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上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教案
初一歷史上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教案
[授課過程]
導入新課:
回顧第1課:元謀人、北京入主要靠撿拾、采集為生,住在洞穴里或樹上,生存問題一直是原始社會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時候,這種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授課:
從課本與歷史圖冊上找出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等遺址的位置,得出氏族村落遍及中華大地的結論。通過長江和黃河流域的這兩個典型代表來說明我們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的狀況。
(1)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你會考什么維持生存?如果僅靠在野外野果為生,那么到了沒有果實的季節或者惡劣天氣影響所導致沒有果實怎么辦?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
(2)關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用多媒體講述基本知識點,并提問:
①河姆渡人住在干欄式房屋里生活
師:為什么會在干欄式房屋中生活呢?(由于南方水分較大,不適宜于在地下生活)
②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與器具:石斧、石鑿、骨耜、陶缽
師:河姆渡人種植的會是什么農作物呢?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關于半坡人的生活,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用多媒體講述基本知識點,結合河姆渡的房屋類型的成因,提出以下問題:
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那么這兩種房屋建筑能不能相互混用?導出這兩種建筑產生的地理因素所起到的影響。
關于半坡人的社會狀況,通過地圖上顯示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地理位置,教師說明這兩個氏族村落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不同,雖基本上同屬一個時期,但從考古發現來看,他們的社會生活有很多不同之處。
(4)教師出示人面魚紋陶盆、土魚紋陶盆,說明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結合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
【課堂小結】
通過對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兩個典型代表的學習,了解了原始的農耕生活狀況。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原始農耕生活有許多共同的特征是種植農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飼養家畜家禽等。但由于氣候環境的不同,河姆渡遺址與半坡遺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他們都創造了華夏文明。
【初一歷史上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第二學期的教學計劃(精選16篇)06-24
初一《呼吸作用》教案02-02
初一數學各類習題教案02-02
讓數學生活化的教案03-19
《生活中的透鏡》教案(精選13篇)02-21
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教案12-12
《太空生活趣事多》優秀教案(通用10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