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的教學設計優秀范文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設計優秀范文
一、教材簡析:
《飛奪瀘定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冊中的一篇傳統課文。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條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題合一,依據事情的發展順序,圍繞飛和奪展開故事情節,真實地記錄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為奪取瀘定橋與敵人英勇戰斗的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學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毛澤東在長征勝利之后寫下的詩句,飛奪瀘定橋就是發生在這漫漫長征途中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翻開課文,我們能夠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深切地感受到當時紅軍戰士對生命極限的挑戰,感受到他們在生與死的關頭,那種義無反顧的抉擇。讀著,讀著,我們的心靈會受到一種震撼與感動。教學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但是,我們看到,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情感積累,與文本的情感內涵相距甚遠。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通過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讓學生經歷一次戰火的洗禮,從而發自內心地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幸福的可貴,體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與內涵。
三、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讓學生憑借文本在有限的時空里與紅軍戰士進行心靈的對話。其二,飛與奪是一個凝固的整體。第一課時,教師重點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第二課時,教師在學生動心動情的基礎上,讓他們用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讀延伸到寫,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諧地統一起來。
四、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借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憑借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與文本真誠對話,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并體味英雄二字的凝重與內涵。
2、學習按一定順序敘事的表達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紅軍戰士言行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拉近時空,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七、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八、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紅軍長征及瀘定橋的相關資料。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在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將飛和奪作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閱讀和體驗。
教學要求:借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憑借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與文本真誠對話,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并體味英雄二字的凝重與內涵。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1、師生談話,引出課題。
師:(課前師生一起唱歌)同學們,我們多么快樂!是啊,當我們吃完早點,背上書包蹦蹦跳跳上學的時候;當我們的爸爸媽媽匆匆忙忙趕去上班的時候;當我們看到街心公園的老人在悠閑地吟詩舞劍的時候,你可曾想到這種安寧、祥和其實就是一種幸福。而這種幸福又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啊。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將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60多年前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那硝煙彌漫的戰場。(課件出示課題)
[評析:這是開課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相機述說的一段話。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與學生一起唱學生熟悉的歌曲,孩子們和教師在唱歌的時候,情感非常投入,此番話是教師根據當時的情境有感而發的。在以下的教學流程中,還有一些教師為激活學生的讀書興趣而相機述說的話語,就不另作注解了。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的閱讀需求,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相機進行。]
2、學生讀題,課題中哪兩個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教師相機板書飛和奪。)
[評析:一篇文章,或明或暗,總有一個貫穿全文的主線,這個線索,就是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綱;抓住了綱,就會綱舉目張,教師就能熟練地駕馭教材,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課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抓住文章的主線,即飛和奪,從而理清了作者的思路。]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圍繞著飛和奪主要寫了些什么?
[評析:抓住文章的結構特點,整體把握,才能實現長文短教。這一問題的設計,學生思考后就很快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
2、教師深情述說,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
師: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并不難,但我每次讀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內心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動。
(三)、自主閱讀,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細細地讀,看看圍繞著飛和奪,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動?一邊讀,一邊作批注。
2、學生自主閱讀,教師讀中指導。
[評析:要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在設計問題上花大氣力。疑為思之始、思之端。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必要。一般把作者思路作為設計問題的線索,使學生的思考解疑與作者的思路合拍,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從而受到文章內容的感染。]
(四)、集體交流。
說明:一篇文章無論篇幅多長,總有其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總是為中心服務的,敘述都比較詳細。抓住了重點內容,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內涵。教學中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A、關于飛這一部分。
[ 評析:這一部分學生對內容感知的重點是:為什么飛?(事情的起因)和怎樣飛?(事情的經過)。對這一部分處理的重點有:
起因:紅四團28日早上接到任務,29日早晨必須趕在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的前面趕到瀘定橋。搶在敵人的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經過: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感知內容,體味語言的重點。重點詞句有:翻山越嶺;擊潰阻擊的敵人;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全身淋透了;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等。]
教學構想:
1、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體驗,相機用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讀中議,議中讀,聯系上下文,談自己對人物的認識與感受。
(1)當學生談到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感受。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相機補充在行軍途中,一位小戰士吃生米的故事,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文中人物近距離對話。
(2)當學生談到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對岸的敵人賽跑時,相機讓學生理解索性這個詞的意思。
(3)當學生的閱讀體驗涉及到其它的點時,教師相機做弱處理,師生共議、共讀。
2、回歸整體,融情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讀中感受紅軍戰士對生命極限的挑戰,感受紅軍戰士不畏艱險的精神。
3、回扣飛的起因紅軍戰士為什么要這樣趕時間呢?
學生齊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師板書:28日早上29日早晨
4、(課件出示紅軍戰士冒雨行軍的場面)師: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十幾公里,同樣的山路,同樣的搶時間,同樣的火把被澆滅,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學生齊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兩句話。
[評析:長文短教的教學思想在飛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得到了一個比較明晰的體現。教學的切入點是怎樣飛?為什么飛?教學中,學生并非依循事情的發展順序來進行閱讀的,而是從自己的閱讀需求出發,從令自己最感動的部分來切入課文的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成為學生的重點直奔及情感體驗的核心所在,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所在。這里,是師生解讀文本時在重點內容上的共同聚焦。當學生了解了紅軍戰士是怎樣飛以后,為什么飛這一問題就凸顯在師生面前。而課文中的這一部分的語言明白易懂。因此,教學中,學生一讀而過。第五自然段的大部分內容,是借助課件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性認識,學生只齊讀了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這同樣也是長文短教的又一體現。相對短文而言,長文有著較多的內涵,在飛這一部分的教學中,點與點之間的跳躍與取舍,對課堂內容的精簡,體現了設計者的獨具匠心。有效地處理好長文短教與完成目標這對矛盾。]
B、關于瀘定橋的險。
說明:這一部分學生對內容感知的重點是:體驗瀘定橋的險。對這一部分處理的重點有:13根鐵鏈;并排9根;搖搖晃晃;心驚膽寒、直瀉、撞擊、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聾等。
1、自由朗讀,說說自己讀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閱讀體驗,課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瀘定橋離水面濤聲震耳欲聾這段文字,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師生共讀、共議,再借助課件身臨其境,感受瀘定橋的險。
3、自由讀;齊讀,感受橋的險。
[ 評析:第六自然段既是對飛的承接,又是由飛到奪的過渡。因此教學中,對這一段的處理是順水推舟,在飛這一部分之后,順勢進行,一氣呵成。]
C、關于奪這一部分。
說明:這一部分學生對內容感知的重點是:紅四團的戰士是怎樣英勇奪橋的?在這一部分中處理的重點有:其一,22位英雄英勇奪橋的壯烈場面;其二,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戰士們奮不顧身沖進火海的英勇場面。
教學構想:
1、學生在讀完第六自然段的重點句子之后,教師接著讀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相機播放課件嘹亮的軍號聲、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師:在奪這一部分,哪些地方讓你最為感動?引發學生的自主表達。
2、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選讀相關語句,談感受。
(1)、當學生談到22位英雄英勇奪橋的壯烈場面時,課件相機出示課文第七自然中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戰斗場景,想象22勇士英勇奪橋時的壯烈場面,有感情朗讀。
(2)、當學生談到戰士們奮不顧身沖進火海的英勇場面時,根據學生的情感體驗,相機重點詞語的的意思,感受紅軍戰士在生死關頭的英勇無畏。(板書:沖)
3、借助課件,再現課文七、八自然段中所描寫的戰斗場面,升華情感,師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八自然段。
[評析:在奪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抓住重點,避免繁瑣的分析,實現長文短教。突出的是文中的兩個壯烈場面,尤其是第一個場面,特別震撼人心,這一部分成為了師生共同體驗的重點。引導學生緊扣重點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讀中體驗,進入情境,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
(五)、回歸整體。
1、師生共讀首尾兩個自然段,抒發情感。
2、再讀課題。師: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讓咱們再讀課題。
[評析:教學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由心底里為文中的故事所感動,心靈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讀寫結合。
教學要求:體會文章語言表達的凝練、準確,以及場面描寫的真實與感人,并在動心動情的基礎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讀延伸到寫。
一、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進一步體會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二、再讀課文,體驗情感,并聯系課外資料寫自己的讀后感。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租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02-10
燕子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28
《鉛筆有多長》優秀教學設計02-15
語文園地七優秀教學設計03-20
語文樂園五優秀教學設計03-20
《遨游漢字王國》優秀教學設計03-16
《aoe》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31
小學《圖書借閱公約》的優秀教學設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