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組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除一個語文園地外,一共選入四篇課文!豆旁妰墒住贰段鏖T豹》《女媧補天》是精讀課文;《夸父追日》是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二是積累生動的語言;三是拓展開去,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建議:
師生共同搜集相關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開展故事會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祖國優秀文化熱愛之情。
文本充分話,通過朗讀、討論、復述課文等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想象力,逐步提升人文素養,營造閱讀氛圍。
營造神話閱讀氛圍,教師適當推薦課外的童話神話類讀物,閱讀提前。
提供閱讀書目:
民間故事 神話傳說
《西游記》 《白蛇傳》
《封神榜》 《孟姜女哭長城》
《寶蓮燈》 《八仙故事》
《女媧造人》 《田螺姑娘》
《盤古化生萬物》 《三戲海龍王》
《精衛填! 《牛郎織女》
《愚公移山》 《嫦娥奔月》
1、在故事講解中理解詩意
《古詩兩首》:《乞巧》和《嫦娥》,前者蘊含著一個節日,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傳說中隔著“天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乞巧意思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舵隙稹芬辉娪秩〔挠谝粋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
建議把學古詩和閱讀神話故事聯系起來,引發學生想象其中的意境和情境,在有關的情境中理解事情,表達感情。
2、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為了遷移而學。
《西門豹》這一課,不論是從篇幅還是從內容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難度非常之大。那我們本著讓“文”為學生服務,文讓學生讀懂即可的原則。教學時,花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把這個故事與同學們合作一起演一演,在學生表演過程中課文內容學生易于理解。分成兩塊教學:(1)做一份調查報告,關于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烯少的原因(與同學一起合作完成)(2)把問題的設計盡量貼近三年級的學生,“西門豹不是權利很大嗎?派兵把官紳、巫婆抓起來不就行了嗎?”西門豹為什么不這樣做?他的方法妙在哪?(3)設想一下,岸上的人看到事情經過會說些什么?請你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對像說一說。(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來定)
3、《女媧補天》:抓住夸張的想象力,抓住想象的大膽和神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人們的情感也附著在他(她)的身上。一方面是神奇、夸張的想象,一方面是表達造福人類,讓世界更美好的思想感情。借助想象能加深對語文的理解,得到感悟。
體會神奇、夸張的想象力:
從兩方面去引導:作者描寫的夸張(天塌、地裂、烈炎、洪水……);女媧的神力(創造人類、神火冶煉五彩石、補天……)
女媧找石頭:
“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讀讀這兩句話,你覺得女媧找五彩石找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找得很辛苦。
生:我覺得她找五彩石歷盡千辛萬苦。
師:哪些詞讓你感覺到了這種艱辛?拿筆把它圈出來,再讀讀,試讀時強調這些詞兒,讀出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這些五彩石。
指名學生讀,讀好“忙了幾天幾夜”“又找啊找啊”“終于”這三部分。
師: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了女媧在山上找石頭的情景了,你看見了嗎?你看見了什么時候?女媧來到什么地方?怎樣地找石頭?
生:天黑了,女媧來到一片樹林里,她找啊找,看到了一塊紅石頭,她高興極了!
生:天剛亮,女媧又來到了懸崖邊,這里亂石成堆,女媧一塊一塊地搬開亂石,尋找起來。
生:女媧來到溪水畔,溪水嘩嘩地流淌,沖刷著溪底的沙石,突然,女媧眼睛一亮,她看到了她正要找的藍石頭,她喜出望外,心里想,人們有救了,太好了。
生:為了找全石頭,女媧顧不得休息,她又來到了一眼泉水旁……
師:是啊,為了早點找齊五彩石,為了早點讓人們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女媧歷盡辛苦,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齊再讀這兩句話。
展開的教學過程有清晰的層次感:自讀初步感悟;聚焦詞語誦讀;想象情景再讀。
4、《夸父追日》放手讓學生自學:
(1)自學感悟。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神話的想象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即可。
本單元結束,進行神話傳說讀書會:
1、把課內和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搜集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開展“故事會”活動。
2、 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故事大王”,為學生授予榮譽稱號。
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把語文園地八口語交流、習作以及成語故事這三塊融于其中,減少了課時又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一舉多得。
語文園地八:
1、口語交際:
圍繞本組的專題,語文園地中安排了以神話、傳說故事會為內容的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召開神話、傳說故事會。這類訓練學生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五單元《盤古開天地》時已有所涉及。當時布置學生收集并閱讀了不少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精衛填!贰洞笥碇嗡返龋械陌嗉壙赡苓舉辦過神話故事會。但當時都不是作為口語交際課的要求提出來的。而這次訓練,有了前面的鋪墊,再加上本組學習和擴展的內容,學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資料,學生應該有話可說。指導時,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有關教材中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如:要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講清楚,要能夠打動別人,要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述等等,以落實中年級口語訓練的目標。
2、習作:
本次習作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師不要怕學生胡思亂想,異想天開。要明白孩子們的想象是他們聰明才智的表現。中年級的學生習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學生可以變成納米醫生到人體內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并倍加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境。
3、我的發現
這次“我的發現”,提供了八組共16個詞語,兩兩一組,意圖是讓學生從發現特點的角度區別形近字,增強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比如,“導”與“異”,“旅”與“旋”,“科”與“料”,“載”與“截”,有部分部首與偏旁相同,但字與字讀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教學時要特別引導學生發現,互相交流。對一些細微部分一定不能放過,比如,“歸”與“舊”,“歸”的第二筆是“撇”,如寫成一豎,則為舊!昂荨弊侄嗉右稽c則為“狼”。養成了細心觀察的習慣,書寫時就不易出錯。還可以引導學生列舉其他學過的形近字進行交流。
4、日積月累:
“讀讀記記”安排的是四組共12個成語,目的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便于學生識記,在排列上注意了有規律可循。第一橫排,是數字式成語,如四面八方;第二橫排,是ABAC形式,如人山人海;第三橫排,是AABB形式,如結結實實;第四橫排,是反義詞形式,如大驚小怪。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發現這些特點,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用這種方法適當擴展,收集更多的成語!白x讀背背”安排了6條歇后語。歇后語是廣大人民群眾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語言形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釋,也就是全句的意義所在。歇后語只說前一部分,不說后一部分,讓人去體會猜測,所以又叫做歇后語。現在常見的是前后兩部分都說出來。歇后語的類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喻義歇后語,一類是諧音歇后語。圍繞本組專題,這次選編的是第一類,喻體都是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如以歷史故事作比喻的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用神話傳說作比喻的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閱讀并積累一些歇后語,對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有幫助。教師在教學時可適當做些補充,或引導學生另外收集交流。
5、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故事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后人常以它作比喻,指講話、寫文章或從事文學藝術創作,如果能在關鍵處用上一二個名言、警句或略加潤色,便使整個內容更加生動有力,主題更加鮮明。也指處事要抓住主要矛盾。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借助字詞典等工具書自學這個成語故事,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喻義。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成語故事的教學要區別于略讀課文,一般以學生自學為主,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適當給予引導,或者生生之間交流解決。
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
《乞巧》
教學目標: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體會“字形字義相聯系區別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滲透“利用注釋,抓重點詞語,通過故事,背景資料袋”等讀懂詩句的重要方法。
3、講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乞巧節的來歷和民風民俗,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蘊涵的豐富民間文化的魅力。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背誦。
教學重難點:
以三維目標的整合為前提,基于學生已有學習基礎及語文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從“文字”到“文學”而“文化”,對詩歌從“意思”到“意味”而“意蘊”,在自身能力不斷增長的同時,發現詩歌中“隱藏”的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乞巧》這首詩,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將走進我國詩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學習一首唐詩:《乞巧》。請大家舉起右手,跟老師一起寫題目(板書:乞巧)
揭題釋題
2、“乞”字的最后一筆――橫折彎鉤,特別傳神,看到這筆你想到什么?它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乞”字的意思――向人討,乞求。我們的漢字要順著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題目會寫了,知道題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嗎?從哪里知道的?(利用注釋,是我們學習詩歌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二、合作交流
1、自由反復讀全詩,注意把字音讀正確,詩句讀通順。
2、抽讀檢查1,注意字正腔圓,字字落實。
抽讀檢查2,注意有板有眼,讀出詩的節奏。
齊讀檢查3.會讀了,能背嗎?試試看。
3、挑戰難度升級,誰敢來寫寫這首詩,四行二十八個字,能寫正確嗎?
三、品讀感悟
1、先看看第一位同學寫的,寫正確了嗎?下面同桌看看,最容易寫錯的字。
2、“宵”和“霄”這兩個字讀音完全相同,字形又十分相似,的確很容易弄混淆,你有什么好辦法幫我們區分這兩個字?
聯系它們的意思想,“宵”的意思是夜晚,晚上我們都待在家里,所以和“家”字一樣是個寶蓋頭;“霄”是指天空,空中有云有雨,所以取了它的雨字頭
表義是我們漢字最大的特點,所以將字形和字義聯系起來,就能盡可能地避免寫錯別字。
3、兩個“宵、霄”字寫對了,意思也弄明白了。七月初七這天夜里仰望天空。怎樣的天空被稱作“碧霄”呢?它讓我們想到哪些詞語?
4、(課件出示圖畫)原來在第一行的七個字中藏著這樣的一片碧海青天,藏著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卷,誰來用你的朗讀把這藏著的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
講故事,理解第二行詩句“牽?椗珊訕颉
過渡:在這樣一個夜晚,凝望著這樣的夜空,人們到底在搜尋什么?(讀第二行)
1、先檢查大家寫得正確嗎?統計大家最容易寫錯的字!岸伞比菀讓懗伞岸取保埃覀儼l現寫字要想著意思寫,渡河的“渡”有三點水,沒有三點水的“度”一般指時間上的過去。
2、你知道這渡的是哪條河,過的又是哪座橋嗎?天河,鵲橋,牽牛,織女他們背后藏著怎樣一個故事呢?你能簡潔地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嗎?
3、這便是我們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在這樣一個夜晚,望著這樣一片碧霄,人們在搜尋那勤勞勇敢的牛郎,心靈手巧的織女;搜尋那閃爍奇異光彩的銀河,還有那能帶來幸福、團聚的鵲橋……讀一、二行。(板書“天上“)
結合“資料袋”,理解三、四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過渡:那一夜的天空充滿神話色彩,那一夜的人間呢?(讀三、四行)
看第二位同學寫正確了嗎?
1、全詩中第二次出現“乞巧”,它與課題中的“乞巧”意思一樣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2、讀“資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乞巧的意思是:乞取智巧,變得和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⑵、古人乞巧的方式:用五彩線穿九孔針,看碗底針影的樣子。(讀書,特別是讀大篇大篇的資料時,要學會抓住主干,這樣才會越讀越清晰。
⑶、乞巧節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3、從這兩行詩句中你能看出古人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嗎?
⑴、“家家”,你怎么理解這個“家家”的?
上至達官貴人的深宅大院,下至平民百姓的農家小院,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連皇宮也不例外,據說每年七夕,唐玄宗就命人在宮中搭起百尺高的乞巧樓,讓宮中妃嬪登樓乞巧。可見當年的盛況。
、、“盡”“幾萬條”也能看出古人對這個節日的喜歡。當時唐朝有不少詩人描繪過這七夕的盛況,其中崔顥就寫道: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⑶、七夕那一夜,長安城內的大街小巷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遍L安城外的山鄉村野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四、拓展延伸
古人為什么這么喜歡這個節日?
1、學生討論:人們企求的不僅僅是心靈手巧,更是他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2、正是人世間每個平凡人對幸福生活的那份強烈的向往與渴望,才讓這個七夕的夜分外的打動人,才讓這個乞巧的日子格外的吸引人。讀全詩。
3、現在我們再提到“七夕”,你會聯想到哪些詞?想著這些詞再讀全詩。
4、絢麗的夜空,動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區區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營造出了一個怎樣的夜,一個怎樣的天上人間!帶著這些美好的感受再次拿起筆,寫這首詩。(注意寫正確,寫工整,寫美觀)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以后每到農歷五月五,端陽,我們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九月九,重陽,我們會憶起遙知兄弟登高處的王維;七月七,七夕,希望大家能記住牛郎和織女,林杰的乞巧,還有我們今天這堂課。
《嫦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能力目標: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話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與嫦娥相似的經歷和感受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講了《乞巧》這首古詩,還講了牛郎織女和乞巧節很多有趣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再來學一首新的古詩《嫦娥》,說到嫦娥,誰知道她是誰?誰能講講她的故事呢?
板書:嫦娥
展示圖片:
學生講故事。
2、師:同學講的真好,我們大家來想象一下嫦娥飛到月亮之后的生活,想一想她會不會寂寞?
學生回答。
3、師:我們來看看在唐朝詩人李商隱的這首詩,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合作交流
1、這首詩的作者是李商隱,(簡介作者),F在咱們就隨著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嫦娥。請你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把古詩能讀幾遍就讀幾遍,并想辦法掃清字詞障礙。
2、看來大家讀的都不錯,想必早把字詞障礙掃清了,(指名回答)當你遇到障礙的時候你用的什么方法解決的?(再指名回答)那我們的清障工作現在開始。
1)加音讀;
2)去音讀;
3)單字自己組詞讀;
4)學寫生字,同桌互看。
三、品讀感悟
1、現在我們來讀讀詩中是怎樣描寫嫦娥的吧!請你再讀古詩,看看嫦娥生活的環境是什么樣的?
預測:
1)直接找出屏風、燭影、長河、沉星。引導你是從哪看出來的?找出前兩句。
2)找出前兩句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嫦娥生活的地方什么樣嗎?解釋前兩句。
3、嫦娥生活的地方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預測:
1)直接說出寂寞、孤獨。
2)引導:在這么大的宮殿里只有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陪伴,如果是你,你會感受到什么?
4、你能帶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讀一讀嗎?先試著自己讀一讀。后指名讀。齊讀。
5、是呀,嫦娥每天只能和屏風燭影作伴,看見的只有天河沉星,聽他訴說苦悶的也許只有那只小白兔了。那她為什么會落到如此地步呢?
預測:1)因為她偷吃了靈藥。
2)引導:請你從詩中尋找答案。
6、是呀,嫦娥偷吃了靈藥,這就是老師提到的有關月亮的一個傳說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嫦娥怎么到月亮上的呢?(想)課間休息放嫦娥奔月的視頻。
7、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靈藥以后什么心情?(后悔)是呀,她每天只能眼見―碧海青天(課件出示圖片幫助理解碧海青天)每晚感受到孤獨。(出示后兩行)請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8、我聽出了嫦娥的苦悶,詩人也有同樣的感受,詩人寫的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他親眼看見的嗎?(不是)而是他(想象出來的)那嫦娥后悔偷靈藥是她告訴詩人的嗎?(不是)那也是詩人(想象出來的)。詩人能想象出來正是因為他的處境和嫦娥一樣孤苦而寂寞。請你幫助詩人把這種寂寞用誦讀的方式排解出來好嗎?(齊讀)
誰想單獨試試?(指名配樂讀)
四、拓展延伸
1、從這首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2、那你又能聯想到什么?
預測:1)月亮(出示有關月亮的古詩引出月亮表達思念)
2)神話傳說
3)節日(引導中秋節。出示有關節日的古詩)
4)嫦娥1號(出示圖片)
小結:看來月亮在古人眼中是寄托思念的象征,而在現代人眼中卻又探索不完的奧秘。
作業:1)收集一個神話故;
2)讀兩首有關月亮或節日的古詩。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第八單元整體教學設計07-09
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八》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30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教學單元的整體設計06-19
語文A版第八冊語文樂園四的教學設計06-06
四年級語文第八單元導學案設計07-04
語文第三單元習作教學設計06-12
第八冊《語文園地四習作》的教學設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