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學的反思
浮力教學的反思
篇一
浮力是知識綜合性強的章節,許多的難度習題使學生陷入到困惑之中,也使我陷入浮力教學的困惑指之中,到底該怎樣進行復習的教學,真希望有高手指導指導。我在浮力教學中,新課分為3節課,浮力的產生和稱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條件和浮力的應用。習題課大概進行3節課,現在實際上已經進行了8節課,浮力知識才算基本上完?我有點困惑,到底需要這么多課嗎?
審視自己這期間的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實驗少,沒有體會物理本身的東西,更多的是陷入到了題海戰術中。應該怎樣教學才好。收集了其他老師的一些反思:
1.浮力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節重點也是難點。在生活中及小學的自然課上對浮力認識已有一定的基礎,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其概念由兩個現象直接得出并強調“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難點,先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和“造船比賽”、壓鵝及“雞蛋能在水中浮起來嗎?”等實驗,讓學生邊做邊猜想: “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最后通過課件展示,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雞蛋浮沉水面的實驗可以說明物體所受的浮力跟液體的密度
2.從經驗,生活和實驗中的現象猜測避免猜測的盲目性。由于同學個體的差異及實驗的自主選擇,避免“整齊劃一”,保證多樣性,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教師在應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猜測的“意外”,如:猜浮力與深度有關等。學生并沒有從生活中或已有的經驗出發,這樣猜測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時教師可加以引導。學生交流,回答“小魚和大魚由于深度和體積不同而產生浮力不同的爭論”,“改錯題:木塊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兩個問題。反思:情境化的問題,增加親切感,易引起興趣!案腻e題”降低難度,又加深對原理的理解。題型的多樣化可避免解決問題煩味與枯燥。不足的是題目的覆蓋面不廣,可增加對浮力方向理解的問題;可換浮力在生活應用的例題,從而增強物理服務于社會的意識。不足之處也很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時,當學生猜與深度關系時,可用學生分組實驗來代替教師的演示;學生說完自己看法時,沒有及時的形成或結果型激勵評價等等。
3.本節課一開始,便借助于色彩艷麗的動畫故事創設情境,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巧妙的引入了新課。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①當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疑問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②當所學的知識揭示了自己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的新的含義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比水輕的物體木頭等能浮在水面上,比水重的鐵等沉入水底,這是學生習以為常的,誰也沒有考慮過其中的“為什么”,老師巧妙的設計情景把學生興趣激起,讓學生產生找到答案的欲望。 . 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意識。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探究性。
興趣有直接或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本身,間接興趣指向活動結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教師設疑,學生形成兩個觀點,自然分成兩組,進行兩組比賽,引導學生用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激起學生的過程興趣,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實際設計和實施實驗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了學生的潛在創造動因。
4. 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 老師從學生的眼神洞察學生心理,故意把回答問題的機會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合作伙伴,學生的猜想教師不直接說出結果,而是讓學生進行實驗證明比賽。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積極參與,相互尊重。注意了學生的情感態度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
篇二
本課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符合“三自主五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方式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平等和自由的教學氛圍。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一般不會珍惜,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往往倍加珍惜,記憶深、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著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有一種科學家創造發明解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成功感,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教師只有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為師生共同地雙邊活動,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受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只有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應用物理,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這一節課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完成科學探究的教學目標,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研”有所獲。教師既做到了提倡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又在適當時機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上的“決心、信心、恒心”,戰勝困難和挫折,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學中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但是從實際授課中,我也發現了我的不足,如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差生還相當多,連最基本的運算都不過關。另一方面復習中實驗教學做的不夠。
通過授課我也思索:
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同時做到課堂的開放與高效兩不誤。就拿本節課為例,通過學生獨立探究得出了計算浮力的多種方法,并應用。并且浮力大小與浸沒在液體里的體積有關,或者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加深了對浮力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了時間較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使原本設計的很多練習無法完成。為了不拖堂而參與了過多的教師干預,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探究實驗。
新課程倡導開放式教學,要求還課堂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無論哪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很多時間,而課堂時間有限,怎樣才能找到它們的最佳結合點。另一方面,新理念要求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現代科技發展的聯系,當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相一致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課堂充滿活力,這樣必然與有限的課堂時間相矛盾。怎樣解決這些現實的教學問題,讓我們在實踐中一起探索。
【浮力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水的浮力教學反思08-15
《下沉的物體有浮力嗎》的教學反思07-16
對英語教學的反思教學反思08-15
精編教學反思:《老王》教學反思06-10
比的教學反思07-16
反思性教學需要勤于調整反思的化學教學反思09-05
教學情感教學反思07-08
松鼠教學教學反思06-03
計算教學的教學反思06-17
習作教學的教學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