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傻瓜》教學設計

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傻瓜》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5 23:44:04

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傻瓜》教學設計

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傻瓜》教學設計

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傻瓜》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

  一、整體感知

  本文作為屠格涅夫《散文詩》的代表作之一,充分體現了作家晚年創作意識的核心--孤獨感,也與作家晚年和年青一代之間的糾葛有密切關聯。《傻瓜》一文,從這一角度看,是研究屠格涅夫晚年思想感情與社會關系的重要參考資料。

  然而,對于這篇文章的旨意,如果僅停留于發掘其罵的對象和含義,或是從中尋找出作家對年青一代的復雜感情仍是不夠的,還應該引導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從文章標題和它最后的結論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東西。

  首先,作家把這位冒牌的評論家、危險的惡劣分子不稱做惡棍文痞幫兇而稱做傻瓜,這里包含著一種輕蔑。他對這種人實際上是不屑一顧的。他并不把他們當做值得認真對待的敵人。同時,他也好像是在告訴讀者:這種人不僅愚蠢,而且低下,在人類崇高遠大的理想面前,只能稱他們為一群鼠目寸光的傻瓜。在這篇文章里,作家用獨特的敘述手法為他的對手刻畫出一副生動如畫的丑惡靈魂和嘴臉,并且揭露出這個沒頭沒腦的怪物的冒牌權威和傻瓜那以唱反調來嚇膽小鬼的拙劣騙術。文章調子是平靜的,然而批判卻是辛辣的,打擊得準確有力,也咒罵得痛快,因此具有一種威懾力,使被罵者只能默默地承受而不敢出面辯駁。因為那樣一來,人們就會發現,他就是那個傻瓜。從作品最后一句結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像這個傻瓜這樣的人物何以能在社會上肆意妄為,其原因在于那是一個膽小鬼的世界。這些人(包括那群作者對之表示惋惜的年輕人),之所以膽小,只為怕別人說他落伍,怕不能躋身潮流,撈取個人利益。膽小鬼原是自私自利者,如此而已,而兇狠惡毒的傻瓜權威當然是出于私利而在欺世盜名的。

  整個說來,作者所描繪的是一個上上下下私欲橫流的社會。在那樣的社會中,傻瓜之類的騙子是能夠得逞的。說到這里,我們便觸及到了這篇作品更深層的主題。這里原來又是隱藏著作家一片憂國憂民之心。孟子在他見梁惠王時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屠格涅夫有鑒于俄國1861年改革后社會中私欲的泛濫,深感它給國家民族社會帶來的危害,出于一片愛人之心,懷著他一貫所抱的人類崇高道德境界的理想,憤憤然要對這種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因此,他才會苦心孤詣,采用民間口頭故事的形式,寫出了這篇妙文。

  二、問題探究

  1.民間口頭文學體裁的運用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于講故事的民族,也因此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文學大師。本文在敘述中也是采用民間故事的形式,首先看開頭部分從前有一個傻瓜幾乎世界各民族的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其次,文中傻瓜的伎倆也充分體現了民間故事的重復律,再則,懲惡揚善的對比性主題,集中的情節,簡樸純凈的民間語言等等,《傻瓜》這篇作品真像是一篇形式上完美無缺的民間口頭創作。

  2.本文的語言特點

  文章語言富有藝術表現力,卻又極具諷刺力,行文簡練,語句優雅。他的詞匯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他的句子簡短精悍,結構清晰,節奏和諧。許多人都曾指出屠格涅夫語言的特殊魅力,對他運用語言的才能給予極高的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稱屠格涅夫為俄羅斯語言的巨匠。高爾基說:未來的文學史專家談到俄羅斯語言的發展時,一定會說:這種語言是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契訶夫創造的。

  思考與討論

  一、您呀--落伍啦。傻瓜憑著這樣的話唬住了人們。想一想,人們為什么寧可相信傻瓜的說法,也不肯相信自己的認識?究竟誰是傻瓜?設計此題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屠格涅夫筆下的傻瓜,實際是一個精神騙子,他利用人們謙卑求尊的心理,利用人們的虛榮心進行欺騙。夸獎起一位知名的畫家,其人是炫耀自己懂藝術;我今天讀了一本非常好的書,是吹噓自己文學鑒賞水平高超;贊揚自己朋友多么了不起,意在暗示與鳳同翔,自己身價不俗。這些人表演的內容不同,骨子里是一樣的,本來是酒囊飯袋,卻硬充有識之士。話說得大,心里虛,別說在智者面前要原形畢現,就是在傻瓜面前也禁不住唬。設想一位有真知灼見的藝術評論家,一位經世識人的長者,能遭落伍啦一擊就敗下陣嗎?能不堅持己見、不遞辯駁之詞就得了嗎?傻瓜行騙得逞不在于他裝得像,而在于那些被騙對象裝得不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顯示著求知過程的道德力量,盲從常常并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對自己的淺薄進行掩飾。人們道德上的這一缺憾,常造成偽權威受寵的悲劇,也是偽科學泛濫的孽根。沒有求實在先,認識上的是非就蕩然無存了。

  二、《傻瓜》是屠格涅夫針對當時俄羅斯文壇一些評論家只顧一味批判而不求建樹的現象有感而寫的。請你觀察一下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和事,并說一說,你心目中的權威的標準是什么?對待權威,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態度?設計此題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有所用,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有良好的是非觀念。

  是非當分明,真偽不共存,傻瓜與真正權威是敵對的。假做真時真亦假,傻瓜不能動搖人們對真權威的信念,便設法唬住被欺訛的對象。人們出于個人恩怨,盡管覺得傻瓜兇狠惡毒,到底還是夸贊起了他頭腦多聰明口才多好啊!并終于承認了他的確是個天才!結果是,一家報社居然請那位傻瓜去主持評論專欄。不否定真正的權威,不打倒真正的權威,傻瓜們如何能去大行其欺騙之道?我們對有真才實學的權威,對經過實踐檢驗、公眾認可的權威,理應尊重。精神世界、科學殿堂的真權威位尊名顯,真理才能得以傳播,是非才能真正分明,社會才能進步,也才斷了傻瓜一類鬼魅蠱惑人心、施威行騙的途路。

  尊重權威,不是一味地迷信權威,生活中確有傻瓜這樣的假權威在呀!人們的認識又無不有局限性,就權威而言,他們的認識也只是個人探索所得,不可能窮盡認識的全體。至于對假權威,我們決不能讓他們唬住,要揭露他,不能讓他們的詭計得逞。看似滑稽可笑的事情,卻頻頻在我們身邊發生。有裝神弄鬼的權威,唬愚昧無知的人,令其神魂顛倒;有裝大款大腕的權威,唬財迷心竅的人,誘其喪物破財;有裝要人衙內的權威,唬攀龍附鳳的人,使之頂禮膜拜;甚至搞科研的,辦文教的,也魚目混珠,有那么一些唬牌的貨色屠格涅夫的一個小笑話,卻含著大道理,真乃警世之言哪!

  三、《傻瓜》一文得到了眾多人的喜愛,它的中譯本也有多種,有人把題目譯為《小丑》,也有人把題目譯為《愚人》。比較起來,你更喜歡哪一個題目?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之后,由學生個人的不同感受出發,各自述說喜歡某一題目的理由。傻,愚蠢、糊涂;愚,愚昧、蒙昧而缺乏知識;小丑,對舉止輕浮或行為卑鄙的人的蔑稱。

  教學建議

  一、熟讀課文之后,讓學生有聲有色地講述《傻瓜》這個故事。本文故事性較強,可以通過這一互動環節加強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敘述中進一步認識人物,體會屠格涅夫散文詩的語言之美。

  二、結合課后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領悟散文詩中寓含的深刻哲理。

  三、從本冊書選文角度來看,選擇屠格涅夫散文詩也是為了打開學生的視野,將他們領進世界文學寶庫,讓他們多讀經典,更好、更快地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因此教者要鼓勵學生閱讀與作者有關聯的作品。

  四、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如:

  1.鼓勵學生探討《傻瓜》的現實意義,不妨與當今社會某些人的某種現象做些比較,進一步認識經典文學作品的典型意義。

  2.學習本文之后,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文章改寫成劇本進行排演,可以作適當的改寫,還可加入根據文章創寫的詩歌、插曲等,進行公開性的演出。

  相關資料

  一、關于作者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出生于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母親獨斷專橫。屠格涅夫從小目睹他家農奴遭受的非人待遇,對農奴制產生厭惡。他15歲時考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后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以后又赴德國,攻讀哲學等課程。在歐洲,他受到盧梭等啟蒙思想的影響,與巴枯寧等人時有來往。在此期間形成他的西歐派觀點。回到俄國后,在1842年底結識別林斯基,成為至交,他的反農奴制的態度更為堅決。早在大學時代他就曾嘗試寫詩。1843年他發表敘事詩《巴拉莎》,獲得別林斯基的贊許。同年他認識了法國女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此后終生眷戀她,甚至為她而僑居國外。特寫集《獵人筆記》(1847~1852)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使他獲得作家的聲譽。同期他還寫了一些劇本,以《村居一月》最為有名。1856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羅亭》問世,羅亭成為多余人中最具光彩的形象。1859年發表的長篇小說《貴族之家》給他帶來第一流作家的聲望。以后他把目光轉向觀察新的社會典型,創作出刻畫新人形象的兩部長篇《前夜》(1860)和《父與子》(1862),其中《父與子》是他的代表作。1867年發表長篇小說《煙》,通過男主人公在愛情生活上慘遭打擊的體驗,曲折地表達了作家在這個時期對社會政治運動所產生的悲觀情緒。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處女地》(1877)反映了70年代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此外,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幾乎貫串在他一生的文學活動中,著名的有《木木》《阿霞》《初戀》《春潮》等。晚期作品還有《散文詩》(1878~1882)。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語言純凈優美,結構簡潔嚴密,擅長自然風景描寫,常用隱蔽手法描寫人物心理。作品充滿詩意的氛圍和淡淡的哀愁,給人無盡回味。

  二、關于屠格涅夫的散文詩

  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里,幾乎充滿著他的人生經歷中積累的經驗,由此升華、思考、總結而成的深邃的哲理性的語言和形象,是那么富有智慧和詩意,既給人警示、聯想和咀嚼的余味,又有強烈的感染力,在愉悅、欣賞的同時,得到靈魂的凈化。這與那些淺薄的、庸俗的、裝腔作勢的、甚至冗長無味、痞氣十足的作品相比,無疑是一座高高的豐碑。因為它是真正的藝術品。

  三、膽小鬼的世界--《傻瓜》賞析

  嬉笑怒罵皆文章。在《傻瓜》這一篇里,屠格涅夫又在罵人了,雖然罵人的方式與《心滿意足的人》《處世規條》等篇有所不同。《傻瓜》的寫作特點,在于其民間口頭文學體裁。你看,這簡直就是一篇來自民間的故事,它的開頭是從前有一個傻瓜幾乎世界各民族的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接下去是平緩的敘述,達到高潮后又漸漸平緩地結束,再加一句作為結論式的收尾(這里的結尾是在膽小鬼中間,傻瓜是活得下去的)。民間敘事文學研究者把這稱做起始律和結束律。在民間文學中,故事往往沒有完整的細節描述,主要借助語句和場景的重復進行強調,而重復必定是三次。文章中,這個傻瓜便是用他的嚇人戰術對付了三個朋友,而這三次對答又都用的是同一種寫法。憑這種三重復,我們可以區別開民間文學和一般文學作品,這叫做重復律;再加上懲惡揚善的對比性主題,集中的情節,單線條,少交叉,無糾纏的結構,形象和性格的類型化,簡樸純凈的民間語言《傻瓜》這篇作品真像是一篇形式上完美無缺的民間口頭創作。

  然而它卻不是民間口頭創作。它是屠格涅夫為了達到更好的罵人效果所做的一次天才的模仿。這位文學大師真可謂下筆成趣,寫什么像什么。屠格涅夫一生創作中,運用過多種文體,諸如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多幕劇、獨幕劇、喜劇、悲劇;長篇敘事詩、詩體小說、詩劇、抒情詩、散文詩;政論、回憶錄、文藝批評;書信體、對話體、寓言而今,他又在寫民間故事了。細察這篇《傻瓜》,風格上仍是娓娓道來,侃侃而談,行文簡練,語句優雅,不失屠格涅夫的一貫風采,與《散文詩》中的其他作品有其根本上的一致性。同時,它又獨具特色,它借講故事罵人,寓冷嘲熱諷于平靜的敘述之中。與《鄉村》《對話》《瑪莎》《老婦人》等篇章相比較,無論在環境、背景、時間、空間或是人物的語言、情感、作者本人的參與形式等各方面,《傻瓜》都有其與眾不同的處理方法。

  我們對這篇作品先做了以上這些簡略的說明和介紹。作為研究與鑒賞的對象,我們不妨再通過它外在的手法進入到它所實際包含的內容中去,看看作家如此刻意安排,企圖要告訴我們些什么。就作品來說,這一方面也許是比它形式上的特點更為重要的。

  在最初的手稿中,作者沒有為這篇作品定題。在后來作者親手抄出的一份83篇散文詩的目錄中,他稱之為《傻瓜(評論家)》。1882年,他就這樣把稿子寄給了《歐羅巴導報》編者斯塔秀列維奇。文中倒數第五段:結果是,一家報社的發行人請傻瓜去他那兒主持評論專欄。在那份稿子上原為:結果是,一家廣為傳播的雜志的發行人(最早的手稿中是一家著名雜志的著名發行人)請傻瓜去他那兒主持評論專欄。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因此是明顯的。這必須聯系《處女地》發表以后屠格涅夫在文壇的遭遇來了解。當時他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攻擊。代表沙皇統治利益的幫閑文人罵他給革命者助威;民粹派革命家則罵他歪曲革命、抹黑群眾;而在年青一代知識分子中,反應尤為強烈,許多人甚至由崇拜他轉而輕蔑他。他在他們的集會上竟然遭到冷遇。對因觀點的不同或一時的誤解而冷淡他的青年們,作家懷著苦痛的心情嘆為遺憾;而對惡意攻擊、造謠中傷、破壞他的文壇名望的分子,他不遺余力地作出反擊,于是便產生了一系列文章,《傻瓜》便是其中的一篇。在這篇文章里,作家用獨特的敘述手法為他的對手刻畫出一副生動如畫的丑惡靈魂和嘴臉,并且揭露出這個沒頭沒腦的怪物的冒牌權威和傻瓜那以唱反調來嚇膽小鬼的拙劣騙術。文章調子是平靜的,然而批判卻是辛辣的,打擊得準確有力,也咒罵得痛快,因此具有一種威懾力,使被罵者只能默默地承受而不敢出面辯駁。因為那樣一來,人們就會發現,他就是那個傻瓜。

  《歐羅巴導報》的主編斯塔秀列維奇對作者的觀點是同意的,同時也由于屠格涅夫的聲望,他只能把這一篇和另外幾篇罵人文章連同其他散文詩總共50篇一同排印出來。他只是提出了兩點修改建議。一是標題,希望去掉那括號中的評論家三個字;一是希望刪去前文引出的那個段落中有關刊物和發行人的話。屠格涅夫于1882年10月4日在寄回校樣時寫給他一封信,其中說道:《傻瓜》修改后奉上。這樣要好多了--再說,我也沒想暗示任何人為了證明我沒有暗示,只是直話直說,我在下面紙上附呈一首短詩--當然,不是供發表的--只為博您一哂而已那篇沒有收入現存《散文詩》中的短詩的題目是《跟誰去爭論?》,內容如下:

  --跟比你聰明的人去爭論;他戰勝了你然而正是從你的失敗中你可以汲取教益。

  --跟與你智力相當的人去爭論;無論誰取勝--你從中是體驗了斗爭的滿足。

  --跟智力低下的人去爭論,別為求勝而爭論--然而你可能對他有所教益。

  --哪怕是跟蠢貨笨蛋們爭論!你不會得到榮耀,不會得到好處然而為什么不偶爾去尋尋開心!

  --只是可別跟伏拉季米爾·斯塔索夫去爭論!

  一八七八年六月

  斯塔索夫(1824~1906)是屠格涅夫的好友、俄國著名的藝術理論家和文藝評論家。這篇散文詩由他在作家去世5年以后,于1888年為紀念屠格涅夫而發表的(因此屠格涅夫的散文詩一共是83篇)。他顯然不是《傻瓜》攻擊的對象。這篇文章事實上并不能證明《傻瓜》是無所暗示的。作者只是想表白一下他無意于與傻瓜之流糾纏而已。據一位名叫約·別尼熱克的捷克研究家和《散文詩》譯者于1883年說,《傻瓜》是在揭露俄國《新時代》雜志的批評欄主持人維·布列寧。這位研究家是根據當時文壇上公認的看法而如此說的,很可能有可靠之處。這一點,我們可以不必細究。因為這是一篇有典型意義的批判文章,它所針對的對象是生活中存在的,是布列寧或不是布列寧,都無關緊要。總之,《傻瓜》一文的批判性主題是無從掩飾的,在19世紀俄國批判黑暗社會的文學中,它是一把小小的但卻鋒利的匕首。

  請讀者特別留意文章中有關年輕人的話。作者重復地強調說,對于這位兇惡的傻瓜,年輕人崇拜他--又懼怕他。而他們又能怎么樣,可憐的年輕人?雖然,一般說來,不該去崇拜然而,你當心點兒!不崇拜--你就落伍啦!緊接著便作出這樣的結論:在膽小鬼中間,傻瓜是活得下去的。文章是針對傻瓜這類惡人的,但1878年的作者不放棄任何機會流露他對年青一代的惋惜、遺憾、譴責而又愛護同情的復雜心情。在這篇《傻瓜》中,他也是這樣,大約是一吐為快吧。從文章中看出,他認為當時許多年輕人因《處女地》對他的冷漠或攻擊是出于一種帶私心的膽怯和盲從。他們怕被別人說成是落伍的人。加之年輕無知,受到傻瓜權威的嚇唬和欺騙,因而不能堅持真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從來都是客觀存在的。屠格涅夫并不是一位保守成性的頑固派,他一向的表現,是愿意敞開心扉去傾聽并理解下一代。在他的作品中,也從來都注意塑造先進的年青一代的典型形象。但是,他不愿放棄自己對生活與現實的許多觀點,主要是他的漸進論的改良主義觀點。雖然因此而和一些年輕的革命者產生矛盾,但他并不認為這是代溝性質的矛盾。此時此刻,他實在痛心的是,他覺得自己理解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卻不理解自己,甚至有人出于私心而跟隨敵人攻擊他。于是便出現了他在這篇文章所表現出來的復雜感情。應該說,善良的、時刻把俄羅斯祖國的命運牽掛在心頭的屠格涅夫對年青一代主要仍是關注、愛護和同情的。你看,他面對這種傻瓜之輩赫然高踞、不可一世并且嚇倒眾人的情況,仍然首先是同情和憐惜那些被他們所蒙蔽的年輕人:而他們又能怎么樣,可憐的年輕人?我們知道,《散文詩》中的許多篇都反映出作家晚年與一代青年知識分子之間的這種關系(如《心滿意足的人》《東方的傳說》等篇)。作為《散文詩》創作意識的核心的孤獨感,也與作家晚年和年青一代之間的糾葛有密切關聯。《傻瓜》一篇,從這一角度看,是研究屠格涅夫晚年思想感情與社會關系的重要參考資料。

  四、屠格涅夫的散文詩

  一提起屠格涅夫,就使人想起他的杰作:《獵人筆記》《羅亭》等。這位蜚聲19世紀世界文壇的俄國著名作家,因為寫出了向農奴制度猛烈開火的《獵人筆記》被拘捕、放逐,審查官也因為準許它的出版而被革職,可見沙皇政府對這部作品所感到的恐懼和惱怒。列寧曾經把屠格涅夫與托爾斯泰等稱為偉大的有力的俄羅斯語言的杰出代表。蘇聯文學奠基人高爾基認為他是19世紀俄國文學和現實主義作家的杰出代表。

  對于屠格涅夫的作品,中學時讀豐子愷翻譯他的《初戀》,頗為他的細致刻畫所傾倒,但最感興趣的還是他的散文詩。最早把屠格涅夫的散文詩翻譯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劉半農。他在1915年譯過幾篇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刊登在《中華小說界》第二卷中。

  手邊有一部從學生時代就帶著的巴金的譯本。1935年5月,巴金在東京試譯了十首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到1945年,才根據英譯本把未譯的花了一個月全譯出來,并且在同年5月將五十一首成冊出版。這其實還不是個完整的譯本。屠格涅夫的《散文詩》,我還有一部李岳南的譯本。篇章大致與巴金的譯本相同,仍是不完整的本子。只有去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黃偉經翻譯的《愛之路》,才是最完整的屠格涅夫散文詩集中譯本。

  八十二篇散文詩是屠格涅夫完成了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處女地》之后,晚年進行創作的作品。當時他已經衰老多病。而且僑居遠離祖國大地的法國,但是筆下仍然表現了追求光明、進步、愛情和美好的未來的強烈情懷。

  兼有詩和散文的特點的散文詩,這種文學體裁雖然可以不受韻律的限制,帶有散文的縱橫馳騁和自由,可是一樣要有詩的意境、詩的凝練。通過這種既有別于詩,也有別于散文的特定體裁,可以表達深刻的哲理和社會意義。

  擅長精雕細琢,筆鋒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屠格涅夫,他的散文詩閃爍著思想的光芒,散發著藝術的芬芳。黃偉經的這個譯本,相當傳神地再現了作品的精神。黃偉經的《一份值得珍視的文學遺產--屠格涅夫散文詩集〈愛之路〉譯后》,對屠格涅夫的散文詩作了精辟的介紹,幫助讀者了解這些作品的產生背景、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屠格涅夫以優美的筆調,確切的語言,去刻畫美麗多姿的大自然,贊美純真高尚的愛情,抒發對祖國深沉的關心,歌頌美好的事物,展示人生的哲理,打擊揭露丑惡的人、丑惡的社會現象。不論是什么內容,什么主題,他都寫得惜墨如金,精煉玲瓏。

  像對愛情,他作了新穎的描寫:愛情--這是最高貴的、最特殊的感情。別一個的我,深入到你的我里:你被擴大了,同時你被突破了,他還深刻地說:一切感情都可以導致愛慕,導致愛情一切的感情,除了感謝以外。為什么這樣說呢?他一針見血地回答:感謝--這是債務,任何人都可以擺出自己的許多債務但愛情--不是金錢。

  讀這些構思不凡的作品,是一種思想和藝術的享受。

  (李鵬翥 選自《名作欣賞》 1992年第3期)

  五、屠格涅夫散文詩的藝術特色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有歐洲俄羅斯的第一位小說家之稱。應該承認,在屠格涅夫整個的創作生涯中,小說創作無疑占據著首要的位置,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他的散文詩創作,盡管它所占的篇幅與作家的小說創作相比,要少得多,然而它在屠格涅夫整個創作中的意義是重大的,甚至并不比小說創作遜色。眾所周知,屠格涅夫的創作由詩歌(抒情詩、長詩)開始,轉而創作小說,最后又走向了散文與詩歌的結合,即散文詩的創作。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屠格涅夫遠離祖國,客居他鄉,病魔纏身,但他仍然堅持寫作,創作了82篇散文詩,分別發表在西歐和俄國的報刊上。1930年,蘇聯文學界把它們編成《屠格涅夫散文詩集》(以下簡稱為《散文詩》)出版。過去的文學評論界認為《散文詩》記錄了作家思想的點點滴滴,雖不失為藝術價值較高的文學作品,但作品中表現出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其意義遠不及作家本人先前的小說創作。確實,晚年的屠格涅夫處于痛苦、迷茫、彷徨之中,但這并不能說明作家對社會、生活認識上出現倒退,更不能認為這是世界觀中消極一面的反映。從文學審美價值的角度看,《散文詩》不愧為一部不朽之作。較之其長篇小說的參天大樹,這簇散文詩的小花毫不遜色,若真的去捧起它,可聞到陣陣撲鼻的花香。

  布封說:風格即人,也就是說,文如其人。短短的82篇散文詩,變化萬千,引人入勝。而所有這些風格各異的篇章,又有著它們所共有的統一而完整的藝術風格特征,這些特征把它們緊密地連接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些特征就是真摯、簡潔、清新、優美。

  

  《散文詩》是屠格涅夫一生創作活動的最后一個里程碑,是他在接近生命終點時對艱巨而痛苦的一生的總結,也是他真摯誠實態度的最充分體現。屠格涅夫從來是一個真摯誠實的人,在這部作品中,屠格涅夫毫不掩飾地向讀者剖開了自己的心靈。這是一部看似無需構思的作品,作家信手拈來,一絲不茍地記錄下自己腦海中所涌現的點滴的、零星的,但卻也是深邃的思想和感情活動,他沉浸在這種真摯的態度中,以不說謊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見《僧人》一篇),達到一種完全忘卻了自己的地步。

  像所有進步的俄國詩人、作家一樣,屠格涅夫對俄羅斯大地一直懷有深切的愛。對祖國的熱愛,對故土的眷戀始終是屠格涅夫一生創作的主要動機和作品主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散文詩》中,這一點表現得尤其強烈。《鄉村》中,他以輕松的白描手法,優美的抒情旋律,描繪了一幅俄羅斯鄉村令人神往的生動圖景。那藍天、白云、峽谷、亞麻田、滾滾的麥浪、高翔的云雀對于祖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他都寄予了無限的眷戀之情。對那亞麻色頭發的少年,那滿臉皺紋的老婦人他都懷著深深的敬愛之情。任光陰的水流怎樣不斷地沖刷,卻多年不能從屠格涅夫的頭腦中抹去一個個與他的故鄉家園相聯系的生動而具體的細小形象。

  屠格涅夫是貴族知識分子。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不可能理解革命。但屠格涅夫遵循現實主義的寫作原則,按照生活的本來規律進行寫作。在《散文詩》中他對革命事業采取了正直公正的態度和立場。這一點確實難能可貴。他無所畏懼地憤怒指斥政府中昏聵無能的領袖們毫不吝惜的人民(《鶇鳥二》),盡情地歌頌為了人民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人那高尚純潔的品格(《紀念尤·尤列芙斯卡婭》)。

  這本《散文詩》的情緒看似衰老,其實不然。它真正的主題,它在作家創作意識中形成乃至最終寫出的最根本的動因,是作家晚年因社會生活、文壇關系、愛情、健康和客居他鄉等種種緣故而產生的對社會生活、人生價值導向問題的深刻反思。雖然同時也伴隨著強烈的個人孤獨感和難免流露出的悲觀苦悶情調,但前者畢竟是主要的。《散文詩》中那些傾吐衰老心情和流露悲觀宿命情緒的篇章是最真摯感人的,它反映了屠格涅夫晚年反思人生的較為復雜的內心感受。《老人》一篇使我們仿佛面對一個蒼蒼白發的老人,老人幾乎站在生命的終點上,發出了力求繼續人生的奮斗而又力不從心的感嘆。這是個熱愛生活和眷戀人世的老人,他渴望生存,他努力掙扎,然而死神卻又必然會降臨,他感到自己還有許多未竟的事業。《無巢》中表現了作家的這種心態:回顧一生竟然連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巢也沒有筑下。

  

  散文詩是介于詩與散文之間的一個獨立的文學樣式,它有點像詩,具有詩的特質和神韻;又有散文的靈便和自由。然而,散文詩決不是詩與散文的簡單相加。屠格涅夫有意識地使散文與詩歌接近,又使詩歌滲入散文,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因此它既有散文那種抒寫自由,形式活潑,邏輯分明的特點,同時又具有詩歌那種語言簡潔,音韻悅耳,描寫集中的特征。

  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說,簡潔是藝術家屠格涅夫偉大的外在標志。屠格涅夫一生中不曾寫過一篇拖沓冗長的小說作品。到他寫《散文詩》時,他這種長話短說的本領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82篇散文詩風格各異,但都簡潔凝練,短小精悍,含義雋永。《愛情》《愛之路》寥寥數語,卻句句是作家深刻的人生體驗。我們將體會到許多人生滋味,領略何為愛的醇美,將會同意忠貞、純潔、自我犧牲的愛情觀,也就是屠格涅夫的愛情觀,應該也是我們當今時代的愛情觀的核心。

  作為一篇散文詩,《門檻》又是一篇濃縮精練的微型小說,或者是一部新體的微型戲劇。《門檻》不靠具體細微的動作、關系、心理和故事情節的描述來展開思想,而靠幾個精選的細節、幾個象征性形象和只言片語的哲理性評價,使作品產生一種極其凝聚的雄強的力量。這是散文詩特有的功能和魅力,也是作家藝術創作本領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的表現。再拿《瑪莎》來說,它有一千多字,在《散文詩》中算長的了。然而與《瑪莎》幾乎是同一情節同一主題的另一篇作品《苦惱》,在另一位也是以簡潔著稱的偉大藝術家契訶夫的筆下,卻寫了五千多字。當然他們各自處理題材的方式不同。但無論如何,屠格涅夫精湛高超的凝練本領,在這里是表現出來了。散文詩這種體裁具有簡潔的特點,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幻和生活節奏的加速,在今天世界文學中愈加流行。

  

  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小巧玲瓏,晶瑩透亮,它不分行排列,不受音韻的約束,語言優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潑,如行云流水,具有一種內在的自然的節奏。讀屠格涅夫的散文詩,猶如聆聽一支優美的樂曲,合上書頁,那旋律仍不絕于縷,縈回在心頭。這與屠格涅夫精確地描繪大自然之聲不無關系。

  屠格涅夫對音樂有強烈的愛好。在散文詩中,他不僅能通過文字明顯地達到繪畫的效果,而且也可取得聽覺的效果--轉化為音樂。他借助對大自然之聲及音樂之聲的描寫,組成作品的音響效果,以突出環境、釀造氣氛、渲染人物的內在感情,甚至參與人物的塑造。

  在《鄉村》中,作家為我們描繪了故鄉美麗豐饒的天地。云雀在脆聲鳴囀;鼓著嗉子的鴿子在咕咕;空中,燕子悄無聲息地一掠而過;馬兒噴著響鼻,嘴里嚼個不停;狗不叫,都站在那兒,乖乖地搖著尾巴。由于視覺效果和聽覺印象的組合和轉換,故鄉的圖像分外鮮明,有立體感,《我夜里起來》作家寫道:我夜里從床上起來我似乎覺得有誰在呼喚我的名字在那兒,幽暗的窗外。我把臉貼近窗玻璃,把耳朵貼在上面,凝神注目--開始等待。但那邊,在窗外,只有樹木的簌簌--單調而模糊--還有延綿不絕的煙黑色的云,雖然也在不停地移動和變化,卻總是一個樣子天上沒有一顆星,地上沒有一點兒火光。那邊也是寂寞而難忍啊一如這邊,我的心頭。但突然,遠處不知哪兒傳來一陣怨訴聲,接著,漸漸地增強和移近,發出了清細的人的話音,接著,又漸漸減弱了,靜止了,一掠而過。這一段文字有趣地描繪了屠格涅夫怎樣通過聽覺感觸周圍的世界,一顆詩的心靈從萬籟之聲得到無邊的藝術享受。屠格涅夫運用動靜結合、有聲與無聲交替的寫法來取得音樂效果,使讀者感受到作品結構中蘊涵著某種內在的節奏感和層次感。

  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從詩歌吸取了它的精魂,從散文借來了舒展輕松的衣衫,從繪畫中吸取了豐富的色彩,從音樂中找到了輕柔或昂揚的和諧節奏充分展現了散文詩的藝術魅力。

  《散文詩》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是屠格涅夫在晚年為人類留下的最后一份藝術遺產,真實地記錄了作家思想的軌跡,反映了作家藝術手法和創作風格的全貌,可以說,《散文詩》是作家創作活動的縮影和概括,是作家藝術創作成就的最集中體現。

【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傻瓜》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03-20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通用8篇)04-18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設計03-19

語文《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1

五年級語文上冊《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24

五年級語文上冊《看黃果樹瀑布》教學設計10-17

語文園地七優秀教學設計03-20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