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演講稿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演講稿
工業化是縣域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在我國人口規模大、資源能源緊張、環境承載力較弱的情況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積極利用工業化建立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切實抓好信息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利用信息化的成果加速工業化,是努力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相協調、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縣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表現在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上。因此,各地應根據自身的生產力水平和財政狀況,以適用、低成本、高效益為目標,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信息化與工業化配套發展道路。以信息化支撐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按照協調發展的要求,突破單純追求“速度型”增長模式的羈絆,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單項突進”或只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
以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為目標,實現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降低經濟發展的資源能源消耗,緩解資源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提高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在發展經濟時始終不忘環境和資源的合理保護與使用,堅持因地制宜,按規律辦事,在建設生態示范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工業園區的同時,實施“藍天工程”、“青山工程”、“綠水工程”;發展循環經濟,啟動綠色消費,拉動綠色生產,推廣資源再生利用,延長產業鏈條,努力緩解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堅持走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之路,使縣域經濟的發展在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過程中更好地與環境和生態保護結合起來,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結合起來,與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結合起來。
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工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提高縣域經濟的整體素質。
科技含量高,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提高縣域經濟的整體素質,必須大力實施以技術進步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戰略,通過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引領作用,推動可持續發展。應根據國內外相關技術領域和產業、產品等結構調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加快產業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應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并結合各地實際,以工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從加大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力度、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的整體素質、增強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上來作決策、抓落實。比如,資源型縣市的接續產業發展問題,不僅要考慮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而且要科學把握礦業的生命周期,這樣才能在資源盛產期和經濟發展的興盛時期及早謀劃發展接續產業,防止出現“礦竭縣衰”、“礦竭廠敗”的現象。實踐證明,只有抓住科技興企這個關鍵,提高縣域經濟整體素質的目標才會在工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中得以實現。
以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為著力點,以加速人力資本的積累為抓手,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發揮人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作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關鍵性工作來抓。縣域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力資源存量大、科技文化素質低的特點十分突出。大量事實表明,不解決人力資本的積累問題,縣域經濟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就無法增強,縣域內一、二、三產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就無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就會缺乏動力和后勁。因此,必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人力資本積累,縮小與發達地區人力資源存量上的差距;切實加大對農民的培訓教育力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水平;通過職業技術教育,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和城鎮服務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適用型人才。
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支撐工業化,構建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大力推進城鎮化,是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的重要依托。沒有縣域范圍內農村的城鎮化,就沒有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支撐工業化,必須舞好工業化這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龍頭”,把工業化作為推進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核心,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鎮帶動鄉村,引導人口和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把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吸納進城鎮,融入到工業化過程中,為構建城鄉協調發展、產業聯動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夯實基礎。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演講稿】相關文章:
關于縣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0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的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地的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
道路工作實習心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