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31 09:17:24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1

  聽了陶老師執教的《倍數和因數》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倍數和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中,陶老師讓學生擺出圖形,通過乘法算式來認識倍數和因數。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一個長方形,觀察長方形的擺法,再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組織交流出現積是12的不同的乘法算式。即:4×3=122×6=121×12=12。根據乘法算式,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倍數和因數,初步體會其意義。在得出這些乘法算式以后,先根據4×3=12說明12是3和4的倍數,3和4都是12的因數,使學生初步體會倍數和因數的含義。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舉一反三,結合另兩道乘法算式說一說。在這一個環節中,陶老師還設計了讓學生根據除法算式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讓學生明白除法算式中也能找出倍數和因數。最后,陶老師出示了五個數,讓學生從中找找,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這一設計既是對上面內容的提升,又引出了下面的內容。

  2、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尋找,課本上是安排先教學倍數后教學因數的。陶老師在教學時,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首先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找因數的'方法比較難一點點,它需要學生的逆向思維,所以陶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著學生,扶放結合地讓學生去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隨后再去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學生就容易找準了。這樣安排既承接了上面的內容,又為學生一個數的倍數提供了方法。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2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第三單元第一節《倍數與因數》是一節概念課。關于“倍數和因數”教材中沒有寫出具體的數學意義,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說明,進而讓學生探究尋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通過備課,我梳理出這樣一個教學脈絡:乘法算式——倍數和因數——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倍數。從教材本身來看,這部分知識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沒有什么生活經驗,也談不上有什么新興趣,是一節數學味很濃的概念課。如何借助教材這一載體,讓學生在互動、探究中掌握相應的知識,讓乏味變成有味呢?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一點教學體會。

  一、設疑遷移,點燃學習的火花。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一道腦筋急轉彎題作為談話引入課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例中隱藏著共同點:一一對應、相互依存。對感知倍數和因數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拓展。

  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時,我依據學情,設計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2的倍數、5的倍數,學生發現2的倍數、5的倍數寫不完時,通過討論,認為用省略號表示比較恰當,用語文中的一個標點符號解決了數學問題,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學生從中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滲透學法,形成學習的技能。

  由于一個數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會“無限”、又如何有序寫出來呢?我讓學生嘗試說出3的倍數。學生找倍數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訣等等。我組織學生展開評價,有的學生認為:從小到大依次寫,因為有序,所以覺得好;有的學生認為:用乘法算式寫倍數,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數的影響,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幾個倍數是多少,因為簡捷正確率高所以覺得好。如此的交流雖然花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但是學生從中能體會到學習的方法,發展了思維,這才是最寶貴的。正所謂沒有一路上的`山花爛漫,哪有山頂上的風光無限。

  三、學練結合,及時把握學生學情。

  在學生通過具體例子初步認識了倍數和因數以后,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感悟,練習中加深理解概念;在探究出找倍數的方法以后,及時讓學生寫出2的倍數、5的倍數,從而引導學生發現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并適時進行針對性練習,鞏固新知。

  課尾,我設計了四道達標檢測練習,將整堂課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概括,對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較,對本節課重要知識點進行檢測,及時掌握了學生的學情。

  縱觀整節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主體地位,嘗試練習、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加以引導,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學生在思維上得到了訓練,探究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也會逐步得到提高。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3

  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內容較為抽象,為讓學生理清各概念間的前后承接關系,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節課時,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情景圖引出乘法算式2×6=12,讓學生在多說中體會、理解乘法算式中兩數之間的因數與倍數的關系。學生在交流中輕松地理解了兩數之間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引出12的.所有因數,讓孩子感受到用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為后面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鋪墊。

  二,引導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新知

  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時,讓孩子們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中探究方法,孩子們想出的方法很多,充分發揮了他們智慧,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中優化了方法,孩子們在體驗中逐步掌握了方法,學得深刻,方法熟練。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動腦思考、觀察,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一些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總結概括一些概念,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4

  《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節課帶給我的感想是頗多的,但綜觀整堂課,我覺得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思路,最終才能有所悟,有所長。下面就說說我對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淺的想法。

  比如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減去“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求一個數的因數,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對學生而言,怎樣求一個數的因數,難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學例題“找出18的因數”時,我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結合自己對因數概念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然后在交流中不難發現可用乘法或除法來求一個數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在這個學習活動環節中,我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才會有思維創造的火花,才能體現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5

  《倍數和因數》,由于之前沒上過這冊內容,在看完教材后就和同組的老師說,這個內容好像挺簡單的。不過上完這節課后這個想法卻煙消云散,根本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上,而且在課堂中存在了很多在預設中沒有想到的問題,下面對自己的課堂做一些反思:

  1、在第一個環節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意義中,首先讓學生用12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并用乘法算式來表示你是怎么擺的,有幾種不同的擺法?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而且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抽象為具體討論的數學問題。在抽象出三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后,我以第一個乘法算式4×3=12為例,介紹倍數和因數的關系,本來以為說:“4和3是12的因數,12是4和3的倍數”應該是很簡單的.兩句話,學生應該會說,可是當請學生來自己選擇一個乘法算式來說一說時,好幾個學生卻被卡住了,還有的說成了4是12的倍數。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是自己在介紹時運用的不到位,一個是比較小,后面的同學都沒能看清楚;另一方面我預想的比較簡單,所以說了一遍后也沒請學生再復述一遍。在說到“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時應該在中相繼出示這兩句話,這樣的話讓學生看著說印象會更深刻,相信學生說的也會比較好。

  2、第二個環節是探求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從上一個環節我最后出示的除法算式中引入:我們知道了18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是不是只有18呢?通過疑問來激發學生找出3的倍數有哪些?學生很快能找到,但是并沒有找全,于是再問,那又什么辦法把3的倍數找全呢?學生自然想到去乘1,乘2,乘3……,也就按順序找到了3的倍數。在分別找到了2和5的倍數后我問學生:觀察上面這幾個例子,你有什么發現?請了好幾個學生都沒能找到,最后還是老師告訴了學生倍數最小是?最大呢?

  針對最后請學生找一找發現倍數的共同特點這一問題,我覺得我在設計時問題提得太大,太籠統。學生聽到問題后可能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找什么。可以問:剛才找了2,3,5的倍數,觀察這幾個數的倍數,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這樣學生就會比較有針對性地去尋找結果。

  3、第三個環節是探求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對于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是一定困難的,而這個環節我處理的也不到位,學生對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掌握的不夠好。

  我一開始設計請學生自主找36的因數,在巡視時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頭緒,無從下手,時間倒是花去了不少。所以我覺得是否可以先從12下手,因為前面一開始已經找過12的因數了,如果這里能用12做一下鋪墊,可能找36的因數時就會好一些。

  在學生自主探索完36的因數有哪些后,交流不同學生的結果,有一位出現了1,36;2,18;3,12;4,9;6,6我就問你是怎么找到的?學生說是用除法找到的,于是就用36分別去除1,2,3……得到了36的因數。其實這里除了用除法來找之外,還可以用乘的方法來找,而乘的方法似乎對于學生來說在找得時候還更簡單一點。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一對對的找對于找全一個數的因數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而我卻把這個方法忽略了,所以學生對于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不夠深刻,在練習中也發現做的不理想。

  4、第四個環節是鞏固練習,我設計了2個小游戲。一個是看誰反應快,符合要求的請學生起立,這個游戲學生參與面廣,學生也感興趣,還從中發現了找誰的學號是幾的因數,1每次都會起立,就更好的鞏固了一個數的因數最小是1。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反應比較慢。第二個小游戲是猜一猜老師的手機號碼是多少?但是由于前面時間用的比較多,所以沒來得及做。

  原本認為簡單的課卻一點都不簡單,每個細小環節的把握都要求我去仔細的鉆研教材,設計好每一步,這樣才能上好一節課。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6

  《因數和倍數》這一教學內容是一節概念課。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著一對有整除關系的數,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2×6=12,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樣,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復、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說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后,教師緊接著提問: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接著再提問:你是用什么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在學生說出方法后,為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一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匯報時,能借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并且各抒己見,因為15的因數只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作為老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于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況下,不是重復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復、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接受并掌握。同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其中一道題是猜我的電話號碼,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我是這樣想的:重在培養學生善于聯想,勇于探索的習慣。由個體現象聯想到同類現象并能深入探索,這是創造的源泉。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節課另一個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就是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于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借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教師相信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而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這一環節教學的成功,也使我改變了教學的觀念——適時放手,會看到學生更精彩的一面。以后教學需大膽相信學生,深入鉆研教材,既備教材又了解學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由于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并不輕松,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系。今后,應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7

  反思教學效果總結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素數和合數的判斷不熟練。一些數如:49、51、91這些數看上去是素數,但其實是合數。這些數經常被學生誤認為是素數而導致錯誤,原因是這些學生就簡單的看看,而不愿意用2、3、5等素數去嘗試,努力尋找是不是有第3個因數存在。

  (二)意思相同,但語句表述不同時,有的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如:在上面的數只有兩個因數的數有哪些?其實這道題目就是問在上面的數中素數有哪些。

  (三)有的學生缺少分析理解,研究和判斷的能力,判斷和選擇題的錯誤比較多。例如:1的倍數肯定是奇數。如果一個學生先找到1的倍數,然后根據數的特點作出正確的判斷。但有的學生看到1是個奇數,然后就簡單地做出它的倍數也是奇數想法。例如:一個數的倍數一定比它的因數大。如果學生找一個數,看看它的最小倍數是哪個?找找它的最大因數是哪個?這樣不難找到正確的答案。但是有的倍數簡單地被題目的意思誤導,加上平時的練習中還有倍數一般都是大的,因數一般都是小的概念,學生容易誤判。

  教學中,我和學生有時太滿足于平時練習的結果,而缺少讓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訓練。看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改變教學觀念,要高度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轉變為依靠學生。

  建議

  1、在新知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本單元中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都有比較好的方法。如何通過學生的探究找到方法,成了教學的亮點。如“找36的因數” ,找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難點。應該說,找出36的幾個因數并不難,難就難在找出36的所有因數。教學中,建議教師不要把方法簡單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獨立去探究,獨立寫出36的所有因數,在學生反饋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有序和無序作比較,學生才能在比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學性。交流的過程正是學生相互補充、相互接納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加工和重組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的認知不斷走向深入,思維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這是新知探究階段的思維交流。既是不斷深化理解因數與倍數知識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過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提出了各自的解法或見解,是思維獨創性的培養;引導學生一對一對有序的找,或從1開始,用除法一個個去試,是思維條理性的培養;既有遷移于擺方塊的形象思維,又有直接運用除法算式的抽象思維,或乘除法口訣的綜合運用等,在感受解法多樣性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寓教于樂,游戲中進行相應的鞏固練習。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枯燥,課本上的練習形式也比較單一,所以在認識倍數和因數后,應安排有趣味的游戲,比如數字轉盤游戲,讓學生看轉盤說指針停止時,內圈的數與外圈的數的關系,進一步認識倍數和因數,又能從中發現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的關系。在學會找倍數和因數之后也可設計游戲,如:“猜猜一位老師的電話號碼”,在一個八位數的號碼中已知其中四位,根據有關倍因數關系的問題請學生找出未知的四位號碼,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稍有難度的練習給學有余力的學生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到了學習新知識后的成就感。

  3、教師要注重評價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在第一課時學生交流12的因數時,教師展示了三位同學的作業:第一種是無序的,第二種是從小到大有序的,第三種是一對一對有序的。接著老師讓第一種方法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讓其他同學評論,此時大多數學生的評價都認為不好,找得缺漏、無序,這時其實作為老師是否可以問問這種答案“有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畢竟找到的這些答案都是正確地,然后再去尋找更好的方法。如果老師能經常注意這樣引導評價,學生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要先看別人的優點,再看別人的缺點,也給了剛才那位學生一個心理上的安慰,使他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8

  在本節課中,我加強了操作,讓學生通過動手拼12個小正方形為長方形,經歷操作活動可以喚醒學生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幫助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感受1和12、2和6、3和4這幾組數和12之間的有機聯系,為隨后學生有意義學習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打下基礎。

  找一個數的因數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通過寫乘法算式和出發算式,感受到因數是成對出現的,同時要求學生在寫一個數的因數時,一前一后成對地寫出來,寫好以后是一串從小到大排列的`數,從而做到有序、不重復、不遺漏。而對于總結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特征及其個數時,則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來感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我在課上對于認識因數和倍數的教學所花的時間比較多,雖然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想想做做”沒來得及完成,十分遺憾。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9

  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八年級(下冊)“倍數和因數”與老教材比較有較大的變化。傳統的教材按除法—整除—約數和倍數的順序安排,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是按操作—乘法—倍數和因數的順序編寫,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建立在直觀模型之上。教材的變化呼喚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筆者四次執教該課,對教學內容和呈現形式作了微調處理并重視與學生平等對話,最終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1.例3中36的因數如何書寫?

  第一次試上時我采用了從小到大依次書寫的方法,第二次試上時我采用了一對一對書寫的方法:1、36,2、18,3、12、4、9、6。第一種方法便于學生發現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但書寫時比較麻煩;后一種方法書寫起來比較方便,但由于因數不是按大小順序排列,所以不利于學生發現一個數因數的特征。后面的教學中我對寫法作了微調處理:即一對一對書寫,但是從兩邊向中間書寫,最后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實踐證明效果很好,既注重了順序,也兼顧了方法,且有利于學生發現一個數因數的特征。

  2.到底要讓學生發現什么?

  在教學完例2、例3及其各自的“試一試”后,教材都呈現問題:“觀察上面幾個例子,你有什么發現?”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學生能發現教材上揭示的幾條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的特征就行了,但我認為,發現的結果不應完全局限于教材上揭示的幾條特征。因為發現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是學生通過經歷、觀察、猜測、概括等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是自由的、開放的。我對這一教學內容的微調處理是: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發現,對于學生的觀點只作最后的評判,并選擇幾條正確的結論揭示在黑板上(當然包括教材中的結論)。事實證明,這樣的微調處理激活了學生的潛能,彰顯了學生的個性。

  3.“有限”和“無限”的結論怎樣呈現?

  讓學生認識“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和“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教材是分開編排的,即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倍數后學習前者,在學習完找一個數的因數后再學習后者。我認為在學生學會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以后,結合板書比較,學生對“有限”和“無限”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學的過程也更加順暢。實踐證明,這一微調處理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

  與學生平等對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傳統的問答式教學,學生大多以被動的方式接受學習,很難自己確定思考的方向;有時問答的頻度過高,不利于學生對問題作深度思考。對話的教學方式則不然。當學生進入對話狀態時,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對問題的認識易于走向深入。現記錄學生觀察36、15和16這三個數的因數后的對話。

  生:我認為雙數的因數中都有2。

  師:真聰明!

  生:我發現雙數的因數是成對成對出現的,而單數的因數個數也是單數。

  生:我認為不對,因為單數15的因數個數是4個,4是雙數。

  生:單數的因數全部是單數。

  師:是嗎?大家再找個單數,寫出它的所有因數,看看他的發現是否正確。

  學生驗證檢查后,發現是正確的。我及時地表揚了這個學生。

  生:我發現1是任何自然數的因數。

  師:真了不起,1是任何自然數的因數。再看看一個數的'因數中1的大小怎樣?

  生:最小。

  師:那么我們可以說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幾?

  生: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

  生:一個數最大的因數就是它自己。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后,共同作出肯定的評價。

  師:一個數最大的因數是它自己,這句話,我們又可以說成,一個數最大的因數就是它本身。

  生:老師,我還發現一個數最大的因數又是它的倍數。

  學生的精彩發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想這與教學中平等的對話氛圍是分不開的。首先,我把自己定位在與學生平等的話語地位上,用“仰視”的姿態去欣賞學生的發言,讓學生心理放松,敢想敢說。其次,絕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不管學生的發現在不在點子上,只要他有觀點要表達,都要讓他把話說完。再次,不失時機地通過鼓勵和表揚等方式肯定學生的對話成果,即使認識上有錯誤,也要肯定他敢于發表觀點的勇氣。最后,為使對話緊緊圍繞主題,注意及時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引導點撥不能太多,多則會經常打斷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學生發現,1是任何自然數的因數后,我及時表揚他的發現“真了不起”,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看看一個數的因數中1的大小怎樣”,把學生的觀察引向一個數最小的因數和最大的因數。教師的適當點撥有益于對話的順利推進,有益于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入。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10

  我在教學因數和倍數時,我發現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與原來人教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變化,人教版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這里的處理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在教學時做了一些下的改動,讓學生用24張小正方形擺長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擺法表示出來。這樣學生的算式就不僅限于乘法,有個別學生寫了除法算式。這樣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因為現在我班也有個別學生在學習奧賽,所以我從整除的角度也介紹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由于這節的概念較多,因此有不少是由老師直接告知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完全被動的接受。如讓學生思考:你覺得4和24、6和24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對乘除法學生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因此不少學生能說出倍數關系,可能說得不很到位,但那是學生自己的東西)。當學生認識了倍數之后,我進行了設問:24是4的倍數,那反過來4和24是什么關系呢?盡管學生無法回答,但卻給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數”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24是4的倍數,反過來4就是24的`因數,接下來就是6和24的關系,同學們都爭者要回答。

  如何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于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里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找36的因數,我巡視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學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數學生寫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進行。接著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兩個問題:

  ①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數。

  ②如何找不重復也不遺漏。

  通過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自己剛才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比老師給予有效得多。學生就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了因數、倍數的有關知識。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11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著一對有整除關系的數,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而現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2×6=12,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尤其對因數和倍數和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不是很好理解。我通過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特意和孩子們玩了一個小游戲。用“我和誰是好朋友”這句話來理解相互依存的意思。即“我是誰的好朋友”,“誰是我的好朋友”,而不能說“我是好朋友”。學生對相互依存理解了,在描述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就不會說錯了。對于這節課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下面幾個細節來幫助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一是教材雖然不是從過去的整除定義出發,而是通過一個乘法算式來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但本質上任是以“整除”為基礎。所以我上課時特別注意讓學生明白什么情況下才能討論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我舉了一些反例加以說明。

  二是要學生注意區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系和區別。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于“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可以是小數,而后者是相對于“倍數”而言的.,兩者都只能是整數。三是要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系與區別。“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可以說“15是3的5倍”,也可以說“1.5是0.3的5倍”,但我們只能說“15是3的倍數”,卻不能說“1.5是0.3的倍數”。我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幫助孩子們認真理解辨析,所以學生一節課下來對這組概念就理解透徹了,不會模糊了。

  《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內容較為抽象,為讓學生理清各概念間的前后承接關系,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節課時,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情景圖引出乘法算式2×6=12,讓學生在多說中體會、理解乘法算式中兩數之間的因數與倍數的關系。學生在交流中輕松地理解了兩數之間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引出12的所有因數,讓孩子感受到用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為后面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鋪墊。

  二,引導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新知

  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時,讓孩子們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中探究方法,孩子們想出的方法很多,充分發揮了他們智慧,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中優化了方法,孩子們在體驗中逐步掌握了方法,學得深刻,方法熟練。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動腦思考、觀察,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一些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總結概括一些概念,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12

  教學中我發現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這里的處理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在教學時做了一些改動,讓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擺長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擺法表示出來。這樣學生的算是就不局限于乘法,有一部分學生寫了除法算式。這樣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因為現在也有很多學生學習奧賽,所以我從整除的角度也介紹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由于這節是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但并不意味著學生完全被動的接受。如讓學生思考:你覺得3和12、4和12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對乘除法學生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因此不少學生能說出倍數關系,可能說得不很到位,但那是學生自己的東西)。當學生認識了倍數之后,我進行了設問:12是3的倍數,那反過來3和12是什么關系呢?盡管學生無法回答,但卻給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數”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12是3的倍數,反過來3就是12的因數,接下來4和12的關系,學生都爭者要回答。

  如何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于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里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找36的因數,我巡視了一下五分之一的.學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數學生寫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進行。接著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兩個問題: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數,如何找不重復也不遺漏。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剛才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不比老師給予的有效得多。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13

  在聽取了關于《倍數和因數》這一課程的教學后,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啟示,也對這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成功之處

  教師在引入概念時,巧妙地運用了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比如通過列舉班級學生的人數關系,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和易于理解。這使得學生能夠迅速地建立起與新知識的聯系,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通過提問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倍數和因數的特征和規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課堂練習的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既能夠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學生練習時進行了巡視和個別指導,及時發現并解決了學生的問題,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

  在講解概念時,速度稍快,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困難。部分學生在后續的練習中出現了概念混淆的情況,這表明教師在講解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和理解。

  小組討論環節中,雖然學生們積極參與,但個別小組存在討論方向偏離主題的情況。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引導和監督還不夠到位,沒有及時將小組討論引導回正軌,影響了討論的效果和效率。

  課堂總結部分較為倉促,沒有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強調。這可能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無法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

  三、改進措施

  今后在講解重要概念時,要適當放慢速度,多采用舉例、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區分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加強對小組討論的組織和管理,在討論前明確討論的目標和任務,討論過程中加強巡視和指導,確保小組討論能夠圍繞主題進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重視課堂總結環節,在課程結束前留出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加深記憶。

  通過這次聽課,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 14

  一、教學目標明確性

  反思內容:是否清晰、準確地設定了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否既涵蓋了知識技能的掌握,又涉及了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改進措施: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每一節課都能圍繞核心知識點展開,同時融入對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等能力的培養。

  二、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

  反思內容: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學材料的呈現方式(如PPT、教具、實物演示等)是否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改進措施:優化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游戲、小組合作、情境模擬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生參與度的`提升

  反思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如何?是否存在部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索的現象?

  改進措施:設計更多互動環節,如提問、討論、動手操作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學中思”。

  四、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反思內容:教學方法是否單一?是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改進措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翻轉課堂、分層教學等,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觀察和評估,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五、評價與反饋的及時性

  反思內容:是否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評價和反饋?評價方式是否全面、公正?

  改進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包括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及時給予學生具體的、建設性的反饋。同時,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培養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

  六、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反思內容: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的倍數和因數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解決中?是否具備了一定的應用能力?

  改進措施:加強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設計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應用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3-19

高年段數學《倍數和因數》的教學反思09-21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約數和倍數的教學反思08-18

《2、5、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2-22

《最小公倍數》的教學工作反思08-18

關于最小公倍數的教學反思(通用18篇)01-16

《樹和喜鵲》教學反思08-15

《牛和鵝》教學反思08-15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