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教案設計
北方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艾青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愛國熱情。
2.掌握本詩所表現的熾熱的愛國心。
[學習時間]:1課時
[學習內容與步驟]:
一、作者介紹并確立學習目標: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32年在獄中寫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詩,一舉成名,出獄后出版第一本詩集《大堰河》;抗戰時期,創作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有著名詩集《北方》、《向太陽》等;在延安解放區,寫下《黎明的通知》、《獻給鄉村的詩》等詩集;解放后有《寶石的紅星》、《歸來的歌》等詩集。
學習目標:
1.了解艾青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愛國熱情。
2.通過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詩所表現的熾熱的愛國心。
3.有表情地誦讀這首詩
二、文本研習:
1.聽錄音,找出反映詩人情感指向或者說是奠定該詩情感基調的一句話。
明確:北方是悲哀的。
2.聽讀完文章后,同學們認為這句話奠定了該詩怎樣的情感基調?
明確:憂郁、悲哀、沉重。
3.找出作者所選取的意象,說說這些意象都帶有怎樣的色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明確:意象:“暗淡的灰黃”、“荒漠的原野”、“頹垣與荒冢”、“孤單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樹木”、“低矮的住房”“惶亂的雁群”。
色彩:灰暗。
這是一片荒涼的景象,這些景象與冬季的肅殺相互襯映,成為當時中國現實的真實反映和象征。
4.這些意象都集中在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那第三小節講了什么內容?
明確:是對前兩節的總結和概括,也就是說北方正處在“災難”、“不幸”、“貧窮”與“饑餓”之中,其實北方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這樣的景象就是當時中國的命運,是中國災難深重的歷史的命運。
5.詩文的1、2、3小節將北方景象渲染得如此冷酷、黑暗,以敘述黑暗現實為主,那第四小節作者主要以什么為主?
明確:抒情。詩人用了三次重復“我愛這悲哀的國土”,讓讀者感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富有震撼力的聲音,前面反復的強調和渲染都在這里得到了反襯,在強烈的對比中,詩人看到了傷痕累累的祖國,但也在意識深處感到這也是曾經讓人驕傲的祖國。
三、鑒賞與分析:
1.背景
這首詩寫于1938年初,是詩人艾青接觸了北方廣大的農村現實之后的作品。抗日戰爭爆發以后,艾青親眼目睹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這給詩人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憂郁的色彩,他通過詩歌表達了對祖國災難深重的憂慮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這塊神圣土地的深沉而執著的愛。
詩前小引中“那個科爾沁草原上的詩人”指的是端木蕻良,作者因這個生長在北方的詩人的一句話引來一首情真意摯的抒情詩篇。“北方是悲哀的”,這是詩人的情感指向,也給全詩定下了調子——憂郁、悲哀、沉重。
詩人通過一系列形象表現北方的悲哀,以此展現在戰爭年代北方人民所蒙受的災難和不幸,正是在這古老而又苦難的國土上,祖先們與自然界、與入侵的異族相搏斗,從不曾屈辱過一次,他們傳下的“言語”與“姿態”也“永遠不會滅亡”,詩人于此汲取了頑強的精神力量,堅定了必勝的信念,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首詩包括題記在內,可看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題記,交待了本詩的寫作緣起;詩的前三節,展現了北方人民在戰爭年代所蒙受的災難與不幸。第二部分,本詩的最后一節,表達了詩人自己深深地熱愛和崇敬“悲哀的北國”。
四、寫作特點
本詩是自由體詩,沒有整齊的段式和統一的韻腳,在表達上不受拘束,散文氣息很濃,但在節奏、畫面、情感等方面詩的質素仍然十分鮮明:
①詩的語言富有節奏感,各個層次之間、各句之間、各個詞語之間的停頓與銜接,都應和著語言的自然節奏,加上適當的反復,全詩產生了一種內在的旋律。
②詩人以他畫家的感受力,敏銳地觀察、藝術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觀,并以素描的筆法勾勒出一幅富于動感的北國鄉土的風景畫面,對色彩、光線、形體、動態的捕捉,都十分形象、生動、準確、傳神,從而把自然景色詩化了。
③回蕩在這畫面、節奏中的,有一種強烈而深沉的對祖國北方土地和人民的摯愛,正是這種真摯深厚的感情和浸潤和流貫,成為了該詩的最重要的質素。
【北方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北方精品教案設計06-09
《北方》課程教案06-16
關于《北方》教案范本06-09
關于《北方》的教學設計06-09
《北方》最新教案06-13
《北方的民族匯聚》教學設計07-02
教案設計精選06-15
《雨點》教案設計06-01
養花_教案設計06-01
散步教案設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