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可行性參考報告范文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可行性參考報告范文
又是一年一度的畢業季,而2016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尤其嚴峻。據報道,今年全國畢業生數量達到699萬,比去年增加19萬,這一群人正共同面對號稱“最難就業年”的2016年。本文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切實科學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希望對我們的就業生可以有所幫助。
一、職業意識的發展階段 人生的選擇多種多樣,但關鍵性選擇只有三四個,職業選擇是其中一個,它將深刻而長遠地影響大學生一生。職業選擇的千差萬別,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軌跡。從個人角度而言,職業是維持個人、家庭生存和發展的手段,是獲得個性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同時也是個人社會地位的象征。職業意識是大學生在職業問題上的心理活動,是自我意識在職業選擇領域的表現。它包括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自己對自己現狀的認識,二是自己對職業的期望。職業意識的形成,是一個由浮淺趨于深刻、由模糊趨于鮮明、由幻想趨于現實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首先是幻想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在小學時期。小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職業意識,不過它是以萌芽狀態表現出來的,并且具有空想的突出特點。小學生從自己原始的興趣愛好和崇拜對象的職業中形成職業理想,不去考慮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知識、能力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的現實需求。想象成分居多,現實考慮極少,帶有隨機性,易隨客觀環境刺激的變化而變化。
其次是分化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在中學時期。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這為職業意識的深化奠定了前提。起初,興趣主導著中學生的職業選擇;之后,能力因素逐漸占據優勢地位;繼而,日漸明晰的價值取向開始左右職業選擇,并試圖將興趣和能力統一于價值觀體系中。隨著心理、生理等各種因素的不斷發展,中學生職業目標同原來的職業意向出現分化,分化原因主要是中學生已認識到未來職業與主體狀況的內在聯系。他們在不斷地分析比較中選擇自己的目標,并且向預定目標進行各種各樣的努力。
再后便是成熟階段,這一階段是一個由主觀愿望落實到具體計劃的過渡期,大學生正處于這一階段。專業選擇是職業意識的具體表現,大學生權衡各個職業的價值,選取相對價值最高的職業目標。大學生專業選擇實際就是職業選擇,盡管將來未必從事本專業工作,但大學學習也是為將來就業所進行的實際準備,這種準備體現出職業意識,表明職業意識已經逐漸現實和具體。
職業意識的成熟最終要靠現實職業選擇來規定。大學生正處于職業意識成熟階段的前期,處在職業社會邊緣地帶,但已經開始向職業社會過渡,進行著低層次的職業選擇,并通過某些實踐體驗職業社會對某些職業的要求與態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職業定位。
二、職業選擇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職業選擇受到多種隱性因素和顯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基本上可歸納為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兩大類。
(一)主體因素 主體因素是主體內部產生的、與自我意識密切關聯的影響因素,包括個性、能力、價值取向等,它們往往是左右大學生職業選擇的主要因素。
1、個性 性格、氣質是個性當中的穩定因素,性格如何、氣質怎樣,對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乃至職業成功發揮著持續作用。美國心理學教授約翰霍蘭和助手創立了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的學說,他認為每個職業的人都可以按下列六種個性進行描述:1現實型:這種人手巧、有勞動興趣,喜歡花時間干一些機械的事情。他們喜歡并且善于完成更具體的任務。一般搞農業和機械業的人這種特征較為顯著。2調研型:此種人以科學家為代表,具有愛思考和精確性的特點;對于抽象事物能耐心處理,但不喜歡社交和領導活動。3藝術型:以藝術家和音樂家為代表,具有創造、不順從和表現自我的特征;通常不喜歡例行的工作和重復的任務。4社會型:以教師和輔導員為代表,喜歡人際傾向的活動,通常以服務為主,外向,并喜歡了解人;但是不大喜歡嚴禁的組織和機械操作。5企業型:以銷售者和管理者為代表,喜歡以社交能力來操縱人們,以達到經濟的收獲。6常規型:以會議和薄記業者為代表,喜歡從事資料型工作,不喜歡含糊不清的活動。以內向型大學生為例,他們一般不會選擇需要較多自我表現、自我強調的職業,如推銷員、演說員、律師、記者這類職業。即使選擇了這類職業,也會感到極不適應,由此造成的障礙會影響到他們的職業成功,而圖書管理、理論研究、微機操作等職業對它們有較強的吸引力,因為這類職業較少與人交往,需要高度的細心和耐心,需要在安靜和孤獨中完成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大學生職業選擇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學研究表明,自主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能力相符的職業的勞動者,其勞動生產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勞動者要高40。另據資料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工作有興趣,就能較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而對工作缺乏興趣的人,只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盡。大學生之所以在職業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或者擁有專業優勢而無工作業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職業興趣問題。興趣產生的內在驅力形成不斷進取的工作精神,在不自覺中會推動他們排除種種困難。興趣愛好也會發生變化,但一旦確定,就會為職業選擇提供有向驅力,為職業成功奠定前提。
2、能力 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常與知識相提并論,任何一種職業的完成都需要能力和知識的參與和配合。能力屬于動態系統,知識屬于經驗系統,掌握知識必須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知識的掌握又要求相應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能夠跨入大學校門,這一事實已證明他們具備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力,如觀察能力、反應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時,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基礎學習和專業學習,也具有了特殊能力,即在專門活動中要求的能力,如寫作能力、數學能力等。無論是一般能力,還是特殊能力,他們都對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了參照系和定位器。在專業選擇中,能力因素起到了參考作用,寫作能力差的人一般不會選擇新聞、文學專業,而語言能力差的人一般不會選擇英語、教育專業;在職業選擇中,能力因素則起到了定位器作用,不善駕馭文字的大學生是不會首先考慮文職工作的,而具備了初步的理論研究能力,并獲得實際成績的大學生很可能在所學專業上繼續深造,以求獲得能力的最大限度發揮。
以自身能力強弱作為職業選擇考慮因素,是當今大學生中的普遍現象。盡管他們會出現能力的錯誤估計,但進行選擇時仍是把能力作為一個方面來權衡的。低能力大學生有意識地選擇高能力型職業或高能力大學生有意識地俯就低能力型職業,都是現實存在的。這兩種選擇或是造成了職業不適應感,或是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除非選擇者有充分自信或職業具有足夠誘惑力,大學生還是應當盡量在自己能力允許的職業群中尋找合適方位,這樣職業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大大增強。
3、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一個人意識系統的核心部分,而且在根本上制約著主體因素的其他方方面面。它是隱藏極深的穩定因素,不易被觀察和感覺到,但這絲毫不妨礙價值取向因素成為影響大學生職業定向與選擇的本原因素。
價值取向是價值觀的具體化和方向化,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各類事物的一般性態度,這種態度表現出比較明確而單一的趨向和情感,便成為了價值取向。隨著價值觀的基本定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體到職業認識領域,大學生對某種價值的追求與排斥,對某類事物的偏好與厭惡,對某種情感的向往與躲避便成為價值取向中與職業最密切的部分。一個大學生可以為了維持生計而工作,為了避免生活空虛而工作,或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工作。在大學生看來,一種工作可能具有多種意義,這些意義直接作用于職業定向與選擇。
排除現實職業,僅僅考察職業追求,這種追求無不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表現,或者說對某種價值的追求。一類職業必然體現為一定的價值,必然為一定的價值所支撐。從價值角度而言,如果職業現象底下的價值支撐蕩然無存,那么這類職業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與其說大學生追求物質實惠型的職業,不如說這是對現實生存的關注、對經濟利益的渴望,而這也恰恰成為大學生對工人、農民等低收入職業群產生強烈排斥態度的價值取向原因。一部分大學生之所以對精神實現型職業有強烈向往,并不是因為他們對現實生存和物質實現采取漠視甚至否定態度,只是因為他們價值取向結構中精神需求和精神實現超過了物質需求和物質實現,僅僅在于價值觀結構中的精神性因素在職業選擇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以上是從大學生主體這一角度談到了價值取向對職業定向與選擇的影響。其實,大學的價值取向、職業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家長的價值取向都參與了大學生職業定向與選擇的構建過程,只不過它們都已融入了大學生主體的價值觀系統,成為了其價值觀系統的一部分。
(二)客體因素 客體因素是指職業選擇中環境因素的總和,也包括職業本身因素。如果說主體因素起著基礎性作用,那么客體因素則發揮了制約和平衡的牽制作用。
1、社會評價 大學生身處象牙塔,卻不是生活在真實狀態。職業社會對各類職業所持的傾向性態度總會通過傳媒、習慣、輿論等各種渠道滲透到大學生職業評價心理中,成為大學生社會化認識的重要一面。盡管我們經常會聽到關于“職業分工不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類的強調,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實際普遍地存在著職業高低貴賤之分的認識,這種認識即是職業的社會評價。職業的社會評價受到社會心理的強有力制約。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社會心理,就有什么樣的社會評價,尤其是在傳統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當代社會,職業的社會評價往往體現出濃厚的傳統色彩和保守色彩。這一點越是在不發達地區,便越是明顯。個體工商戶雖腰纏萬貫,但其社會評價一直不高,這一現象與古代流行的輕商觀念有密切聯系,而恰恰是輕商意識成為大學生進入個體者行列的主要心理障礙。
職業的社會評價又是一動態發展過程。上一世紀五十年代,社會公眾對農民職業表現出極大興趣,六十年代社會興趣轉移到工人身上,七十年代以軍人為職業向往,改革開放后的八十年代,行政干部、金融職員成為熱門職業,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育,下海成為許多人義無反顧的職業目標。某種職業被青睞,之所以會如此迅速地演變,正是各個時代的具體內容決定的。
職業的社會評價對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社會認知領域,成為不自覺地考慮因素,尤其是他們對某種職業缺乏深入了解與切身感受時,社會評價作用會格外突出。大學生的社會評價內容也會發生變遷,觀念的更新、思想的沖擊、價值取向的調整都會改變其原有的內容,以至重新排列、組合理想職業的序列。不過,不管怎樣變遷,社會評價對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影響是始終存在的,問題僅在于影響的大小。
2、經濟利益 經濟利益在當今大學生職業選擇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發展中的商品經濟必然導致金錢意識的抬升,這是一個好事,又不僅是一個好事,這中間存在著極大的轉換性和可能性。說它是好事,是因為職業必須具有物質激勵才能保持長久的吸引力,否則將無法獲得選擇者的青睞。說它不僅是一個好事,是因為金錢意識如果一味膨脹,必然損害許多職業的本色,職業將不再是“職業”,而蛻化成獲取經濟利益的工具。有人曾說,在當代中國社會,金錢扮演著上帝的角色。此言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倘若及之于全體(包括大學生)則不免過激。但是,金錢意識的迅速擴散和增強卻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事實。
從歷史上來看,以上現象是對傳統職業選擇意識的強烈反彈。計劃經濟下的職業選擇堅決排斥經濟因素的介入,不同職業的經濟收入幾乎是同一的,大學生畢業后的工資由國家統一規定,各種職業的收入差異相當小,小到在職業選擇中完全不被考慮的程度。隨著經濟結構的改革,經濟收入在不同職業之間的差距開始迅速擴大,以至擴大到某些職業收入讓人無法接受、引起社會不滿的程度,加上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引起了社會心理的失衡,愈演愈烈的金錢上帝角色正是這種失衡心態所導演的一幕幕活劇。
對于剛剛走出象牙塔、尚未邁入職業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經濟因素不可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只能在其能力范圍內追求經濟收入,獲得經濟收入。但是,如果大學生付出的勞動不能以合理的經濟報酬加以實現,那么這就會促使其重新選擇職業,并且將經濟利益放到其考慮因素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學生不是超凡脫俗的圣人,不是精神至上的怪物,經濟杠桿在當代大學生職業選擇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家庭 家庭在人生大事上會留下深刻痕跡,其中,大學生職業選擇就融合了家長意志。職業選擇的前奏是專業選擇,許多家長對子女的專業選擇并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命令,父母影響更多地通過家庭環境的熏陶,逐漸融入了大學生的心理結構。出身農民家庭的大學生,對父母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作生活有著強烈感受,從父母的言談舉止和諄諄教誨中,作為子女的大學生就會拒絕選擇父母從事的職業。藝術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在長期的家庭成員接觸中,很可能繼承父母的職業價值觀,從而走上了父母的職業道路。但是,當子女與家長在職業目標上發生沖突,或者子女極力擺脫家長的意志的時候,兩者的矛盾就會產生。父母們有一個天然的傾向,即把對子女的愛同對子女的控制乃至干涉簡單地等同起來,父母對子女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這樣做”是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措施,“為了你好”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表達,通過這么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父母控制子女就會獲得合法形式和情感支持。
大學畢業后,大學生又面臨著具體職業的選擇。這時家庭作用又會凸現出來。不過,此時它的影響力已遠不如昔,因為大學生專業知識已較為豐富,職業意識也更加明晰,心理正在日漸成熟,相應地對家庭的心理依賴也就大為減弱。但是,家庭作為大學生的后盾力量,對職業選擇發揮的影響不會根本上喪失,尤其當子女在職業選擇道路上猶豫不決并尋求幫助時,父母意志的作用又會放大,對子女的職業選擇產生重要影響。有些大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了某種職業,有些大學生則被引入了父母正在從事或者希望子女從事的職業。在后者的情況下,子女大學生是被看作父母希望的延伸,或者家庭的代表,他們的使命是實現父母的理想。這種職業選擇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論,不過,這也在無形中隱藏了一種危險,即如果職業實踐不如人意,那么子女很可能會將這種結果歸咎于父母,讓父母來承擔職業實踐不理想的責任。
職業選擇對于每一個大學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響乃至干擾,但是大學生經過多年學習,必須從第一個職業選擇開始。經過現實職業嘗試后,他們發現了適合自己特征以及與自己能力相適應的職業,或堅持首選職業,或做出職業修正,直至尋找到合適職業。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完全現實化,職業能力與職業要求、職業現實與職業理想才能獲得平衡。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可行性參考報告】相關文章: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必要性04-24
關于 期貨報告范文參考03-07
交班報告書寫規范參考04-07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
手機銷售實習報告參考范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