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落日的幻覺》說課稿范文
語文《落日的幻覺》說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上午好!《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課外選文。現從文本分析、教法闡述、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和教學說明五個方面對本文的教學加以說明。
一、說文本
(一)文本特點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學的語言解釋了人們眼中美麗的落日其實是一種幻覺,啟發人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對待周圍的一切,在這個世俗的當下,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揚起思考的頭顱,求一切事物之實、求一切事物之真。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認識,我非常強烈地認為:閱讀是個人的事情,注重的是個人的獨特體驗。我不期望學生如我有以上同樣的體驗。己不明勿教于人,我更想通過自己對文本的研讀所成的一家之言,去激發學生們的眾家之言,在眾家之言之下,啟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頭腦,選擇進而接納。
(二)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衡量一篇文章的價值,是看其中的文字被后人引用的多少或者是文字背后的東西在多大程度上觸動了我們的某種感受。憑心而論,以這個原則來看這篇選文,這是一篇不太規范的說明文,雖文意淺顯但文字枯燥,被后人引用的恐怕不會太多。但是,這篇文章文字背后給人的思考卻在焦灼著我們的內心: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幻覺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沒有了幻覺,人生是將是多么暗淡無光;我們認識到看到眼里的未必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看到所謂的‘真實’,其實未必是真的真實;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別人所構筑的假象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我們有時或者每天都被自己制造的幻覺所迷惑,甚至活在其中自在逍遙。種種的可能促使我決不能把教學目標視為先在于學習與學生存在的知識點或者成型的思想,而視之為一種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朝某一個含有我們意愿的方向發展。簡單來說:本節課教學目標不應該只是一個線段,而是一個射線。鑒于以上的教育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
知識目標:
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借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侖美奐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技能目標:
以課文為引,能夠用自身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情感目標:
用自圓其說的闡釋支持你因這篇文章而產生的思考。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目標不再是一個必須達到的設置好的線段,而是一個由此點出發的射線。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落日的幻覺》的解讀,希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以上教學目標為基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三)、說教學的難點
文章表面文字淺顯易懂,學生能夠自讀文章,理解文章的內容。大部分同學也能說出從中得到的啟發,比如:“我們應該用科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不要被幻覺或者假象所迷惑。”但是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引導者絕對不能停留在以上泛泛而談的說大話,說毫無用處的廢話的層面上,而是從激發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生命力這個宗旨出發,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使每個教學環節和片斷都充溢生機和活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識體系的“繭縛”而煥發出個體生命所特有的靈氣和才華,發出屬于自己的個體化的聲音。比如有的同學會說:美侖美奐的落日在科學的面前變成了如平常一樣的如此而已,我不免地失望起來,這真是科學的成就但同時也是生活的悲哀;也有的同學會說:幻覺給生活帶來了色彩,還是給生活帶來暗淡?既然如此,我到底向左還是向右?鑒于以上分析,我將教學的難點設定為:以文悟思,用思考影響行動。
說到這里,有的老師會說:你引導啟發的太難,你的要求太高。但我還是一直堅持我一個樸素的觀點:給學生一個好分數,還要給學生心底打上精神的亮色。
(四)、說教學環境的準備
1、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查找關于幻覺或者與之同意的詞語(虛假、虛偽、假象、虛空、茫然、渺茫、海市蜃樓等)的材料,要向學生提出一個要求:找到這些枯燥文字背后的鮮活的生命并形成自己的文字。舉例: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會在不同的方向呈現出斑斕的色彩,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實不過是翅上鱗片構成的細小坑洞從不同的角度折射陽光發出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本來如此美好的事物,經科學的解釋,一個個變得那么乏味,毫無美感。我真擔心在將來的某一天,所有的美好(其實是幻覺)的事物都被解釋出來。那既是科學的成功,也是生活的悲哀。
2、教師:一是要準備多媒體課件,力求畫面富有美感和詩意,富有理性和質感,給人以激情文字的沖動,用畫面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做文章氣節少年人。
二是要準備相關的文字,以期和學生在課堂上相互的啟發和碰撞。準備的文字如下:幻覺,你想用哪個詞語來代替它?虛假,虛偽,假象,虛空,茫然,渺茫,海市蜃樓。這又讓你想起了什么?真實的東西往往不一定是美的,而美好的東西往往披上了虛假的外衣,我們看到的只是幻象,卻依然欣欣然沉溺于幻象而不愿醒來。可是有一天,終會醒來,有人悲嘆,有人神傷,有人麻木,有人堅強。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是讓你清醒地看清每個幻象的本質,因為在或許丑陋的真實面前,或許,你會不快樂。我只是想,讓你詩意地生活。還有,在有一天,幻覺退去,真實畢現的時候,你能如看這每天的日落一樣,平常,淡然。因為,你已經在美麗中快樂了,何況,明天,還有一輪新的太陽要升起呢?
二、說教法
(一)教學內容的特點
不妨把本課教學內容分成“小學”和“大學”兩部分。理清文章脈絡,熟悉文章的寫作規律,這是“小學”。通過感悟,親近文字,體味文字背后思想,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小學”教學則應如學者一般,仔細辯析,認真分類,全面總結,以準確運用為目的。“大學”教學應舍棄一切條條框框,徹底擺脫匠氣,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講,或創設如臨其境的氛圍,或民主平等的討論,以融動心靈為目的。
(二)以往教學的得與失
在以往此類文章的教學中,由于過多地使用講授法,教學過程是一個平面結構,無法真正實現教師教得創新有個性,學生學得主動有思考。但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批判性思維,敢于大膽地對教師的觀點說不,讓我震動不已。所以我想:多角度、多層面研究問題,把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坐標中來探討,應該是師生雙方活動的重點。
(三)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
如何就本篇文章進行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再到創新個性化教學是我本次說課的重點。本課的教學模式為:以課堂生活重建為背景,以貫通課堂教學內外的“構建動場”為起點,引發學生自覺、主動地“自主學習”,讓師生共同進行多元、多維的“交流探究”,用“整合建模”來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能力化、認知與情感的結構化。
設計的理論依據:活動建構教學思想,即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重視“活動”在學生知識掌握與全面發展中的作用,把“活動”看作是學生建構知識與能力發展的基礎。這里說的活動是指師生思維的活動。
(四)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
前面說到教學的難點為:以文悟思,用思考影響行動。為突破難點,本著問題要有啟發性,挑戰性,趣味性,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原則,創設“大問題”背景。設計的大問題為: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能否借助你所掌握知識,舉出類似落日幻覺的幾個例子;如果你不喜歡這篇文章,試著去欣賞她,思考在枯燥的文字背后蘊藏著什么樣的哲理。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材料和獨立思考后,分組自由討論,在討論中相互啟發,營造學術爭論氛圍,允許并欣賞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傳統智慧提出懷疑與挑戰,即使是荒謬的;極力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從而企劃未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們緊緊追求書本知識和追求依靠書本知識謀生的生活。
三、說學法指導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采用:
情景聯想法:文章前三段以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落日的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不妨設計以“他在落日的余輝中,走去”為題進行合理的想象。期待學生寫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紅色的余輝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頂上走步,他走來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規律地走。不過,他好象沒有走對。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擺架式走,這次,他走得很平靜,很有力,也很穩。
價值問題提出法:我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花時間、下功夫,引導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努力實現課堂教學范式從單一“接受”到“創新”發展的轉型。以課堂生活重建為背景,以貫通課堂教學內外的“構建動場”為起點,引發學生自覺、主動地“自主學習”,讓師生共同進行多元、多維的“交流探究”,用“整合建模”來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能力化、認知與情感的結構化。其教學過程如下:
1、課前認知,在主題搜集與開放交流中重建課堂
通過這一環節豐富學生集體智慧背景,拓寬學生視野;通過這一環節讓教師了解學情,調節教學重心,調整教學策略。
2、詩意引入,在創設情境與引發思緒中構建動場
這一過程預設的出發點是,課堂上要努力激發學生創新發展的內驅力。所謂的“動場”,意在建立一個富有吸引力和促進力的課堂教學情境。
設計的導語:
在夕陽的余輝里,凄婉的楚地音樂想起,霸王揚起頭顱,拔劍自刎,殷紅的血染盡最后一絲惆悵;在落日的寂寥中,傾國傾城的王昭君粉淚盈盈一步三回的走向陌生的蠻夷之地,凄厲的風撕扯著離別的心;在如血的殘陽中,劍客荊軻膽氣如虹仰天長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自古以來,夕陽,總是為悲壯的故事涂抹著悲情的色彩,讓人嘆惋,讓人感傷。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此美麗的夕陽,竟然是我們眼睛一廂情愿的幻覺。
下面,我們就走進美麗的夕陽,走進關于幻覺的詮釋。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以深情地朗誦,激活學生的認知,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找到一個“停靠點”、一個“發展點”。
3、新知學習,在自主學習與交流中理解文章內容
這個環節我設計分三步走:第一步:初步感知: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落日給人的哪些幻覺,這些幻覺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過程設計的出發點是:教材思路清晰的介紹了夕陽給人們的幻覺,以及幻覺形成的原理,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可以通過互助學習將思路理清,并自己檢索出本課主要知識。這一個過程的實現,依靠學生的自悟自得和彼此平等的交流碰撞中實現。
第二步:(跳讀課文)強化理解:丟開文本,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互相說說幻覺形成的原因。設計意圖:將知識內化成個人已有認知。
第三步:(速讀)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探究,得出本文這樣行文是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的。
設計意圖:運用已有認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體意圖:三步讀法各不相同,細讀目的是充分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現象及其成因;跳讀目的是直接提取有價值信息;速讀目的是整體理清文章行文脈絡;這樣,學生閱讀就遵循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閱讀規律,將文本給與的有效價值提取出來。
4、活化教材,在文本嫁接與改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在初次接觸本文的時候,讀完前兩段,以為本文一定是揭示一種超越于普通認識之上的普遍的人生規律或意義,因為她的語言如此抒情,甚至有一種詩的意境;可是當我讀完全文,我美好的閱讀期待失落了,我沒有想到,如此美好的開頭,竟然是為了引起我們的閱讀興趣而已。于是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師生一道順著前兩段續接下去,看看我們能夠續出怎樣的精彩。
示范:落日余暉,巷煙落照,她給我們一景夢幻。
旭日東升,轉頭回望,迷霧之下才是真實。
當海子臥在冰冷的鐵軌上時,夢幻使他忘記“活在珍貴人間”,當凡高用槍指著自己的頭顱叩響扳機的時候,夢幻使他忘記“曠野的內心對生命的呼喚”
江南的美幻,總是細雨連綿。
落日的夢幻,總是迷霧重重。
你站在地上仰望蒼蒼者天,可曾知曉他們的真實面孔卻是凸凹不平,黯然無光;你坐在海邊看美輪美奐的海市蜃樓,可曾知道,那美麗并非真實的存在;你醉心于這唯美的境地中,不識廬山真面目時,有沒有想到,美麗的面孔不一定是真實的存在,但是,只要給與了我們足以悅目的美,我們又何必在乎他的實質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設計意圖:給能力一般的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給能力較好的學生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
5、走出文本,在質疑探究與品評作者中整合建模
整合建模,簡單地說,就是有梯度的挖掘與拓展,促進學生學習成果的系統化、結構化、模型化和動能化。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節的鋪墊形成的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設計的探究問題:
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幻覺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沒有了幻覺,人生是將是多么暗淡無光;我們認識到看到眼里的未必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看到所謂的‘真實’,其實未必是真的真實;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別人所構筑的假象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我們有時或者每天都被自己制造的幻覺所迷惑,甚至活在其中自在逍遙。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新能力。
6、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自主選擇與梯度思考中完成作業
(1)如果我們立足于說明文的角度來組織語言,你能否對文章的前三段進行改造。
(2)文章的末段說: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可是文章并沒有象前幾段那樣進行科學的解釋。你能否借助適合的手段,進行合理的解釋。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有梯度有思維價值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加以選擇完成。把探究的興趣引向課外,盡可能使每個人都能嘗試成功,經歷創造的幸福,實現人生的超越。
五、說教學說明
1、板書設計:
2、時間安排:
課前認知,在主題搜集與開放交流中重建課堂(10分)
導語設計,在創設情境與引發思緒中構建動場(2分)
新知學習,在自主學習與交流中理解文章內容(10分)
活化教材,在文本嫁接與改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0分)
走出文本,在質疑探究與品評作者中整合建模(10分)
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自主選擇與梯度思考中完成作業(3分)
3、說課綜述:以教師對教材不斷地批判和反思,來影響學生進行個體言說。
【語文《落日的幻覺》說課稿】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落日》教學設計03-19
《落日》優秀教案(精選8篇)10-03
《小英雄雨來》語文說課稿(精選6篇)04-09
第四單元《居民與聚落》復習說課稿11-2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登高》語文杜甫10-17
《背影》朱自清語文11-16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語文《關雎》《蒹葭》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