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
課文《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
課時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把自己對課文中每個人物的理解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表現出來。
2、 能抓住重點的詞語和句子感受小松樹的驕傲,通過理解風伯伯的話,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3、 能根據相應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加以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說話力。
4、 學寫“托、爺”等二個生字。
重難點: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和誰?
2、這兩棵松樹,一棵大,一棵小,誰來讀讀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
(1)讀后教師做相應的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他們之間的大小有區別。你讀得真好!
3、課題讀得很不錯,那下面的這些詞語你們能讀好嗎?(出示詞語)學生自讀,再指名讀--一行一行地來讀。
一棵松樹 回答 慚愧
風伯伯 大山爺爺 孩子
摸著 低下了頭 托起來
(1) 誰來讀第一行?(注意平翹舌音)
(2) 誰來讀第二行?(注意輕聲音節)
(3) 誰來讀讀第三行?——讀了這一行你發現了什么?(前面一個字是表示動作的動詞)]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指導朗讀。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大家看,大松樹和小松樹都長在哪里呢?
(2)書上是怎么寫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A 誰來朗讀來這句話?(指名讀)(演示課件)
B我們大家一起學剛才小朋友的樣子來讀。——齊讀。
(3)練習說話: 有 。
(4)這一大一小的兩棵松樹長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山,你覺得這座山怎么樣?
(5)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開想象練習說話)(演示課件)
(6)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這樣一棵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心里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當它一轉身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請小朋友自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后交流:你覺得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呢?(驕傲、得意、神氣……)
(2)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自大(板書:自大)
(3)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4)看,這就是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讀完想一想,這兩句話里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小松樹非常驕傲、非常得意?——學生回答: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
(5)指導讀好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逐個讀好這幾個詞語,并進行相應的評價。
A 指導讀好“喂” 。
①老師用“喂”說一句話: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聽到老師這樣對你說話,你愿意把鉛筆借給我用嗎?為什么?(沒有禮貌。)
②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③那你覺得這個 “喂”應該怎樣來讀呢?誰愿意來試一試?——指名學生讀好這個詞的語氣。
B 指導讀好“多高哇”、“很遠很遠”。
①多高哇,后面是個什么標點符號?
②從這個感嘆號里你感覺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很高的樣子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④“很遠很遠”又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看?練習:很_很_
⑤評價:老師聽出來了,從你的朗讀中,老師真的感覺到小松樹能看得非常非常遠,怪不得他那么驕傲呢!我們大家也一起來讀讀。
C“你呢”這個詞語,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會遺漏。
①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該怎么讀?(要讀得讓我們好象感覺到小松樹在說什么話呢?)——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③指導讀出驕傲:你呢?
(6)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
(7)先自己練習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把同桌當作大松樹和他一起練一練。
(8)小朋友一起讀讀小松樹的話。假如你就是這一棵小松樹,你再來讀讀,可以加上動作。你能模仿嗎?(邀請學生站在凳子上讀這句話,感受體會小松樹趾高氣揚的模樣。)
(9)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聽后生氣了嗎?生:大松樹沒有生氣,它還在笑呢。
生:大松樹不跟它一般見識。
從哪里看出來?(沒有回答)你來猜猜看他會想些什么?(說話訓練)——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師:嗯,大松樹心眼兒真大,寬宏大量,不和小松樹計較。盡管大松樹沒有回答,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出示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呢?
(3)其實我們從風伯伯的話中知道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
(4)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看課件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6)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小朋友誰會做做“托”的動作?——動作理解“托”。(“托”是從下往上的。)
(7)練習說話: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8)看大屏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摸著小松樹的頭,他的表情怎樣?
(9)要是老師也這樣摸著你的頭,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10)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風伯伯?
(11)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么讀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B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小朋友們聽懂了風伯伯的話,那小松樹有沒有聽懂呢?從哪兒可以看出小松樹聽懂了風伯伯的話?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一讀這一段的內容。
(2)出示句子: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A“慚愧”就是什么意思呢?(結合第6課中小白兔難為情理解)小松樹為什么“慚愧”呢?(板書:慚愧)
B對呀,當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慚愧”。
(3)所以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
(4)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5)做得好極了,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看圖中小松樹的動作和表情,他多慚愧,多難為情啊。小松樹的話錯在哪里?區別“長”與“站”。讓學生做填空: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為( )大松樹看不遠,那是因為( )(提醒學生:知道了自己錯誤的小松樹,在慚愧過后,決定好好生長。大家看,它的背多直啊,它多么專心啊!)
拓展訓練:我能看得遠,是因為 。
因為 ,所以我能看得遠。(課件)
(6)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小朋友來猜猜看。
(7)是啊,這時的小松樹,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說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樹,這時,你想對風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樹說些什么呢?四人小組內商量一下選一個說話對象,練著說說。
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說話對象進行練習稍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生:風伯伯,我錯了,謝謝您對我的教育。
生:大山爺爺,我能看得遠,那都離不開你的幫助,我要謝謝你。同桌先討論一下對于學生的話,老師要做相應的評價和回應。
師:這棵小松樹成功了不忘給他幫助的人。
生:大松樹姐姐,你比我長得高,我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我托起來的,我不應該瞧不起你,請你原諒我。
生:大松樹爺爺,您心眼兒真大,我那么沒禮貌地和您說話,您都不跟我生氣。
師: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跟著老師來讀一讀。——老師做簡單的解釋。
三、角色表演,升華體驗。
1、自讀課文,要求讀好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
2、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讀課文,也可以加上動作以及剛才小朋友們的想象。
3、指名小組朗讀、表演。
四、總結、談感受。
師: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不出。
師:再仔細讀讀課文,讀讀風伯伯的話,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
(生饒有興致地再讀稍后,紛紛舉手)
生: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能盲目自大,看不起別人。
生:犯了錯誤不要緊,要能知錯就改。
生:當別人做錯了事時,我對他要寬容。
生:一個小朋友做錯了事時,我們要像風伯伯那樣教育他。
五、學寫生字,調動學生思維
1.小松樹在努力,我們小朋友也要加油呀!來看看我們今天要寫的生字吧。(出示生字卡:爺、托)你有什么想交流的嗎?分析字形。
2.教師板演生字,提醒要點
3.學生在田字格里認真書寫生字。播放《小松樹快長大》伴奏音樂。
板書設計:
8. 小松樹和大松樹
自大 托
慚愧 爺
【課文《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02-11
《小烏龜找家》教學設計03-20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9
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