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
一、在活動中學習
兒童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智慧。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實踐操作,安排了:剪一剪,動手剪對稱圖形。畫一畫,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折一折,探究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條數等活動,以動促思,調動其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把抽象的對稱圖形、對稱軸轉化為可以摸得到,看得見的事物。學生容易接受,學起來興趣濃厚、思維靈活。
二、三維目標水乳交融
本節課中,既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又突出情感態度、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體現。三維目標并不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課始讓學生通過欣賞剪紙,觀察從而概括出對稱圖形最本質的特點;課中更是隨處可見“美”育: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也是進一步認識對稱圖形,學生把剪紙作品張貼到展示窗,就連展示窗也是對稱的;課件中展示的各種各樣的對稱事物又讓學生感受到“美”;課的結尾呈現一個對稱的美,所有這些,都讓孩子們無時不感受到對稱圖形的美、數學的美。
盡管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以上兩點,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圓形的'對稱軸的條數是本課一個難點,在教學時引導不是很到位,當有的學生折的對稱軸少,有的折的多時,在此基礎上應引導學生觀察并深入思考:還能再折出對稱軸嗎?這樣學生就明白,還能,能折很多。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知識相對來說是比較的抽象,單說什么是鏡面對稱學生可能很難理解,更不用說它的特點是什么了。所以教師前,為了避免學生學習起來迷糊,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適合本課的教具,同時讓學生準備了相應的教具。教學時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因為把抽象的.知識通過一些形象的活動分解出來了,如照鏡子,讓學生自己照照,又讓兩人模仿照鏡子的活動……學生很樂意參與。無形中,學生也明白了照鏡子存在的學問,教師此時再引導思考就水到聚成了。因此,把抽象的知識通過形象的活動表現出來,對教師的教學幫助是很大的。但在具體操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在操作中達不到課前預想的效果該如何改進?學生雖然動手操作了但依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怎么辦?針對這些問題,我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討論——驗證——總結的方式進行解決,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3
在學習《對稱》之前,我布置學生回家動手做書上的小衣服、小樹、心和葫蘆。大多數孩子都是從中間對折著剪的,只有幾個學生是畫下來再剪的。于是,我就拿著這幾個不對稱的圖形問孩子:“你們覺得這幾個圖形跟你剪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嗎?”孩子們都說,兩邊不一樣大。于是我又說,那你們幾個能想個辦法讓它們變得跟大家的一樣嗎?那幾個孩子很輕松的就知道先從中間對折,然后再去剪。剪完之后,我問學生,這下跟大家的一樣了嗎?學生們都紛紛點頭。這樣一來學生對對稱圖形就有了直觀的、感性的認識,比老師講效果好得多。我緊接著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對稱圖形,對稱圖形都有對稱軸,你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嗎?學生搶著舉手說,那條對折的線就是對稱軸,我肯定了學生,然后把圖形粘到黑板上,教學生畫對稱軸時要用虛線,這個難點順理成章地就突破了。只有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去備課,我想上課其實很簡單。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4
按照教材的編寫,考慮到對稱這節課內容較多,而后面一節關于鏡子的內容相對較少而且簡單,我變把內容做了調整,把兩節課的內容合一起用兩個課時上。第一節課的`重點是解決認識和理解問題,也就是會識別和判斷,第二節課的重點在運用,也就是會畫對稱圖形。這樣分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對稱圖形的特點對學生來說理解并不難,很多學生一眼就能判斷出它是對稱圖形。但對于一個物體的細部特征是不是也要作為判斷特征,學生產生了爭議。比如一片葉子,左右兩邊的紋絡有點差異,葉柄不是完全對稱等,能不能判斷它是對稱圖形。在此,我要表揚那些觀察仔細的學生,同時引導學生要用辯證客觀的看問題,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對稱,一幅作品,看它是不是對稱,要看其主要特征,可以忽略一些細節的特征,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又給學生正確引導,促進了學生正真發展。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5
《軸對稱圖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并初步地、直觀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但學生平時沒有過多的留意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了一些軸對稱圖形,用于拓展學生認識的范圍。
本課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體會知識的形成,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察中也學到很多知識,并且從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于個別學生的注意不夠,并且運用多樣的語言去評價學生,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氣。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6
昨天講了青年教師素質匯報課《軸對稱》一節,講完之后讓我最大的反思就是自己語言的匱乏,以及語言的隨意性,即使之前已經設置好要說的話,但是對于處理學生生成的問題時,語言過于隨便,深深的懺悔自己語言的失誤真的.怕給孩子帶來影響。
講課過程中反思如下:
1、開頭讓學生找對稱軸時有點著急進入主題,雖然是學過的東西但也應該讓學生自己回憶起來并用語言敘述,而這里老師說的有點多。
2、讓學生發現什么的時候,一定不能機智的把孩子的偏離拉到正題上,以至于繞了個圈子。
3、應該多找幾個同學上前去說畫另一半的過程,并讓學生們結合方法敘述一遍,這樣效果會更好。
4、覺得自己這節課真正的與學生融在了一起,而不是停留在自己是否落環節。并且能夠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盡情的說。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7
感謝年輕教師申盼飛老師的加入,讓數學組充滿了活力,知識點的教法靈活多樣,自己在授課上也有提高。
導入:蝴蝶、楓葉的動畫效果,很好的演示了軸對稱圖形的實質。引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接著看圖案判斷那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練習一鞏固。
活動二:動畫演示,多邊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能夠與另一個多邊形重合,我們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練習二鞏固。
思考:軸對稱圖形和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系。
動畫演示:折疊后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看圖思考:
1、對稱軸和對稱點所連線段的`位置關系;
2、對稱點所連線段于對稱軸的交點到兩個對應點的距離。
得出,對稱點所連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引出垂直平分線的定義。進而總結軸對稱的性質。
本節課,講授與練習結合,導學案與班班通結合,學生思考深入,課堂容量大,效果不錯。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8
《鏡面對稱》是本單元的最后一個單元,也是一個比較難的內容。《鏡面對稱》主要是讓學生明白鏡子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正好相反的現象。
為了學生能真正理解鏡面對稱現象,并掌握其特點,本節課在設計上主要是通過親身感受和游戲進行教學的,可以說學生一直是在玩中學,在玩中體驗了鏡面對稱,掌握了鏡面對稱中所蘊含的知識。
課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類似于猜謎語的情景:老師去朋友家做客,在做客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老師在朋友家發現了和老師一模一樣的人,我們的`行為、長相都一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一下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直接引入本課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鏡子里的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方向正好相反這個現象,我就讓學生站在鏡子前面做各種動作,請其他同學觀察鏡子里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有什么不同,通過觀察學生們發現,鏡子里的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為了讓學生明白鏡面對稱,做了照鏡子的游戲,一人當鏡子里的人,一人照鏡子進行表演,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9
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技術性實踐活動的基本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美術創作,主要是通過參與美術表現的實踐而獲得。美術實踐能力是實現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基礎。
剪紙既是一種技術性活動,同時又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從古到今的發展史是文化傳承現象。生活中對稱的現象許多許多,人、動物、植物等,都有許多對稱現象,這些對稱,給人們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美感。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對稱的剪紙紋樣,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對稱又美麗的一種昆蟲,而且種類繁多,所以我們選擇了剪紙蝴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對稱的美。由于本課教學的設計動手操作性很強,
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參與面廣。課堂上,學生通過研討、探究、實踐后,把一張張彩紙變成了造型新穎、內涵豐富的工藝美術作品,用來點綴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美化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對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識和開發能力得到提高。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教學內容在課本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調整,包括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作對稱軸、作軸對稱圖形等內容。
最大的優點是:兩個重要的題型能夠比較地理解和掌握,已知直線和直線的同側有兩點A、B,在直線上求一點P,使點P到點A、B的距離相等;已知直線和直線的同側有兩點A、B,在直線上求一點P,使點P到點A、B的距離和最小相等。
最難處理的問題是第二個典型應用的引導,作法為:作點A關于交直線l的對稱點A′,連接A′B,交直線l于點P,證明這個點使距離之和最小很好啟發引導,但是為什么能夠想到這樣作圖,是比較難處理的問題,我在設計這個問題時,要求學生把直線想象成鏡子(平面鏡),由點A經過平面鏡看點B,光線經過的路線就是最短的'路徑,因此,使我們選擇了這樣的作圖方法。更難的應用,已知∠XOY,和角內部的點A,在OX、OY上分別作點B、C,使△ABC的周長最小。引導學生思考時,還是可以把OX、OY看成兩面鏡子,學生理解起來能夠更便利些。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1
但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值得我去深思的。例如在學習“對稱軸圖形”、“對稱軸”這兩個概念的時候,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自生總結,但是我已經讓學生把答案說出來但我還在不斷的重復學生的回答,這不但顯得有點累贅而且還挺浪費時間的。此外在讓學生猜想證實“下面各圖形分別有幾條對稱軸”的這個環節中,沒有做到真正放手讓學生去做。而且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個內容時,沒注意到講解物體的'平面跟立體的關系,所以學生在做后面的練習的時候就顯得無所適從,有點爭議不下。
經過課后深思我覺得教學時的課堂設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的要符合“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課堂上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動口說、動手畫、動腦思,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學習興趣的激發三者合一,變沉悶、呆板、被動的學生學習為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這些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同時也會把時間更多的放在鉆研教材上,把每一節課上得有聲有色,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的教學是了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設計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掌握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創新的能力;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
從整個過程來看,《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合作探究、練習、小結和欣賞對稱圖形這五個部分。也許這就是我進步的一點地方了。
在各位老師真誠的點評下,我對自己的這節課有了更好的認識:
1、最大的缺點,重點不突出。整節課有點像完成任務,很快就過去了。
2、剪對稱圖形環節,是不是可以直接讓學生看書,再剪。
3、練習講解中,應先講解簡單的,再講復雜的;另外,應重視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錯誤。
4、最后的欣賞環節是不是可以改為讓學生自由發揮,再一次剪對稱圖形。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得到更多這樣的點評,也能夠在這樣的點評中不斷進步。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3
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學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教學重難點能辨認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開課伊始,我便拿了剪子和彩紙,告訴學生們:“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些禮物,只有細心觀察,發現秘密的孩子才能得到禮物。”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后,我快速地開始剪紙,不一會見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孩子們很興奮,我讓孩子們說說老師這怎樣剪出來的,因為孩子們觀察細致,所以說得準確。由此便引出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相繼,我又剪了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
這樣一節好的教學內容,我當然不會讓學生錯過動手操作的'機會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它們撕或剪出許多美麗的對稱圖形。然后我又讓孩子們找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
這一節課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4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時。本教材是在“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中人是軸對稱圖形,知道其基本特征,繪畫其對稱軸。本節課非常生動有趣,是以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編排的,是一節動手、想象能力強的課。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層次分明,循序漸進,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節課符合兒童特點,動手較多,使學生在動手中感受到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孩子們在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比較容易,也能很容易看出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但是對于教學中的幾何圖形就相對較難,找不全,看的不太明白;在優化規則圖形的對稱軸,找不到合適的重點,在教學中應充分教育學生如何找圖形的中心,從而能從圖形中自如的畫出對稱軸,而且畫的恰到好處。
總之,一節課的時間只是新知識的滲透,想要真正理會知識的應用僅僅一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教學練習才是根本。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 篇15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越來越把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擺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學生從身邊,生活中汲取數學知識,并將數學知識有效的運用于生活中去,成為生活中的數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興趣,讓數學學習變得生動起來。
鏡子外的物體和鏡子內物體的像左右對稱是本課的.難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站在鏡子前面做各種動作,請其他同學觀察鏡子里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有什么不同,通過觀察學生們發現,鏡子里的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為了讓學生明白鏡面對稱,做了照鏡子的游戲,一人當鏡子里的人,一人照鏡子進行表演,取得較好的效果。
《鏡面對稱》這節課學生始終在玩,在玩中體驗了鏡面對稱,也是在玩中學到了鏡面對稱中所蘊含的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了解了鏡面對稱現象,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課上學生學習與研究的興趣濃厚,使學在活動中,感受鏡面對稱的趣味性,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年數學下冊《對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三年數學下冊《電影院》教學反思04-09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職教數學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