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級太陽系教學設計
科教版六年級太陽系教學設計
一、課程內容
基本信息教材版本教科版下冊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和操場模擬實驗場地
二、教材簡析
教材是《宇宙》單元的第五課,是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三個天體運動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太陽系的天體。教材分為“認識太陽系”和“建立太陽系模型”兩個部分。教材中,對各天體的介紹只是雖然學生們可能聽說過太陽系中一些其他行星的名稱,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難以直接觀察到,因此學生們自己先查找資料,并利用一些資料來幫助學生們認識太陽系,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三、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初步建立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概念。
2.過程與方法
會運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太陽系;能對數據、信息按需求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來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收集太陽系有關的資料,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有關太陽系的信息;在制作太陽系模型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認識的。
四、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重點: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
難點: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五、學習者特征
學生們之前可能聽說過太陽系中一些行星的名稱,但對行星的認識很少,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難以直接觀察到。學生課前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會學習太陽系,在討論會上充分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并在課上討論交流中加深對天體的認識,老師進一步補充相關資料小結太陽系。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分析八大行星的資料,按照一定比例,嘗試建立一個太陽系的模型。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建立太陽系的模型。先在教室里進行,再到操場上進行,來體驗太陽系的浩大以及太陽系中各大行星的運行特征。加深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理解力,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有關宇宙空間的概念。
六、教學策略
主要以多媒體課件和模擬實驗相結合
七、教學評價
方式策略學生學習成果匯報;建模。
板書設計:
太陽系
八大行星(衛星) 矮行星 小天體(彗星、小行星、流星)
操場建模:
叫九名學生代表這 9個星體,發給每個人一張紙條,到操場或大體育館開展這項活動。按下列步驟指導這九名學生擺成太陽系模型。
⑴“太陽”站在場地的一邊。
⑵ 水星從太陽開始走 4小步。
⑶ 金星從水星開始走 3小步。
⑷ 地球離開金星 2小步。
⑸ 火星離開地球 5小步。
⑹木星離開火星 34小步。
⑺ 土星離開木星 40小步。
⑻ 天王星離開土星 90小步。
⑼海王星離開天王星 100小步。
【六年級太陽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太陽系大家族》教學設計 (通用10篇)12-01
六年級立定跳遠的教學設計02-26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六年級下冊《能量的轉換》教學設計04-30
六年級科學《相貌各異的我們》的教學設計03-02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