒帶來,什么也沒拿走。迷茫的是姑娘,亦是詩人。
姑娘漸漸地遠了,靜靜地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什么也不曾留下,“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芒,/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雨巷中再次只剩下詩人,獨自,獨自地品味著雨絲中的花香,滲透了花香的潤濕空氣。不經意間,他又看到了,人家籬墻上寂然的丁香,雨中寂寞地綻放。
夢境過后,詩人更惆悵,更寂寥,甚至是憂郁。正像馮西冷的詩中所描繪的情境:“她臨去的時候,/送給我兩件贈品。/一件是沉郁的眼波,/一件是痛苦的微笑。/我很珍重的將她這兩件贈品深藏在心窩里,雖一分鐘也不曾忘記;/哪知這兩件贈品原來是兩條春蠶,/竟把我的心當做桑葉!/”詩人的心蠶噬般的疼痛,因為曾經的'夢幻而倍覺憂傷,憂傷卻還是執著,“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也許詩人明白這樣的道理:“人生的大半都是在暗示、轉面不見、沉默不語中度過的。”他與丁香般的姑娘也只能在夢中相逢,人生的不幸與憂傷就在于此,我們幸而為人的代價就是這種孤獨吧。
4、《雨巷》述說了一個迷茫凄美的夢:
戴望舒的《雨巷》給我們留下的是一種凄婉朦朧的美。我們似乎明白他在說什么,似乎又不甚明了。也許,他讓我們能觸摸到就是,他的無以排解而始終不甘的寂寞,明明無望,還要執著地幻想,幻想有一種奇遇,徹底地解脫了他。他因何寂寞,因何惆悵,愛情?理想?事業?他要追求什么,得到什么,幸福?成功?名利?我們都不能確切地知道,也無須知道。我們在一種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沉醉,在心靈的契合中感悟人生,享受心領神會的知遇之樂。同樣的落寞,飄忽于同樣的雨巷。
“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之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用這段話來評論《雨巷》,或許是最合適的。也是這首詩歌歷經70多年而魅力依舊的原因吧。
戴望舒的詩歌既有中國舊詩詞的影響,也有法國象征派詩的影響,他詩歌的意象具有獨特的張力。《雨巷》中幽靜的紫丁香,曲折延伸的小巷,飄飛纏綿的細雨,江南味十足的油紙傘,神秘的丁香似的姑娘,這些美好的意象寄托了詩人無限的心事、紛繁的情愫,給讀者提供了馳騁想象的空間,回味無盡。同時,音韻和諧、節奏自然,旋律回復跌宕,江南小船般的悠然,韻致別樣,舒暢無比,余音繞梁,沉吟回蕩中傾述著一個年輕人美好憂傷的夢。
戴望舒《雨巷》 8
一、活動目的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詩歌。大家知道古詩詞可分為豪放、婉約兩大派,請同學為大家誦讀你所熟悉的豪放派與婉約派詩詞。
(有的學生朗誦辛棄疾的《西江月》,有的學生朗誦李清照的《如夢令》,課堂氣氛開始活躍。)
師:通過朗誦,大家可以感受到豪放派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而婉約派詩詞情感細膩、纏綿,有一種深沉、委婉的美。因此,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整體感知你晶
師:首先聽老師朗誦這首詩歌,同學們可以不看作品,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沉浸到詩歌的情景里去。
(和著舒曼的《夢幻曲》),教師以傷感、失落之情,以較舒緩的節奏朗讀《雨巷》,學生聽時神情專注,聽完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詩歌朗讀完了,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1:這首詩寫得很苦,詩中充滿了失落、惆悵的情緒。
生2:這首詩好像寫了一名男子希望在巷子里遇上他的心上人,但是,最終還是與他的心上人擦肩而過。
生3:這首詩雖然寫得很凄苦,但感覺很優美,尤其是那個丁香般的姑娘,美麗而不可及,令人傷感。
生4:這首詩寫"我"在苦苦地追尋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夢幻般的事物。
師: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畫出不會讀的生字新詞。
生5:第三節的"彳亍"和第五節中"頹妃"的"把"怎么讀?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
(大多數學生都讀不準這兩個詞,大家在忙于查字典。)
生6:"彳亍"念“chìchù”,是小步慢走,或時走時停。"妃"念"pǐ",是毀壞,倒塌的意思。
生7: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生8: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生9: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師:大家聽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有句話叫"知人論詩",只有了解了詩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作。
(幻燈:簡介作者生平、經歷,學生齊讀)如下:
大革命時期,戴望舒曾與施墊存、劉吶鷗等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革命失敗后,他遭到國民黨通緝,避難江蘇松江,雖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執著地探求真理。蝸居鄉間又有機會結識了墊存的妹妹絡年,詩人心里又暗生出許些企盼。《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創作的,最初刊于1928年《小說月報》第19卷第8號上。《小說月報》編輯葉圣陶當時接到戴望舒寄來的《雨巷》詩稿時,極為欣賞,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品發表后引起詩壇震動,戴望舒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師:原來《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現在,請一位同學配樂朗讀詩歌,大家邊聽邊欣賞幻燈上打出的根據《雨巷》的意境而制作的一些黑白照片,多些感性認識。
(幻燈:屏幕顯示出10張江南雨巷的黑白照片,同時,再次響起《夢幻曲》,讓學生融入詩歌所創設的情景中去。)
(朗讀完畢,課堂上再次響起掌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感到意猶未盡,久久地企盼著。)
四、內容理解
師:10張舊照片,仿佛帶我們走進了舊時的江南小巷,使我們對詩歌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請同學們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生1:"雨巷"
生2:"丁香般的姑娘"
生3:"我"
生4:"油紙傘"
生5:"頹圮的籬墻"
生6:"太息一般的眼光"
(學生似乎對"意象"這個術語不甚了解,暢所欲言,答案多且雜。)
師: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你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
(出現了片刻的寂靜,學生似乎對丁香不了解。)
生1:丁香可能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
(幻燈:介紹丁香及其在古詩詞中的喻意。)
師:在古詩詞中,詩人往往以丁香喻愁:如李商隱在《代贈》中作過如此沉吟"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又如南唐李煜在《洗溪沙》中寫道:"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所以,詩歌中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師: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詩歌意象的不確定性和主題的多元性,讓學生們充滿興趣,躍躍欲試。)
生1:"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生2:"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生3:"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生4:"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生5:"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生6:"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生7:"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生8:"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生9:"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生10:"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生11: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生12: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學生的聯想豐富多彩,三個意象及主題的多層含義盡情地得以顯現。)
五、總結
師: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為準確、合理。"知人論詩"應成為詩歌欣賞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音樂第三次響起,幻燈再度打出江南雨巷的舊照片,全班齊聲朗讀詩歌,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境、主題,在配樂朗誦中結束這堂課的教學。)
課后反思
1、現代詩歌一一尤其是抒情詩歌的教學,師生有感情的吟誦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教師的朗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優美的誦讀,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沉浸到詩歌的意境中去。而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反復誦讀,對詩歌理解更為深刻,感受更加豐富。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配樂誦讀,猶如催化劑,催生語文教學中的詩情畫意。
2、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一一多媒體的運用,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饒有趣味,若配以動畫、音樂,則在如歌如畫的氛圍中展現詩歌的意境情韻,讓課堂教學充滿感,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欣賞詩歌的熱情。
3、現代詩歌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往往是運用象征手法,詩歌藝術形象本身極富有暗示性和啟示性,同時,詩歌欣賞又總是要受到欣賞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制約,各人的情況不同,往往也就表現出不同的鑒賞結果。因此,在詩歌教學中,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不免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甚至有時會超出作者創作時的初衷,發掘出作者未曾意識到的東西。對于學生的這一鑒賞現象,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因為當代青年人的世界觀,以及生活、知識結構與前人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們應該站在今天的認識高度,去積極地鑒賞前人的作品,發掘出前人所未有的新東西。
戴望舒《雨巷》 9
戴望舒只有一個,所以,那飄滿丁香花芬芳的小巷,也只有他才走得出那份獨道的悠長與寂寥。那結著愁怨、有著丁香花般芬芳與憂愁的姑娘,只能在他的筆下,才會款款而行,搖曳生香。
看過一首詩,大意是這樣的:以前我們狼狽為奸,狼還在,狽沒了。以前我們衣冠禽獸,衣冠還在,禽獸沒了。以前我們酒肉朋友,酒肉還在,朋友沒了。以前我們尋歡作樂,我們還在,歡樂沒了。
據說狼和狽是一類動物。狼的前腿長,后腿短;狽則相反,前腿短,后腿長。狽每次出去都必須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動,否則就會寸步難行。有一次,狼和狽走到一個人家的羊圈外面,雖然里面有許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堅固,于是它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讓狼騎在狽的脖子上,再由狽用兩條長的后腿直立起來,把狼馱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兩條長長的前腳,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同樣是撐著一把傘,一樣的獨自彷徨在這悠長的雨巷。可任憑你從黎明走到黃昏,把小巷走穿,把巷子踏平,那丁香花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也未能出現。也許,她被永久地停駐在了戴望舒的雨巷,那是一個只屬于戴望舒的女人,那朵美麗芬芳的`丁香花只為他一個開放。
誰都可以,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就象是人都可以華裳錦衣一樣,卻不一定能穿出神韻和氣質來。滿街清一色的低胸低腰裝,可不是誰都能穿出性感與火辣的,其間不乏飛機場與水桶的敗筆。
誰也都希望逢著,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可惜的是,如今的丁香不是在寶馬里哭泣,就是在深閨中怒放,香了別人,苦了良心。縱使我們天天游蕩在雨巷,也只能逢著些個的庸花俗草。
狽不在了,狼還要繼續活下去。無以為奸,與狐貍共舞,裹腹怡情兩相宜。
只要雨巷還在,就會有撐著油紙傘的過客。丁香般的姑娘沒了,總會有茉莉、桅子花般的姑娘,與你一樣撐著油紙傘從雨巷走過。你可以不是戴望舒,她也可以不是丁香花樣的姑娘,但故事,相信會一樣的凄美、纏綿。
戴望舒《雨巷》 10
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余杭縣人。早年曾參加新月社,后成為《現代》雜志的主要成員之一。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本詩發表于1928年的《小說月報》,他因此贏得了“雨巷詩人”的稱呼,是中國19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的代表詩人。
《雨巷》發表于1928年。這是一首象征詩作。由于運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蘊涵的意義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但是欣賞者可以通過對寫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而對其中的涵義做出個性的理解。
首先從詩作的表層語義上來看,這是一首愛情詩。它描寫了一個一見鐘情且失之交臂的愛情故事。有人將這樣的愛情進一步坐實,再結合詩人1928年前后的愛情經歷而把它看作是詩人與女友曹某的一段愛情的寫照和記錄。其次,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與信仰的失落與追求有關的詩作。中國傳統詩學有以香草美人喻政治境遇的傳統,如屈原的《離騷》。作品中的“我”尋找的姑娘可以被看作是某種信仰,它本來存在,但是后來失落,但是“我”仍然執著地尋找。有人同樣進行了進一步的坐實,結合1927年后中國社會形勢以及作家自己的精神,認為這樣的詩作就是寫詩人大革命失敗后的心態的。作者早年曾經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革命失敗后,信仰失落,對國家的前途,個人的前途都充滿了失望和迷惘。因此,在這首詩里詩人在低沉的調子里,抒發了自己沉重而又不乏堅韌的情緒。再次,這首詩同樣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我失落情緒的寫照。作品中的“我”是憂愁和迷惘的,而所要尋找的'“姑娘”也同樣是憂愁和迷惘的。姑娘的情緒和形象正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寫照,或者說就是詩人的“鏡相”。在連綿細雨中,詩人懷著痛苦而朦朧的“希望”,“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詩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獨傷感的,是自戀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卻也寄寓著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失望和痛苦的情緒。
這首詩是戴望舒現代派詩歌創作的代表作。具體表現為:
(1)運用象征進行抒情。《雨巷》中的許多意象諸如“雨巷”“姑娘”“頹墻”等都被賦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節——在雨天里遇到一個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過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蘊。詩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調又具有現代性。
(2)這首詩具有音樂美。作品音節優美,韻腳鏗鏘,每節壓韻兩到三次,運用復沓和重復的手法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這首詩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體現了戴望舒早期的藝術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詩歌理論的影響。葉圣陶曾說:“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3)詩作意象具有中國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現代派的情韻。詩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傷”的詩風是純粹中國傳統美學具有神韻上的血緣關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頹廢,又具有西方現代派的特性。在這首詩中,戴望舒受法國象征派和中國古代詩詞的影響很深,從而刻意追求詩歌意象的朦朧。
【戴望舒《雨巷》】相關文章:
《雨巷》戴望舒06-16
《雨巷》戴望舒06-15
戴望舒《雨巷》06-15
戴望舒《雨巷》語文07-04
戴望舒《雨巷》語文06-17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06-13
觀珠璣古巷姓氏宗祠群感想07-10
雨的感想美文07-13
《馬來的雨》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