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勞動》教學設計范文
《我們愛勞動》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2.了解勞動時的動態規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的方法。
3.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人物動態千變萬化,在勞動時則會按一定的規律重復動作。各項勞動都有各自的運動規律,身體各部分之間為保持平衡也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時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比如畫家王文彬的油畫《夯歌》是描繪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懸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緊張的瞬間,表現了年輕姑娘蓬勃的朝氣和建設新農村的崇高理想。畫面構圖以傾斜的不穩定形式來加強打夯的動勢,生動地表現出勞動的美感。
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動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描繪勞動中最典型的動作、工具以及周圍環境,不僅可以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還能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學習價值之一。教材還重點展示了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學生在中外畫家對勞動動態美的不同風格的描繪作品中進行比較、欣賞。同時還選擇了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為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教材還演示了不同動作的動態線,讓學生對^人.體的動態有直觀的感悟。“試一試”和“提示”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一一化解。“學生作業”的展示和“學習建議”都提示了對學生創作的要求。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人物動態的畫法。
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1)教師用課件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啟發學生: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當時的心情怎樣?
(2)學生回憶并交流。
2.欣賞感受。
(1)教師用課件出示作品《夯歌》,請學生欣賞討論: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們的勞動動作有什么特點?
(2)教師小結:人在勞動時產生了有規律、有節奏的優美動態。
(3)小組活動:在小組內欣賞其他繪畫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種勞動動態及特點。
3.研究體驗。
(1)設問:人在勞動時身體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體驗:同桌互相模擬動態并觀察分析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尋找規律。
(3)展示:教師用課件演示^人.體勞動時的動作變化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平衡關系。
(4)小結:任何動態都有他的動態特點,頭、軀干和四肢之間相互配合,發生位置關系。人在活動時都有身體的活動趨向,從而身體產生了不同趨向的線,這就是動態線。繪畫時抓住表現出動態趨向的動態線,就很容易表達動態。
4.嘗試練習。
(1)作業要求:用記號筆嘗試描繪各種勞動的動態。
(2)提出建議:^人.體活動時肩胛線和骨盆線傾斜呈相反狀,可以參考書中的動態線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建議:作品是否表現了勞動時的動態?線條是否流暢、肯定?
6.課外拓展。
觀察各種勞動的場景,用速寫的形式記錄各種勞動動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
教學過程:
1.欣賞體會。
(1)欣賞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間的關系。
(2)教師小結:選擇勞動中最典型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可以使畫面達到傳神的效果。
2.討論研究。
(1)小組活動: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勞動中哪些最典型的動作和環境來表現主題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現方法?你認為這些作品哪些地方處理得特別好?
(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3.創作表現。
(1)提出要求:畫一畫自己從事過的某種勞動。
(2)教師建議:除畫出自己勞動時最典型的動態外,還要畫出當時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圍的環境等。色彩的使用也應突出主題。
4.展示評價。
(1)學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
(2)同學互評,教師小結。
【《我們愛勞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的身體的教學設計06-21
《我們在成長》的教學設計07-19
《我們贏了》教學設計06-08
《我們的畫》教學設計06-13
《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設計06-02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06-26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設計06-18
《明天我們畢業》教學設計精選06-19
《我們知道的磁鐵》教學設計06-19
《我們這樣生活》教學設計精選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