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
[自讀導言]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針對現實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認識,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獨辟蹊徑,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師應啟發學生認識到這種不拘泥于傳統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特立獨行的創新思維。
自讀要求
1.根據書下注釋并利用工具書解決有關字詞問題。
2.認真讀幾遍課文,整體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3.結合“自讀提示”和課后習題,理解下面的問題:
①文章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②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③完成課后習題。
4.完成相關遷移訓練。
學習重點
1.本文的論證方式及其方法。
2.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
(解說:確定自讀要求的目的在于:一是培養學生利用工具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如何及時處理文中傳遞出的現有信息,從而克服學習中常常犯有的“舍近求遠”的毛病。而學習重點的凸現旨在誘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深入思考。)
[自讀程序]
1.初讀課文。
①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寫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鍥而不舍約翰
②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注意加點詞的意思)。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無成
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
輕而易舉鍥而不舍
2.細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結構如何劃分?
②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③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3.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解說:自讀程序分三步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在幫助解釋“推敲”一詞時可涉及到相關典故;在解釋“鍥而不舍”時可涉及到荀子的有關名言。劃分本文結構可以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戰演習”。本文中心論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適時適度點撥。課后練習一、二應指導學生主要從文中找答案,應鼓勵學生多開辟回答途徑。遷移訓練旨在讓學生認識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自讀點撥]
1.關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島(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之尹前,島具對所得詞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2.關于“鍥而不舍”的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關于本文結構:
應注意下面的兩點: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過渡作用;
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總結作用。
4.關于本文的開頭:
可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從生活中的現象談開去;為后面“放矢”和“樹的”;與《談骨氣》開頭的開門見山作比較。
5.關于本文的中心論點:
要點: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段落和一道習題:第7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習題二。
6.關于本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2)引證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7.關于課后習題:
(1)習題一:
第一問答案見第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
第二問答案見6、7、1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可歸納為三點:其一,積累知識;其二,活用知識;其三,發展知識。
第三問答案見第13自然段。
(2)習題二:
第一問如前所述。
第二問為開放性題目,要鼓勵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指觀點與材料)結合起來。
(3)習題三:
現成答案當然在段末,但應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
(解說:這里的點拔都是粗線條的,應該說與本文寫作意圖是相吻合的:不能用所謂的正確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
[自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最后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漫游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許多國家,拜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游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后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么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里。”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么?”弟子們答:“曠野里長著野草。”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蘋,現在我想知道該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心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后一課問的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用鏟子鏟掉就夠了。”哲學家搖搖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辦法。”哲學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你們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雜草,一年后,我們再來相聚。”
一年后,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后,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后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同樣,要想讓靈魂凈潔,惟一的方法就是去占領它。
1.根據文意,在最后一段的兩處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每處4個字以內)
2.對哲學家“如何除掉這些雜草”的提問,為什么弟子們的回答都不正確?
3.根據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的問題?
4.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變成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的?
5.一年后,哲學家為什么始終沒有來赴約?
6.用自己的語言簡潔準確地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
參考答案
1.種上莊棘用美德2.無論是從表面上除去雜草,還是連根挖出雜萆,都只是暫時性的,而不能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3.要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就要把它改變成良田,種上莊稼。4.是哲學家用一年時間把荒地開墾成農田種上的谷子。5.因為哲學家把曠野改造成農田,已用行動和事實給學生們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約作口頭回答了。6.要除掉頭腦中錯誤的、骯臟的思想,只有用正確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裝。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相關文章:
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教案12-12
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總結10-19
《荷葉母親》冰心閱讀答案05-09
關于樹立正確讀書觀的心得體會07-24
公司委托書怎么寫的正確方法(精選10篇)04-13
皇后成長計劃中秋答案03-19
20190516繼續教育考試答案03-19
一年級的字謎及答案03-29
隨堂練一年級上冊答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