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生命奏鳴曲》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生命奏鳴曲》教學設計
《生命奏鳴曲》教學設計之一
教材解讀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關于人體內臟的有關知識,說明人體內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說明過程中,作者也較多地運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說明清楚準確,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全文結構清晰,采用了總分總的形式,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以生動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人體器官的聲音與健康的關系。
學情分析
說明文在小語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為一種常用文體,在高年段的各冊教材中均有出現。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學習說明文的步驟方法,即理解說明的內容,理清說明的順序,體會說明的方法,進而提高表達能力。本課結構清晰,語言特點鮮明,故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理清思路入手,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理解說明的內容及方法,完成教學的重點,并通過探究性學習,深入體會并學習文章的語言特點,以突破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 能感情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了解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從而掌握人體機能。明確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
2 體會學習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及總分總的寫作順序。
3 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努力釋放生命的光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
生命奏鳴曲
(二)初讀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 指名讀文,正音,并引導感知課文內容及說明方法。
3 學生默讀思考。
4 引導交流,指導明確以下內容。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關于人體內臟的有關知識,說明人體內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這些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生命奏鳴曲這個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本文在說明時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活著的人各個內臟器官都要發出聲音,匯成一支生命奏鳴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別從三個方面說明組成生命奏鳴曲的樂章。
這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說明心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二層(3、4自然段)說明肺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噶。
第三層(5、6自然段)說明胃腸道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說明人體各種音響組成的生命奏鳴曲成為人的生命的重要標志。
(三)探究交流
1學生品讀課文,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準確。
2引導交流,抓住有關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并朗讀重點部分。如:
作者把心臟比喻成勤勞的鼓手,因為它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律發出聲音,把肺臟比喻成管樂隊,因為肺里有樹枝一樣分*的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毛細血管等。這樣,通過比喻把人體有關知識形象地介紹給讀者,清楚明白而又準確生動,充滿趣味性。又如,作者對于不同情況下心臟聲音的說明:正常狀態下,發出同、特、同、特的聲音,當心臟受到損傷時,它就急劇地跳動,鼓聲就從同、特變成了同、特特,說明清楚準確,又生動形象,把心臟跳動的有關知識介紹給讀者。
3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能根據自己的了解,說出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嗎?
(從咳嗽聲、打噴嚏的聲音、以及嘶啞的嗓音可判斷一個人正患感冒、支氣管炎、或者咽炎;從人發出的打呵欠的聲音可判斷一個人疲勞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結
從內容到說明方法作簡要概括
(五)仿寫練習
結合本文總分總的說明順序及說明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定內容、主題進行仿寫。
資源介紹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質
《生命奏鳴曲》教學設計之二
一、教學目標
1 能感情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努力釋放生命的光輝。
2了解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從而掌握人體機能。明確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習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及總分總的寫作順序。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生命奏鳴曲
(二)初讀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 指名讀文,正音,并引導感知課文內容及說明方法。
3 學生默讀思考。
4 引導交流,指導明確以下內容。
本文在說明時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活著的人各個內臟器官都要發出聲音,匯成一支
生命奏鳴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別從三個方面說明組成生命奏鳴曲的樂章。
這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說明心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二層(3、4自然段)說明肺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噶。
第三層(5、6自然段)說明胃腸道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說明人體各種音響組成的生命奏鳴曲成為人的
生命的重要標志。
(三)探究交流
1學生品讀課文,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準確。
2引導交流,抓住有關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并朗讀重點部分。
3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能根據自己的了解,說出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
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嗎?
(從咳嗽聲、打噴嚏的聲音、以及嘶啞的嗓音可判斷一個人正患感冒、支氣
管炎、或者咽炎;從人發出的打呵欠的聲音可判斷一個人疲勞或困倦的程
度等。)
(四)全文小結:從內容到說明方法作簡要概括
附課文:
活著的人各個內臟器官都要發出聲音:心臟在跳動,血液在血管內奔流,肺臟在呼吸,胃腸在蠕動一句話,生命在運動,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些聲音匯合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醫生們用聽診器在人體上這兒聽聽,那兒聽聽,就是在檢查各個樂器的演奏是否走調。
心臟是一名勤勞的鼓手,它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律發出同、特、同、特的聲音。當你經過劇烈運動,或者情緒激動,或者發熱、貧血時,這個鼓手就會加快節奏,奏起快速的進行曲。當你安靜休息時,它就慢慢地輕敲,使你逐漸進入夢鄉。有時候,它也有失誤,這時鼓點失去了節奏,這就叫心律不齊,或叫心律失常。當心臟受到嚴重損傷時,它就急劇地跳動,鼓聲就從同、特兩聲變成了同、特-特三聲,宛如烈馬在草原上奔馳,醫學上稱為奔馬律,這是心臟發出的呼救聲,表示迫切需要減輕它的負擔。另外,如果心臟有各種病變時,就會產生各種雜音。
肺臟就像一支管樂隊,肺里有樹枝一樣分*的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末端連著一個個小泡肺泡,當氣體出入時,就會吹奏出各種聲音。在大的氣管、支氣管里發出的是音調較高、聲音較響的哈聲,肺泡里發出的是柔軟的呼聲。
當肺臟有病變,氣管、支氣管黏膜腫脹、充血或痙攣收縮時,管腔變窄,氣體通過時會發出吹哨一樣的哨鳴聲。隨狹窄程度不同,音調也有所不同,有時是咝咝聲,有時甚至像鳥鳴聲。如果氣管、支氣管內有許多粘稠的分泌物,當氣流通過時,分泌物被拉細拉長,氣流振動這些分泌物,就會發出像大風吹到繃緊的電線上發出的聲音,也很像酣睡時發出的打呼嚕聲,所以也叫鼾音。如果氣管、支氣管內分泌物很薄,當氣流通過時,就會產生許多水泡,并很快破裂,發出像水沸騰時的聲音。
胃腸道在蠕動時也會發出聲音,稱為蠕動音。當饑餓或腹瀉時,腸胃蠕動加快,蠕動音也增強、增多,有時自己也可以聽到咕嚕嚕的叫聲。當腸梗阻時,由于腸道通行不暢,蠕動加強,同時腸腔擴大,積氣增多,發生共鳴,蠕動音就特別響,可發出金屬一樣的響聲。而急性腹膜炎、嚴重敗血癥患者,腸子麻痹,就不再發出聲音。所以,醫生們十分重視腸鳴音,特別是胃腸手術后聽到腸鳴音就表示胃腸功能已恢復。
當胃的出口幽門因病變發生阻塞時,飲食難以下通,滯留在胃部,稱為幽門梗阻。這時胃擴張,胃液較多,像充滿水的熱水袋,如果用手在上腹部拍擊幾下,胃就會像水袋一樣晃動起來,并發出咣啷、咣啷的聲音。
人體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如果這些表示生命力的音響完全靜寂下來,生命也就宣告終止了。今天,盡管科學已十分發達,但18世紀發明的聽診器,仍不失為診斷疾病的有力工具。
【六年級語文《生命奏鳴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語文園地七優秀教學設計03-20
語文天地十五教學設計模板03-20
語文樂園五優秀教學設計03-20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語文《詠鵝》教學設計范文02-09
語文逍遙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