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課文教學設計
《蘆花蕩》課文教學設計
《蘆花蕩》教學設計
王建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老當益壯的氣概。
2、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掌握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老英雄的愛與恨,智與勇。
2、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小說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疑點:
戰爭是殘酷的,作者為什么寫得如此具有詩情畫意?
教學媒體:
投影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了解小說的特征和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這里蘆芽競出,滿淀碧翠;這里蒲綠荷紅,岸柳如煙;這里蘆花飛絮,稻谷飄香;這里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里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這里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千里白洋淀,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蘆花蕩》的故事就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淀里。
二、課前預習
1.走近作者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小說與散文集《白洋淀紀事》,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孫梨的小說被稱為“詩化小說”。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淀》。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葦塘(wěi) 寒噤(jìn)瘧子(yào)舀水(yo)提防(dī)
3.解釋下列詞語。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B仄歪:傾斜,歪斜。C張皇失措:慌慌張張
D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這篇小說主要刻畫了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他像青壯年人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自由出沒葦塘。他愛憎分明,對同胞對抗日隊伍充滿深情,對侵略者充滿刻骨仇恨。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種非常強烈的責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表現了他的智勇雙全。
從葦塘的歌聲中還可以想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樂觀豪邁和昂揚斗志。這一切都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本文的文體是什么?閱讀時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說。閱讀時要把握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
3.梳理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二)合作探究
1.小說主要通過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請速讀課文,理解情節,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為三個片斷:概述老英雄形象;護送兩個女孩到葦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 人物的?
主人公: 老頭子
刻畫手法: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 神態描寫
3.老英雄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表現出他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4.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他的這種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2)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
作用:“過于”有非常和過分雙重意思。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說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過分自信自尊。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5.這篇小說是怎樣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一方面寫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蘆花蕩里來去自由,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傳奇色彩。
6.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篇小說的人物形象鮮明,很有點傳奇色彩,如文章開頭部分先寫環境的險惡,再寫老頭子的業績,結尾部分先把老頭子的決心寫成難以置信的“大話”,再寫他出奇制勝的英雄行為,富有傳奇的情趣。
2.方法歸納
情節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可以通過理清情節來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五、布置作業
1.鏈接生活
在你周圍,有沒有像“老頭子”那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選擇其中的一位作一次采訪,把他或她的傳奇生活告訴你的同學和老師。
2.課后練習1、2。
六、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小說三要素
人物 老頭子 過于自尊自信(刻畫手法)
情節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環境 景物描寫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能有層次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刻畫人物。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著重學習了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認識了老英雄“老頭子”。這節課,我們再來看看小說中環境描寫與刻畫人物有什么關系。
二、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悠閑(yōu) 寒噤(jìn) 瘧子(yào)仄歪(zè) 陰慘(cn)
3.選詞填空。
①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 A (A、鉆B、竄),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人們的眼再 B (A、銳利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
三、合作探究
1.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找出文中描寫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心理的文字,體味這段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這段文字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這段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筆,突出了老頭子“過于自責”的內疚和痛苦,表現了他強烈的責任心和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擊鬼子的情景,請想像并寫出此時二菱的心理活動。
可從欽佩老英雄足智多謀、看鬼子挨打心里痛快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孫犁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歡的景物描寫句子,為大家讀一讀,讀出感情來。文中有多處景物描寫,學生可任選一處或幾處朗讀。
5.細細揣摩一兩處景物描寫的句子,領悟這種描寫的妙處。
(1)渲染氣氛(2)推動故事情節發展(3)襯托人物心情(4)點明背景
6.“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為什么要寫蘆葦長得高?怎么形容蘆葦長得高?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
用“鉆”“天上”來形容蘆葦長得高。
7.通過文中的景物描寫,你對孫犁小說中的語言特色有什么認識?
-----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諧一致,渲染了氣氛,增添了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于蘆花的描寫,寫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時的那種輕松愉快的、報了仇解了恨的心情。四、課堂訓練內容
1.選詞填空
(1)半夜以后,小船又 A (A、飄B、搖)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
(2)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 B (A、飄搖B、飄撒)。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滿活力、無所畏懼、愛憎分明、智勇雙全、過于自信和自尊。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還表現在他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上。
2.方法歸納
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很有特色,富有詩情畫意,充滿水鄉的氣息,雅致雋永,應細細品味。
六、布置作業
1.實踐探索
課外閱讀孫梨的《白洋淀記事》,進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詩情畫意的創作風格。
2.仿照課文第62段的寫法,寫一段描寫你家鄉景物的文字(或者課后練習3)。
七、板書設計
蘆 花 蕩
孫 犁
人物———語言描寫 景物襯托
心理描寫
【《蘆花蕩》課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02-11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9
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27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