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們看海去教案
六月我們看海去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理解”與“朗誦”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礎上朗誦,在朗誦揣摩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組織學生“理解”與“朗誦”作品,使學生準確把握作品內容、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
二、教學重點
1、教學的重點是意義的構建與呈現,就是要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學生把文本與直接、間接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意義”的理解,并用自認為恰當的聲音形式來呈現這種理解。
2、《六月,我們看海去》的內在情感旋律,把握詩作內容,加深理解,尋找傳達詩作思想情感的聲音形式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和背景
潘洗塵是中國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朧詩之后的新生代詩人,作品不多,但卻因其獨有的詩風格外引人注目。《六月,我們看海去》是潘洗臣的代表作,我們能在其鮮明的詩歌節奏里看到詩人及那個時代一代青年的內心世界。
2、體味詩的思想內容
(1)哪些語句借助“聽覺想象”體會出青春的活力?詩歌一開始,“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鮮明的節奏下我們仿佛聽到了一群年青人喧鬧的聲響和響亮的歌唱,仿佛真地看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雀躍著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們的身上和臉上。接著讀下去,“我們一群群五顏六色風風火火我們年輕/精力旺盛總喜歡一天到晚歡歡樂樂匆匆忙忙/像一臺機械迂回于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同樣借助“聽覺想象”,我們感到了強烈的生命活力,詩歌的節奏把我們引向了對青春情不自禁的贊美,“風風火火”、“五顏六色”、“匆匆忙忙”、“歡歡樂樂”“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見證。這種青春的活力在全詩中無外不在,在誦讀的過程中要仔細體會。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要枕著沙灘也讓沙灘多情地撫摸我們赤裸的情感”,“讓那海天無邊的蒼茫回映我們心靈的空曠/揀拾一顆顆不知是丟失還是扔掉的貝殼我們高高興興/再把它們一顆顆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
(2)哪些語句能強烈地感覺到年輕人的自信?風撩起我們的長發像一曲《藍色多瑙河》飄飄蕩蕩/我們我們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們是一群東奔西闖狂妄自信的探險家啊/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受過考驗經受過風霜/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這些詩句里,我們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強烈自信。
(3)哪些語句能強烈地感覺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盡管生長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響/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3、體味詩的藝術技巧
這首詩歌有一種強烈的音樂感,這種音樂感源于詩歌的兩種節奏。一種節奏是詩歌的押韻和語言的聲調,全詩多是省略標點的長句,但讀之并不費力,原因就是詩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韻律感。另一種節奏主要是詩行中重復與變化相交錯的詞語來顯示,重復與變化,組合成一種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語言組合巧妙。本詩語言巧妙的組合使得詩意濃郁而悠遠。如將“長發”的飄蕩與《藍色多瑙河》的樂曲組接在一起,將“看海去
與“沒有駝鈴”組接在一起,將“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到一起,使得詩歌自然生出一種韻外之意。年輕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他們不安于現狀的探索精神,以及風風火火的神態、略帶狂妄的激情,都能從透明的語言中感受到。
四、小結
這些體現了年輕人蓬勃的活力,對自己力量的確信和無限探索精神的詩句都是在一種鮮明的節奏里表現了出來,讓我們在誦讀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歡呼雀躍的青年向遙遠的大海跑去,去探險,去接受驚濤駭浪的洗禮,讓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凈化,讓青春的情感在風浪中成熟。在這里“六月”就不單純是一個季節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驛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種探索的時代意義。詩人沒有靜止地刻畫,而是在一種節奏里,在流動的生活畫面中向我們表達了青春激情背后還承載著一代青年人的靈魂寫照。
五、作業:
(1)專家伴讀
(2)預習下課
【六月我們看海去教案】相關文章:
《我們去探險》教案03-26
我們去春游活動教案(通用8篇)02-01
《改造我們的學習》精品教案04-14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教案02-25
《我們大家跳起來》經典教案03-19
主題活動《我們愛地球》教案(通用13篇)02-27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教案(通用14篇)02-15
去云南旅游后的感想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