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學設計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理解課文,懂得“言”和“行”的關系,明白文章所說道理。
2.學習文章“分類—分析—歸納”的說理方法,感受并學習先賢智慧。
【教學重難點】
以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為難點。
以言語的學習和文化認同為重點。
【教學方法 】
以課文為基礎,拓展教學內容,觸動思維,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營造氛圍,進入新課學習
交流所查資料,了解作者
二、讀懂課文
1.自讀質疑,初解文意(讀)
學生自讀、自疑,疏通文字。
2.反復誦讀,感受語言(知)
教師范讀,學生初步體會課文語言。
學生齊讀,讀準字句與停頓。
師生交流,指導學生朗讀。
3.探究領悟,加深理解(解)
師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文章寫了什么意思?作者想表達什么看法?究竟要說什么?
師生平等交流,引導對字句的理解翻譯并疏通文脈。
指導閱讀方法:了解相關背景、讀懂字面意思、把握文章內涵(情感、思想或思維方式)4.熟讀成誦,當堂背誦(記)
三、思維拓展
搭設平臺,引起思維挑戰——引入課外材料,引導語言與思維訓練
材料:李開復與陳章良關于人才標準的爭論。
設問:假如荀子在場,你認為他會支持誰的觀點?為什么?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言行的問題實際上是德才的問題,是辨才識人的智慧。
四、能力訓練
教師引語:按照課文這樣“分類—分析—歸納”的方法,試著對“德”和“才”進行人才分類。
學生語言訓練與交流。
引入課外語言材料,語言延伸訓練。
材料:司馬光“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即:德才兼備稱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
這是思維的方法,更是認識世界的一種大智慧。這種說理方法運用十分廣泛,比如余光中的文章《朋友四型》。推薦閱讀《朋友四型》。
五、課堂收束
小結:辨才識人,人生智慧。
師生一起背誦課文,在瑯瑯書聲中結束教學。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讓友誼之樹常青》的教學設計10-09
草蟲的村落之教案設計03-20
數學教學之方程教學反思03-2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送魏萬之京》教案設計08-10
新的課程改革之教學反思03-20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