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1
(一)新課導入環節
案例說明
夏、商、西周距離我們今天非常的遙遠,學生對這一階段沒有太強烈的感性認識,對于這一時期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也不清楚。但是,學生對于四大文明古國卻早有耳聞,用熟悉的概念幫助理解陌生的階段,有利于他們掌握。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介紹四大文明古國:好幾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現過四個文明古國,它們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哪位同學知道世界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的名稱以及它們的大致位置,請上來在“世界地形圖”上指給大家看。
學生上臺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古代中國,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方式導入,既讓學生明確了夏文明出現的時間,同時又將文明的開始這一概念拋給學生,引發他們的思考。
教師過渡: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真正地進入了文明時代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的`一個王朝——夏。
(二)武王伐紂
案例說明
武王伐紂是夏商西周更替的最后一個階段。學習完這部分,學生應該能夠完整地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歷史順序,并且更好地與下一課銜接,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部分。
教學過程
1.商朝的滅亡
教師講述: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位時,商朝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帝辛天資聰穎,見多識廣,是少見的大力士,據說能夠赤手空拳地與猛獸搏斗。但是,他肆無忌憚地壓榨和盤剝百姓,迷戀酒色,寵幸妲己,修筑眾多樓臺,建造酒池肉林;他濫殺無辜,設計“炮烙”的刑罰處罰反抗的百姓,將公卿大臣剁成肉醬,西伯姬昌僅僅表示出了一點同情,就被關進了監獄,大臣比干因進諫被挖心展示。因為他的種種暴行,周朝人在討伐他的時候就將他稱為紂王。
教師提問:商紂王的所作所為會帶來怎樣的問題?
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對史實的歸納,學生尋找改朝換代的原因,他們可以將上一目學習的夏桀的滅亡的原因遷移過來,為最后總結三位統治者走向滅亡的原因作鋪墊。
2.武王伐紂
教師展示青銅利簋文物圖片,介紹這件文物,并出示文物的銘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閱讀銘文。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觀察文物,通過文物還原真實歷史,逐漸了解文物對于歷史學科的價值。
教師出示銘文譯文:
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的早上舉行歲祭,進行貞卜。貞卜結果是必克商。武王把這一消息傳聞于周和諸侯國官兵,士氣大振。第二天,乙丑早上就占領了商都朝歌。于是,王賞賜擔任右史的利,利為了紀念這件事,就鑄了此器。
教師提問:簋上的文字講的是什么事件?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學生閱讀解釋并說明。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閱讀、知識遷移和表達能力。
教師提問:武王為什么要賞賜利?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根據材料進行說明。
設計意圖:為學生進一步了解青銅器和甲骨文作鋪墊。
教師出示武王伐紂的史料材料,與銘文進行對比,并提問:講一講簋銘文的出現有何價值?
學生對比回答。
設計意圖:了解我們講授的歷史從何而來。
3.西周的滅亡
教師講述:西周共傳了12代王,到了最后一代周幽王的時候,周國力開始衰弱,自然災害嚴重。幽王又是個昏庸的國君,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講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學生參與講故事。
教師講述: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iù)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后,稱為東周。
設計意圖:學生親自參與講故事,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4.小結過渡
教師講解:通過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大家發現了哪些有規律的內容?
師生共同總結夏、商、西周滅亡的原因。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實及更替的順序。
歸納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處。
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通過閱讀、獨立思考,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概括和比較。
通過小組合作與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習。
在教師的幫助下查閱資料,編演歷史劇或制作簡單的,提高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夏朝知識的學習,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過學習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史實,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奴隸和平民的艱苦勞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歷史遺跡,樹立保護文物、愛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培養學生運用合作、討論、歸納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學準備
教師活動
1、學情分析。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本課內容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具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方法等。
2、查閱相關書籍、報刊、網站,收集與這一歷史時期有關的資料。
學生活動
由科代表組織,劃分夏、商、西周三個小組。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選擇適合本小組的`表現方式,整理有關信息。
教學方法
采用活動法教學,將常規課活動化。
板書設計
時間:公元前2070年 時間:公元前1600年 時間: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禹 建立者:湯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陽城 都城:亳殷 都城:鎬京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遠古時代的歷史,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不少的遠古人類,他們的智慧和艱苦創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請同學們談談你對他們的印象。
(學生可根據他們對知識掌握的情況,談談對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炎帝、黃帝、堯、舜、禹等的體貌特征、生活勞作的認識)
師:很好!這些傳說時代人類的艱辛勞動,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歷程。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奴隸社會。在公元前2070年,中國僅次于古代埃及進入奴隸社會,從此我國歷史迎來了文明時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奴隸社會歷時近1600年,經歷了夏、商、西周、春秋四個時期。今天,就讓我們首先來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學習新課
師:夏、商、西周距離我們今天實在是太遙遠了,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渠道去了解它們呢?在課前,我們全班同學在科代表的帶領下,建立了一條時間隧道。現在,就讓科代表充當一次導游,讓他帶著我們穿過時間隧道去夏、商、西周三個朝代參觀。有請科代表。
(課代表在上課過程中將代替教師把整節課的內容串連起來,主要是把夏、商、西周三部分內容進行銜接,并引導學生對各組小導游的講解提出問題)
(各組同學己經做好了準備,他們派出代表先后出場為同學們做介紹)
夏朝
負責夏朝這個小組的同學將派出三名代表,分別以禹、啟、夏朝奴隸的身份出現。
“禹”除了介紹他治水的功績外,重點說明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一一夏朝的建立者。
“啟”主要介紹:(1)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的經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或鼓勵學生提問,理解“家天下”的含義,是帝王把天下當做自己一家的私有財產,進行統治,世代相傳。(2)講解奴隸制國家機器的構成和作用。(3)講解夏朝的疆域。注意運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性。“啟”的介紹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夏朝建立的基本史實。
“夏朝奴隸”主要講解夏朝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講解過程中要注意充分運用課本上的圖片資料,如石鏟、石斧、《桀駕人車》圖等,力圖使學生對夏朝的社會狀況有一個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夏朝社會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加深對夏朝的了解。
在學生介紹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夏朝奴隸制初步形成的表現。
商朝
商朝這一小組的同學可分別以商湯以及平民的身份出現,介紹商朝的基本情況。
“商湯”主要負責介紹商朝建立的經過。教師也可配合他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各組同學討論“商湯滅夏的原因”。根據學生的討論,可出示一些歷史圖片說明夏桀的殘暴,通過夏桀與商湯的對比,幫助學生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論。同時,“商湯”還應簡單地介紹商朝前期社會政局的特點,如盤庚遷都、商朝的疆域、商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等等,使學生對商朝的政治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一位“商朝的平民”主要介紹商朝的農業生產情況。他可提供一個考古信息:在一個商王宮殿遺址里,曾一次出土上千把石鐮。工具的集中保存說明什么?(學生討論并得出結論,說明農業勞動是集體進行的)出示圖片資料(“商朝的石刀、石鐮”),說明當時奴隸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提問:“為什么當時奴隸使用的工具主要還是笨重的石器和木器?”(學生討論,從中初步認識奴隸的生活狀況)在總結商朝農業生產成就的基礎上介紹畜牧業發展的情況。
另一位“商朝的平民”介紹手工業發展的情況。通過展示商朝精美的手工業作品,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說明商朝手工業中最突出的是青銅的冶煉技術和青銅器制造業的發展,它是商朝文明的標志。以司母戊鼎為例介紹青銅器的制造過程,司母戊鼎發現和保存的經過,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第三位“平民”介紹甲骨文的形成及特點。(由于這一內容在第九課將詳細學習,這里只做簡單的介紹)
最后一位“平民”介紹商朝殘酷的奴隸制度。通過一系列的圖片說明,奴隸的辛勤勞動為奴隸主貴族創造了大批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但他們卻一貧如洗,甚至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隸主不但強迫奴隸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各種繁重的勞動,還把他們當作牲畜一樣任意屠殺,從而歸納出商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統治者的殘暴。
教師幫助學生在聽講解的基礎上認識:
(1)商朝奴隸制在夏朝的基礎上有了迸一步的發展和鞏固;
(2)商朝文明在古代世界地位突出,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 周
西周這一小組的同學以周武王的身份首先講述“姜太公釣魚”的故事,說明周武王能火商的一個原因是他能求賢若渴,攏絡民心。其次介紹牧野之戰,講清西周建立的時間、開國君主和都城。最后從政治、經濟兩方面說明奴隸制的強盛。在政治方面強調統治者實行了分封制,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經濟上可出示圖片資料從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說明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學生表演小品《烽火戲諸侯》,科代表提醒同學們注意觀察,從中找到西周滅亡的原因。
提問:“從剛才表演的小品中同學們能找到西周滅亡的原因嗎?”(學生活動)
教師簡單介紹東周建立的情況。
提問:“同學們,你們發現夏、商、西周的滅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學生活動)
提問:“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教訓?”(學生活動)
總 結
師:在同學們的帶領下,我們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旅行生活。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夏代的同學講述得很有條理,商代的同學解說得非常形象,而西周同學的表演則惟妙惟肖,同學們的表現都相當出色,謝謝同學們的辛勤勞動。我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通過這次旅行,你掌握了哪些歷史知識?”(學生活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與學生共同畫出這節課的知識結構。(板書)
提問:大家看黑板,你們發現這節課所列出的時間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現這節課出現了具體的歷史年代)
這位同學觀察很仔細。同學們知道怎樣用公元來紀年嗎?請同學們課后看“每課一得”,并完成自我測評。
最后,老師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奴隸制度是一個非
常野蠻、殘酷的制度,奴隸在社會上沒有任何的權力和自由。請同學們思考,奴隸社會取
代原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略)
師:同學們的討論非常熱烈,大家都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很好!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這個問題我們要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考慮,恩格斯說:“采用奴隸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你的意見如何?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按照課前準備夏、商、西周材料的方法去尋找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寫成一篇小論文,貼在歷史留言板上,以此鍛煉我們查找資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順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故事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制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推翻其統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教學重點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學難點
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隸制的進步性和殘酷性。
教學思路
一、課前導學
1、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制作相關的手抄報、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總結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資源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二、學習新課
夏朝的'興衰
首先,通過談話法,提問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你還記得夏朝建立于何時嗎?激發學生思維,溫故而知新。接著展示禹的圖片以及夏朝的地圖,通過圖示法,讓學生直觀觀察,說出夏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再由教師概述夏朝建立后的情況。而學習這個子目,主要讓學生掌握夏朝建立的歷史意義。因此我會設計一個動腦筋環節夏朝建立有怎樣的歷史意義?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通過動腦、動手、動口掌握這一重點內容。同學們學習到這已經知道夏朝的建立是我國進入奴隸社會的標志,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下,進而由教師補充奴隸社會的時間范圍(夏商周春秋)。然后提問學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個朝代,那么夏朝為什么會衰亡呢?從而過渡到暴君夏桀的學習,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21頁第三段小字部分內容以及夏桀把人當作坐騎的圖片,讓學生嘗試歸納夏桀的暴行,從而明白夏朝為商朝取代的原因,認識奴隸主統治階級統治的殘酷性,并且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4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識記要求了解使學生了解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能力訓練
過程
方法觀察分析從夏朝建立到西周滅亡的歷史進程,讓學生歸納。概括提煉本課所涉及的基本知識要點(從夏朝建立到西周滅亡)聯系比較氏族部落與奴隸制國家,哪個進步?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斷擴展分析判斷人心所向是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取得勝利的原因整理列表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歷史線索情感、態度
價值觀愛國情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著名的文明古國辯證觀點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既有進步性,也有殘酷性教學重點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學難點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我們如果要了解原始社會瓦解的歷史,可以從哪個遺址和哪個傳說中得到可信的`歷史資料?(大汶口、禹建夏朝)結合課前提示引入新課。
引導過渡: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從此,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先后經歷了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發生過許多重大的變革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夏朝的興衰
指導學生閱讀20頁“正文”,“動腦筋”:夏朝開始的家天下現象,后世在中外歷史上曾廣泛存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播。
指導學生閱讀21頁“正文”、“閱讀文字”,觀看插圖,討論:夏桀比得上禹嗎?表現在哪里?(不能相比,因為他實行暴政)
指出:當人們奮起反抗桀的暴政時,夏朝就走到盡頭了。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指導學生閱讀21頁“正文”和“閱讀文字”,觀察21頁《桀把人當作坐騎》插圖、21頁《史記》資料欄和23頁《牧野之戰》圖,“動腦筋”(23頁):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A、他們的對手已經不行了。在平民和奴隸的反抗下,夏桀和商紂的統治早就搖搖欲墜。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系統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
2、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歷史進程、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3、認識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具有進步性;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認識奴隸制的殘酷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難點: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問題討論法
四、教學手段:
CAI多媒體課件(附后)
五、教學設計
復習導入:舊石器時代人們被迫過著群居生活,新石器時代則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飛躍,中國歷史也由野蠻時代跨入到了文明時代的大門,其標志是什么?強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的矛盾運動。
一、夏朝的興衰
揭示夏朝建立的重大意義
介紹歷史學科的時間概念
強調世襲制這一重要制度的沿革
揭示夏朝的階級性質
闡明人類社會的形態及發展規律
1、夏朝的建立及統治。回憶:夏朝是由誰在什么時候建立起來的?其性質是什么?教師強調: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僅稍晚于古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指出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紀年法,并介紹年和世紀之間的換算方法。禹死后,王位由誰來繼承?教師總結:相傳禹在世時,曾推薦伯益做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已有了強大的勢力,禹不給伯益實權,使他得不到鍛煉,在群眾中沒有威信,相反,啟卻利用禹的威信和禹給的權力,擴大影響,樹立威望。在禹死后,啟打敗伯益,自己繼承了王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這種制度對我國后世影響十分深遠,基本上確立了我國以后近4000年的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結束。夏朝統治者是怎樣進行統治的?從統治中心、都城、國家機構進行介紹,強調其國家機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維護的是夏朝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壓迫剝削廣大奴隸和平民。動腦筋: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說說你的想法。
2、夏桀的.暴政。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有何表現?其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說明得人心者得天下,賢君即能強國
盤庚遷殷是商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說明失人心者失天下
由牧野之戰的過程讓學生自行得出結論
1、商朝的建立及統治。提問:概述商朝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及性質。教師強調: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湯是一位賢明的君主,有何表現?重用人才,勤于政事,關心百姓,商朝迅速強大起來。
2、盤庚遷殷。其為什么要遷都到殷?殷這里面對黃河,背靠大山,自然條件好;盤庚“行湯元政”,政治也安定下來,商朝逐漸穩固了統治。這是商朝歷史發展中最重要的一次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商朝中衰到中興的轉折點,商朝由此走向發展和強盛,成為世界上的大國。故后人又稱商朝為殷商(朝)。
3、暴君商紂。商紂王是歷史上一個暴虐的國王。他用嚴刑鎮壓對他不滿的百姓和王室大臣,如炮烙之刑。與夏桀是否有共同之處?奢侈殘暴,眾叛親離。
4、武王伐紂。周文王在位50年,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于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為滅商做好了充分準備。周武王繼承其父遺志,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部落,抓住時機于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結為什么會取得勝利?結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過程,掌握每個朝代的基本特點、政治制度及經濟文化狀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異同點。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國家歷史的尊重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夏商西周的更迭過程及每個朝代的基本特點。
2.夏商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
教學難點
理解夏商西周時期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演變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包括夏商西周時期的地圖、圖片及相關歷史資料。
2.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和書籍,供學生課后閱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和夏商西周的更迭背景。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嗎?大禹治水成功后,他建立了哪個朝代?”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二、新課內容
1.夏朝的興衰
(1)介紹夏朝的建立和興盛過程,包括大禹治水、涂山召見部落首領、劃九州、筑九鼎等歷史事件。
(2)分析夏朝衰亡的原因,如內亂、外患等。
2.商朝的建立與發展
(1)講述商湯滅夏的'過程,分析商朝建立的原因。
(2)介紹商朝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經濟狀況,重點講解商朝的分封制和青銅文化。
3.西周的興起與統治
(1)講述武王伐紂的過程,分析西周建立的歷史背景。
(2)介紹西周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狀況,重點講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文化。
三、課堂小結
總結夏商西周的更迭過程及每個朝代的基本特點,強調這三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四、作業布置
1.閱讀教材及相關資料,了解夏商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狀況。
2.思考并回答:“夏商西周的更迭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何影響?”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應能夠對夏商西周的更迭過程及每個朝代的基本特點有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和探究歷史問題。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解答他們的疑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7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基本概況,包括建立時間、重要事件、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
2.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3.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興趣,培養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 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建立、興衰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2. 三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
教學難點
1. 理解分封制、世襲制等古代社會制度的概念及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2. 理解古代朝代更迭的原因和規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進而介紹本節課的主題——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新課講授
1. 夏朝的興衰
講述夏朝的建立、重要事件(如涂山會盟、劃九州、筑九鼎等)以及夏朝的興衰過程。
分析夏朝興衰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歷史發展的規律。
2. 商朝的建立與繁榮
介紹商朝的建立者商湯以及商朝的'重要事件(如商湯滅夏、盤庚遷殷等)。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如君主制、等級制度)和社會制度(如分封制、奴隸制度等)。
講述商朝的繁榮時期,如青銅文化的鼎盛等。
3. 西周的建立與制度
介紹周武王伐紂建立西周的歷史背景及過程。
講解西周的政治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和社會制度(如井田制、等級制度等)。
分析西周時期的重要事件(如烽火戲諸侯、國人暴動等)及其對西周社會的影響。
三、課堂討論
1. 分組討論:為什么夏、商、西周三個朝代會相繼更迭?這背后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和規律?
2. 學生發言: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討論成果。
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夏、商、西周三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影響。
五、布置作業
1. 要求學生課后閱讀相關歷史資料,加深對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理解。
2. 完成一份關于夏商西周更迭的簡要報告,包括三個朝代的建立、興衰、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等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討論和發言等方式,使學生全面了解了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基本概況和制度特點。然而,在理解分封制、世襲制等古代社會制度的概念及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方面,部分學生仍存在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相關內容的講解和訓練。同時,通過布置課后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