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研報告

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4-06-23 03:35:25

關于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研報告范文

關于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研報告范文

關于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研報告范文

  (一)

  在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經過我們農機部門因勢利導和不懈努力,我縣農村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不但實現了農業機械技術規模的優化配置,杜絕了由于分散經營農民對農業機械重復購置造成的極大浪費,而且推進了農業生產農機化效率、效益的大幅度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已經形成當前農機新型經營體系。最近我們組織力量對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提出以下報告。

  一、主要表現形式

  他們是由農機管理部門組織協調成立的農機服務經營專業合作社,已有張華鎮三興農機專業合作社、王廟鎮愛軍農機專業合作社、王杲鋪鎮永興農機專業合作社、桃園辦宏發農機專業合作社等21處,已經工商部門依法注冊登記,還有8處農機專業合作社正在注冊中。他們主要采取了民辦、民管、民受益的“三民”原則,形成的主要模式是由能人牽頭,農機手自由結合、集中與松散結合、協商管理與集中管理結合、合作社規章與民主協調結合,對機械實行作業效率、效益化管理。一方面,大部分由農機大戶牽頭,多個農機單機戶自愿參加的基礎上,本著單戶帶機入社、全社自負盈虧、合作社民主管理、風險共擔”的參社原則;另一方面,實行農機作業一條龍系列化服務,經營運轉形式主要是:帶機作業、免費維修、區域劃分、信息有償、責任明確、效益共享。農機專業合作社所服務的農戶,大都是從種到收全部承攬,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田保姆”;再一方面每個農機專業合作社都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機庫、油料庫、修配車間等設施較完備,農忙季節合作社機械實行統一存放、統一調度管理,有利于充分發揮農業生產機械化成方連片作業和規模化經營,促進了“幾統一”服務形式的形成,農閑時可以各自為戰、靈活經營。它的主要優勢,一是有效地杜絕了農業生產因分散經營所帶來的對農業機械重復購置所造成的極大浪費;二是大大提高了現有機械的作用和優勢,農機專業合作社根據季節統分結合,機動靈活,即提高了服務功能,又降低了農機作業市場風險和交易費用。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興起和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農機作業效率,進一步推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深受有機戶和農民的歡迎,真正實現了農民減負擔、機手得實惠、社會得效益。

  二、實行政策傾斜,推進農機合作社健康發展

  全縣已經工商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21處,年內要求達到每個鄉鎮一處、每社區一處農機專業合作社,經濟條件和機械水平高的鄉鎮和社區要求達到3—5處,為幫助社區建立農機合專業作社,我們要在注冊、選址、機械調配、技術人員培訓等提供全力支持和幫助。為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我局提供如下政策傾斜:

  (一)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入社農民將優先享受國家農機補貼政策。

  (二)義務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培訓管理人員、機械維修人員和農機操作人員,不斷提高他們和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義務為農機專業合作社維修農業機械,及時解決他們的技術困難。

  (四)對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建檔管理,及時提供技術指導。

  (五)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專門電話,隨時解決他們平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爭取上級政策扶持

  為解決農機專業合作社機具存放、社址及管理等問題,我局已向國家和省級業務部門提交了“XX縣農機專業合作社項目建議書”已經省級農機主管部門立項,同意每處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不同數額的無償資金扶持。現正立項操作中。

  四、制定優惠政策,全力推進發展

  在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中,要發揮好農機部門的職能作用,為推進工作發展,制定了以下優惠政策:

  (一)全力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籌建,推進全縣農業生產農機規模化作業。

  (二)農機管理依法收取的各類收費項目、標準、堅持最低標準,進一步減輕機手負擔。

  (三)堅持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不斷優化農機機型結構。

  (四)積極爭取上級資金,不斷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

  (五)對全縣農業機械實行技術檔案管理,定期進行技術檢測,讓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業機械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農業生產。

  (六)免費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機手進行輪訓,為斷提高機手技術素質,每年培訓機手12000人。

  (七)通過農機合作組織的建立和發展,逐步推進形成“幾統一”的農機服務形式擴大農機服務范圍,不斷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

  五、實際效果

  我縣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培植的這21個農機專業合作社,都是經工商注冊的農機企業性質,還培植了4678個農機大戶,這些農機專業合作社,他們的入社原則大都是農機大戶帶機入社、能人牽頭、民主管理、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利潤按作業數量分紅,還有一種優勢就是忙時集中,閑時分散經營,形成了統分結合的現代農業生產摸式。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業方式大都是通過合同形式實行土地承包、生產全程服務,通過公開服務電話承接單項服務項目,全縣經土地承包、全程服務等形式形成土地流轉達42、7萬畝,每社每季作業近兩萬畝。現在大多數土地都是農機專業合作社或農機大戶承擔種、收、管、運全程服務,農戶每畝每季繳納農機專業合作社150——180塊錢,一切都不用管了。對此,節省大批勞動力轉移二、三產業,據統計:目前全縣有17、6萬農村勞動力在外出打工。調研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可喜現象:農民工反映外出打工比種地劃算,在家種地侍候一畝地一年最多收入2000元,而外出打工最少掙錢在10000——15000塊錢,還是外出打工劃算;而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和農機大戶反映,外出打工一年下來也就是萬把塊錢,我依靠農業機械一年能作業近千畝,一畝地去了成本按80塊錢計算,我就得8——9萬塊錢,還是種地劃算。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培植農機專業合作社,形成了農機機具、技術優勢整合,推進了農機成方連片規模化作業;既提高了生產速度,又節省了大量生產成本,當前,大部分耕地都是大型機械作業,由于便于精耕細作,對于抗災、保墑、保苗提高糧棉產量也產生了大的促進;農民種地、打工又覺“兩劃算”。所以,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一舉三贏可喜效果。

  六、問題與計劃和建議

  我們在調研中認為:XX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興起和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一是服務規模化還不高,大部分農機合作社仍處于起步階段,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造成機具配套不全,農機服務暫時還沒有全部形成大的規模;二是自發形成的合作組織多,系統化管理型的服務組織較少,組織化程度不高,欠缺內部管理機制的強化,在服務環節上需進一步加強引導;三是經營發展存在盲目性,合作社內部合力不強;四是管理協調力度不夠。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下一步計劃和建議:

  一要領導重視。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農業和現實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新生事物,它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自身效益,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符合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建議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新時期產生和發展重要意義的認識,加強領導,通力協作,政策傾斜,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二要政策扶持。對購買大型機械實施聯合作業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稅收政策上應免征各種稅費,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農機作業用油和零配件供應要優先保證,優先補貼;支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機庫、維修網點用地要優先給予保證,根據規定每社區應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割出2——3畝地皮,作為車庫、油料庫、零件庫、維修車間建設之用途。

  三要加大信息扶持。對目前已發展起來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要及時準確地提供作業市場信息,根據季節要求和農業生產實際,作業項目應實行信息共享,統一安排,保證農機專業合作社有序進入農機作業市場,不斷提高作業效益。

  四要技術支持。農機部門要把人才培養提到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重要位置,著重培養好帶頭人,把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者、管理人納入農機培訓計劃,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科技知識水平和管理水平,發揮好他們的骨干作用。

  五是配套資金投入。建議財政實施財政貼息政策,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安排專項貸款數額,動員鼓勵民間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農機社會化服務,動員鼓勵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等服務實體以入股形式,逐步建立起國家扶持、群眾自籌、銀行貸款、集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機制。

  六要加強管理。政府部門應采取引導、扶持相結合的措施,以典型引路、示范推廣、推動發展,通過不斷發展狀大農機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機規模化作業和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二)

  縣產業轉型升級和空間布局優化是“十三五”時期全縣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全面把握好戰略機遇,科學應對各種挑戰,全面推進經濟轉型、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形成主體功能明確、板塊有機聯動、資源配置優化、整體效能提升的縣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心之要。為此,我委組織相關人員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我縣產業發展基礎現狀(優勢、劣勢)、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趨勢和方向、產業發展目標、發展原則、發展定位、總體戰略和思路以及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及具體措施等,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下面將調研成果簡要匯報如下:

  一、當前產業發展基礎現狀

  “十二五”期間XX縣產業發展取得輝煌成績,從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調整狀況到產城融合、可持續發展及改革開放提升度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突破,圓滿完成了“一個前列、兩個翻番、三個同步”的突破目標,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嶄新階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214、7億元,同比增長11、1%。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4、5:56、9:2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01、9億元,增長2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6億元,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8億元,增長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8元,增長10、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1元,增長10、2%。通過各項經濟指標來看,“十二五”期間XX縣的投資、消費、收入呈現協調增長態勢,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二)產業持續良性發展。“十二五”期間,XX縣基本形成了以機械裝備、炭素電極、醫藥食品、水泥建材等產業為支撐的工業產業結構布局;以繞縣城生態休閑農業、沿匯現代農業、沿黃糧食生產、中部林果花菌產業為支撐的農業產業結構布局;以商貿、餐飲、旅游為支撐的服務產業體系。2014年,工業主要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機械制造產業112、4億、碳素電極產業63、1億、醫藥食品產業15、1億、水泥建材產業23、7億、服裝鞋帽產業7、4億、戰略新興產業 32億。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8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80家、家庭農場167家,有機、綠色、無公害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到152個,流轉土地12萬畝,50%的村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茂昌銀座東部商業體、義烏小商品市場等服務業重點項目投入運營,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41億元、68億元,分別增長9、3%、2、1%。

  (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4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4、5:56、9:28、6;十年間,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由11、7億增加到116、1億;投資 /gdp由39、1%增加到94%。由此可見,我縣處于工業化中期,一產比重小于20%,工業產值比重最大。近十年來,三次產業比重基本保持穩定,一產比重略有降低,三產比重略有增加,高新技術產值逐年增加。資本投入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角,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但帶動效率逐步下降。

  (四)產城融合高效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堅持中心城區、生態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新型農業社區四區同建。中心城區方面,錦東新區新開工面積36萬平方米,啟動云翠大街建設,高標準實施青龍路北延、翠屏街西延、玫瑰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完善地下管網,實現雨污分流。鎮村建設方面,統籌國家重點鎮、省市級示范鎮建設,小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9、8平方公里。新型農村社區在建26個,建設住房1、4萬戶、173萬平方米,復墾土地3664畝。洪范池鎮南崖村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孔村社區被評為全國地震安全示范社區。2個街道6個鄉鎮在城鎮建設中均有產業依托,主城區工業園以機械裝備、食品醫藥為主;安城組團以健康食品、商貿流通等新興產業為主;玫瑰組團是以觀光農業、玫瑰產品加工為主的新型小城鎮;孔村、孝直、東阿、洪范分別形成了以碳素、機械、阿膠、林果等為主的產業體系。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從外部空間看。一是發展制約因素明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項目建設,熱源、道路、水電、污水處理等重大基礎設施需進一步配套完善;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配置瓶頸依然存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差,中小企業研發能力低、科研人員少;企業孵化園、技術中心、扶持政策等支撐體系不健全。這使得產業發展緩慢,尤其是阿膠、玫瑰等特色產業的優勢和潛力尚未得到有效發揮。二是東西方向交通阻滯。XX縣交通網絡布局有待優化,東西方向主干道缺失。主要干道為南北方向的 220、105國道和濟荷高速,105國道的東西方向段只能輻射中心城區,玫瑰、東阿、孔村、孝直、洪范等鎮無法串聯。東西方向交通干道缺失對各鎮產業發展,尤其是玫瑰、東阿、洪范三鎮旅游產業發展阻滯明顯。

  (二)從結構層次看。一是旅游資源整合度低。平陰旅游景點在地理位置上相對分散,且部分景點產權不夠明晰,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低,吸引游客、產生經濟效益能力差;旅游基礎設施落后,接待服務水平差;旅游市場化程度低,高層次旅游產品匱乏;市場受泰安、濟南、菏澤等熱點旅游城市影響屬于旅游洼地。二是生產性服務業滯后。平陰服務業比重偏低,且批發零售(44%)、住宿餐飲(11%)等生活性服務業居主導地位,新型倉儲物流(2013年 20%,2010年17%)、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緩慢。造成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方面受區域限制縣域生產性服務業只能依托當地產業,無法獨立發展。另一方面,工業生產方式落后,與產品制造相關的金融、市場銷售、人力資源、外購信息技術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生產性服務需求不足。還有就是工業布局相對分散,生產性服務業沒有形成有效集聚。

  三、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優化區域功能定位,形成科學發展的規劃空間構架。按照“遵循規律、順勢而為,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結合我縣空間特點、承載能力,重點打造以縣城為核心,沿濟菏高速、國道220線布局的“一核兩帶”產業發展格局。

  “一核”,即縣城產業發展核心。以縣城為核心,以工業園區核心區、東部產業新城為載體,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打造省會濟南的衛星城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先進制造業加工配套基地。其中,縣城駐地重點發展商貿物流、信息咨詢、健康保健、文化休閑等現代服務業;工業園區核心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和技術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以瑪鋼為龍頭的機械裝備企業從產品制造向系統集成和系統服務轉變;東部產業新城,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走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路子,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兩帶”,即沿濟菏高速布局的東部重工業產業帶和沿國道220線布局的西部健康產業帶。其中,東部重工業產業帶,北自安城鎮,南至孝直鎮,依托山水水泥項目集聚區、孔村炭素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南區,重點布局水泥建材、高性能功能材料、機械加工等產業,逐步形成縱貫南北、帶動平陰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工業帶;西部健康產業帶,北自玫瑰鎮,南至洪范池鎮,充分發揮阿膠、玫瑰兩大特色產業優勢和洪范泉水、生態環境的資源優勢,通過扶持龍頭企業,拉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內容,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重點發展健康食品和生態養生休閑旅游產業,逐步形成具有突出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帶。

  (二)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夯實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支撐。一是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著力強龍頭、拓基地、創特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統籌推進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增產工程,構建供能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堅持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突出特色農業、綠色農業、效益農業,推動農業結構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提高市場緊缺產品、優質特色產品比重,拓展農業多功能和增質增效空間。積極促進三次產業融合互動,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監管體系,加大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力度,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二是堅持向制造業的服務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著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推動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以玫德鑄造為龍頭,打造涵蓋鑄造、機械加工、橡膠、包裝、信息化、物流等行業的流體產業鏈,努力實現由單一的產品制造商向多元的產品服務商的轉變。以弘正科技、匯九集團為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托萬商城重點打造涵蓋配件制造、汽車配件銷售、物流、汽車維修服務產業的汽車配件產業。加快炭素、食品紡織等重點行業的綠色制造變革,培育發展后勁足、設備工藝先進、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出口優勢強的炭素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形成集炭素生產、炭素設備研發制造的產業集群,打造中國最大的炭素制品基地和山東省炭素制品出口基地。依托山水水泥等企業,打造集新型節能建材研發、制造、加工、物流于一體的新型節能建材科技園。三是探索發展大旅游產業。依托平陰特有的阿膠文化、玫瑰文化、泉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整合現有旅游資源,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推動旅游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以大旅游產業發展為主線串聯農業、工業、商貿服務業。

  (三)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構筑科學發展的新格局新優勢。堅持壯大規模與調整結構相結合、自主創新和開放集成相結合、重點突破和系統推進相結合,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的政策,精心打造新興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高地,力爭實現關鍵技術擁有率、產品市場占有率、經濟增長貢獻率、結構調整帶動力的明顯提升,努力形成新興產業的先發優勢。依托大唐風電、琦泉生物質發電、民生電氣等龍頭企業,結合阿膠產業園、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通過內引外聯,合資合作,大力培育和發展具有技術優勢的先進制造業,加快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突出發展市場前景好、成長性強、產業關聯度高的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在部分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打造成為我縣的后續支柱產業。

  (四)推動機制創新,形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力保障。一是完善資本市場融資引導機制,推動平陰優勢企業上市融資,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政策和業務指導,根據企業需求引導中介機構做好上市后備企業和新三板企業的專業服務。二是探索產業發展市場機制,支持民營資本進入更多領域發展,引導玫德鑄造、福膠集團等實力雄厚、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深化政企合作。三是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加強創新主體建設,打造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產業集群以產業聯盟的形式組織產業共性研發平臺、檢測中心。引導鼓勵喜樂施、山東水泥及玫瑰花加工等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包括國際技術行業標準)的制定。四是構建產業支撐體系,立足一二產業產品流通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發展第三方物流體系,掛靠省會物流體系,打造省會物流網絡的西南部節點。加強產學研結合平臺建設,建立科技創新網絡平臺、創新驛站,完善企業孵化平臺,推動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建設。

  (三)

  為了解我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落實情況,分析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實的對策,我們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實情況調研。

  一、現行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措施及成效

  (一)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措施

  現行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政策

  到基層就業政策包括到就業項目及相關實施政策兩個部分,其中就業項目主要有:一是“三支一扶”計劃。我省從2004年開始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我省欠發達地區計劃),由我廳牽頭負責,團省委負責實施;二是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從2003年開始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由團省委負責實施。三是“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2005年國家提出了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我省從2006年實施該項計劃,從2006年起每年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到2010年做到全省基本實現一村(社區)至少一名高校畢業生的目標,由省委組織部牽頭負責。四是實施公益性崗位開發。 2009年國家制定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我省于2010制定公益性崗位指導目錄,安置包括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在內的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由我廳負責。五是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擔任專職社區工作者。從2009年開始,爭取兩年時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全省增加2萬個城鄉社區工作者崗位,由省民政廳負責。六是實施“大學生村醫”項目。“十二五”期間全省定向培養農村社區大學生醫生3000名以上,全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大學生及執業(助理)醫師10000名,由省衛生廳負責。七是實施浙江籍免費師范生、貧困地區專向生計劃等促進就業工作,由省教育廳牽頭負責。

  圍繞以上項目,國家和省制定實施以下相關政策措施,以確保各項就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推進。

  一是人事管理。如對到省內欠發達地區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機關工作的,試用期工資可直接按試用期滿后工資確定;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可提前轉正定級。自2012年起,省級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外,均應從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錄用。

  二是戶籍管理和社會保障。高校畢業生參加浙江省大學生志愿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列入學校該年度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戶口和檔案保留在畢業高校,服務期滿后由畢業高校發放報到證;西部計劃志愿者和欠發達地區計劃志愿者服務期間參加社會保險,分別由團中央和服務地項目辦統一辦理。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到公益性崗位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三是財政補助。如西部計劃志愿者和欠發達地區計劃志愿者服務期間享受一定的生活補貼;對畢業年度內本省籍高校畢業生到社區(村)就業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給予一定標準的就業補助。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到公益性崗位就業的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

  四是助學代償優惠政策。如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和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且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實施相應的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

  五是大學生“村官”優惠。對擔任村兩委成員的大學生“村官”,可自愿選擇享受大學生“村官”報酬待遇或同級村干部報酬待遇。在崗和離崗3年內的大學生 “村官”都可同等享受各級制訂出臺的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政策。對聘期內工作表現良好,考核稱職以上的大學生“村官”,在服務期滿后3年內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實行初試總分加10分和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優惠政策,等等。

  2、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政策

  一是給予小額擔保貸款和技改貸款貼息。對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優先安排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和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并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和享受50%的財政貼息。

  二是實施就業補助。如對畢業年度內本省籍高校畢業生到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就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且工資收入相對偏低的,每年可給予個人一定標準的就業補助,補助期限最長不超過兩年。

  三是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優惠。如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經費申請、科研成果或榮譽稱號申報等方面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等等。

  3、高校畢業生創業政策

  一是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如對高校畢業生初創企業,可按規定合理調整注冊資金、人員等準入條件,允許注冊資本分期到位,允許高校畢業生依法將商業性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作為創業經營場所,允許高校畢業生履行法定手續后將家庭住所、非商業用房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二是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如對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從事個體經營(除國家限制性行業外)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三是金融扶持政策。如對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可享受不超過 2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對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對在戶籍所在地的信用社區從事創業經資信評估的,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經指導專家論證通過的,貸款數額較小的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等三種情況的畢業生在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可免除反擔保手續。

  四是財政補助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對網上創業、靈活就業給予一定的創業補助;對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專科(高職)畢業生從事農林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經營工作,每人每年分別補助1萬元、0、5萬元,連續補助3年。

  4、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其他政策措施

  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除上述三方面外,還包括其他如工作機制、就業見習、培訓等多個方面政策,主要有: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三級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協調機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切實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加強市場和信息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建立就業見習制度,對參加就業見習享受見習基本生活補助和綜合商業保險,見習生被見習單位招用的見習期內的養老保險費可補交;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可享受培訓與技能鑒定的補貼;創業輔導服務機構、大學生創業園、高校就業創業指導站建設享受資金補助;建立完善的高校畢業生失業登記制度,加大對未就業畢業生的指導和服務;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等等。

  目前,我省出臺的高校畢業生政策涵蓋了就業創業補助、金融扶持、人事制度、社會保障、稅費減免等多個方面,規定得較為詳盡,優惠條件明確,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實施成效

  近幾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收到了預期效果,主要表現在:

  1、高校畢業生就業態勢保持平穩。近三年,我省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2010—2012年,分別達到24、72萬人、25、4萬人、26、5萬人,平均每年遞增約3、5%。在2009年金融危機和當前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仍一直保持高位,分別達到95、89%、 96、95%、96、92%,確保了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態勢總體平穩。

  2、基層和企業就業政策得到落實。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企業就業各項政策的同時,我省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各項政策措施,積極加以引導。近些年,一些高校畢業生通過政策引導,逐步改變了就業心態,從大城市轉向基層和企業就業。近兩年,湖州、嘉興、溫州等市高校畢生原回籍的比例逐年提高。據統計,2011年,我省到非公企業、基層項目就業分別為15、35 萬人、0、22萬人,分別占當年已就業畢業生人數76、04%、1、07%,兩項合計占當年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的77、11%。到2012年11月底,2012屆畢業生到非公企業、基層項目合計占當年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的77、41%,可以說到基層和企業就業已成為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年來基層和企業就業政策的落實狀況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就業壓力,為基層單位注入了新鮮血液,進一步優化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為企業發展儲備了人才。

  3、高校畢業生創業比重逐年提升。推動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是我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為了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戰略,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我省制定了有創新的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尤其是解決了長期困擾創業初期缺乏資金和政策支持的問題,為畢業生提供了系統的創業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近三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數逐年攀升,2010年為1萬人,2011年為1、2萬人,2012年截止11月底為2萬人。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出臺或實施相關政策,如XX市創新“加減乘除”四項舉措,實施工商注冊“零首付”、入園創業“零門檻”、人事代理“零費用”、創業項目無償資助等措施,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XX市實施五大創業行動計劃,健全五大創業保障體系,深入推動大學生創業。2011年,XX市被教育部評為“國家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2012年XX市、XX市、XX市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目前大學生創業經過幾年的引導和實踐,一個“政府倡導創業、政策支持創業、社會崇尚創業、大學生參與創業”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4、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形成機制。近幾年來,我省圍繞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特定群體加強就業援助。一方面,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行托底安置。各地普遍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施“一對一”就業指導、重點推薦、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幫扶措施,實行政府托底安置。近三年全省總共安置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474多名。如XX市成立宏志學子庫,設立“宏志幫扶金”,舉辦杭州生源宏志學子暑期實習專場招聘會等系列幫扶活動。衢州等市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由財政提供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等扶持優惠政策,實施就業一對一幫扶,這些都取得較好的成效。另一方,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行跟蹤幫扶。今年向各市下達了2011屆、2012屆在浙就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人員信息,建立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據庫,并實施以“四個一”為重點的就業幫扶行動,即:建立一個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一項就業狀況月度回訪制度、完善一個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兜底安置機制、至少推薦一個以上合適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目前這項舉措初步顯現成效,2012年已成功幫扶4427名未就業高校畢業實現就業。

【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縣行政服務中心調研報告范文02-08

關于縣廣告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0篇)05-24

脫貧攻堅調研報告精選03-19

關于調研報告的寫法03-19

調研報告寫作的格式09-18

調研報告的寫作格式08-01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范文03-19

教育綜合改革調研報告02-26

縣地方志述職述廉報告03-19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3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