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品牌管理論壇心得體會范文
全國品牌管理論壇心得體會范文
今年五月,我隨柳南區14位校長組成的學習考察隊伍赴廣州等地參加了“第六屆全國品牌管理高級論壇”。這是一年一度的學校品牌盛宴,是資深專家聚集的群英盛會。論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特色”、“品牌”。到底什么是學校特色?如何選擇、創建學校特色?如何鑄就學校品牌?……這些問題困擾著眾多學校管理者,成為創建特色學校亟需解決的課題,也是這次論壇集中討論的焦點。
論壇活動中,我們有機會走進了許多知名校長的精神世界,分享了許多知名校長由鑄造品牌走向卓越的成功之路。
如,上海建平中學程紅兵校長在《學校個性化辦學》一文中,以建平中學課程文化為例,介紹了學校如何進行個性化辦學;山東杜郎口中學崔其升校長在《特色源于課堂,特色成于改革》一文講述了學校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使杜郎口中學在短期內實現了“麻雀變鳳凰”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一個奇跡;廖文勝校長在《學校文化之辨雕》一文中,則用充滿哲理的文學語言,展示了學校文化之“辯”——落地生根,學校文化之源——生活,學校文化之根——生命,讓我們感受到了意境高遠的文化內涵,更感受到了管理深處的哲學文化。從管理專家們大量成功的創品牌案例中,我深刻理解了“特色鑄造品牌”的深刻含義,特別是廣州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創三品工程,鑄學校品牌”的特色做法,更讓我嘆服,并從中受到諸多啟示。現在將這些特色做法與同行們分享:
一、打造厚重文化,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打造品牌,內涵比形式更重要!而文化就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廣州荔灣區的“三品工程”創建活動,(即品牌學校、品牌教師、品牌學科)以學校的現實為基礎,將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校本文化三大文化特色有機融合,深入挖掘本校的核心文化,為學校品牌增添新的內涵,逐步形成本校的辦學特色。它讓我們見證了將色彩斑瀾斑的校園文化打造成學校特色品牌的改革創新過程。
“三品工程”的首項舉措就是鼓勵學校更名、復名,創造學校文化由尋找開始,以昔日曾在這里生活過的名人精神,作為學校發展的思想主線,既承傳了歷史,又增強學校的影響力、輻射性、示范性,加快其品牌的形成。如:廣州市大策直街小學因附近有康有為讀書的小蓬仙館,現更名為康有為紀念小學,更名后,其辦學理念重新定義為“有為人生”,詮釋為“鍛造有為教育,奏響有為人生”、“成功每一步,有為每一天”。像這樣更名的學校還有很多,廣州市第30中學的前身是陳嘉庚在20世紀20年代創辦的師范學校,現已更名為陳嘉庚紀念中學,還有詹天佑小學、何香凝紀念小學、林鳳娥小學等;廣州市第59中學復名為美華中學;廣州第11中學復名稱南海中學……不管是更名還是復名,其實質都是讓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學校所用,為培養學生所用,將獨特的歷史變為辦學特色,將名人思想轉化為師生的精神追求。
“三品工程”的另一舉措就是充分挖掘學校的獨特資源,將其轉化為特色品牌。重慶巴蜀小學廖校長說:“要讓文化從自己的土地上生長起來!”上海建平中學程紅兵校長說:“學校自身優勢在哪里,特色就在哪里,要善于從已有或潛在辦學資源優勢上去挖掘學校的文化特色。”廣州荔灣區耀華小學打造玉文化的特色之路就是最好的范例。耀華小學校園一側是著名的玉器街,琳瑯滿目的玉器隨處可見,學校三分之一的家長是玉器商人。于是學校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將玉文化與校名完美結合,將“玉成器”與“人成才”有機融合,打造了經典的校園文化:“精雕細琢,玉耀光華”——做修身如玉之師,育光耀中華之人,并以此引領學校教育品牌建設。圍繞著這個辦學總目標,學校提出了校訓——以玉立德,自我雕琢;精神——精雕細琢,求真求美;校風——精雕細琢,誨人不倦;學風——銳意磨礪,學而不厭;對教師的要求——修身如玉,慧眼識玉,精心琢玉,大愛如玉;對學生的要求——以玉立志,挖掘自我,經受磨礪,自我雕琢。看著這一系列的辦學理念,我們無不為這厚重濃郁的校園文化所折服。
二、開發優質資源,促進學校聯動發展
用校名為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活動冠名,是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內涵的有力舉措。廣州荔灣區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專項活動都以學校冠名。如:詹天佑小學在科幻畫、機器人、“三模”等方面獨具特色,就讓其承擔中小學科技大賽,并冠名為“詹天佑杯”。這樣的活動很多:“培英杯”中小學生管
弦樂大賽、“金蘭杯”中國象棋賽、“培正杯”中小學拳操賽等等,讓具有優質資源的學校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以帶動整個荔灣區的學校共同發展、聯動發展、優質發展。
三、形成品牌集團,促進學校均衡發展
荔灣區根據新義務教育法提出的“教育要實現均衡發展”的要求,進行了組建“學校群體”并對各個團組進行整體評估的改革嘗試,以5所有名中學為龍頭,分別同地區同地域的中小學、幼兒園組成共同進步的五個學校群體,在群體內,名校要將其管理模式、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模式向其它學校滲透,從而實現資源整合、特色共享、教學互補和研究互動,促進學校的均衡發展,實現多贏的大教育發展格局。
四、吸引社會參與,拓展學校辦學外延
現代教育是面向社會的教育,教育品牌必須得社會的認可才能成為真正的品牌。荔灣教育植根于古老而厚重的西關大地,割不斷兩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因些“三品工程”倡導通過挖掘社區文化來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同時要求在學校發展方向、目標和階段性進展方面及時與社區、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當學生家長和社區主動參與學校的管理,學校特色才能真正地稱其為品牌。
分享著,學習著,結合我們柳州的教育思考著:
1、校長提升的問題。許多名校辦學特色各有千秋,但有一點都是相同的,每一位校長都是用自己的智慧與豐厚的學識書寫出精彩與奇跡,為中國基礎教育界抹上了絢爛而厚重的一筆,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的學校,也因此被人們牢記。而我們柳州像這樣知名的、博學的、在全國享有名氣的校長有多少?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需不斷學習和提高!借著“校長閱讀年”的東風,讓我們都來豐厚自我,提升自我吧,相信一位好校長一定帶出一所好學校!
2、特色定位的問題:《學校品牌管理》的雜志關注的聚焦點就是“特色如何鑄造品牌”。特色是一種選擇,品牌是一種定位。如何選擇學校的特色,如何給學校的品牌定位?這是困擾著眾多學校管理者的課題。“要讓文化從自己的土地上生長起來!”“學校自身優勢在哪里,特色就在哪里!”教育專家的這兩句話我認為非常受用,廣州荔灣區各學校挖掘校名文化內涵的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關于特色,很多地方提出的口號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我們是否能在“人有我無”、“人多我少”方面動動腦子?總之,“為”與“不為”,特色與品牌,必須緊密聯系學校實際,適應社會需求,這樣特色才能成為品牌。
3、群體發展的問題: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廣州荔灣區每一所中小學校都能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荔灣教育區域文化,這正是我們期待的辦大教育。它們的組建“學校群體,整體評估”、“用校名為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活動冠名”等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們柳南區是柳州市商業大區,在新時代商業港附近云集了多所中小學校,這些學校能否能組成一個群體,共同探討商圈孩子教育問題?幾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是否可以組成一個群體,共同探索農民工子弟教育問題?針對一些專題性的教育內容(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加強學校社區聯盟”等)我們能否讓一些較有經驗的學校牽頭(如十八中有女子心理茶座)共同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記得柳州市教育局撒局長曾說過,每天多做一點點,是成功有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是卓越的開始;每天創新一點點,是領先的開始!教育品牌的鑄造,也是一個一點點積累,一點點蛻變的過程,作為校長,就是要帶領全體教師用激情和智慧去挑戰這個過程,去享受這個過程!我相信,只要上路,我們總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全國品牌管理論壇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服飾品牌推廣策略計劃03-25
教務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07-24
班級自主管理心得體會(精選11篇)08-14
關于全國國民閱讀的調查報告03-20
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的心得體會07-24
工商管理認識實習心得體會范文兩篇07-15
關于檔案管理人員工作的心得體會07-24
網格化管理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06-28
全國預防接種日宣傳活動計劃(精選5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