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總結
心理咨詢師總結
篇一:心理咨詢師總結
第一節:出診接待與資料的收集、整理
1、通過出診接待,心理咨詢師可以初步了解和評估求助者的問題,為形成初步診斷打下基礎。
2、咨詢室能提供適當寬敞的空間:10平方米左右
3、使用禮貌的接待方式和語言
(1)態度平和、誠懇
(2)間接詢問求助者 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幫助,不可直接提問
4、向求助者說明心理咨詢的性質:
(1)什么是心理咨詢
(2)心理咨詢如何進行
(3)心理咨詢主要解決什么問題
(4)心理咨詢不能解決什么問題
5、社會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心理咨詢師在初診階段時留給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對確立咨詢關系起關鍵作用
6、心理問題表現形式(答)
(1)戀愛婚姻家庭
(2)心理成長發育
(3)情緒反應
(4)社交適應、人際關系
(5)軀體疾病
(6)其他
7、確定會談的目標、內容與范圍(答)
(1)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
(2)心理咨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察到的疑點
(3)心理咨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
(4)上級咨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會談目標
8、控制會談內容與方向
(1)釋義——內容反應:把求助者內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饋給求助者。操作方法是:重復求助者話語的主要內容,并順便提出另一個問題
(2)中斷:會談中暫時休止一下
(3)情感反射:心理咨詢師有意識的刺激一下求助者,初診階段不適用
(4)引導:由原來的話題引申出新話題
9、在咨詢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不能做詳細的筆錄,非經求助者同意也不能錄音和錄像
10、咨詢師的態度:表達“理解”,是最中性化和非批判性的態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理解”只說明心理咨詢師對他的行為或情緒發生的規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對其社會效應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種保留態度。
11、區分和鑒別
(1)對求助者會談內容做程度上的區別
(2)區分情緒與行為
(3)對會談內容的真偽做鑒別
12、會談法的種類
(1)攝入性會談:
(2)鑒別性會談
(3)治療性會談
(4)咨詢性會談
(5)應激性或危機性會談
13、了解求助者精神狀態和行為特點:馬隆,沃德:12題
14、提問過多可能帶來的消極作用(答)
(1)造成依賴
(2)責任轉移
(3)減少求助者自我探索
(4)求助者產生防衛心理和行為
(5)影響交談中必要的概括與說明
15、選擇會談內容的原則
(1)求助者可接受
(2)有效
(3)積極
16、注意事項
(1)心理咨詢師態度必須保持中性
(2)提問中避免失誤
(3)除了提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講任何題外話
(4)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言阻止或扭轉求助者的會談內容
(5)在攝入性會談之后不應給出決定性的結論
(6)結束語要誠懇、客氣、不能用生硬的話、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誤解
17、正確使用心理測驗
(1)向求助者說明選用量表對確診的意義并整的求助者同意
(2)依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性質,選擇恰當的心理測驗題目
(3)測量結果如果與臨床觀察、會談法的結論向左、不可輕信任何一方、必須重新進行會談,而后再進行測評。
18、求助者個人內在世界的重要特點:想象力;創造性;價值觀;理想;對未來的看法
19、社會活動狀態=社會功能(考察受損表現)
(1)工作動機和考勤狀態
(2)社會交往狀況
(3)家庭生活(親子關系,夫妻關系)
20、資料的可靠性是解釋資料的先決條件
(1)使用補充提問驗證求助者的社會交往方面的資料是否可靠
(2)使用問卷和心理測驗
(3)比較同意資料的不同來源
21、給臨床資料賦予意義的方法
(1)就事論事
(2)相關分析
(3)分析跡象、跡象分析
22、影像資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暗示:心理咨詢師應該重視初診接待和會談方式、建立規范的咨詢環境
(2)早期印象
(3)求助者的處境和人格特點
第二節:初步診斷
1、由不同途徑收集到的臨床資料:主訴、家屬報告、攝入性會談、臨床觀察、心理測驗、作品分析、其他
2、引起心理問題的關鍵點
(1)該因素是多數臨床表現的原因或者與多數臨床表現有內在聯系
(2)該因素在個體發展中持久的存在著并改變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的形式,但無論形式如何改變其本身性質不變
3、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分析
(1)根據心理健康水平評估的十項指標,對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量
(2)選擇有效的測評工具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量化的系統評估
(3)完成上述工作后,再對某些含混的臨床表現進行鑒別診斷。初步區分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
4、郭念鋒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三原則
(1)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統一性原則
(2)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
(3)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5、對求助者具有典型意義的某些特異性行為表現進行定性:主動求醫,自知力
6、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答)
答:一般/嚴重心理問題
(1)結合案例排除器質性病變
(2)根據郭念鋒區分正常與異常三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統一性原則,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求助者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有自知力,主動求助,排除精神性疾病問題
(3)結合案例,說明心理沖突屬于常形
(4)說明情緒有無泛化(無——一般;有——嚴重)
(5)病程、社會功能、心理癥狀、軀體癥狀
(6)綜上所述
7、嚴重心理問題注意事項
(1)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要力求與神經癥性心理問題相鑒別
(2)心理沖突的性質,對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3)關系到個人發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屬于高強度刺激
(4)在分析情緒是否泛化時,要注意區分泛化與心境對人的影響的區別
8、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的分析(答)
(1)生物學原因:性別年齡疾病史
(2)社會學原因:生活事件、家庭教養(嚴格——追求完美——一種性格缺陷)、社會支持系統(無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3)心理學原因:性格特征;認知沖突;行為模式
心理咨詢技能
第三節:建立咨詢關系
1、咨詢關系的意義:
(1)良好的咨詢關系是開展心理咨詢的前提條件
(2)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咨詢達到理想效果的先決條件
(3)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心理咨詢核心內容之一
2、影響因素
(1)心理咨詢師的咨詢理念、咨詢態度、個性特征
(2)求助者的咨詢動機、合作的態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覺察水平、行為方式以及對心理咨詢師的反映
3、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
4、尊重意味著:無條件接納、平等、禮貌、信任、保護隱私、真誠
5、熱情
(1)在初診階段打好熱情的基礎
(2)通過傾聽和非言語行為,表達熱情
(3)咨詢中認真、耐心、不厭其煩、是熱情的最好表達
(4)咨詢結束時,使求助者感到溫暖
6、真誠:是指心理咨詢師對求助者態度真誠,以“真實的我”“真誠的我”的角色幫助求助者,沒有防御式的偽裝,不把自己隱藏在專業角色之下,不帶著“咨詢專家”的假面具,表里如一,真實可信的置身于咨詢關系中。
(1)真誠不等于實話實說
(2)真誠應該實事求是
(3)真誠不是自我發泄
(4)表達真誠應該適度
(5)真誠還體現在非言語交流上
(6)表達真誠考慮時間的因素
(7)真誠體現在咨詢師的坦誠上
7、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達理、設身處地
8、共情的含義
(1)咨詢師通過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與思維
(2)借助于知識和經驗,把握求助者的體驗與其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系,更深刻的理解求助者心理和具體問題的實質
(3)運用咨詢技巧,表達對求助者內心世界的體驗和所面臨的問題的理解,影響對方并取得反饋。
9、缺乏共情的表現和后果
(1)求助者感到失望
(2)求助者覺得受到傷害
(3)影響求助者進行自我探索
(4)影響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反應
10、咨詢師如何把握共情
(1)從其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來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問題
(2)咨詢師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須有與求助者相似的經歷感受,而是能設身處地的理解
(3)表達共情應該因人而異
(4)表達共情應該把握時機,共情應適度
(5)表達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達共情要善于使用軀體語言
(7)表達共情要考慮求助者的特點與文化特征
(8)咨詢師應驗證自己是否與求助者產生共情
11、積極關注:辯證、客觀的看待求助者
12、對求助者積極關注的注意事項(答)
(1)心理咨詢師必須辯證、客觀的看待求助者、既要看到求助者消極、灰暗、負性的失敗、缺點與不足、還應該看到長處、優點等積極、光明、正性的一面
(2)積極關注不僅僅是咨詢師,還應該幫助求助者積極關注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發掘自己內在的潛能和資源
(3)積極關注應該避免盲目樂觀
(4)積極關注尤其應該避免消極
(5)積極關注也應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
(6)積極關注的目的是促進求助者自我發現與潛能開發,達到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也是咨詢的最高目標
第四節:制定個體心理咨詢方案
1、全面深入的了解求助者
(1)Who
(2)年齡特征:兒童——邊玩邊談;青少年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注重青少年的現實生活
(3)性格特征:對富有暗示者:語言要明確肯定,對抑郁個性者,語氣要溫和;對強迫個性者,論述要嚴密,推理要合乎邏輯
(4)問題特征
(5)文化特征
2、咨詢目標由雙方共同商定
3、咨詢目標的特征
(1)屬于心理學范疇
(2)積極的
(3)具體或量化的:不量化難以評估
(4)可行的
(5)可以評估的
(6)雙方接受的
(7)多層次統一的:咨詢目標的特征是統一的;目標與目標之間是協調統一的;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具體目標與長遠目標統一
4、求助者主要問題:最關心、最困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
5、咨詢目標的整合:從大目標著眼、小目標著手。大目標即終極目標: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最終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6、商定目標的注意事項: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咨詢目標
(2)某些咨詢師對咨詢目標有錯誤觀念
(3)不同心理咨詢流派有不同的咨詢目標:人本主義學派把自我實現作為咨詢的目標;精
篇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工作總結
我叫XXX,研究生文化程度,中共黨員,現為XX省XX一中一名人民教師,從教五年,除了作為政治學科教師,還擔任了三年的班主任。這幾年的學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教學實踐工作讓我對高中教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現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談談我的個人見解。
英國著名政治學家埃德蒙·伯克曾說:“教育之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格,這是一切教書育人的前提和根本”。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快速成長的特殊年齡段,他們面對著生理、心理雙重的發育和發展,又伴隨著社會閱歷擴展和思維方式的改變,尤其當競爭與升學的壓力同時存在時,學生的生活、學習、人際、升學、就業眾多方面,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都接踵而來。要幫助學生處理好各種關系,正確面對挫折和矛盾,在我個人看來,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學習素質和身體素質,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下面我將結合班級工作的實際案例淺談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特點、問題的產生原因及對策實施。
一、教學實踐中的一則案例
(一)學生個人情況。
學生小H ,性別 :男 ,年齡 :16歲 ,聰明,行為懶散,性格孤僻,敏感,情緒化。 不愿和同學來往,封閉自己;學習方面聽講狀態極差,愛搞小動作,難集中精力聽講,基礎不牢;紀律觀念較淡,自我意識太強,我行我素。
(二)學生家庭情況
家庭經濟情況一般,屬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和母親一起生活,靠母親打工支撐這個家,獨生子。母親盼兒成龍,希望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三)出現的問題概述
問題一:開學沒幾天,上課就出現搗亂現象,和同桌女同學搞惡作劇。 他向女同學臉上抹墨水,女同學也向他臉上抹,一來二去,兩人臉上弄得花里胡哨的,引起其他同學大笑不止。 問題二:上課嚼口香糖,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問他干什么,他始終不承認,還把口香糖偷著遞給同桌。 問題三:學校組織大型文藝活動,在看臺上觀看表演時,他跟其他同學說一些帶有煽動的話,說這個不好了那個不好了。無意中聽見這些話,我很驚訝,不知道他哪來的這樣的思想。于是文藝活動結束后,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聊了聊。 問題四:我時常跟他母親溝通,發現他回到家跟他母親溝通太少,應付他母親。 他母親溺愛他,回家不學習,不聽別人的話,只聽他姑姑的話。 問題五:有一次,學校組織大型的勞動,把班級內和室外分擔區進行徹底的清掃,我想鍛煉鍛煉他,就讓他擔任一個室外分擔區組長,希望他帶著大家把衛生做好。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別人都在那做衛生,他跑到陰涼處乘涼(那是初夏天氣有點熱),還和別的班級同學聊天,當時我就找他談了談。
二、高中生的心理特點
通過上述案例和我在班主任工作和學科教學中接觸的高中生事例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我分析總結出高中生有以下特點。
(一)情感日益豐富,他們的主觀行動帶有自覺性,但意志力不足
高中生的責任感、榮譽感都較為強烈,自尊心進一步加強,對友誼顯得更為執著和珍惜,擇友也更為慎重嚴肅,尤其對異性的關注和愛慕心理更加突出這種心理一般具有外顯性和內隱性有的學生性格開朗大膽,容易把這種心理表達出來,并付諸與行動;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害羞,易出現暗地里的單相思,墜入情網如果教育不及時或不當,易出現輕率的不計后果的行為,輕者傷害自己和他人、重者違規違法。
(二)自我意識強烈,渴望成熟,但對成熟的認識和定位存在偏差
高中階段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認識自己,有自我進步與不斷進取的強烈愿望,同時對
自己的錯誤過失也能從動機、思想、心理根源上尋找原因他們對于偶爾一次的成敗能持比較冷靜的態度,情感波動較小他們有被同伴異性教師家長認可和尊重的強烈愿望,同時自己也能對他人做出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價然而部分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評價過高,總是自我感覺良好,無論在言談舉止中還是學習生活中都是過分自信,容易自傲,目標常脫離現實,眼高手低、淺嘗輒止較為常見還有的學生對自身不足認識不夠,刻意隱瞞,甚至與教師搞對立,拒絕接受教師的教育這種學生一旦遇到挫折就極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對周圍的一切人事都充滿敵視情緒,出現病態心理
(三)認知能力增強,思維水平提高,但容易忽視細節
高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對知識的認知接受能力還是分析記憶能力都有很大增強他們想象力豐富,并且能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豐富而連貫的構想,邏輯思維變得嚴密,并在整個智力活動中占主導地位他們在討論問題時,不僅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希望對方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而且對自己的觀點或意見不會輕易放棄或改變他們對新事物極為敏感,接受快,少保守,思想活躍,愛趕時髦,追潮流,想象力豐富但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仍奉行機會主義,漠視經驗主義,缺乏足夠的耐心和耐力,對傳統經驗不屑一顧,也不注重積累,尤其對細枝末節比較忽
三、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一)家長的溺愛和家庭的因素。
社會發展進步了,生活水平高了,高中學生見的玩的東西多了,家長滿足了他們的欲望和物質需求,且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依賴性逐漸增強,經歷的事少,基本上由父母包辦了,造成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 缺乏判斷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再加上家庭的復雜的因素,例如離婚、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漠不關心,天天忙于工作等,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學習類因素
學生學習是獲得知識 、培養能力的途徑,也是培養思想品德的方法,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高中學習任務偏重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造成精神萎靡不振、記憶效果不好、思維遲緩等;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學不會,也就不愿意學習,而且基礎好的,想學習的學生也出現學習疲憊的問題,這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考試前出現心理波動,怕這沒復習好,那沒復習好,出現考前焦慮,特別是越大型考試越嚴重,高中要面臨高考,考前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三)人際關系因素
人與人需要進行溝通、交流,學生也如此,但是他們可能沒有處理好或不會處理這種關系,產生了一些問題,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使他們很困惑,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 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與同學關系問題。 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2)與教師的關系問題。 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使學生形成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 學生需要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庭,給他港灣的感覺,所以要嚴厲和慈祥并舉,不能過于嚴厲,否則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也不能過于慈祥。 家長的種種不良行為,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四)青春期心理因素
早戀。 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處理不好會產生心理問題;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 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 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青春期閉鎖心理。 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 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
又特殊的標志。
四、教學實踐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高中是青少年心理行為得以正確培養的重要階段,班主任和學科老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關心每一個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成年人,教師往往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知識層次、教學方式、教學態度、興趣愛好都會給學生帶來直接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加強自身的修養,以身作則,模范表率,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好的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內在人格和心理,盡量減少學校教育的消極影響
在我國,由于封建社會那種“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學生對老師總有一種畏懼心理。這就需要班主任主動、熱情地與學生交往,把自己置于學生之中,經常和學生交流思想,共同參加文體活動,諸如唱歌、跳舞、郊游、野餐、球賽等,積極同學生們一起進行課外活動。此外,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生有高興之事,教師要為他們高興;學生有苦惱之事,教師要熱情地幫助解決。班主任關心學生也要堅持一視同仁的原則,對所有學生給以同樣的尊重,要保護每一個學生的隱私,無論好生還是差生。班主任與學生聯系最密切,一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么師生關系立刻就會緊張起來。同時被傷害了自尊心的學生對學習也往往采取破罐破摔、自暴自棄的態度。這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二)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隨著生理上的成熟,交往與活動范圍的擴大,個體獨立性已非常明顯,開始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甚至出現成人感的萌芽。如果社會評價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時,便產生了肯定的自尊感,促使他們積極向上,追求更高的社會與群體需要。但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不夠穩定與準確,一旦在學習與人際交往中受挫,就容易產生自卑、焦慮、內疚、緊張等情緒癥狀。班主任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需求,在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貫穿心理教育的思想,通過游戲、主題活動、團體輔導、個別咨詢、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豐富的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該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注意耐心傾聽和仔細詢問,讓學生把老師當成朋友,建立起信任感。
(三)課堂教學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生活與心理教育相結合
現代課堂趨于多元化,課堂教學不再只是單一的知識教學,還應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的教學效益。課堂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平臺,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課堂上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受到學生極大的關注,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同時,還應該與各科任課老師溝通,將心理教育貫穿到每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
學生的心理教育分為學習上的心理教育與生活上的心理教育兩部分。班主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也便于班主任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課間、午休以及查寢的時間以語言交流的形式將心理教育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健康的心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另外,班主任還應該注意與學生交流的氛圍,輕松愉悅的環境可以減小學生的警惕,只有這樣,他們才愿意打開心扉與教師進行直接的溝通。
(四)注意突發情況的處理方式。
生活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工作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例如,學生之間吵架打架、家庭變故、經濟困難等對學生的心理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在遇到這種突發情況時,班主任應該在了解具體情況的前提下進行有效處理。學生打架,班主任應該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告訴他們打架所產生的惡劣影響,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面對有心理負擔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給予他們關心與支持,班主任的關心可以使學生很快
走出陰影,對于解決學生的心理負擔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就是我在實踐教學與班主任工作中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和總結,高中生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進行心理輔導時不能刻意地只是按照某種固定模式來進行,而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根據個體差異,多方面進行協調配合,努力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發展的積極環境,使我們學校能培養出更多的素質高,更重要是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三:心理咨詢師學習心得
經過海源的心理咨詢師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不少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作為特殊群體,承擔著社會責任,如果自己也存在心理問題,勢必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諸多消極影響,影響工作的發揮,因而,個人的心理健康更值得社會廣泛的重視。 經過這次培訓學習,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知識,以前的一些疑問得到了解決,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經過了此次學習,我真正感覺到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這個問題一直是被我們大家忽視的。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和壓力。自己的工作環境不僅每天面對的上級和同事,還得跟自己服務的對象在一起。很多時候需要維持那種八小時以外時間還在為自己的工作和未來殫精竭慮的事情,沒有做過這樣工作的人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但是作為自己要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理智的認識、評價和對待自己,不因他人及同行對自己的評論而影響自己情緒,要妥善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多學習些心理健康常識,了解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以及治療的方法等。作為自己,并不缺乏心理學常識,但是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心理痛苦,還是會礙于面子而不愿意向別人尋求幫助,對自己的心理問題缺少關注,錯誤地以為“挺一挺就會過去的”。通過海源的學習培訓后我了解到,學習并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和心理咨詢的方法很重要,比如情緒放松法、壓力緩解辦法、心理訓練方法,以及參與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方法等對我們的工作都很有幫助。
作為自己,應坦誠開放,正視自己,承認自身的不足與缺陷。正確認識自己,為自己設置合適的目標,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才能減少挫敗,保持心理健康狀態。加快專業知識的充實提高,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業務進修;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揚長避短,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建立適度的期望,以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心理咨詢師總結】相關文章:
心理咨詢師案例報告范文08-22
心理健康教育總結10-21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總結范文三篇03-19
心理報告格式06-0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的總結范文01-21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課總結(精選11篇)07-25
心理案例報告如何寫03-19
心理健康課教學反思(精選14篇)06-09
心理健康協會學期工作計劃范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