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就業難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淺談大學生就業難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淺談大學生“就業難”(英語0511的BLOG) 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中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一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二元結構特征。例如城鄉二元結構———城市與農村就業的收入差異大,個人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差異大;體制內與體制外二元結構———體制內(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行業等)就業與體制外(民企、私企、個體戶)就業,所享受的社會保障與福利性差異大。這樣的二元結構,使得大學生畢業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體制內,在某些地區、某些行業形成過度競爭,造成了人才積壓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客觀上也使得大學生就業難度加大。
二是職介市場的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從市場發展的趨勢來看,就業崗位與勞動者互相的要求越來越高,客觀上造成了勞動力市場的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2007年上半年全國勞動力市場平均月最大崗位匹配率僅為0.6%,平均月最大求職成功率為0.74,這就意味著30000的崗位因找不到合適人選匹配,有約四分之一的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由此可以看出,職介市場存在著突出的供需結構性矛盾。
三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尤其是在50至70年代產生了近3億的“激增人口”,對今天的就業形勢影響極大,必須經過數十年才能得到逐步緩解。正是由于人口多,基數大,每年新增的勞動力也多,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很高的客觀事實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勞動力的增長速度。當代大學生在這種就業大環境下,其就業形勢不可能不受到沖擊和影響。
四是與大學生領先于社會平均水平的知識層次比較,大學生目前的就業觀念整體仍相對落后。雖然高校是接受和傳播先進理念的前沿陣地,但在大學生中“一次性擇業”、“穩定性第一”、面子問題等傳統觀念并沒有得到徹底根除。到大城市去、到體制內單位去、就業崗位要令人羨慕等等,仍是現今大學生就業的追求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大學生就業時專業是否對口,是否能夠用其所長就不再被考慮了,這也造成了學不致用、才不所專等人力資源浪費現象。 要解決這些問題,從外部因狀,切實縮小二元差距,F在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二是加強勞動市場的建設,使之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用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活化”市場。三是針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與引導,使之提高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位轉化能力,并大力促進“靈活就業”和“儲備型就業”。而從內部因素來說,大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首先摒除“一次性擇業”的觀念,不要總希望“一步到位”。假設大學生選擇的是一次性就業,那么大城市的國家機關和大型企業必然首選,但做出這一選擇的同時也就選擇了殘酷的競爭。而大學生如果選擇“多次就業”,打破傳統的觀念壁壘,先到競爭較弱的小城鎮小單位就業一段時間,積累了一定的工作和社會經驗后再向更高層次邁進,成功概率一定會更大。筆者就很提倡這種“邊就業邊擇業”的思路。許多大學生常抱怨大多數用人單位總是在招聘時加上一條“有相關工作經驗”,使他們應聘無門。這固然是一種人為障礙,但是這種“多次就業”的思路顯然要比“一次性擇業”更易跨過這道障礙。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只有通過全社會各部門各領域以及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政府指導就業”的正確思路,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淺談大學生就業難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范本07-13
感恩父母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的范文07-13
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范例07-13
大學生睡眠質量指數調查報告05-24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2500字03-19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7-13
有關大學生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3-19
2018最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3-19
通用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的范文13篇07-10
寒假關于中學生上網的社會調查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