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的教案設計
阿炳在1950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經歷與性格特征。
2、了解搶救《二泉映月》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經過和意義。
3、掌握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體會本文多角度、多層面地敘事寫人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了解《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樂界的影響;
教學難點:
掌握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思路:
由于本文篇幅較長,電視專題片文字稿往往比較零亂,因此讓學生先自學,細讀全文,勾畫文章重要情節,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并為阿炳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小傳。再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請學生欣賞名曲,注意用心聆聽,最好閉上眼睛,看能從中聽出些什么?(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書課題)
20世紀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國人推薦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美國航天局把一顆火箭送進太空,來自中國的《二泉映月》,這首代表人類文明的作品被載入太空。
二、欣賞阿炳的照片并介紹。(參照課前準備的短文)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4歲喪母,21歲患眼疾,35歲雙目失明,早年曾當過道士。由于和民間藝人切磋技藝并用民間音樂改造道教音樂,因而被逐出道教,成為街頭流浪藝人。1950年12月4日,吐血病故。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和《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和《昭君出塞》。
教師小結:
一段千古絕唱竟出自一位瞎眼的賣藝人之手,確實讓人感嘆不已,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敬佩的心理去了解一段關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話。
三、整體感知
1、 檢查詞語解釋:
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絕唱、如癡如醉、昭君出塞
2、 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請大家用簡練的語句談談讀過這篇文章后的初步感受。
3、 理清文章結構,把握內容。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一)“1950年秋天――我們已無緣聽到了”。為瞎子阿炳的演奏錄音的緣由,并介紹了他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倒敘、插敘;敢叛逆、有骨氣)
(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隨之而去”。詳寫為阿炳錄音的經過,略寫錄音三個月后飽經滄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三)“這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末尾”。寫搶救《二泉映月》的經過和意義,并說明的影響。(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曲目)
四、研讀探究
師生一起深入地探討課文。請同學們互相質疑解疑,提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預設問題:
1、 引導學生認識阿炳的性格特征:談一談阿炳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來分析。
他是一個對音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文中說他眼瞎了還堅持創作音樂,還經常與其他藝人切磋。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他敢于用音樂反映人們的疾苦,如文中寫他自編彈唱《金圓券害煞老百姓》。他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賣藝賺錢維持生活,不同于純粹寄生于社會的乞丐;他從不計較多少,不給也行。
也可進行仿話練習:我覺得阿炳是一個 的人,因為 。
2、為什么課文標題是“阿炳在1950”而不是“阿炳與《二泉映月》”?
點撥:文章隱含了對新中國的贊揚。沒有新中國的成立,不會有這一切的發生,正是這個大前提,給了阿炳搶救作品、改變命運的機會。
3、引導學生了解1950年這次錄音的經過和意義
(1)今天,我們能坐在這兒欣賞《二泉映月》應該感謝誰?為什么?
(2)錄音這件事發生在哪一年?請同學們把關于1950年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1950年這次錄音對于阿炳有什么重要意義?
4、本文在寫作方法上有哪些特點?
明確:課文是電視專題片的文字稿,作者通過采訪幾個人來回憶這件事。
與上學期學過的《生命之舟》相同。大體字是正文(解說詞)。小體字是同期聲 (采訪同期聲)。(結合內容分析)
①解說詞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和說明。
這篇課文從結構和寫作手法上看,電視片既有大量解說詞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鏡與同期聲播出;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既有順序,也有倒敘、插敘;既有敘事、說明,也有議論、抒情。
如解說詞中大部分是記敘,但也恰到好處地插入了議論、抒情和說明。
插入的議論兼抒情的部分如:
(1) 1950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的重要一年。
(2) 那些為阿炳錄音的人們也沒有意識到,這次錄音將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3) 我們現在聽到阿炳的音樂,不管是阿炳親自演奏的,還是其他人改變的版本,都會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4) 可惜當年錄音時由于錄音鋼絲不多,我們已無緣聽到了。
(5) 這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
(6) 如果不是黎松壽偶然拉響《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楊蔭瀏、曹安和到無錫錄音,如果不是呂驥的造訪和熱心推薦,如果這些不經意中發生的故事并沒有發生,我們也許就聽不到這一段千古絕唱。
(7) 《二泉映月》已成為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經典曲目。等等。
插入的說明如:
(1) 課文中插入介紹當時無錫道教音樂的情況。
(2) 據當地熟悉阿炳的音樂行家回憶,阿炳錄音時已不在巔峰時代。
(3) 這是阿炳一生中惟一一次登臺演出。
(4)引用楊蔭瀏教授《阿炳小傳》中的資料等。
②多角度和多層面地敘事
作品既介紹了阿炳的人生經歷,也敘述了《二泉映月》成為世界名曲的經過;既“點”上寫1950年為阿炳錄音的經過,又“面”上寫阿炳飽經滄桑的一生。在“點”上寫為阿炳錄音經過時,既詳寫了為名曲《二泉映月》的錄制,也略寫了其它五首曲子的錄制,并補充說明了《二泉映月》成為絕唱的原因。
作用:增強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實性;眾多人物的同期聲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場效果,還增加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
五、小結:
《阿炳在1950》是中央電視臺系列專題片《記憶》的文字稿,應該說容量很大,內容繁雜。文章主要通過介紹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樂學院的兩位音樂家來到剛解放的無錫為民間藝術家阿炳錄音的經過,介紹了阿炳的人生經歷,也敘述了《二泉映月》成為世界名曲的經過,贊揚了阿炳飽經滄桑卻仍然堅強不屈的性格。
六、作業:
小作文:為阿炳寫500個字左右的傳記。
【阿炳在1950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