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飛向太空的航程

飛向太空的航程

時間:2024-10-24 08:29:15

飛向太空的航程

飛向太空的航程1

  教學目標

飛向太空的航程

  一、知識教育目標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范的結構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征。

  二、能力訓練目標

  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

  教學設想

  一、本文字里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學習為契機,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國際時事,培養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要求學生閱讀這篇新聞報道,弄清其結構特征,以之為范本,進行新聞寫作練習。

  三、聯系《別了,“不列顛尼亞”》,互相參照體會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范的結構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征。

  難點: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萬戶,身綁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飛向天空,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萬戶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嘗試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們的航天人終于實現了飛天夢。(板書課題)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范的結構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征;

  2.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3.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

  三、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2.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明確】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于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了解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四、分析與探究

  1.【提問】本文標題有什么含義?

  【明確】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提問】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飛向太空的航程2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的基本格式和結構,了解新聞各部分的作用。

  2、通過本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

  3、學習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本課主要學習從報刊、電視、網絡這些渠道獲取信息)。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學習航天精神,學習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教學難點】

  掌握新聞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學習寫作新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家鄉泉州,有一座讓泉州人民引以為豪的建筑,它佇立在市區的圓盤上,上面有許多的飛天。這就是咱們泉州的城雕。城雕上的飛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飛天,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飛上九重天的向往。那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中國歷史上還有什么與飛上藍天有關的人和事呢?

  討論:時間為5分鐘左右。

  總結歸納:最早的當屬嫦娥奔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女媧補天和夸父追日;《西游記》、《封神榜》等文學作品;敦煌有“飛天壁畫”、“唐明皇游月宮”。

  二、主體

  教師:我國從古至今對飛天的夢總是抱有很深很濃厚的憧憬,這個夢想終于在20xx年10月17日得到了實現。這一天可以說是全國上下萬眾矚目的一天,也是我們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這一天,讓我們用一些定語來給它下定義。

  同學們看書,自己找詞語,或者自己形容(時間為3分鐘)。

  教師歸納、概括、點評:中國第一位宇航員、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幾百年的夢想……(這些詞語可以由同學們自己找、自己說,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對這一天的意義有所了解)。

  教師:在課文的開始,開頭的三段,給我們介紹了本篇新聞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叫作新聞的導語。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托新聞的精辟議論組成。

  一篇新聞除了導語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學們,回憶一下,新聞還由什么部分組成?

  明確: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語。

  教師: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們可以以本文為例來看這些部分的作用。標題,告訴我們新聞的內容;電頭,告訴我們時間和發布新聞的報社等情況;導語,剛才說過了,是介紹本篇新聞的主要內容。主體,圍繞導語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結語,就是結束。

  新聞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這種結構叫作倒金字塔結構。

  教師:同學們,再從整體上看看課文,課文結構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記述“神五”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對中國航天史的回顧(這個回顧是簡要的),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于一般新聞的地方。這是一種首尾四合型結構。

  同學們根據我們剛才歸納出來的.文章的結構,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國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關鍵的事件?

  (提示:按照時間順序。)

  參考答案:

  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

  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神舟”一至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教師: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宇航與送入太空,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怎么克服的?

 。ㄌ崾荆瑥恼n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

  教師:困難是巨大的,但是我們總算走過來了,我們相信未來我們的國力會更強,未來藍天上將會有很多中國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飛機上都寫著“MADEINCHINA”。

  三、播放影片:火箭知識、神六起飛

飛向太空的航程3

  教材分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單元屬于溝通與應用板塊,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這兩者都貼近生活,有很強的實用性,反映了新課標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素質提出的要求。這則通訊從“神州5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史。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我們的喜悅和自豪顯得更加凝重。

  1.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以及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課文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為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范本。

  3.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目標解讀:

  高考考點相應知識鏈接:四川高考語文《考試說明》要求: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能,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鑒于新聞的文體特點和高考命題形式,本課學習目標主要從“新聞的文體特征”和“新聞信息的整理和篩選”兩個方面來確立。

  1、知識目標:掌握通訊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

  2、能力目標:能夠準確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層次結構,掌握分析、擬寫新聞標題的`方法。

  3、情感目標:了解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努力學習的信念。

  教學難點:

  1、篩選文章語句,提取有價值信息,學會挖掘新聞語言的豐富含義。

  2、本文的標題很有特點,學習如何擬好新聞標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解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閱讀《金太陽學案》“背景知識推送”,提示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整理通訊的概念和特點,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引導”和“基礎知識梳理”。

  2、教師準備好朗讀視頻(音頻)等多媒體素材,讓學生搜集相關中國航天發展知識。

  學法指導:

  運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對文中精彩的語句作旁注。

  合作小組功能發揮:

  1、閱讀課文,討論思考,做好標注。

  2、閱讀文本,分組討論,各小組展示、辯論,發表見解。

  學習流程設計

  課堂環節(40分鐘)

  目標明確:(1分鐘)

  1、知識目標:掌握通訊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

  2、能力目標:能夠準確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層次結構,掌握分析、擬寫新聞標題的方法。

  3、情感目標:了解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努力學習的信念。

  一、導入課文(1分鐘)

  二、預習檢查(5分鐘)學生回答,教師糾錯。

  1、檢查《金太陽導學案》“預學區”內容的完成情況。(4分鐘)

  2、作品背景介紹。(1分鐘)

  三、合作探究(28分鐘)

  1、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內容。(3分鐘)

  2、問題探討(25分鐘)

  探究<1>: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5分鐘)

  (點撥:結合主體內容分析,標題一般是對主體的高度概括。)

  探究<3>:這篇新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見解,做好標記)(5分鐘)

  (點撥:新聞標題要吸引觀眾,讓觀眾獲得明確、實在、有用的信息。)

  四、課堂訓練:《金太陽導學案》36頁第9題——給新聞材料擬定小標題。(4分鐘)

  五、課堂小結(1分鐘)

  六、作業布置(課后完成,約15分鐘)

  固學作業:1、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中國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系課文內容,并補充課文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5分鐘)

  2、完成固學案第1--5題。(10分鐘)

  預習作業:看教材80—81頁,預習《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并搜集平時接觸到的新詞新語。(10分鐘)

飛向太空的航程4

  一、 說教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一>“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新聞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使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新聞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二、 說學情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新聞的基本知識,具備了獨立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三、 說教學目標及依據

  依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點: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體會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四、課時:一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結合課件)

  (一)導入語(屏顯“嫦娥奔月”圖和“萬戶飛天”圖)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到底如何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學習(屏幕顯示)<依據自主學習原則>

  1.了解通訊。除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征,通訊的主要特點有:生動性、完整性、評論性。

  目的:了解通訊自身的特點。

  方法:邊讀邊劃。

  2.詞語積累 (注意這幾個詞的意義和寫法)

  聳入云天 扭轉乾坤 一鼓作氣 不同凡響

  翌年 橫亙 醞釀 塵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書。

  (三)合作學習-----教師質疑,學生討論。<依據合作學習原則>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屏幕顯示)

  目的: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完成教學重點的學習。

  (2)梳理主體部分:中國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意義重大的事件。(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記敘順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情感目標)

  (3)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的雙重含義(屏幕顯示)

  (四)分析與探究<依據探究學習原則>

  (1)這是一篇典型的新聞報道,它是如何體現新聞的真實性的,請舉例說明。(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用事實說話的特點

  (2)談談本文的結構特色 (屏幕顯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結構特色。

  (3)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來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聞了?

  目的:理解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寫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本文的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為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很清楚,是大家閱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范本,希望同學們認真體會它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方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5

  【關注】關心重視。

  【翌年】第二年。

  【苛刻】(條件、要求等)過高,過于嚴厲;刻薄。

  【塵封】擱置已久,被塵土蓋滿。

  【橫亙】(山脈、橋梁)等橫跨;橫臥。

  【不同凡響】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不平凡。

  【一鼓作氣】比喻趁著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為期不遠】從時間上看已經不遠了。

  【談笑風生】談話時興致勃勃,氣憤活躍,多指平時說話。

  【無微不至】處事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含褒義。

飛向太空的航程6

  【關注】

  關心重視。

  【翌年】

  第二年。

  【苛刻】

  (條件、要求等)過高,過于嚴厲;刻薄。

  【塵封】

  擱置已久,被塵土蓋滿。

  【橫亙】

  (山脈、橋梁)等橫跨;橫臥。

  【不同凡響】

  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不平凡。

  【一鼓作氣】

  比喻趁著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為期不遠】

  從時間上看已經不遠了。

  【談笑風生】

  談話時興致勃勃,氣憤活躍,多指平時說話。

  【無微不至】

  處事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含褒義。

飛向太空的航程7

  一、整體把握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于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了解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二、問題研究

  1北疚謀晏庥惺裁春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斃攣瘧ǖ狼康骷笆斃裕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三、關于練習

  一、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課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請你說說它的含義。你還見過什么好的標題?介紹給大家,并就此談談標題對于新聞的價值。

  設題意圖:標題是新聞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注意積累、鑒賞好的標題。

  參考答案:

  參見“問題探究1”。

  二、新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聯系平時看到的新聞,結合本文,總結一下。

  設題意圖:旨在由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新聞作品的結構特點。

  參考答案:

  本文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這是一個國人矚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這篇新聞還是一種首尾圓合型結構。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于一般新聞的地方。

  總結: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托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

  三、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中國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系課文內容,并補充課外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設題意圖:一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參考答案略。

  四、教學建議

  一、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范本。

  三、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8

  教材內容:《飛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級 語文 必修1第四單元 第12課。

  教材分析:這則通訊從“神舟5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史。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我們的喜悅和自豪顯得更加凝重。

  1.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以及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課文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為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范本。

  3.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學情分析:

  一、 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范本。

  三、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目的

  1、掌握新聞的特點

  2、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3、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引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

  2、文本是學生學習探究的根本。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2、學會寫新聞。

  教學過程:

 。ㄒ唬⿲дZ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篇新聞報道就回顧了這一段歷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國的“嫦娥一號”飛天,開始月球之旅。這是我國航天之路的繼續。四年前,我國的“神舟五號”第一次將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我國的太空之旅,可謂喜報頻傳。今天,就讓我們回到四年前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回味一下那個曾讓十三億人倍感自豪的經典時刻。

 。ǘ└兄n文

  1、幾位學生連讀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寫新近發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節?

  [第1、2、3和最后兩節。]

  2、除此而外的共計24個自然節是寫什么內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

 。ㄈ╄b賞全文

  1、研究探討本文的標題有哪些含義?

  [①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②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第4~28自然節,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敘述航天史,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每個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輝煌曾經歷了什么樣的艱辛的歷程,使讀者對今天新聞事件的了解,有了縱深感。]

  3、請同學們自己介紹還知道哪些“中國航天大事記”。(課后研討與練習三。學生如果說不全,應該鼓勵學生課后查資料,同學間交流所查資料--此題意促使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激發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附:中國航天大事記(1956~20xx)--可將此材料打印發給學生。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航天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20xx年是我國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國已經成功發射22顆返回式衛星。利用返回式衛星開展的科學試驗成果,已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廣泛運用。

  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目前我國已形成先進的陸;教鞙y控網,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陸地測控站、4艘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以及連接它們的通信網組成,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5年,我國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制的“亞洲一號”衛星,截至目前已將27顆國外制造的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0年10月,載著兩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衛星升上太空,開始了我國首次攜帶高等動物的空間軌道飛行試驗。試驗的圓滿成功,為我國載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的設計以及長期載人太空飛行獲得了許多寶貴數據。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長征運載火箭系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系統、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航天員系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xx年1月10日、20xx年3月25日、20xx年12月30日,我國先后4次成功發射神舟一號至四號無人飛船,載人飛行已為時不遠。

  20xx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1個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xx年10月12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并首次進行多人多天飛行試驗。]

  1、根據此文,總結新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托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

  (四)小結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讓學生自己小結在本課中所學的知識要點。)

  ● 在課文第14節提到:“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學家聯名上報黨中央的`‘國家高新技術發展建議’被批準!边@四位科學家是:

  王大珩(héng)[ 應用光學家。 原籍江蘇蘇州,生于日本東京。 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

  王淦(gàn)昌王淦昌是我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參與我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我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資深院士。

  楊嘉墀(chí)[我國著名的航天科技專家、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專家,是我國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也是中國自動化學科、自動化學會、儀器儀表學會的創建人之一、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倡導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陳芳允[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 問題探究

  1、這是一篇典型的新聞報道,它是如何體現新聞的真實性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用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新聞的真實性特點。

  如: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向太空并于第二天準確著陸。

  9時10分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天勇士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病⑿侣剤蟮缽娬{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聞了?

  明確: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㈥、作業:寫一則400字左右的新聞

飛向太空的航程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神舟”五號升天的相關事宜,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2.引導學生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征,整體把握本文的結構。

  3.培養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以一代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獻精神為榜樣,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民族騰飛奉獻自己的力量。

  2.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征,整體把握本文的結構。

  2.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點撥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PT展示“天宮一號”的圖片及其發射過程的視頻)

  天宮一號(Tiangong-1)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于20xx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按照計劃,神舟八號、神州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將在兩年內依次與天宮一號完成無人或有人交會對接任務,并建立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

  (回顧:)楊利偉——第一個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的人!20xx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飛船。20xx年、20xx年又相繼發射第二艘、第三艘載人飛船“神6”“神7”。

  遠古時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也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著飛天夢。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少有人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

  中國到底是如何讓飛天夢想變為現實的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

  一起來了解這段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二、信息篩選

  瀏覽課文,理清結構

 。ㄒ唬R讀課文1-3段

  提問:這三段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

  導語: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

  分析:導語部分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二)了解新聞的主體部分

  過渡語:按一般新聞的常規寫法,接下來應該寫什么?

  一般應很詳細地描述“神5”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等。

  那本文是不是這樣寫的呢?

  那寫了什么內容?

  1.主體:回顧航天歷程。(時間順序)

  2.提問:第四段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分析: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3.學生展示自己篩選出的各時間段的航天成就。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星”,拉開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⑤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

  ⑥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⑨20xx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⑩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4.文末4個自然段的作用?

  作用:①從結構形式看:首尾圓合,結構完整

 、趶膬热菟枷肟矗和怀鲋行,深化主題(激發起民族自豪感),增強文章感染力。

  分析: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射場景)。

  三、合作探究:

  1.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本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讀完全文,你能說說標題的含義嗎?

  明確: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一代代航天人為實現飛天夢想而作的不懈努力探索的過程。

  2.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也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四、能力提升

  你如何評價楊利偉和明朝的萬戶?

  (提示:學生暢所欲言)

  明確:楊利偉是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宇航員,是飛天英雄,是飛天勇士,理應受到人們的稱贊!但我們也要認識到,楊利偉應是千千萬萬個中國航天工作者的代表,他的榮譽也是所有航天員的榮譽。我國的航天事業從50年代起步,經過了許許多多科技工作組者的努力,才有了楊利偉的成功。因此,我們在稱贊楊利偉的同時,也不應忘了那些為我國航天事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組者,我們都應向他們致敬!

  明朝的萬戶雖然在試圖飛上天空的時候,被自制的火箭炸死了,但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首先,他有飛上天空的想法,并付諸實踐,這種開拓精神就值得后人稱贊!其次,萬戶這種敢想敢做的精神也為后來的技工作組者樹立了榜樣,所以萬戶雖敗猶榮!

  五、課堂小結

  本文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后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材料豐富,條理清晰,學習完本文,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附:讀準字音寫對字形積累詞語

  聳(sǒng)入云天扭轉乾(qián)坤翌(yì)年

  橫亙(gèn)醞釀(yùnniàng)著(zhuò)陸

  載(zài)人飛船記載(zǎi)三年五載(zǎi)

  bá地而起直刺云xiāo通xiāo達旦

  塵封一鼓作氣不同凡響四戰四捷

  六作業設計

  1.聯系課文內容,并補充課外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2.學會寫新聞

  提示: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復合型結構,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飛向太空的航程10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思這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課程設計作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介: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二單元)(展現科學美的文章)《科學是美麗的》 《南州六月荔枝丹》 《飛向太空的航程》

  2.教學目標:

 。1)鞏固新聞報道的一般結構,了解本文的層次與脈絡。

 。2)提高分析新聞結構的能力,嘗試寫作一般的新聞報道。

 。3)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的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了解新聞寫作的特點。

 。2)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3)了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學會寫作。

  二、教學策略:

  1、教學手段

  (1)多媒體

  (2)錄音朗讀

  2、教學方法

  圖片激趣法、信息歸納法和合作探究法

  三、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通過展示神州“五號”到神州“十號”的圖片,引導學生走進中國的航天史。回顧遠古神話“嫦娥奔月”, “敦煌飛天”壁畫反映出先民對神秘天空的探尋欲望,直到明朝“萬戶”做出飛天嘗試,才拉開了人類挑戰蒼穹的序幕。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然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的“飛天”歷程。

  2、回憶舊知:

  回憶新聞的一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尾。

  理解并區分新聞的“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樂朗讀,為學生創設意境,學生邊聽朗讀邊思考,為接下來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礎。美讀之后,教會學生識別生字詞,并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導語、主體、結語三個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導語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內容?明確導語部分在新聞報道中的價值和意義。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聞主體部分主要講述的內容以及內容的特別之處,并且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回顧中國航天史上幾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其次,當老師在分析課文時,讓學生思考四個問題:文章第20自然段中提到“有國外可供借鑒的經驗”,為什么說“幾乎是從零開始的”?作者是如何說明“重重困難,難不住富于智慧與創造的中國人”的?文中引用美國一家報紙的說法有什么作用?文章標題有哪兩層含義?

  最后,讓學生體會到中國航天人的艱辛和中國航天歷程的重大意義,激發學生關注國家科技發展的熱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聞的概念

 。2)了解新聞的四個特點

 。3)了解新聞的結構:倒金字塔

  6、作業布置:

  選取身邊的事情,依照新聞的一般結構寫一篇新聞報道。

  四、教學反思:

 。1)教學效果

  一、學生能在課堂中展示自我,在輕松活動中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實現“雙向”互動,即“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創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原則,學生能在自由的氛圍中提高語文能力,又培養了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

 。2)教學啟示

  一、應特別注重老師的主導作用,繼續努力鍛煉自己對課堂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爭取做到更好。

  二、繼續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進行學習

【飛向太空的航程】相關文章:

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學反思03-20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4篇)02-23

《太空新居》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11-16

教學反思:《太空生活趣事多》(精選9篇)02-10

《太空生活趣事多》優秀教案(通用10篇)05-17

初中語文《太空一日》的教學設計02-19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精選5篇)07-28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