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聞兩則》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新聞兩則》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兩則》優秀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解并掌握新聞的基本要素
2、識記課文重點字詞
(二)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三)教育目標: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偉大氣勢,分析評價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二、重點難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三、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頭巷議呢?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并讓我們來共同研讀一篇來自于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揭題解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解決)。
識記重點字詞:
鄂(湖北) 豫(湖南) 綏靖 阻遏 銳不可當 氣勢磅礴 回腸蕩氣 聿 闈鄉
【說明】熟悉歷史背景,學習字詞,大致了解全文內容。
(四)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了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復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五)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著示意圖復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復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復述。
(六)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或對照教材也可),請剛才發現的復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復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后,指出其復述的不確之處。
【說明】利用復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的內容。學生指圖復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七)借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復述的內容? (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3、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 ”(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 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復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斗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煉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 、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說明】教師隨著講解,板書:標題、導語 、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八)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里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于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后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預習提示”介紹“22日夜,毛澤東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里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么?(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并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群眾盡快了解到戰役的進展。關于簡明扼要問題,課后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閱讀。
(九)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里,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情色彩的語句,讀一讀。
(十)布置作業 :
課后練習二、三。口頭完成;
課后練習六。書面完成。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鞏固重點字詞;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新聞六要素及結構要素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3、了解我國在解放戰爭時期采取的土地政策,感悟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偉大氣勢。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課:
1、回顧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 、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2、整理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XX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與結果: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完。
新聞的結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標題、導語 、主體、背景、結語。
3、請合上書用簡短的話將這則消息復述出來。
結合復述討論課后練習一,明確交代清楚要素是新聞真實性的需要。
二、學習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一)整體感知:
1、速讀新聞,理清新聞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XX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各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個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二)思考品味:
1、完成研討與練習四
2、全文共分為五個層次:
1)導語 ,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2)背景材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3)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5)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拓展延伸:
1、思考題:俗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從文中選擇論據來證明蔣軍的大勢已去?
閱讀全文尋找證據,證明我軍進行的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三第三組,感受新聞語言的生動與形象
例:比較下面兩段話:
A、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共渡過了30萬人。
B、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24小時內即已渡過30萬人。
分析:上面兩段話主要意思一樣,但第1段表達較籠統。第2段中將“越過”改為“突破”,體現了人民解放軍是經過激烈的戰斗才取得勝利的。“渡至”比“到達”的意思具體確切,說明人民解放軍是從水路進軍的。而第2段中的“24小時內”和“即已”則比“共”字更具體、更準確了,突出人民解放軍渡江時間短、進軍神速。第2段是毛澤東的原文,和第1段作比較,充分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和簡明。
四、教師總結:
1、《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2、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 、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五、提高鞏固
從近期報紙上找一則你最喜歡的新聞進行分析,分別找出該則新聞的六要素、結構要素以及進行適當的點評,具體的闡述你喜歡它的原因。
六、作業 練習
1、檢查字詞
2、課后練習討論
《新聞兩則》優秀教案 2
知識與技能:
了解新聞的基本特點、結構和語言特點。
學會分析新聞中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和啟發,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新聞實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新聞閱讀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信息篩選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新聞要素,把握新聞的結構和特點。
難點:培養學生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新聞實例材料
學生預習新聞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你們通常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國內外時事?
引導:新聞是縮短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重要途徑,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世界。
二、新聞知識講解
新聞的定義與分類
新聞又稱消息,用來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
新聞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新聞和新聞述評四類。
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準確,不能虛構或夸張。
及時性:報道迅速及時。
準確性:用詞準確,表達清晰。
新聞的要素
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新聞的結構
五部分:標題(主標、引標、副標)、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三、新聞實例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標題:高度概括了本則消息的主要事實,準確、簡練且極有氣勢。
導語: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主體: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
背景:在主體部分交代了西路軍所遇抵抗微弱的原因,同時交代了背景。
結語:揭示事物本質,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
經過: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
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背景介紹:1949年,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4月20日,國民黨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
六要素分析:
結構分析:
其他新聞實例分析(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四、技能訓練
任務:投影網上新聞,要求學生分析新聞結構,談談通過閱讀新聞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分享各自的分析和看法。
五、課堂小結
總結:新聞是我們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學會分析新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獲取信息、理解世界。
布置作業:網上閱讀新聞,進行交流,并嘗試寫一篇簡短的新聞報道。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討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新聞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聞知識。
在技能訓練環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篩選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這個教案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新聞兩則》優秀教案 3
知識與技能:
了解新聞的基本特點、結構和語言風格。
掌握新聞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學會分析新聞的結構和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討論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新聞閱讀和理解能力。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課堂互動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新聞的興趣,培養關注時事的習慣。
引導學生認識到新聞在傳遞信息、引導輿論方面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新聞的特點、結構和六要素。
新聞的分析方法和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新聞背后的社會意義。
培養學生的新聞寫作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相關新聞素材。
學生預習新聞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你們平時通過哪些渠道了解新聞?”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習興趣。
二、新聞基礎知識講解
新聞的定義與分類:介紹新聞的基本概念,以及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新聞和新聞述評等分類。
新聞的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新聞的結構:標題(主標、引標、副標)、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新聞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可適當議論和描寫。
三、課文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引導學生找出新聞的六要素。
分析新聞的結構,特別是導語和主體的作用。
討論新聞中的議論部分,理解其作用。
引導學生體會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和簡潔性。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同樣引導學生找出新聞的六要素。
分析新聞的背景部分,理解其在新聞中的作用。
討論新聞中如何通過具體事例來展現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
四、實踐活動
新聞寫作練習:給學生提供一個新聞事件,要求他們根據所學新聞結構和六要素,撰寫一篇簡短的新聞報道。
新聞播報模擬:選取幾篇學生撰寫的新聞報道,讓他們進行新聞播報模擬,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新聞播報技巧。
五、課堂小結
總結新聞的特點、結構和六要素。
強調新聞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鼓勵學生平時多關注新聞,提高新聞素養。
六、課后作業
閱讀幾篇近期的新聞報道,分析它們的結構和特點。
嘗試撰寫一篇關于校園活動的新聞報道。
【《新聞兩則》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新聞兩則》教案05-07
新聞兩則教案范文07-12
新聞兩則的語文教案09-30
《新聞兩則》教案設計06-14
《古代寓言兩則》優秀教案07-28
《新聞兩則》教學設計(通用7篇)10-13
九年級上冊《傅雷家書兩則》優秀教案10-03
《寓言兩則》的課文教案范文07-24
二年級語文新聞兩則學案設計范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