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語文《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語文《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6 12:15:58

人教版語文《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人教版語文《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人教版語文《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學習了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本課轉入深究課文內容,以梳理課文條理,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解決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了解課文1~7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三、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及“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艱難。

  四、教學資料準備。

  1、教學掛圖。

  2、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激趣。

  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接下去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

  1、(師故意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峰”)讓學生指正題目中的錯誤。

  2、釋疑:課題中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掛圖。

  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天都峰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峰的呢?

  (通過辨析“爬天都峰”與“登天都峰”的優劣,引出天都峰“高與陡”的特點;再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讀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覺。

  (2)說說課文是怎樣把天都峰的“高”與“陡”寫具體的?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

  A、高:“抬頭望”、“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嗎?”――――(猶豫、懷疑)有什么好處?

  B、陡:“筆陡”、“天上掛下來”、“發顫”

  什么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思,以讀促情。

  (4)小結,悟理。

  寫天都峰的高與陡,正說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氣、力量和決心的。

  (對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學生學寫句子的有效途徑。)

  2、學習3~5自然段。

  那么,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頂的除了我和爸爸,還有誰?那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你怎么知道他也是來爬天都峰的?

  (1)課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2)思考:

  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樣”。)

  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小結: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紀這么小,老爺爺年紀那么大,卻都來爬。我們是互相驚嘆,互相欽佩。表現了這一老一少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讀。

  讀出兩個人之間互相羨慕、佩服的語氣。

  (一個“也”字,在文中并不顯眼,但通過點拔,進行挖掘,使學生感覺到這個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3、學習第6~7自然段。

  受老爺爺的影響,我開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樣爬的?

  (1)課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頂爬去。

  A、“奮力”是什么意思?

  B、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我“奮力”爬山的?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手腳并用”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爬?

  (2)我們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奮力向上爬,結果怎樣?

  A、“終于”是什么意思?

  B、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心情?

  (3)拓展,啟發想象。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爬上峰頂,“我”和老爺爺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又會有哪些感覺?

  (4)指導朗讀。

  (通過創設的語境,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課文,達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三)、課堂小結,領悟道理。

  學習如登山,我們只有不怕困難,知難而上,憑著堅強的毅力、非凡的勇氣,才能攀上知識的高峰。

  (四)布置作業。

  把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積累好詞好句,學以致用,來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課后反思]

  《登天都峰》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組中的第三篇課文。根據教材的體系編排,考慮低年級到中年級的銜接,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我在教學中力圖體現以下這些特點:

  一、緊扣重點段落,理解課文內容。

  “窺一斑而見全豹。”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著力于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我”和老爺爺爬天都峰的經過。“我們”在爬山途中,相互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抓住關鍵語句,感覺人物形象。

  與主要內容密切相關的那些關鍵語句的理解,是學懂課文的關鍵,要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課文中的許多語言描寫挺有兒童味,內涵豐富,令人回味。如文中“我”和老爺爺對話中的兩個“也”字,細細揣摩,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言外之意: 一老一少相互羨慕、敬佩,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豐滿了。

  三、加強朗讀指導,領悟人生道理。

  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本節課通過各種方式的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而適當的口語交際訓練落實到閱讀教學當中,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文中老爺爺和“我”,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本節課最大的不足是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過多地注重理性的分析,結果學生少了些靈氣,課堂少了些生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待于進一步改正。

【語文《爬天都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示例(通用10篇)11-04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語文《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1

語文園地七優秀教學設計03-20

語文天地十五教學設計模板03-20

語文樂園五優秀教學設計03-20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語文《詠鵝》教學設計范文02-09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