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人生的境界》的教學設計
高三語文《人生的境界》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人生四種境界的內涵;
2、品味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
[教學方法]
采取自讀質疑、小組討論和全班共同研究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林語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說:“今天我們所有的哲學都是一種遠離人生的哲學,它差不多已經自認沒有教導我們人生意義和生活智慧的意旨。”假如林語堂先生看到了馮友蘭先生的哲學論文《人生的境界》,他會不會這樣說呢?我想,他絕對再也發不出這樣的感慨吧。(學生初讀哲學論文,一般會為哲學的深奧玄妙而望而生畏。這樣導入,可以使學生了解哲學與人生的密切關系,激發閱讀興趣,消除畏難心理)
二、簡介作者(略,并讓學生看插圖)
三、閱讀課文
思考練習一
四、研讀課文
1、整體把握
(1)全文闡述了什么問題?
明確:文章論述哲學的任務。(還可以繼續這樣發問:文章為什么不以“哲學的任務”為題,而以“人生的境界”為題呢?明確:前者比較抽象玄妙,后者比較具體形象,和人們的生活聯系更加緊密,更能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
(2)哲學的任務是什么?(略)
(3)說到人生境界,作者劃分出四種,這是根據什么劃分的?(略)
(4)請用自己的話說上四境界的內涵(略)
2、關于四境界
結合你對四境界的理解,談談你對下面文字的認識。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識天工,安知帝力?”“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之則:自然法則或社會法則)
B、“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C、“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嗎冰河入夢來。”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切惡乎待哉?
(這題意在加深學生對四境界內涵的理解)
明確:A句反映了古人盡管遵循自然法則,但不知不識這些法則,對這些法則無覺解,其境界屬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為讀書目的,其動機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現了作者不以己悲,歲年老體衰仍不忘馳騁疆場收復失地的愛國主義情懷,其是道德境界。D句順應萬物本性,達到物我一體,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3、 質疑討論
主要有:
(1)“我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學不也是一種知識嗎?為什么說“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
明確:注意“知識”前面的定語,說的是“關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關于實際的知識,而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宇宙觀的理論形式,它的任務在于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而不在于增加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的實際的知識。
(2)“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覺解”是什么意思?這一句意味著,沒有這種覺解,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為什么意義的有無決定于覺解與否?
明確:看有關的句子可以理解“覺解”的意思。上一句說“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倒數第二段中說:“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生的意義,構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覺”者,悟也,就是覺悟,明白。覺解,就是覺悟,了解。
說對于他有沒有意義,說的是,主觀上不認識,覺解不到某種意義,就是處在“無明狀態”,那么事情對于他來說,就沒有某種意義了。
(3)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明確:后面一句說,“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這就是說,他單有利己的動機,至于行為的社會效果,他是不想的,實際情況有兩種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說明他并非不道德。這里所說的利己的動機,跟損人利己還是有區別的。
(4)馮友蘭先生把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低級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這兩等人心都不壞,至多是做事對于他沒有意義,或者只有功利意義,但是社會上有人道德敗壞乃至違法犯罪,他們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釋呢?
明確:文章說,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這句話也意味著還有一類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為才能真正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義,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損人利己、損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5)“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難道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會的存在,而功利境界中人連社會的存在也不了解嗎?
明確:所謂“了解社會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義上說的,那就是了解社會的整體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意識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自己也應該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
(6)儒家所提倡的“正其義不謀其利”,將“義”與“利”完全對立起來,馮友蘭先生又將這一套奉為道德境界的要義,是否合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不是把義和利結合起來,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現實?
明確:這里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儒家義利觀的影響。義與利的關系是值得研究的。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是集體主義。在社會主義社會,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體主義是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義,歸根結底,就是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相互關系的原則,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而這種服從,是在兩種利益發生矛盾時的要求。在兩種利益一致的情況下,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結合起來,也是義。把義和利絕對對立起來,認為“正其義”就絕對不能“謀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導致人格分裂。還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說得合情合理:“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7)“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這里所說的“宇宙”是個什么概念?還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個什么概念?
明確:說“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這就是,宇宙這個更大的整體,既包括人類社會這個整體,又比人類社會大得多。即使只說地球吧,社會整體之外,還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個小小的整體。從“天地境界”這個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說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內的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宇宙的利益”,包括社會利益而又不限于社會利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宇宙之中,除了社會利益之外,確實還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8)“是人現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應該成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明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產物。沒有受過道德教育、哲學教育的人,就處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謂“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沒有受過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謂“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意思就是應該把成為賢人、圣人作為自我修養的目標,應該不斷提高精神境界,成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何謂“超道德價值”?
明確:天地境界的人,“他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的行為不僅于社會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樣的價值比道德價值又高出一個層次,是“超道德價值”。
(10)為什么說“道德境界,也是哲學的產物”?研究道德現象、揭示道德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叫做“倫理學”,為什么把倫理學也說成哲學?
明確:注意下文:“道德行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的任務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這種道德原理,則是哲學的一部分。并不是把倫理學說成哲學,只是說道德原理也是哲學。
(11)什么是人與宇宙同一?為什么說在人與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明確:天地境界的人,他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為完全符合宇宙規律,達到“人道與天道”合一,人與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國哲學所說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質的,人與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天本來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觀區分才破壞了統一。達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觀,超越了理智。
(12)怎樣理解中國的圣人,中國的哲學“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向來如此,為什么說未來的哲學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明確: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會里,又能超越人世。這跟宗教不一樣,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現實。也不像西方哲學那樣,講究入世而不能超脫人世。中國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會斗爭之中,又以天地境界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識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員,是“天民”,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現。
這里所說的“未來的哲學”是指世界未來的哲學。作者認為,世界未來的哲學很可能走中國哲學的方向,這樣,中國哲學就可能對世界哲學的重構有所貢獻。
五、小結
本文闡述了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道理深且廣,但是語言深入淺出,平易流暢。沒有冷僻的字眼,沒有難懂的術語,如話家常,真正是大學者的語言。
六、作業布置(略)
【高三語文《人生的境界》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生的境界_教學案設計07-08
人生的境界語文教案08-13
語文教案案例_人生的境界06-03
《人生的境界》高中語文教案(通用6篇)11-17
高三語文《最后的常春藤葉》優秀教學設計06-16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06-28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06-26
精選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6-22
語文白楊教學設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