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莫言
《蛙》莫言1
前兩天斷斷續續地讀完了莫言老先生的《蛙》,跟著主人公一路從饑荒,狂奔到了小康,
文字中濃濃的鄉土氣息,讓人感覺很真實。
主人公的筆名叫蝌蚪,文章的名字叫蛙,
兩者之間有著奇妙關系。
看完文章才知道,蝌蚪進化成到青蛙的概率,著實不高,
那,一個人,在如此漫長而又短暫的歲月,完成能讓自己不后悔的生命旅程的幾率,又是多少?
從鼓勵多生,要計劃生育,甚至為了切實執行,多少孕婦和孩子喪命,
真不知是該感嘆當時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深蒂固,還是感嘆黨的忠誠衛士的盡心竭力,
再到后來的借腹生育,這個注定充滿爭議,卻也有人愿打有人愿挨,
想到很久前,久到忘了那部叫什么名字的電視劇,講的好像也是一個小姑娘借給人家子宮成為媽媽,之后又是一場場奪子大戰,不記得結局是喜是悲。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即使再冷血無情的人,在經歷了近十個月的親密接觸后,又怎能不心生愛憐
突然想到現在的單獨二胎政策,想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其實都挺孤獨的,
挺羨慕文中那一批的地瓜小孩,一把一把的兄弟姐妹朋友玩伴,他們的童年應該很幸福吧!
想當年為了計劃生育的扎實執行,上下不知付出了多少,
現在為了防止人口老齡化,卻又開始實行起了所謂的單獨二胎,
感覺,其實也挺可悲的,
作為這個泱泱大國的公民,
居然連生育這樣的權力,都要受著這一紙公文的制約和束縛。
愚昧如我,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真諦,只是讀完,心中殘存一絲悲涼。
蝌蚪進化成蛙,不成功便成仁
《蛙》莫言2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這個題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非常有商業頭腦的作家,只是一個題目就已經足夠吸引讀者,贏過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讀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并不是一開始我認為的只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蛙——娃——媧”,這樣一說,會顯示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小說中描寫了做了50多年婦產科工作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了新中國60年間農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國控制人口急劇增長和實現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艱苦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本小說的意圖是贊揚還是批評,還是在醞釀更深刻的東西。在這里,我只是想談談看完小說后的感受。
我過去認為計劃生育是一項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國人口眾多,造成了資源匱乏、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我是獨生子女,我的親戚朋友也是獨生子女,偶爾也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觀念落后。
我一直認為計劃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實現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執行這項政策會如此困難呢?在小說中,在落后中國的一個落后鄉村,“姑姑”為了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親手除掉了20xx多名胎兒,間接地摧毀了許多婦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我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蛙》莫言3
爸爸從六合帶回一本小說,小說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們農村里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后,發現完全不是 那么一回是。
《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后成為一名 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斗爭。結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仿佛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后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后來聽大人們說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后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 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xx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一口氣讀完了莫言醞釀十年而鑄就的新作《蛙》。此時已淚流滿面了。故事中所描述的不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嗎?
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擊隊》——那戲虐,調侃是對超生夫妻們的諷刺與規勸。我甚至聽到了自己當年那年幼無知的笑聲。《蛙》描述的是高密東北鄉的“超生游擊隊”從東躲西-藏的男人和女人們的疼痛與哀號。許多母親們要從腹中未曾出世的.孩子付出鮮血乃至生命,相信我讀完《蛙》,你也會為自己當年那年幼無知的笑聲感到羞愧的
《蛙》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萬心的共產黨員,她曾是高密東北鄉的送子觀音,但卻成為當地計劃生育政策的 基層。 20xx年是我們生命中最黯淡的一年,作為女人我不幸” 懷孕了,計劃外的,也就是腹中的這個“孽種”開始了我們的惡夢。后來政府
知道了,后來多次帶人上門,恐嚇,嚇的我們夫妻倆帶著腹中的這個
“孽種”一路逃亡,輾轉蘇北,后來由于中央型前置胎盤又亡命與南京,由于整日東躲西-藏,每日都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最后在市幼剖腹產下奄奄一息的男嬰,三天之后不幸
夭折了。此時鎮政府已慘無人的拆除了我家的樓房。這是何等的絕望讓人撕心裂肺。而后只要看到人家懷中的小孩便不由自主道要是我家的孩子在也這大了。丈夫勸我說你不要這樣了你可不要成為祥林嫂呀。的確這是祥林嫂念念不忘阿毛那句只能與丈夫抱頭痛哭。
蛙里發生著1也的確是場艱苦卓絕的戰斗與爭奪,那些有著頑強的身體曾經遭遇了怎樣的磨難,被追趕的孕婦張拳的老婆多么渴望跳到河里逃脫已生下她那快足月的孩子,------被救上時每一個人都看到了她雙腿間流下的鮮血及她和孩子都行將死亡,而對無情
1姑姑,這個女人留下了最真切的詛咒;“萬心,你!”
姑姑晚年充滿了負罪感,在一個夜晚她聽到了蛙鳴。仿佛成千上萬個嬰兒在哭泣和控訴------
感謝莫言,他的蛙提供給我們這個時代的譯質力量,它們是珍貴的。
《蛙》莫言4
《蛙》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
以前只是從媽媽那里聽說計劃生育在1990-1995年的時候抓得特別嚴,所以剛好就是我與所有和我一起長大的同學們都中招了,誰家里有個兄弟姐妹,我們就會覺得特別新鮮,“肯定是做生意的吧?"“是因為農村抓得不嚴吧?””你們搶玩具么?”到了美國后、別人問起有沒有sibling,你說沒有,無論中國人美國人都說“ah,one child policy"然后相視一笑,仿佛在那一刻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所以我對計劃生育其實沒什么感覺,直到看完這本書。書中的女主角”姑姑“作為一個鄉村醫生,從為人接生、迎接生命的英雄到逼人引產、萬人唾棄、手刃生命的”罪犯“,自己與自己之間就可以有這么多沖突。
鄉村里的民眾簡單地認為:傳宗接代、延續生命、自然規律、天經地義,更何況曾經這么被鼓勵生孩子,現在突然間說不生就不讓生了,就好比大人一直讓你好好吃飯多點吃飯然后你愛上了吃飯、不吃就不行了,結果現在突然間揪著你的喉嚨說、不許吃飯!如果吃下了必須給我吐出來。
“姑姑”為了配合計劃生育,不斷地給人引產、打胎,在不發達的醫療條件下、不僅送走了未誕生的嬰兒,也送走了不少孕婦的生命。莫言舉了好幾個這樣的例子、但是每個都各不相同,每個都驚心動魄、讓人冷汗直下。最ridiculous的一個,大概是孕婦王膽躲起來想生第二胎(因為第一胎是女兒),直到將要臨盆了終于被“姑姑”發現了。“姑姑”帶兵在河上圍剿想要逃走的'王膽一家,結果最后孕婦竟在河上生產,保住了孩子,沒保住自己的生命。
書里的人都恨“姑姑”,但是作為一個讀者,我卻格外同情她,她是時代的產物,她在對國家忠心耿耿與人們的愛戴中間選擇了前者,并走向了極端;作為一個女性、日日被恐嚇、被毆打、被控訴,成為眾矢之的,把所有人心里的不忿、不理解與抗拒聚焦到她的身上。
這本書我是在過年的時候看完的;在老家看到漸漸枝繁葉茂的家族時、心里說不出的復雜,年輕的一代是很難體會年長的一代所經歷過的掙扎和痛楚的。
《蛙》莫言5
1、所謂愛情,其實就是一場大病。我的病就要好了。
2、其實,她說,蛙類并沒有什么可怕的,人跟蛙是同一祖先。她說: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狀相當,人的卵子與蛙的卵子也沒有什么區別;還有,你看沒看過三個月內的嬰兒標本?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與變態期的蛙類幾乎是一模一樣啊。
3、一個有罪的人不能也沒有權利去死,他必須活著,經受折磨,煎熬,像煎魚一樣翻來覆去地煎,像熬藥一樣咕嘟咕嘟地熬,用這樣的方式來贖自己的罪,罪贖完了,才能一身輕松地去死。
4、但那是歷史,歷史是只看結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們只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許多偉大建筑,而看不到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國人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終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
5、想起母親生前不止一次地說過,……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來的,女人的`尊嚴也是生孩子生出來的,女人的幸福和榮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來的。一個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個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個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變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
《蛙》莫言6
莫言的小說,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一陣熱鬧歡樂氣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個村莊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沒有人與你搭話,你也不寂寞。看小說《蛙》,就像在逛著這樣一個熱鬧的集市,一段段情節像一個個攤位,你在人群中被推著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夠用了,因為那嘈雜聲、那琳瑯滿目的貨品,密集地直朝你襲來。我本身是不太喜好這樣的文字的,因為我很可能在這文字環境的感染下漸漸地就生出滿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棄之不顧了;也可能在精彩熱鬧了一番過后,卻發現自己其實什么中意的玩意兒都沒買到,剛才全是興奮著別人的興奮。
《蛙》,首先是這個題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作家,僅僅是題目這一招似乎已經勝出很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們。讀了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倒不是向我一開始想的純粹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蛙——娃——媧”,這么一追溯,便顯出此中真意了。原來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篇小說的本意是為了贊揚還是批判,或是醞釀著什么更深刻的內涵。在此只想談談我自己看了小說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覺得計劃生育是一項再正常不過、明智不過的政策了。中國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諸如資源匱乏、生存質量下降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不限制人口,那還了得?我在家里是獨生子女,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基本也是獨生子女,偶爾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們家庭思想觀念的落后。我一直以為計劃生育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輕而易舉就實現的事情,哪里會想到原來推行這項政策的過程是那么艱難?在小說中,在落后的中國里落后的小村莊,“姑姑”為了落實計劃生育的政策,親手殺死了20xx多個胎兒,更間接殘害了多少婦女的生命?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為了忠誠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門外對內喊話,勸說我懷孕七個月的妻子不要心存僥幸,乖乖的流產。勸說不成,姑姑便推倒鄰居家的樹、鄰居家的墻,用這種方式威逼“我”的妻子。看看,這舉動是多么的野蠻。中國人向來推崇火與劍,要秋風掃落葉般地對待自己的“敵人”,倒把個禮義廉恥、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全部拋到腦后。這使我聯想到現在社會很多政府拆遷,對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斷水斷電,更有甚者直接用機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種種行為,只要是打著國家的.名義、打著為了人民利益的旗號,便都是合情合法、正義之舉了。凡是與之對抗的,便都是歷史的敵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頑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說計劃生育政策是正確的,但計劃生育政策落實的手段是否正確,恐怕要大大的打一個問號。操之過急,往往會事與愿違。中國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們歷史文化傳統一脈相承的,融入我們國人的血液里的,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可嘆,一場急躁的、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行動帶著火山爆發的宏大氣勢,吞沒了整個中國,分不清這火山的巖漿里,到底混合著多少中國家庭的血與淚。
《蛙》莫言7
上午就回到家中,用了一下午的時間把莫言的《蛙》看完了。看的人有些暈頭轉向,混沌一片。并不是故事有多么的曲折或高深莫測,只是莫言的表達太過真實,讓我誤以為所述之事皆為真事,實則不然。
他巧妙地把現實與幻想結合在了一起,在閱讀的瞬間讓我分不清真真假假,于是腦袋一片混沌。冷靜下來之后明白,后半段的故事應該是虛擬的,前半段關于他姑姑做計劃生育工作的故事,雖有夸張,但也應該很接近事實。
因為那樣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我父母、親人的身上,他們也處在那個年代,殘酷實施計劃生育的年代。記得母親對我說,當年在我之后,她又懷了一個女兒,因為是超生,家里又窮,在懷胎8個月時被迫終止妊娠了。
8個月是個什么概念,早產的話,完完全全可以生下來了。母親說,當時生產隊里的人天天跑到家里鬧、威脅、恐嚇,逼著把孩子做掉。后來,實在勢單力薄,被一陣毒藥從肚皮上直接注射到孩子的頭上,而終止了生命。
母親現在50幾歲了,都依然清晰地記得這個孩子的面貌。說長者一頭烏黑的頭發,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粉嫩嫩的小臉,如果順利生下來,肯定長的比我漂亮。
每每談及此事,母親都是無限的傷感和自責。恨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能將已懷胎8月的孩子生下來。在那個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年代,這樣的事,數不勝數,全國各地都在上演著如此殘忍、血腥的事。
現在雖然國家發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政策也開放二胎了,但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反而是不敢生了,你說這可笑不可笑?
窮的時候拼命的想生,不窮的時候卻不敢生。
突然想起一句話: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你我不過是一粒塵埃而已。
《蛙》莫言8
本書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可喪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扎,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余部,并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在國內外文壇上具有廣泛影響。
莫言和他的作品獲得過“聯合文學獎”(臺灣),“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法國“Laure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意大利“NONlNO(諾尼諾)國際文學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國內外獎項。
《蛙》是莫言醞釀十余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姑姑——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在用生動感人的細節展示鄉土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當代知識分子卑微的靈魂。
本書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年代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
《蛙》莫言9
《蛙》作者莫言。記得是生日的那一天,麗麗姐和滕雪來學校看我了,在食堂四樓的沙發上聊起了讀書。自動屏蔽一下滕雪~(多看書)麗麗姐聊到了她愛看的書,麗麗姐和我看的書的類型是完全不相同的的,她偏重于看文學類,而我更多的看的是實用型,當天晚上麗麗姐在網上看完王強關于讀書的演講。
麗麗姐說:天池,我看了王強的演講讀書改變了我。感觸是我覺得我讀的那些書還是不錯的讀一流的書,讀那些沒有被歷史淹沒的書。對我現在學的專業也是,精讀古人的原書。文字傳遞的那些真善美會通過這些傾盡了作者畢生心血的書傳遞到我們身上。你也該讀點文學作品。嗯,好吧,一想也是,讀書不能只讀一類,要是只讀一類,想想也可怕,所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要讀的同時也要兼顧各個領域不同類型的書,健全一下自己的氣質也好,情懷也罷。
于是買了這本書《蛙》,從一開始就被這本書的故事吸引了,因為文章中一開始姑姑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真的是讓人可以想象這個人在你的腦海里,長著一雙可以平復孕婦心態的手,言語間透漏著干練,自帶光環被他人崇拜,一輩子親手接生幾千名嬰兒,以及自己可以被后生講故事一般的傳奇一生,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就這樣串聯起來,一切都在姑姑親手接生下的這些人中展開,莫言筆下的《蛙》真真實實的反映出來,那個在計劃生育年代下影響的社會一角,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真實。
在計劃生育這個大背景下反映出來的'不同人家的態度,一部分真實的人性的弱點體現的淋漓盡致,翻開這本書,你就會進入這個年代,看到姑姑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以及這些老同學的一生,當閱讀完這本書后,最大的感覺就是生命的可貴與寶貴,你不懂得在那個年代人們對生孩子的欲望,以及被計劃生育克制的不能生育下的痛苦,其中最打動的莫過于偷生時的一句話:快生,只要生下來就是一條生命,不會讓他死!
生命可貴!《蛙》是莫言先生醞釀了十年的作品,文字真實,有趣,整體也不局限于第一第二第三人稱的視角,感覺是上帝視角,可能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現在知道了為什么麗麗姐會說有趣,在看《蛙》這個小說后才知道,嗯,確實里面的語言很有趣,真實的有趣。
《蛙》莫言10
讀完這部小說感覺與別的小說不同,很是獨特。
想了一下,我理解的主題是:表現中國農村婦產科醫生的貢獻和憂傷,同時勾畫計劃生育時代農民和知識分子的眾生相。
就這個題材而言,夠獨特的了。計劃生育,有點敏感。小說卻寫得非常尖銳,并深入人性。小說能夠出版,說明社會的進步。不回避這個問題的兩難,反而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主人公姑姑形象鮮明,她作為杰出的婦產科醫生,既接生了成千小生命,又扼殺了成千小生命。外表強悍、剛烈的`她,內心卻柔弱、糾結。她既驕傲又惶恐。無兒無女終其一生。這樣的人物以往文學未曾出現。
圍繞著生育問題,小說中有不少“死去活來”的故事,夠大膽的。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說莫言是“魔幻現實主義”,是的,夠魔幻的。比如姑姑怕蛙,因為蛙太像婦女和嬰兒,她醉酒夜歸在郊外夢幻被蛙圍的情境,令人毛骨悚然。書中有很多幻覺的和荒誕的描寫。
小說的結構特別,四封信和一個話劇本。完全打破了一般的敘述體。那個話劇,如作者自己所說,是無法排演的,完全是為了用魔幻的形式為主要人物安排歸宿。
語言老道純熟,毫無刻意雕琢的痕跡。
這樣的功力,讓他代表中國作家首獲諾獎實至名歸。
【《蛙》莫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