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形性質探索”單元測試的教學反思
“四邊形性質探索”單元測試的教學反思
我上周對學生進行了《四邊形性質探索》的單元檢測,結果很不理想,全班的平均分只有116分(滿分150分)。看了學生的錯誤情況,發現失分最多的是判斷題和選擇題,而計算題和證明題則相對而言要好一些。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仔細分析了試卷的題目,發現判斷題和選擇題都是一些考驗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題,要解決這些題,就必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推理、空間想象和實踐操作能力。
比如:
判斷題中有一題: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選擇題中有一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矩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b、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c、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正方形d、等腰梯形一定是中心對稱圖形。
這兩題學生的錯誤情況非常嚴重,是不是在上課的時候這方面的有關知識沒有提到,還是學生沒有解答像這類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都不是。因為本單元的知識可操作性較強,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所以在教學時,我幾乎每堂課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資料,供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應該說學生的理解、推理、空間想象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還是不錯的。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探索研究,也常常發現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諸如特殊矩形(對角線交角為60?)邊長及對角線的關系;特殊菱形(一內角為60?)的邊長與對角線的關系等。至于上面判斷和選擇題中的知識,學生當然也發現了。那為什么還會失分這樣嚴重呢?我想可能是缺少了必要的強化訓練,學生掌握的知識不能正確運用,沒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數學新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基本理念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完全擯棄,而是對傳統教學中比較忽視的部分進行補充。比如模仿與記憶在我們的傳統數學教學中比較注重,而新課程標準中它仍舊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只是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加以補充。
反思我在《四邊形性質探索》這個單元的教學時,片面地注重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忽視了必要的模仿與記憶,在平常的作業中也很少有這樣的練習,因此出現了學生曾經能發現的東西到考試時卻無法靈活運用的情況。在做作業時練習最多的就是計算和證明題,學生經過反復訓練,所以在計算和證明題方面失分就相對較少了。
由此看來,我們在積極學習新理念、運用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時,不能對傳統教學中的方法完全舍棄,應該對它們重新理解、發掘并利用,要將傳統和現代的各種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教學的目的,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從本次測試后的思考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應該將新課程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并不斷地反思和探索有效的教學途徑,才能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四邊形性質探索”單元測試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3-20
關于《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23篇)11-09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通用13篇)12-14
《減法性質、除法性質》教學設計02-23
四邊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1-16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教案(精選10篇)06-23
《小數的性質》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