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導學案
《非攻》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重要的實詞和特殊句式 2、理解類比論說技巧 3、樹立正確的“戰爭觀”
二、學習重點難點:
1、文言句式 文言實詞虛詞積累 2、理解運用“非攻”思想
三、課前自學
(一)知識鏈接: 墨子思想 論說文(古代嚴格意義)
(二)自讀全文(1)落實讀音:
園圃( ) 攘( ) 欄廄( ) 衣裘( )
奚( ) 茲( ) 扡( ) 犬豕雞豚( )( )
(2)落實詞義:
1從聞則非之( ) 2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 3以虧人自利也( )
4是何故也( ) 5扡其衣裘,取戈劍者( )6情不知其不義( )
(3)問題反饋:
課堂教學
一、學生通讀全文 展示點評課前(1)(2)題落實情況 針對問題探究解決
二、分組閱讀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
閱讀導引:
第一節:請同學們迅速默讀全文,將“此何也?” “是何故也?”“此何故也?”“此何故也?”
加點字所指代的內容,展示在下面的空白處
通過“此”的用法,落實“是”在文言中的一個特殊解法:
第二節: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此指代的具體內容)
以上內容君子的態度:
譯文:
墨子“非”君子哪些行為:
小結本文的觀點:
通過以上分析探究發揮想象利用不同的方式來對文章結構進行簡單的演示:
主備人:李宏安 審核:王富安 包科領導: 年級組長: 使用時間:
《非 攻》(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閱讀以下句子并翻譯
1、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2、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后世哉?
3、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4、是以知天下之君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拓展請結合現實社會時事,在前4句話前加上不同的主語,來質疑今天的“義”與“不義”。
二、課堂訓練 : 運用《非改》的觀點,勸美國總統停止對主權國家的戰爭。
三、課后學習反思:
常出錯字詞: 。
要記住的語言:
所學到的智慧: 。
鼓勵自己的話: 余秋雨關于墨家的嘆息(節選)
一、諸子百家的了不起,就在于它們被選擇成了中國人的心理色調。
孔子是堂皇的棕黃色,近似于我們的皮膚和大地,而老子則是縹緲的灰白色,近似乎天際的雪峰和老者的須發。
我還期待著一種顏色。
它使其他顏色更加鮮明,又使它們獲得定力。
它甚至有可能不被認為是顏色,卻是宇宙天地的始源之色。
它,就是黑色。
它對我來說有點陌生,因此正是我的缺少。
既然是缺少,我就沒有理由躲避它,而應該恭敬地向它靠近。
二、是他,墨子。
墨,黑也。
據說,他原姓墨胎(胎在此處讀作怡),省略成墨,叫墨翟。
諸子百家中,除了他,再也沒有用自己的名號來稱呼自己的學派的。
你看,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每個學派的名稱都表達了理念和責能,只有他,干脆利落,大大咧咧地叫墨家。
黑色,既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責能。
設想一個圖景吧,諸子百家大集會,每派都在滔滔發言,只有他,一身黑色入場,就連臉色也是黝黑的,就連露在衣服外面的手臂和腳裸也是黝黑的,他只用顏色發言。
為什么他那么執著于黑色呢? 這引起了近代不少學者的討論。
有人說,他固守黑色,是不想掩蓋自己作為社會低層勞動者的立場。
有人說,他想代表的范圍可能還要更大,包括比低層勞動者更低的奴役刑徒,因為“墨”是古代的刑罰。
錢穆先生說,他要代表 “苦似刑徒”賤民階層。
有的學者因為這個黑色,斷言墨子是印度人。
這件事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了,而我則曾經產生過很大的好奇。
胡懷琛先生在一九二八年說,古文字中,“翟”和“狄”通,墨翟就是“墨狄”,一個黑色的外國人,似乎是印度人;不僅如此,墨子學說的很多觀點,與佛學相通,而且他主張的“摩頂放踵”,就是光頭赤足的僧侶形象。
太虛法師則撰文說,墨子的學說不像是佛教,更像是婆羅門教。
這又成了墨子是印度人的證據。
非常熱鬧,但證據不足。
最終的證據還是一個色彩印象:黑色。
中國,有過一種黑色的哲學。
【《非攻》導學案】相關文章: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