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變奏曲》的教學設計
《星星變奏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2.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2.體會詩人經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過朗讀詩歌,品味本詩的語言特點,進而體會朦朧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體悟“星星”的象征意義。
一、導入新課
播放莫扎特歡溢童趣的鋼琴名曲《小星星變奏曲》導入。
二、作者簡介及朦朧詩的解說
三、學習新課
(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2、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3、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4、這首詩中有幾處出現了“星星”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義?
(三)揣摩運用,體味語言: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
理解課文內容。
合作學習,透過詩歌意象,結合自己的體會,理解詩歌中的意境。
結合自己對這首詩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朦朧詩派的語言特色。
教學互動內容設計意圖
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四、歸納本詩的主題
五、課堂練習:
1.寫出下面加點字的拼音。
顫動( ) 閃爍( ) 朦朧( ) 覆蓋( ) 疲倦( )
2.下面詩句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1)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
(2)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3)誰愿意,總寫苦難的詩,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3.詩歌中描寫了兩種情境,你能夠說出來嗎?
滲透思想教育。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教學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點。
作業設計:1、分析《帆》的意象。2、仿寫。(見練習)
板書設計:
理
想
光明 星星 美好
幸
福
星星變奏曲
溫馨美好 寒冷嚴酷
向往光明 否定現實
【《星星變奏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星星的孩子》的課堂教學設計03-2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