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戶興辦鄉村旅游情況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
關于農戶興辦鄉村旅游情況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
鄉村旅游的根在鄉村,基礎在農民,只有讓農民真正參與到旅游進程中來,讓農民真正受益,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才有根本保障。農戶的參與既是旅游業發展空間的拓展,又是“三農”發展的延伸。如何激發我區農民參與興辦農家樂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如何提升我區的農家樂鄉村旅游整體競爭力,合理引導、扶持、規范“農家樂”旅游的健康發展,帶著這些問題,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區政協港澳臺僑委在戴玉英副主席的帶領下,利用多種形式深入有關鄉鎮、村、農家樂經營戶進行了走訪和調研,研究并提出發展措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農戶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及優勢特點
屯溪作為XX市中心城區境內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清新、水質清澈,山、水、古村落、森林構成了綠色、生態、健康、美麗的人居環境,是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理想場所。近年來,我區以‘觀光在黃山,休閑在屯溪’為目標,以“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為主要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光旅游農業,積極探索農村一、三產業“融合式”發展,在加快農旅結合,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培育出一批賞花、采摘、攝影、民宿、垂釣、徽州美食等特色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欣賞優美生態、感受徽風徽韻、體驗農家風情“享受慢生活”的鄉村休閑旅游圈。在改變城郊風貌、豐富農業業態、帶動旅游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區以農戶為經營主體并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從事“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有36家,其中:以經營山野菜、鄉土農家菜、徽州風味菜等特色餐飲的有13家;以經營采摘園、園地認購農事參與體驗的有8家;以觀光園、垂釣園等特色農業休閑的有15家,2013年“農家樂”接待人數16萬人次,從業人員800余人,銷售鮮活農副產品320萬元,年營業收入達 2000多萬元,已成為我區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景區依托型、農事參與型、文化體驗型、休閑度假型鄉村旅游產業。借助鄉村旅游的發展平臺,充分挖掘生態、農耕、產業等資源,把大力發展“農家樂”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引導和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 發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可供游客和市民放松身心、回歸自然、體驗農事的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園區,為農家樂休閑旅游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如:以新江蔬菜基地、徐村蔬菜基地、新潭金星蔬菜加工廠為代表的蔬菜產業;以九龍藍莓生態園、果亭山桃李基地、新潭草莓基地為代表的水果產業;以一品有機茶業公司、屯溪實驗茶場、胡氏茶廠為代表的茶業產業;以植物大觀園、碧桂園苗木基地為代表的花卉苗木產業;以農家樂徽菜美食一條街為代表的餐飲產業;以鬲山市民開心菜園、黃山嘉順農業科技示范園為代表的農事體驗區。
二是XX市旅游業的長足發展為我區農家樂休閑旅游業開辟了快車道。隨著XX市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去年游客接待游客已達3732.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14.5億元。我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證明,農家樂休閑旅游只要從各景區引流拓源,做到與景區互相配套,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業績。很多農民都從旅游產業中得到了實惠,有的村更是走上了集體致富的道路,廣大農戶參與旅游產業的積極性高漲,對發展鄉村旅游充滿了熱情和期盼。一批鄉村觀光休閑、餐飲、農事體驗和鮮果采摘項目應運而生,應勢而上,且生意日益紅火興旺。
三是優越的區位條件為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隨著XX市大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特別是黃山高鐵的即將建成通車,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逐步形成,我區將更緊密的融入長三角旅游圈、經濟圈、城市圈,處于長三角地區人口較為密集、經濟十分活躍的城市群之中,交通便捷,客源充足。最終形成到杭州、上海、寧波、合肥、武漢、南昌和廈門等中心城市都在2到4小時之間。來自長三角地區游客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黃金周”和周末,自駕車排隊已成為我區旅游旺潮的一大亮點。
四是美好鄉村建設的扎實推進為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兩年,我區著力在美好鄉村建設與農業休閑觀光旅游開發的合理嫁接上做文章,把鄉村旅游開發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在硬件建設上,要求在區域環境融入旅游意識、園林意識和環境意識,實現鄉村旅游開發與區域硬件建設一體化。圍繞美好鄉村建設中心村、百村千幢、百佳攝影點等關節點,逐步擴大油菜、蓮藕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策劃茶葉制作、開心菜園、瓜果采摘等農事體驗活動,推出一批徽菜、山野菜、特色畜禽等農家美食,培植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村、特色村。打造農旅結合的示范點和樣板區。示范帶內首批5個中心村依托項目帶動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重點發展農業休閑觀光、鄉村旅游、農村服務業和特色旅游產品開發。如鳳霞的“鳳起霞飛”、三充的“醉美三充”、云村的“都市云村”、東關的“生態東關”、朱村的“綠色朱村”。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在鄉村休閑旅游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區農戶參與經營農家樂休閑旅游初顯成效,前景喜人,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總體上看,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個性化不夠,季節性明顯。與XX縣、XX區、XX區兄弟區縣相比,我區具有較大影響的農家樂休閑旅游點很少,推進鄉村旅游的相關組織、管理、服務、宣傳、策劃等都處于較低水平,鄉村旅游熱在我區尚未真正形成。其主要原因:
一是推動乏力、認識不到位。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無論是對于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產業化,還是對于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和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實際工作中,各地認識并沒有真正統一、一些基層干部對發展鄉村旅游熱情不高,工作推進力度不大,工作支持不到位。目前,我區許多的農業旅游資源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農家樂休閑旅游資源知名度不高、競爭力和吸引力都不強。
二是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缺少一個覆蓋全域、涉及各種類、前瞻性強的全區農家樂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對發展的目標不具體,思路不清晰,區域、功能定位不明確。我區農家樂休閑旅游基本上是以村鎮、企業和農戶自主開發,各鎮的旅游開發建設都沒有制定具體規劃,大多數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也有的是在“無心插柳柳成蔭”不自覺的情況下形成并逐步發展起來的,在開發上隨意性較強,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和合理的布局,存在著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農家樂休閑旅游線路,景點之間沒有形成有機聯系和統籌安排,不同景點的功能沒有相互補充,各經營戶都是獨立運作,各自為陣,難以發揮積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三是模式單一,缺乏發展資金。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農家樂發展的嚴重制約。政府的各類政策性支農資金不足,民間資本投入不大,農民本身并不十分富裕,加上農民歷來對投資心存懷疑,導致難以增加經營項目,提升接待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多數停留在低檔次、低質量的層面,品種單一,致使許多鄉村休閑和農業旅游資源“深藏閨中人不知”,很難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消費需求。
四是產品初級,文化含量不夠。文化內涵和農家特色是農家樂鄉村旅游的靈魂,也是農家樂鄉村旅游參與市場競爭的王牌,我區鄉村旅游的品種單一,真正有特色的休閑項目并不多,普遍停留在吃農家飯、喝茶、打牌、垂釣等常規活動,而對于那些有獨特的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有文化內涵的資源開發力度不足,導致缺乏獨具特色的休閑項目和拳頭產品,影響發展后勁。
五是設施滯后,服務質量水平偏低。當前基礎設施不配套制約著農家樂旅游發展,特別是涉及休閑農業園區、農家樂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安全、環保等基礎設施等級較低,公交、衛生、金融、超市等公共服務配套功能不足,存在錯車難、停車難、公廁少、綜合型服務缺失等困難,再者管理服務人才非常少,從業人員缺少必要的培訓,素質和服務水平低,不能為游客提供較為專業的優質服務,離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舒心”的標準還有一定距離。
三、對策建議
鑒于目前我區農家樂旅游發展面臨的種種機遇和挑戰,按照提質增效、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快農家樂休閑農業發展步伐,把鄉村旅游業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新型產業,現代農業產業鏈上的創意產業,鄉村服務業的先導產業,農民持續增收的富民產業和城鄉統籌發展的和諧產業來打造。
一是要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認真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精神,把鄉村旅游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我區鄉村旅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游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游產品的開發進行細致謀劃,對旅游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對旅游風貌的設計加以規范。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制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農家樂。
二是要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性作用,努力改善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投資環境,要用足用好現有的各項支農和發展鄉村旅游政策,特別是要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整合各種資源,切實破解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為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充分調動農民的主體積極性,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自有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多種要素,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參與興辦鄉村旅游,開發“農家樂”等旅游產品。要支持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協會+農戶”等模式,提高農業旅游的組織化程度,組建鄉村旅游開發公司或合作社,發展一些農民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休閑旅游項目和配套產業,帶動周邊規模較小的農家樂休閑旅游項目發展。要積極引進專業旅游企業參與鄉村旅游市場的開發和經營,通過市場化運作,注入資金、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營銷理念。
三是要挖掘民俗文化,展示徽風徽韻。加強對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的搶救和深度挖掘,盡可能體現出地方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使黎陽仗鼓、隆阜抬閣戲、舞和合、南溪南舞獅、汗山橋舞龍等民間藝術和民俗風情得以發揚;著力挖掘鬲山和小龍山佛文化內涵,加快建設佛文化景點,高品位建設鬲山旅游綜合開發項目;打造以農家樂徽菜美食一條街為代表的餐飲品牌,在“特”和“土”字上做文章;弘揚徽派建筑風格,保護修復好現存在鄉村中的徽州“三雕”、樓閣和古民居,將徽派建筑的特征融入鄉村基礎設施和景觀營造中,對于各種形式的“農家樂”,要突出特色化經營、規范化服務,讓游客身臨其境,切實體驗徽文化的氛圍。
四是要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知青年代、周末休閑、回歸自然等等為賣點對外營銷。要細分市場,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產品體系,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開發觀光采摘、垂釣休閑、農事體驗、科普民俗、生態療養等特色化、多元化的農家樂休閑旅游項目。要在對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鄉村旅游展示會加以宣傳推介,并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我區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
【農戶興辦鄉村旅游情況現狀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3
檔案工作情況調研報告范文04-20
關于小雜糧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3-06
關于石膏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11-29
關于縣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0
民居保護開發利用情況的調研報告03-19
工會女職工活力與作用發揮情況的調研報告03-03
企業招工難情況的調研報告(通用10篇)11-28
脫貧攻堅調研報告精選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