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孔孟教育思想培養人格健全新人的論文
弘揚孔孟教育思想培養人格健全新人的論文
教育是人類文明延續的根本,而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又決定教育的發展方向。在孔孟教育思想中關于仁愛的論述幾乎占據了相當的篇幅,以“仁愛”為核心的仁愛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基礎理論。
一、遵守社會秩序
孔子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學而·第二》)也就是說,如果有愛心的人,就會恪守為人之本,不犯上作亂,而不犯上作亂社會也就安定和平,人人安居樂業,當然,孔子所說的守秩序是有一定環境因素的,即太平盛世的時候,人就不應該犯上作亂,也即:“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就是說,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出來做點事,為國家盡點力,而不要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分子,而國家昆亂的時候要么就隱居,要么就出來匡扶正義,建功立業。誠如,顧炎武所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二、廣施愛心,無私無欲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第六》在孔子看來,愛是大愛,是無私的,不僅對人,對世間萬物都是如此:”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鄉黨》),馬房燒了,孔子不到關心人受傷了沒有,還很關心馬受傷了沒有,這就是大愛、泛愛,現在的教育,所需要的就是培養有大愛而不自私的新人,不是那種為了自己私利而動不動就傷人害人甚至為了得不到的愛人而劍走偏鋒,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愛不是占有,也不被占有,愛只在愛中滿足。也就是說,愛不應該就一定要占有,得到,得不到就玉石俱焚,這完全是自私的愛;應該在愛中得到滿足,滿足就是圓滿、完美,得到應該珍惜,得不到應該祝福,這就是大愛、泛愛。因此,現代學校教育就應該把孔子的泛愛、大愛思想寓意日常教學中。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子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也不要辜負。
三、敬天法地,尊重生命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意是說,天是不會說話的它按照四時運行,滋養萬物,但是它從來不會自矜功伐。孔子所說的天就是自然,天地創造了萬物,我們應該尊重它,敬畏它,愛護它,不應該褻瀆、糟蹋、羞辱它,誠如孔子所言: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就是說,得罪了天,禱告是沒有用的,珍惜生命、愛護生命,讓生命得到無拘無束的生長,這樣的仁愛思想,對于努力構建生態文明的今天,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些肆意破壞自然,污染環境等等行為,都是不知天命的愚蠢行為。想而一些在旅游風景區隨意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行為,也是缺乏尊重自然和生命的表現。而這些敬天法地,尊重生命的思想,就應該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讓他們從小就懂得人來自大自然,要對它精心呵護。對于自然來說,有了仁愛之心,就會敬畏它,保護它。
孟子是孔子的衣缽傳人,繼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發揚光大,因而被稱為亞圣。孟子的“仁愛”思想:“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1.“親親”,為第一層次和境界,其核心是孝悌,意即首先要愛自己的親人,尊敬長輩,關愛晚輩,友善同輩,這是最基本的層次;
2.“仁民”,為第二層次和境界,即像愛自己的親人那樣去愛所有的人,這是而廣之的,但是還僅僅停留在人與人之間的愛;
3.“愛物”,為第三層次和境界,即像愛人那樣去愛萬物,這是又人而推及到自然萬物的,這是最高層次的愛,是一種情懷,現現在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就是孟子思想中的第三個境界。
三個層次三種境界,依次漸進,由親到民,由民到物。其中,由親到民,是愛人;由親、民到物,是愛物。三個層次,三種境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倫、人文和生態生存系統。 愛貫穿其中,仁才能實現。而“親親”,是“仁愛”的內核;孝,又是“親親”之本。所以,“仁愛”先由孝始。《孝經》稱:“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一個人的品德如何,孝為根本。孟子把孝提高到仁的高度,“仁之實,事親是也。”孝敬父母就是做到了仁。并認為一貫推崇備至的“堯舜之道,孝悌而己矣。”一個人,如果孝悌,就不會對社會有危害了,誠如《論語》所言: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孝道,并非全是過去不加選擇所批判的封建糟粕,其中還蘊含著我們民族精神文化中很多精華,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在社會文化思想轉型的當代,繼承孝道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很有必要。
【弘揚孔孟教育思想培養人格健全新人的論文】相關文章:
孔孟教案10-07
《孔孟》教案10-24
孔孟教學教案08-20
孔孟語文教案06-12
高中語文《孔孟》的教案07-11
高中語文《孔孟》教案10-20
游牧思想者論文07-29
孔孟高三語文教案10-18
《孔孟》高中語文教案08-22
《孔孟》的高中語文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