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縫間的生命教學設計
石縫間的生命教學設計
石縫間的生命
【自學指導】
1.感受這篇激情勃發的散文對高揚的生命力的禮贊。
2.理解并學習運用象征手法。
3.認識石隙間的生命所象征的崇高品格,培養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精神。
【正音正字】
潸shān 擷xié 簇cù 遏è 瘠jí 隘ài 犀xī 黝yǒu 卉huì 厄è
【積累詞語】
潸然淚下 海角天涯 賴以生存 春綠秋黃 歲歲枯榮 不可遏制
適者生存 令人贊嘆 雄偉蒼勁 巍峨挺拔 盤根錯節 狂風暴雨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石隙間的生命面臨的生存條件異常艱難、嚴峻,但是它們能在困境中頑強生存,有其震懾人心的非凡力量。
作者用象征手法,借謳歌石隙間的生命,把從自然現象得到的啟示擴展到人類生活,從而使石隙間的生命成為困境中人類拼搏精神的象征。作者希望人民“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在困境中錘煉自己,使生命升華。為此,作者在描繪石隙間的頑強生命時,融入了飽滿的感情和形象化的議論,使全文描寫、抒情、議論有機結合,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思維訓練】
1.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并寫出每一部分的大意。
2.本文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3.“石隙間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4.“它們面對著的現實該是多么的嚴峻”中的“嚴峻”表現在哪里?
5.石縫間的生命告訴我們什么?
6.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縫間的生命是如何在“不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的?
7.“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倔強的生命”中,“不毛”與“叢生”是否矛盾?為什么?
8.“一株松柏,它的根須竟要爬滿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纜繩緊緊地縛住。”這句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9.石隙中的生命很多,作者為什么偏偏選取野草、蒲公英和松柏?
10.作者對每一種植物的描寫都不惜筆墨。可是他為什么對松柏的描寫格外熱衷?
11.作者寫這篇散文的目的是什么?
12.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預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教學后記】
【石縫間的生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