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語文《小鴨子得救了》說課稿
教科版二年級語文《小鴨子得救了》說課稿
各位評委、同行們:
大家好!
我是興旺鄉中心小學教師王春霞,我今天向大家匯報的說課內容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鴨子得救了——看圖編故事》,我說課分以下幾部分。
(1)教學內容簡單介紹
《小鴨子得救了》是單幅圖的看圖訓練,圖上表現的是有一只小鴨子掉進坑里,小猴子拿著竹竿,小熊拎著一桶水,大象站在坑邊想辦法救小鴨子的場面。這幅圖以小鴨子掉進坑里為起因,以三個小動物想辦法救小動物為主要經過,小鴨子救上來為結果,說明了別人遇到困難,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幫助。
(2)教學目標設立及重點難點制定的依據
在講課之前我首先學習了大綱,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本次看圖作文訓練在教材中的位置來看,本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礎上重新排列組合的,文章體裁一致,都是童話,借小動物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從不同側重滲透實踐、認識的哲學觀點,以及做事積極動腦,不要盲從的思想方法,從而達到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認識的目的。從思想內容來看,前單元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看問題,注意事物之間聯系的教育,后一單元又是向學生進行怎樣做人的教育,幾個單元內容前后呼應,渾然一體,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即做事要動腦想辦法。同時,二年級學生又具備了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鴨子救上來了》一課,實際上在學生學習了五、六單元后,對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閱。
從作文訓練的目的來看,作文訓練無論是口頭或筆頭的訓練,要解決的無非是兩大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詞成段的能力,即表達能力,也就是解決怎樣寫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能力,也就是寫什么的問題,明確了寫什么,再把所觀察的材料經過頭腦的思維加工整理,實現于筆頭,落實成文章。即通過思維將寫什么與怎樣寫聯系起來,概括說:先觀察——思維——表達。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及作文訓練目的以上三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弄清小鴨子掉進坑里,小動物想辦法救它及最后得救的經過,并能用一段完整的話敘述出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表達等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滲透事物間聯系,教育學生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去幫助解決。
教學重點;按事物發展經過用準確恰當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畫面,合理想象三個小動物救小鴨子的經過。
(3)教學本課的總體思路及構想
總體思路:
1)導入新課,弄清畫面人物,從整體感知畫面內容;
2)合理想象小鴨子掉進坑后的情景(起因),小動物們分別想了什么辦法救小鴨子(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后的情景(結果);
3)指導學生按照事物的發展經過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首先使學生感知畫面,弄清靜止畫面的內容,即小鴨子掉進坑里,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它,這樣就給我們這節說話課定了主要基調,后面我們展開的情節,都要圍繞這一事件來說。
接著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小鴨子怎樣掉進坑里(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動物分別想了什么辦法救小鴨子(即事件的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后的情景(即事件的結果)。這個過程實際是使訓練學生學習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即敘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經過、結局。
然后指導學生按照上述方法將這幅圖用一段通順的話敘述下來,實際上也就是成文的過程。
因本幅圖是單幅畫面,在觀察和敘述時要考慮到畫面多個人物各自的活動,又要協調查閱畫面人物與人物的關系,此外還有敘述畫面人物活動的先后次序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它較多幅圖要難得多,所以我在教學時,采用了把畫面分解成幾個小部分,引導學生逐一觀察、思考的辦法,即先小鴨——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后把分解的意義合起來就是整幅圖的內容。這種分解、觀察、突出了觀察目標,提供了觀察次序,為有層次觀察和有次序敘述圖意打下了基礎。
(4)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辦法
突破難點: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合理想象三個動物各想什么辦法救小鴨子的經過,這個合理想象的過程,實際是引導學生觀察到的畫面內容:1)小猴子拿著竹桿在樹上玩;2)小熊拎著水桶;3)大象甩著長鼻子站在坑邊,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二年級的學生,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局限于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采取如下辦法突破難點。
1分散難點:如下面所說,分部觀察、想象;
2問題針對性強:如小猴子手里有竹桿,同學們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桿救小鴨子,然而小鴨子能否救上來呢?我設計了:竹桿有什么特點?小鴨子能爬上來嗎(腳扁、平抓不住竹桿)兩個問題。
3看看——說說——議議: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有一定難度的話,那么小熊和大象想辦法的經過就更難合理想象,因此,我在這部分教學時,首先請同學觀察畫面(看看),然后提問,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么辦法(說說),最后請同學們自己分析討論(議議),同學們可能提出以下幾種看法:A小熊去河邊打水,水多了,小鴨子浮上來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邊打水;C小熊把桶掛在大象鼻子上,小鴨子坐在桶里;D大象用鼻子把小鴨子卷起來,等等。
學生可就這幾種辦法展開熱烈的討論,第一種辦法,坑深水少,浪費時間;第二種辦法即大象鼻子有長而玲巧的功能,我們采用直接卷起的辦法,這樣不更具合理性嗎?通過分析、比較,最后得出一種基幾種最佳的辦法,這種分析比較,就比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給出小動物們救小鴨子的辦法,限定一種合理想象,更具說服性。同時,在爭論的過程中,調查動了思維的積極性。
確定了小動物辦法的合理性,怎樣引導學生表達出來,這是本課的重點所在,高年級教師常常責備、埋怨學生作文精制濫造,條理混亂,造成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七八歲時,沒有捕捉教育時機,教師往往只給學生提出簡單的提示問題,就而面對這樣有難度且復雜的畫面,學生只好瞎編一氣。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低年作文訓練時,就要采用恰當的辦法,使學生口頭作文能力在低年階段獲得最大的發展。為了突出表達的重點,我采用如下辦法:
1) 說話訓練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每一部分內容都請同學用恰當的語言描述。
2) 在指導學生敘述時重在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學習一詞一句的運用,布 局計劃謀篇的方法、表達的次序,而不是讓同學抄一篇范文就解決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表述小鴨子掉進坑里的經過時,我提示按小鴨子是怎樣掉進坑里,小鴨子怎樣做的說說第一部分;指導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時,按照看、聽、想、做的過程敘述;在敘述全文時,使學生結合板書,依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敘述,這樣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3) 及時修改。這個過程實際是對學生口頭作文的批改過程,二年級的小學生,由于識字量、閱讀量及語言感受運用能力的水平較低,還正處于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要求他們一次表達完整到位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允許學生表達欠妥,卻不允許我們面對學生錯誤的表達置之不理,所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或教師指正,或學生指正,這樣即完善和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間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學生的修改、評價、正確運用和錘煉語言能力。
(5)教學環節間的轉換
這節作文訓練課是要求我們根據畫面編故事,從作文訓練的角度來說,屬記敘文中的記事范疇,就應該有事情發展的經過(起因、經過、結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備了情節絲絲入扣、扣人心弦的特點,因此,在課堂環節轉換上,我采用:A開篇以情入境導入,設立懸念;B中間情節過度,展開豐富的想象;C結尾、欣賞全文,達到高潮。
1) 開篇我采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環境和背景的辦法,把學生們帶入小動物們所生活的大森林里,學生進入情境后,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美麗的大森林里,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篇頭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節過度。我設計了如下問題:①小鴨子掉進坑里,它多么著急呀,這時誰聽見叫聲趕來了?②誰可能最先想出辦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么辦法?④小鴨子得救了嗎?幾處過渡,不僅將畫面內容巧妙地聯系起來,同時又不露痕跡地將觀察點提到學生面前。
3) 結尾處由學生自己作文到欣賞全文的轉換。通過運用現代 化的聲、光、電的電化教學手段,色彩鮮艷的畫面,聲情并茂的敘述,優美動人的旋律,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效應再次將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愿望,以便更好地將本課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以達到鞏固復習的作用。
(6)德育目標的實現
小學語文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獨厚,《小鴨子得救了》故事雖短,但意義深刻,他通過小動物們積極動腦、想辦法幫助小鴨子擺脫困境這一故事,教育學生別人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這對于入學不久,而多是獨生子女一貫依賴別人,缺乏獨立解決困難的小學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積極調動小學生想象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小鴨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同學們自己動腦想辦法的過程。同實,本課教學的結尾我順應進行了幾句總結,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7) 教學效果預測
1)通過集體練說,全班同學應該達到合理敘述故事梗概。
2)大部分學生表達具體完整。
3)尖子同學敘述生動具體。
【教科版二年級語文《小鴨子得救了》說課稿】相關文章:
教科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03-20
鄂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03-20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測試題全冊03-20
滬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周周練第五六周11-23
科學的大門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精選5篇)01-05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總結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