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孔孟論學習

孔孟論學習

時間:2020-11-08 10:33:13

孔孟論學習

孔孟論學習1

  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主讀課文):《孔孟論學習》第一課時

孔孟論學習

  課前預習:

  1. 了解孔子、孟子的有關知識。

  2. 把握重點字音、詞意,積累文言詞語。

  3. 能準確流暢地朗讀。

  4. 理解積累由本文衍生出來的成語。

  相關課程標準:

  “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要使學生繼續加強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孟子及《論語》《孟子》。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

  3.疏通文意,歸納內容。

  4.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成語。

  評價任務:

  1.能積累古代文化圣人的有關文學常識。

  2.能運用普通話流暢準確地閱讀文言文,能把握停頓、語氣。

  3.能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譯句子并理解意思。

  4.能積累重點字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孔子、孟子畫像,指名學生介紹通過預習知道的其人其事。師指導學生閱讀《助學》第71頁的“語文小詞典”進一步了解《論語》《孟子》,特別是他們的傳承關系。

  孔子語錄: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語錄: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檢查預習。

  分組檢查,老師抽查,各組提出預習中的疑惑,板書出來,留待學生討論處理,師點撥指導,解惑。

  1.抽查朗讀 示范校正 2.字音、字型 、句式 3.成語積累

  三、朗讀課文。

  分組朗讀,各組選擇一位同學上講臺面向學生讀,盡量各個層次的同學都有,以便于指出錯誤,共同提高。

  師放錄音,提學生對比糾正。投影停頓示例: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

  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

  得之也。

  師強調語氣,“之”“也”“矣”“乎”“者”讀出古人的味道,或拉

  長聲音或短促收音,特別是警言警句,加重語氣以引起同學們的深

  思,真正發揮讀的作用。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疏通課文。

  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各個小組分配任務,每個學生都有活干,各組組長匯總疑難,提交全體同學討論,師點撥指導,提示串講模式:先讀——再解釋重點字詞——后翻譯全句。

  補充古文翻譯方法

  (1)翻譯原則: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

  確地表達出來。)

  (2)翻譯方法

  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

  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通假字)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投影顯示串講示例:

  1、學而時①習②之,不亦說③乎?《論語.學而》 而:表示順接關系的連詞。

  之:助詞。時:按時,在一定的時候。

  為:動詞 擔任充當。習:既指溫習,也指實習。

  說:通“悅”,高興愉快。

  譯: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復習它,不也高興嗎?)(學習方法)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故:舊的。這里指已經學過的知識

  而: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

  可以 古:可以把

  今:表示許可 可能

  譯文:溫習舊的知識,進而能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學習方法)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為:動詞 是。知:通“智”聰明。

  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學習態度)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而: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

  詞類活用

  恥: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恥

  譯文:聰明靈活,愛好學習,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學習方法)

  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憤 古:苦思 苦想仍然不能領會的樣子

  今:生氣 發怒

  啟:開導。悱: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隅:角落。

  譯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

  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教學方法)

  四、板書重點、難點字詞。

  學而不思則罔:而:表示轉折關系。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 是知也:是:代詞,這、這樣。

  與古人謀:謀:商討,交談。

  君子深造之以道:造,造就。之,學問。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 一日暴之:暴,通 曝 曬。

  今夫奕之為數:奕,通 弈 指圍棋。數,技藝 技能。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逢,遇到。原通源,水源。

  有為者辟若掘井:有為者,有所作為的人。辟,通譬。

  五、講故事。

  為了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以把文中涉及的典故故事化,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理解了文意。

  1、各組推舉一人講“奕秋學棋”故事。引導學生悟出學習專心致志的道理。

  2、老師補充《尚書》中周武王伐紂的不實故事,啟發學生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的道理。

  六、鞏固梳理本課內容。

  指導學生積累字詞、名句、成語。

  名句: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成語:不恥下問 功虧一簣 一暴十寒 專心致志 溫故知新

  舉一反三 左右逢源 仁者無敵

  七、布置作業。

  1.課下熟讀背誦。

  2.完成助學相關練習。

孔孟論學習2

  課前預習:

  1、將課文至少誦讀三遍,抄寫一遍。

  2、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孟子》的主要內容。(可參考助學)

  3、查閱工具書,參照注釋,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4、提出疑難問題。

  相關課程標準: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資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學習之道;

  4、聯系自己的實際學習,理解文中提出的學習之道;

  5、背誦并默寫全文。

  評價任務:

  反復練習誦讀,在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蘊,在讀中鑒賞語言的精辟,在讀中質疑解疑,走近孔孟。學生對課文內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探討解疑。學生要做到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能鏈接生活,拓展思維,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講“諸子百家”時,常提到“孔孟”二人,這里的“孔”,指“孔子”,“孟”就是“孟子”,大家對孔子孟子知道多少?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孟子、《孟子》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魯國司寇,治理魯國三個月,便使強大的齊國畏懼。因身處亂世,他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后攜弟子周游列國。入東周拜老子為師。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多達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被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作成《論語》。北宋宰相趙普贊曰:“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南宋時,朱熹把它《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人。被后世人尊稱“亞圣”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對于這樣的儒家學派的大師,你又知曉哪些流傳千古的精辟言論呢?

  生七嘴八舌議起來……他們的這些言論代表著他們怎樣的學習和人生態度?讓我們走近孔子、孟子,去品讀《孔孟論學習》。

  二、明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資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學習之道;

  4、聯系自己的實際學習,理解文中提出的學習之道;

  5、背誦并默寫全文。

  三、初讀課文,疏通句意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要求:

  第一遍,邊讀邊看注釋,邊標(字音)畫(重點)。

  第二遍,正確、流利。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糾正字音,然后說說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音?

  教師出示生字詞

  論語(lún) 不亦說乎(yuè)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悱不發(fěi) 舉一隅(yú)

  一日暴之(pù) 使奕秋誨二人奕(yì)(huì)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hú) 辟若掘井(pì)

  掘井九軔(rèn) 流杵也(chǔ)

  3、指名輪讀1遍,齊讀。

  4、圈點批注疑難字詞句,通過查字典、看注釋、同學交流、師生交流,盡可能疏通句意。

  ①、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示例:人 不知 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

  譯文:別人不了解(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方法總結:看注釋、組詞法、添加法

  ②、同桌合作,互相糾正,互相解疑。

  ③全班質疑 。

  ④、A完成閱讀練習·探究三(搶答)

  B課文字詞,你掌握了多少?

  a、溫故而知新。(“而”是“而且”還是“從而”?)明確:從而,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

  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與“好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并提?)明確:并列關系,自己敏銳的很,是不是就夠了?不夠,還得向他人學習。講的是學與問的關系。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明確:愛好、喜歡當然是主動學習,但主動性也有層次高低之分。愛好了,也許不一定到家,還要讓他在學習、專研中感到快樂、感到幸福。這樣的主動學習就更理想了。

  d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不再教他”不是放棄了教育的責任了嗎?)明確: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不再教他。這就是迫使學生獨立思考、自由開拓。這和當代教育學中的自主性、研究性創造性學習,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

  e“誦《詩》”與“讀《書》”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區別?明確:這里可理解為互文句。

  f、“居之安”和“資之深”可否譯成“牢固的掌握(知識)”和“深厚的積累(學問)”?“居”從“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這樣的意義引申有沒有道理?明確:用課下小注更好,突出“自得”。

  g、弈之為數。(是翻譯成“圍棋是一種技藝”,還是 “圍棋作為一種技藝”更恰當?明確:“圍棋作為一種技藝”更恰當,之,結構助詞,沒有意義。

  h惟弈秋之為聽。(是翻譯成“只聽弈秋的”,還是“惟有弈秋的話聽進去了”?) 明確:惟弈秋之為聽,惟聽奕秋的倒置,翻譯成“只聽弈秋的”,惟,只、只有,之,結構助詞,沒有意義。

  i“為是”(是翻譯成“因為這樣“,還是“造成這樣的結果” ?為什么?) 明確:翻譯成“造成這樣的結果”,為,動詞,造成,是,這樣的結果。

  很好,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基本上解決了本文的疑難或重點字詞句。讓我們一起流暢地朗讀一遍課文。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直至背誦。

  2、在筆記本上準確翻譯課文一遍。

  3、完成助學預習積累和語言運用部分。

  4、思考閱讀練習·探究一、二。

  第二課時

  一. 吟讀課文,引情入境

  1、上節課我們一起熟悉了課文,我們試著吟讀一遍課文。誰嘗試著吟讀一遍?(生讀生評)

  老師補充評價,學生朗讀的很好,卻少了一點吟的味道。吟讀速度要稍慢一些,聲音要有起伏變化。

  2、老師示范吟讀。(師讀生品)

  3、兩人一組,互相比一比,看誰吟讀得好。

  吟讀得好,可以讓我們享受到文言文的美感,還可以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走進作品,走近作者,去感受作者的內心,去理解作品的內容。讓我們再次齊聲吟讀課文。

  二. 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這十三則孔孟名言,從哪幾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分小組討論、研究后,各小組推選代表發言。)

  明確:溫習的重要(1、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3)

  虛心好學(4、5、8)

  情感、態度對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7)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9)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10)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11)

  做學問要有成就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12)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13)

  (我按照上述明確的,學生大多數能自己體會出)

  學習方法:1、2、8、9、10則

  學習態度:3、4、11、12、13則

  學習原則:5、7則

  學習意義:6則

  “學習原則”可能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原則就是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比如說辦事原則,說話原則,在這里孔子談的是學習原則,學習時應該依據的標準規則。

  (此處學習方法、態度、原則沒有固定界限,有的既是方法也是態度還是原則。)

  師評各小組,各小組都真正動了起來,通過研讀課文,基本讀懂了文章的大意,如果同學們還想深入理解課文內涵的話,我們一起來賞讀課文,吸取古人之精華吧。

  三. 賞讀課文,吸取精華

  文無定讀,同學們各人有各人的欣賞水平,各人呢有各人的見解。那就請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欣賞個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來賞讀你最欣賞的內容吧。(學生賞讀、交流)

  預設精講

  ⑴學而時習之:孔子強調“習”,補充甲骨文、金文中字形,“小鳥學飛” (表演),了解詞義:復習、練習、實習。

  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講學和思的辯證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

  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補充“南山有竹”的故事,品讀告誡的語氣。(譯文:子路疑惑,問道:「學習有什么好處呢?」……子路仍不能體會,又問說:「在南山有一種竹子,不必揉制加工便是直的,砍了拿來使用,鋒利得可以貫通犀牛的皮革。以這樣的情形來看,天生就有才能的人,還需要什么學習呢?」孔子說:「假如拿這箭在箭末發弦的地方裝上箭翎,箭頭磨得更加鋒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嗎?」子路聽后,心服口服,不由得敬佩夫子的見識,于是恭恭敬敬地向夫子拜了又拜,說道:「弟子恭敬地領受您的教誨。」)

  ⑷“一暴十寒”與“奕秋誨人”的故事個說明了什么道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什么道理?你有過類似的經歷么?

  ⑸《論語》中有較多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

  ⑹孟子論述時擅長于講故事。

  由⑸、⑹引出問題《論語》和孟子的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確:孔子的語錄:語言精粹精策,內涵深厚,文字簡潔,有格言色彩;語錄雖是片段的,但互相間有深刻聯系,是一篇邏輯完整的文章。有事理論證和直接提出觀點兩種議論方式。

  孟子:事實論證,又善于作形象的類比,如“一暴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四.背讀課文,積累語言

  聽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講述,老師和大家一樣,也完全沉醉于兩位文學大師的藝術魅力之中了。這么精美的文章,這么睿智的見解,不背下它一定是學習中的一大遺憾,請同學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幾則快速背過,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好又多。

  五.展讀課文,飛揚神思

  1、孔孟以其精辟的論述,闡明了讀書之道。請同學們聯系實際,結合現實,談談自己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學生的回答可能范圍很廣,老師要結合所學進行總結,目的是鞏固課本知識。)

  2、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3、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2、3選做一題)

  4、 從《論語》《孟子》中衍變過來的成語你知道的有哪些?你能熟練的解釋它們的意思嗎? ⑴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體驗、新的發現。

  ⑵不恥下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⑶舉一反三:舉出一個、能說出其他三個、

  ⑷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寫文章等得心應手。

  ⑸一暴十寒:曬一天,凍十天。比喻學習、做事沒有恒心。

  ⑹專心致志:意思是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六、小結

  這幾則語句,有的談學習方法,如……,有的談求知態度,如……,有的談修養身心,如……。學會求知,學會做人,你就能成長為一只搏擊藍天的蒼鷹!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經典,聆聽到了孔孟老夫子的諄諄教誨!正如于丹所說:“真正的圣賢不會端起架子,板著面孔說話。他們把活潑潑的人生經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看我們仍然在他們的言論中受益而已。”這就是我們的圣人,我們的國學!下面我想請大家齊讀全文,讀出你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民族智慧的敬仰!讓我們一起用心傾聽、用心感受!

  七、作業

  1、背熟全文。

  2、將文中的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3、 從文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則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工工整整地抄寫在卡片上,然后寫下對自己的“青春寄語”。

  教學反思::學習本文必須要求嚴格,須能通背全書,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典籍里常引用這本書里的話;二是:通過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孔孟論學習3

  〖主干知識

  1、給下列生字注音。

  罔( ) 殆( ) 悱( ) 隅( ) 誨( ) 杵( )

  奕( ) 鴻鵠( )( )

  2、解釋加點的詞語。

  ⑴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時:

  說:

  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是:

  知:

  ⑶君子深造之以道。

  造:

  以道: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⑶為是其智弗若與?

  4、文學常識填空。

  孔子,名丘,是______時期魯國人,___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

  5、讀完本文,你知道了哪些有益的學習方法?

  〖點擊思維

  1、注意“殆”不要讀成“tái”,“杵”不要讀作“wǔ”,“鵠”不要讀成“gào”。

  2、文言詞的解釋也要結合具體語境,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說”“知”此處是文言通假現象。

  3、翻譯文言句子要做到準確、通順,不遺漏重點詞語。⑴句要注意“故”“以為”的意思;⑶句要注意“弗若”的譯法。

  4、你知道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5、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文章關鍵語句課文提煉主要內容。

  【規律方法】

  〖理清結構

  第一、二、三、八則 經常復習

  學習方法 思考重要

  學思結合

  第四、五、六則 謙虛誠實

  學習態度 不恥下問

  好之樂之

  第七則 抓住教導時機

  第九則 讀《詩》《書》的意義

  第十、十一、十二則 遵循正確的方法

  如何做學問 專心致志

  持之以恒

  第十三則 讀書不能盡信書

  〖語言特色

  先秦時期是中國思想文化史的重要開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輝煌燦爛時期。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無論其內容形式或學風,都對秦漢以后的中國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本課節選的十三則論學習的語錄,語言洗練、含蘊豐富,風格明快;說理透徹,邏輯嚴密,善于類比,不乏文采,學習時應在熟練誦讀的基礎上仔細品味。

  〖把握重點

  一、正音

  誦讀時要讀準字音,注意文言文中破音異讀、古今異讀、通假異讀的現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詞意,這是準確、規范誦讀課文的必要步驟。如本文中讀音有兩種特殊情況:一通假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說”讀“yuè”;“學而不思則罔”中的“罔”通“惘”;“一日暴之”中的“暴”通“曝”等等。二是多音字,“可以為師矣”中的“為”讀“wéi”;“敏而好學”中的“好”讀“hào”;“受學重問”中的“重”讀“zhng”等。

  二、朗讀

  主要從語音、語氣、停頓三個方面加以把握。語音:要讀出輕重音,培養讀文言文的語感。停頓:課文所選文言文都加上了標點符號,朗讀時可以從語音和意義兩方面來停頓,總的原則是不能讀破。語氣:朗讀時一般按句末標點符號和語氣詞,讀出句子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

  〖攻克難點

  《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么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并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里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道之君揮無敵于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么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質詢疑點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則?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主干知識

  1、wǎng dài fěi yú huì chǔ yì hóng hú

  2、⑴時:按時。說:通“悅”,高興,愉快。

  ⑵是:這(就是)。知:通“智”,聰明。

  ⑶造:造就。以道:遵循正確的方法。

  3、⑴溫習舊的知識,從而學到新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⑵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

  ⑶這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嗎?

  4、春秋儒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5、如:學習要經常復習;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要不恥下問;不要完全相信書上的知識等等。

孔孟論學習4

  內容預覽:

  《孔孟論學習》教案

  閱讀能力目標

  1)熟悉文言文的語言現象,感知古今語言的不同。

  2)感知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寫作能力目標

  能夠對讀書生活中的人和事發表見解。

  思想教育

  了解古今對讀書的認識,樹立良好的讀書觀。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二、作者、作品簡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三、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一)生字: 論語 lún 不亦說乎yu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wǎnɡ dài 不悱不發fěi 舉一隅yú 奕之為數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二)翻譯課文。《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么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并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里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道之君揮無敵于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么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質詢疑點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則?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三、作業:

  試背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章主旨

  孔孟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關于學習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關于學習的內容。孔孟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孟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

  二、重點語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解析 孔子講的學習,包括禮(包括各種儀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孔子講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所以說不也喜悅嗎?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合,提高品德教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 這一句講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于迷誤。思而不學,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問題是否前人已經解決,倘前人已經解決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費了?倘前人沒有解決,不知道從前人已經研究過處繼續前進,再從頭開始,是再走前人已經走過的路,也是浪費。所以一定要學與思結合才行。

  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態度

  好學——謙虛老實——以學習為樂

  (2)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按時復習——總結復習,發現新知——學思結合——注重啟發

  (3)要有好的學習原則

  居之安,則資之深——積累重要——堅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學習原則——修養身心

  四、寫作特點

  論學的這幾則也能充分地體現《論語》的文學特點。首先,它們全是用當時的規范性口語寫成的,可以說是明白如話。其次,語言自然流暢,簡約樸實,不事雕琢,不求辭采,卻能表達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們有一種從容不迫、多方啟發的風格,體現出所謂“文如其人”的文章規律,使讀者如同親眼目睹那位被學生們譽為“循循善誘”的師長。最后,《論語》不以善譬稱;但偶爾也有生動確切的比喻,使讀者耳目一新。

  關于《孟子》的語言特色,一般認為與《論語》基本相同,屬語錄體。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節。課文中“弈秋誨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為有鴻鵠之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這種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這樣的寓言是為了說理,為了辯論。善于論辯,是孟子的特點。《孟子》里許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戶曉,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等等。孟子的寓言,則多有民間故事色彩。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從學習方法、態度、原則、意義四方面談:也可細分為十方面。自得之、啟發式與今主動學習最有關)

  從以下十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其議論方式主要是兩種。其一是直截了當提出觀點(直接下結論),如第五、七則。這第二種議論方式為第一、二、三、四、六則。這和《論語》的語言精練有關,同樣屬于事理例證的,《孟子》成為格言式句子的就較少。此外,第八、九兩則分別屬于第二、第一種。課文中《孟子》的論證方式的總特點是:一是因長于類比,多層次層層推進,顯得邏輯性強。二是善作形象類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為其論據。這是孟子的突出特點,為孔子所不及。其議論方式也是兩種。其一是事理論證,即第十則,此則層層推進特別明顯。其二是事實論證,即例證法,形象類比,即第十一、十二、十三則。長于事實例證是《孟子》議論的一大特點,這樣的議論往往有較強的說服力。

  板書: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孔孟論學習5

  教學目標:

  一、了解作者資料;

  二、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三、掌握孔孟的學習之道;

  四、聯系自己的實際學習,理解文中提出的學習之道;

  五、背誦并默寫全文

  教學重點:

  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背誦課文,掌握學習方法

  難點:理解孔孟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知識從哪里來?從書本和實踐中來,讀書有方法,用書有智慧,為學有經驗,讓我們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吧!(板書課題《孔孟論學習》)

  二.孔子和孟子

  讀注釋,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春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孟子,名軻,遼子輿,魯國鄒人,戰國時人,人稱“亞圣”

  3.《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三.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讀順

  1.師范讀

  2.生自讀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不亦說乎yuè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悱不發fěi

  一日暴之pù

  鴻鵠將至hónghú

  援弓繳zhuó

  掘井九軔rèn

  好之者hào

  舉一隅yú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chǔ

  辟若pì

  4.節奏與停頓

  5.生范讀,齊讀,自由讀

  四.再讀,疏通文意

  1.參考注釋,同位合作,弄清大致意思

  2.解釋下列加點字

  學而不思則罔 迷惑而無所得

  思而不學則殆 迷惑

  不悱不發想說而又說不出的樣子

  與古人謀商討,交談

  君子深造之以道造就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解釋

  不亦說乎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

  今夫奕之為數

  有為者辟若掘井

  掘井九軔而不及泉

  3.說說以下各句的意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受學重問

  十日寒之

  4.問題探究。

  (1)溫故而知新。(“而”是“而且”還是“從而”?)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與“好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并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定?)

  (4)舉一隅不以三反隅,則不復也。(“不再教他”不是放棄了教育的責任了嗎?)

  (5)“誦《詩》”與“讀《書》”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區別?

  (6)“居之安”和“資之深”可否譯成“牢固的掌握(知識)”和“深厚的積累(學問)”?“居”從“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這樣的意義引申有沒有道理?

  (7)弈之為數。(是翻譯成“圍棋是一種技藝”,還是”圍棋作為一種技藝“更恰當?

  (8)惟弈秋之為聽。(是翻譯成“只聽弈秋的”,還是“惟有弈秋的話聽進去了”?)

  (9)“為是”(是翻譯成“因為這樣“,還是”造成這樣的結果“?為什么?

  五.內容分析

  1.這十三則孔孟名言,文章講學習方法的有,講學習態度的有,文章講學習原則的有,講學習意義的有。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受學重問,孰不順成?

  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學習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習原則: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反隅,則不復也。

  學習意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比較《論語》在說理時與《孟子》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語錄:語言精粹精策,內涵深厚,文字簡潔,有格言色彩;語錄雖是片段的,但互相間有深刻聯系,是一篇邏輯完整的文章。有事理論證和直接提出觀點兩種議論方式。

  孟子:事實論證,又善于作形象的類比,如“一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六.拓展練習

  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談了孔孟學習之道?哪些道理和我們今天提倡的主動學習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觸最深的一則談談自己的體會。

孔孟論學習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關于讀書學習的觀點,領會讀書學習的基本道理。

  2.比較孔孟言論的語言特色。

  3.識記古漢語詞句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領會讀書學習的道理。

  三、教學時數

  3課時。

  四、預習要求

  1.誦讀并抄寫課文的前面七節(即《論語·學而》、《論語·為政》(三節)、《論語·公冶長》《論語·雍也》《論語·述而》。

  2.參照注釋,口譯這七節課文。

  3.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檢查誦讀(1—7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1—7節)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3.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4.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課文

  學習第一節:《論語·學而》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節。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而(而且)習(溫習)說(通“悅”,高興)

  4.請學生交流本節內容所說道理的經驗或體會。

  學習第二、三、四節:《論語·為政》(三節)

  5.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三節。

  6.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

  7.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 而(從而)為(成為)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

  知(在“是知也”中屬于通假字,通“智”。)

  8.請學生分別交流這三節內容所說道理的經驗或體會。

  9.小結

  [內容要點]

  ①《論語·學而》:孔子的觀點,在學習之后按照一定的時間去溫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這一種快樂,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體驗。

  ②《論語·為政》(一):在學習中,溫習舊的,往往會有新的發現,舊的就轉化為新的了。這就產生了發現的樂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見還可以成為老師。

  ③《論語·為政》(二):這一則強調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④《論語·為政》(三):能夠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認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種智慧。這不僅是學習,也是處世的一種智慧。

  以上四則講的是自己學習的道理。

  (三)背誦課文

  當堂背下以上四則課文。

  (四)學習探究(5—7節)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三節。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敏(聰敏靈活)恥(羞恥,意動用法,以……為羞恥)好(在“好之者”中,愛好)隅(角落)

  4.請學生交流5、6內容所說道理的經驗或體會,也可以按以下問題思考:1.“敏”與“好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并提?2.“樂之”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師說說7節的經驗體會。

  5.小結

  [內容要點]

  ①《論語·公冶長》:學習中要克服世俗的羞恥感。“敏”與“好學”是并列關系,說明具有良好的學習素質。

  ②《論語·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學習中培養學習的樂趣。樂于學習,就會在學習中擁有無限的樂趣。

  ③《論語·述而》:一般而言,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但必須是自己認真思考。“不復”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誦以上三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鞏固1—7節的背誦。

  2.誦讀并抄寫8—10節。

  3.參照注釋,口譯這三節課文。

  4.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和預習。

  1.檢查1—7節課文的背誦。

  2.檢查誦讀(8—10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3.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8—10節)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4.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5.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學習《說苑》和《孔子集語·子貢第二》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二節。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孰(誰、哪一個)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約、會面)

  4.請學生分別就這二節內容所說的道理交流經驗或體會。

  5.小結

  (1)《說苑》:讀書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自己解決,因而向別人請教極為重要。

  (2)《孔子集語·子貢第二》:讀書要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文章的情景。這就需要我們在讀書時設定與作者交談的情景。

  (三)背誦以上二節課文。

  (四)學習《孟子·離婁下》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節課文。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道(方法)自(自覺)居(保有)資(積累)原(通“源”,水源)

  4.師生共同交流本節課文所說的道理。

  可以參照以下問題:在學習中如何才能做到左右逢源?你有這個體會嗎?

  5.小結

  文章所說的是君子,但每一個同學在學習中也會有這樣的一個感悟:學習方法得當,知識的積累和感悟就會深厚,一旦使用就會文思敏捷,左右逢源。

  6.背誦這一節課文。

  7.課堂小測

  一、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義。

  1.學而不思則罔 ( )

  2.思而不學則殆 ( )

  3.敏而好學 (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5.不憤不啟 ( )

  6.不悱不發 ( )

  7.受學重問 ( )

  8.讀書誦詩,與古人期 ( )

  二、說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內容。

  1.學而時習之 ( )

  2.知之為知之 ( )

  3.君子深造之以道 ( )

  三、解釋下面二組加點詞的意義。

  A.①可以為師矣 ②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

  ① ②

  B.①誦詩讀書,與古人居 ②自得之,則居之安

  ① ②

  [參考答案]

  一、1.迷惑而無所得2.疑惑3.機敏,聰敏靈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領悟的樣子6.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樣子7.請教8.相約、會面

  二、1.學習的內容2.知識、道理3.指所學的東西,學問

  三、A.①成為,作為②作為B.①生活在一起②保有

  (五)布置作業

  1.鞏固8—10節的背誦。

  2.誦讀并抄寫11—13節。

  3.參照注釋,口譯這三節課文。

  4.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和預習情況

  1.檢查8—10節課文的背誦。

  2.檢查誦讀(11—13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3.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11—13節)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4.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5.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學習《孟子·告子上》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節課文。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暴(pù,通“曝”,曬)奕(通“弈”,圍棋)誨(教導)俱(一起)與(通“歟”,句末語氣助詞,嗎)奕之為數(圍棋作為一種技藝。之,結構助詞,沒有意義)惟奕秋之為聽( “惟聽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聽奕秋的教誨。惟,只、只有。之,結構助詞。)為是(造成這樣的結果。為,動詞,造成。是,這樣(的結果)

  4.師生共同交流本節課文所說的道理。

  可以參照以下問題:“一暴十寒”和“奕秋誨人”的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這二種的情況你經歷過嗎?

  5.小結

  以這二種情況聯系我們的生活,我們并不陌生,有的同學可能還有類似的經歷。設想我們得到同學如果在學習上是一暴十寒,其結果是可想而知。同樣的道理,認真聽老師的講課,與在課堂上心不在焉這二種情況,其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6.背誦這一節課文。

  (三)學習《孟子·盡心上》和《孟子·盡心下》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二節課文。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辟若(譬如。辟,通“譬”)而已(助詞,罷了)仁人無敵于天下(介詞詞組“于天下”后置,翻譯時要提到動詞“無敵”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沒有敵手)

  4.師生共同交流這二節課文所說的道理。

  或可以參照以下問題:孟子所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什么道理?你有過這一類的經歷嗎?

  5.小結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書》一類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的經驗,而社會在前進,因而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事物,我們既要注意學習、借鑒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據社會生活做出我們的理解和判斷。

  6.背誦這二節課文。

  (四)關于“閱讀練習·探究”

  第一、三、四題已經在課文的學習中解決了,最后一個環節討論第二題即可(參考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孔孟論學習7

  《孔孟論學習》學案

  設計人 閆 淼

  學習目標:

  掌握有關孔子和孟子的文學常識。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如罔、殆、憤、悱、而、之等。

  理解文中孔孟所論述的讀書之道的觀點;比較其觀點和論述方法的異同。

  學習古人的讀書精神,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學習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孔子和孟子的文學常識。

  2、學習孔子的讀書觀點,能夠熟練的翻譯課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

  3、學習古人的讀書精神。

  學習過程:

  一、 自主學習:(相信自己,我能行)

  1、 查閱工具書,把下面關于孔孟的知識補充完整。

  (1)孔子,名 字 , 時期魯國人, 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 》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它與《 》 《 》 《 》合為“四書”。

  (2)孟子,名 字 , 時期鄒人。 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論語 不亦說乎 罔 殆 悱 隅 暴之

  誨二人奕 鴻鵠 繳 辟若 杵

  3、根據課文內容,簡要說說文章從哪些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二、導入正課:

  三、課堂展示(表現自我,我最棒)

  1、齊讀課文。

  2、指兩名學生分別介紹孔孟的知識。(根據自主學習內容演板填空。)

  3、檢查字音。(演板自主學習中的注音字詞)

  四、感知探究(團結協作,我做主)

  學習課文1-9則,以學習小組為主,按下面的提示討論完成。

  第一則:解釋詞語: 習 說

  句意:

  第二則:解釋詞語:故 可以 為

  句意:

  這兩則論述了 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第三則:解釋詞語:罔 殆 而

  句意:

  這一則強調了 和 的關系問題,要求人們把 和 相結合,不能偏廢。

  第四則:解釋詞語:知之為 是知也

  句意:

  這一則告誡人們 的道理。

  第五則:解釋詞語:敏 好 恥

  句意:

  這一則闡述的是一個人的 對于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說明只有

  才能廣泛深入的學習。

  第六則:解釋詞語:知之者 不如樂之者

  句意:

  這一則闡述的是 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說明只有真正的把學習當成

  才能學有所成。

  第七則:解釋詞語:憤 啟 悱 發

  隅 以 反 復

  句意:

  這一則闡述了 的教學原則(方法)。它告訴我們教師要在課堂上實施 教育,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還告訴我們學習要 的道理。

  第八則:解釋詞語:受 重 孰 順成

  句意:

  這一則闡述了 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第九則:解釋詞語: 與 居 謀

  句意:

  這一則闡述了讀書要有正確的觀念,強調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的 、

  五、質疑解難(展現自我,我最強)

  以上孔子的9則語錄分別從哪些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總結:學了這幾則語錄之后,你有何收獲?請簡要談談。

  六、鞏固檢測: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強調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的是:

  告誡我們學習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的是:

  強調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強調溫習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2、 在這9則中找出下列詞語并解釋:

  通假字:

  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3、 翻譯;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 出自這9則語錄的成語有:

  七、板書設計:

  八、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孟子的讀書觀點,能夠熟練的翻譯課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

  2、學習古人的讀書精神。

  3、理解文中孔孟所論述的讀書之道的觀點;比較其觀點和論述方法的異同。

  學習過程:

  一、 復習有關孔孟的文學常識導入。

  二、齊讀課文,感知探究。

  學習課文10-13則,以學習小組為主,按下面的提示討論完成。

  第十則:解釋詞語:造 之 以道 得 居 安

  資 逢 原 故

  句意:

  這一則中孟子強調在學問上要想獲得很深的造詣,必須遵循 ,怎樣才能夠獲得呢?要靠自己去 。

  第十一則:解釋詞語:雖 一日暴之 寒 夫 奕

  為 數 通國 善 使 誨 惟

  鴻鵠 思援 繳 俱 弗若 為是 非然

  句意:

  這一則孟子闡述了學習要 的道理。首先孟子以“天下易生之物”為例,說明了學習要 ;然后又以“奕秋誨二人奕”之事說明學習要 。

  第十二則:解釋詞語:有為者 辟若 軔

  句意:

  這一則孟子用“掘井”的道理闡述了 的道理。

  第十三則:解釋詞語:盡 于 二三策 至

  仁 流 杵

  句意:

  這一則孟子舉《尚書》中《武成》的例子告訴我們要辯證的看待書中的記載,說明

  在學習中不要 ,要有 。

  三、質疑解難:

  1、以上幾則孟子的語錄分別從哪幾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總結:學了這幾則語錄之后,你有何收獲?請簡要談談。

  2、《論語》的議論方式與《孟子》有什么不同?

  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

  四、鞏固檢測:

  1、在這四則語錄中找出下列詞語并解釋: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2、出自這四則語錄的成語有:

  五、板書設計:

  《孔孟論學習》全文譯文(翻譯)

  孔孟論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習,三十歲而立,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

  歲時懂得自然的規律、法則,六十歲聽到別人說的話,用不著怎么想,就能領會,七十歲隨

  心所欲,而(任何念頭)又不超過規矩、法度。”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譯文】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是)空想卻不學習,就會(不

  得其義,無所收獲),(對學習)感到危險而沒有信心。”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么稱他(謚號)為‘文’?”孔子說:“(他)聰明好學,不

  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謚號)為‘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好比堆積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堆成,如果停止了,我也就停止了;好比

  填平洼地,即使只傾倒下一筐土,如果繼續干,我也就前進了。”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王的不聰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

  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也)沒有能夠生長的了。我和王相見的次數太少了,我退居在

  家把王冷淡到了極點(而那些諂諛小人就乘機來到王的身邊),我怎么幫助他(指王)使他

  的善良之心萌發呢?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孟子·告子上》)

  【譯文】

  (譬如)現在下圍棋作為技術,僅是小技術;(如果)不一心一意,也就不能學到。弈

  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假如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話;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

  智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譯文】

  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卻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起弓箭去射它,雖

  然他是與那個人一起學習,(成績肯定)不如那個人了。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不如那個人

  嗎?回答是:不是這樣的。”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

  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其中的)《武成》篇,

  (不過)采用它兩三片(竹簡)罷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沒有敵手,憑極仁道的(周武王),

  來討伐極不仁道的殷紂王,怎么會血流漂杵呢?”

孔孟論學習8

  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孔孟論學習》(2課時)

  課前預習:

  1.了解孔子、孟子、及《論語》、《孟子》。

  2.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詞語。

  3.誦讀全文,理解文意。

  相關課程標準:

  在積累文章中所闡述的道理基礎上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辨析文中的讀書之道,能夠對讀書生活中的人和事發表見解。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

  3、比較“孔”“孟”議論方式的特點、優點。

  4、了解古今對讀書的認識,樹立良好的讀書觀。

  評價任務:

  1、重點文言詞語的掌握。

  2、課文的理解背誦。

  3、思考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書方法。

  4、比較孔孟的議論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給下列生字注音

  罔( ) 殆( ) 悱( ) 隅( ) 誨( ) 杵( ) 奕( )

  2、文學常識

  孔子:名( ),字( ), ( )時期( )國人。 ( )學派的創始人。( ) 家,( )家。《 》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孟子:名( ),字 ( ),( )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3. 語句翻譯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二 朗讀課文

  1. 師范讀課文,生注意句子停頓。

  2. 學生自由朗讀,個別讀,齊讀,達到讀通讀順的目的。

  3. 檢查誦讀。

  三δ諶萏驕

  1.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談談自己的讀書之道。

  2.學生讀課文,說說文章從哪些方面談到了讀書之道。

  (1)要有好的求知態度 好學——謙虛老實——以學習為樂

  (2)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按時復習——總結復習發現新知——學思結合——注重啟發

  (3)要有好的學習原則 居之安則資之深——積累重要——堅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學習原則——修養身心

  3.從學習方法、態度、原則、意義四方面談也可細分為以下十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四 反饋練習

  1、默寫

  學而不思則罔( )。

  “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因為(“ )”。

  讀書應有懷疑的精神,孟子的語言這樣教導我們(“ 。)”

  2、《孔孟論學習》中出現了哪些成語,你還能記起來嗎,請至少寫出六個來。

  ( )( )( )

  ( )( )( )

  五 小結 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學生個別背誦課文

  2.回顧課文內容。

  二、文章主旨 :

  孔孟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關于學習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關于學習的內容。孔孟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孟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

  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體會其深意,師生共同交流明確。

  三. 寫作特點

  1. 結合課文前七則體會《論語》的文學特點。

  首先它們全是用當時的規范性口語寫成的可以說是明白如話。

  其次語言自然流暢簡約樸實不事雕琢不求辭采卻能表達出深刻的道理。

  再次它們有一種從容不迫、多方啟發的風格體現出所謂“文如其人”的文章規律使讀者如同親眼目睹那位被學生們譽為“循循善誘”的師長。

  最后《論語》不以善譬稱但偶爾也有生動確切的比喻使讀者耳目一新。

  2. 學生讀后七則品味《孟子》的語言特色

  小組討論交流 :一般認為與《論語》基本相同屬語錄體。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節。課文中“弈秋誨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為有鴻鵠之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這種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這樣的寓言是為了說理為了辯論。善于論辯是孟子的特點。《孟子》里許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戶曉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等等。孟子的寓言則多有民間故事色彩。

  3.《論語》的議論方式與《孟子》有什么不同

  其議論方式主要是兩種。其一是直截了當提出觀點直接下結論如第五、七則。這第二種議論方式為第一、二、三、四、六則。這和《論語》的語言精練有關同樣屬于事理例證的《孟子》成為格言式句子的就較少。此外第八、九兩則分別屬于第二、第一種。課文中《孟子》的論證方式的總特點是一是因長于類比多層次層層推進顯得邏輯性強。二是善作形象類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為其論據。這是孟子的突出特點為孔子所不及。其議論方式也是兩種。其一是事理論證即第十則此則層層推進特別明顯。其二是事實論證即例證法形象類

  比即第十一、十二、十三則。長于事實例證是《孟子》議論的一大特點這樣的議論往往有較強的說服力。

  四.拓展探究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旗幟下,就本文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五. 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從學習方法、態度、原則、意義四方面談:也可細分為十方面。自得之、啟發式與今主動學習最有關)

  從以下十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其議論方式主要是兩種。其一是直截了當提出觀點(直接下結論),如第五、七則。這第二種議論方式為第一、二、三、四、六則。這和《論語》的語言精練有關,同樣屬于事理例證的,《孟子》成為格言式句子的就較少。此外,第八、九兩則分別屬于第二、第一種。課文中《孟子》的論證方式的總特點是:一是因長于類比,多層次層層推進,顯得邏輯性強。二是善作形象類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為其論據。這是孟子的突出特點,為孔子所不及。其議論方式也是兩種。其一是事理論證,即第十則,此則層層推進特別明顯。其二是事實論證,即例證法,形象類比,即第十一、十二、十三則。長于事實例證是《孟子》議論的一大特點,這樣的議論往往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三題

  1. 說:通“悅”,高興,愉快。2. 罔:迷惑。殆:疑惑。3. 知,通“智”,聰明。4.商討,交談。5. 技藝,技能。

  六.作業:

  試背全文。

  板書設計:

  孔孟論學習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學 以致 用

  學習原則

  學習意義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并且能夠在積累文章中所闡述的道理基礎上,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樹立良好的讀書觀。應在以后的教學中注重其方法的培養,能力的運用。

孔孟論學習9

  學習了《孔孟論學習》后,我感到收獲頗多,特別是對于自己的日常的學習有了深刻的啟發。我認為學習過程中,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之母。” 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最關鍵。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的目的就是強調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真正愛好學習的人,為學習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記得小學時有一個同學調皮異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多不注意聽講,有一次老師讓他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居然十個錯九個,而且筆畫筆順錯誤甚多。

  老師就讓他在黑板上抄寫三遍。要平時,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沒有自覺性給它抄完。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共同監督下,他很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抄寫著。并再次對他進行聽寫,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后他學習一偷懶,老師就叫到黑板上去聽寫,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比起以前讓他在練習本上自己去抄寫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們同學就有些不明白,于是問他為什么,他說,“我喜歡到黑板上寫字”。后來逐漸他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而且有幾次考試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是多么地重要埃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感興趣的,特別喜愛的學科總會學的很好,而興趣不大或反感的學科自然成績會很不理想。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那樣,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愛好學習的人,一個學習成功的人。

孔孟論學習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言文的音韻美、思想美。

  2.掌握常用虛實詞,結合個人體驗,理解文中的思想、方法。

  3.比較孔孟議論方式的特點和優點。

  評價任務:

  1.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獲得的體會感受讀出來。

  2.再次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常見文言現象。

  3.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說說文中的道理。

  4.理解分析文中的議論方式。

  5.品味文中的經典思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回歸古典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公元前800—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前3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范曾先生說,這是個偉大的時代,這是個產生世界文化巨人的時代。

  在其中,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古哲人,成為中國文化的源頭和精神家園之一。特別在精神虛浮的今天,在世界各地也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成為人們精神回歸古典的源頭之一。人們在其中尋找著自己的精神歸宿。

  二、學而時習---認識孔孟

  學生在歷史及課外,對孔孟已有一定的認識。用多媒體展示孔孟的圖片,增強學生對孔孟的感性認識。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所知來介紹孔孟。學生相互補充。

  假設孔孟是自己的老朋友或自己引以為豪的人,你該如何向他人介紹。

  教師補充強調要點:

  對于古代作者要掌握人、時、地、名、作、事六個方面。

  如:孔子,字仲尼,名丘,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主要作品是《論語》。

  主要成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宣傳“仁”,強調因材施教。

  強調《論語》作者不是孔子,而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同樣讓學生記住孟子的知識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三、與古人謀---我是“孔孟”(吟誦之美)

  假設你回到古代,遇到孔孟,孔孟是如何向他們的學生呤誦自己的文章。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與口吻。找幾個“孔子”或“孟子”呤誦。

  1、學生結合注解及工具書,試著讀文章。要求盡可能地讀準字音和停頓。

  2、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文章,并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間互讀。

  3、教師范讀,學生標出字音和停頓。

  強調七個通假字的讀音及重點字詞讀音:

  論語 lún 不亦說乎yu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wǎnɡ dài

  不悱不發fěi 舉一隅yú 奕之為數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4、學生大聲誦讀,注意誦讀的抑揚頓挫。并相互評價。

  5、學生進行誦讀競賽。并試著背誦。

  注意強調兩個要點:大聲讀,有感情。

  讓學生從誦讀中感悟文言文的音韻美。

  四、好之樂之---“孔孟”是我(文白之美)

  選擇你比較喜歡的一則,假設你做為孔子或孟子穿越時空,來到當代的教室里,你該用什么的語言向你的學生介紹你的觀點。要符合信、達、雅的要求。并請同時代的“俊杰”給你提出“最忠肯的建議”,以尋求最合理的表達。

  百家爭鳴,各抒已見。評出“十佳孔孟”。

  (“信”即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即表意明確

  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做這項工作之前,要做好預習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1、思考提問法:學生手上資料太多,不可避免地要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因此可采用思考提問法。讓學生自讀,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出標志;其次劃出文中的重點語句,并將自己理解中的難句標出來;并試著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用現代文的形式向同位講述。并以問題的形式將課文內容列出。

  2、語意推斷法: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生可根據上下文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推斷,并可聯系舊有知識點進行合理的猜想。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3、對應翻譯法:也可叫字句落實法。即對每一個字詞要一一對應地落實。。不懂的地方,做出標志,聽老師講解。

  五、與古人居——神交孔孟(再讀文章)

  學生再讀,并試著背誦,融入古時的情境。閉目想著孔孟在春天的田野上領著一群學生在暢游,并諄諄教導著自己的弟子的學業。而學生以崇拜的目光仰視著他們的老師。

  讓我們一起進入那讓人神游天外的地方去吧!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

  學生可以先背誦片斷,然后思考下列問題。

  1學而不思則罔(“而”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與“好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并提?)

  3.弈之為數。(是翻譯成“圍棋是一種技藝”,還是”圍棋作為一種技藝“更恰當?

  4.惟弈秋之為聽。(是翻譯成“只聽弈秋的”,還是“惟有弈秋的話聽進去了”?)

  5.“為是”(是翻譯成“因為這樣“,還是”造成這樣的結果“?為什么?

  二 、居安資深---歸納整理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歸納常見文言現象:

  1、通假字:不亦說乎 左右逢其原 今夫奕之為數 掘井九軔而不及泉 是知也 一日暴之 辟若掘井

  2、古今異義:

  今夫奕之為數(古義:技藝,技能;今義:數量)

  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可能)

  是知也(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雖有天下之物(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一詞多義

  居:與古人居(動詞,生活在一起) 居之安(動詞,保有)

  為:可以為師矣(動詞,做、擔任) 知之為知之(表判斷,相當于“是”,“就是”) 有為者辟若掘井(名詞,作為)

  故:溫故而知新(舊的,已學過的知識) 故君子欲其自得也(所以)

  以:可以為師矣(介詞,憑,把) 君子深造之以道(介詞,按照)

  以至仁伐至不仁(介詞,用)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介詞,按照)

  這是一種學習文言的方法:歸類積累法。可以把學生感性的知識變為系統的知識結構,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三、感受思想之美

  學生找幾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用自己的體驗去解說。比一比誰說得最精彩。

  評出“思想之星”。

  教師指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解析 孔子講的學習,包括禮(包括各種儀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孔子講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所以說不也喜悅嗎?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合,提高品德教育。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 這一句講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于迷誤。思而不學,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問題是否前人已經解決,倘前人已經解決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費了?倘前人沒有解決,不知道從前人已經研究過處繼續前進,再從頭開始,是再走前人已經走過的路,也是浪費。所以一定要學與思結合才行。

  小試牛刀

  “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書應有懷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這樣教導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明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述新舊知識關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述虛心好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述學習主體性第一性原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出現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感悟思路之美

  本文可以說,是關于學習的千古傳誦的經典。那么本文主要從哪些方面談論了學習?

  學生可自已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允許不同意見的爭論。

  可能會有三個方面:

  第一種、從具體內容來說:從以下十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第二種、從學習的不同側面歸納,可分學習方法、態度、原則、

  學習方法: 1、2、8、9、10

  學習態度: 3、4、11、12、13

  學習原則: 5、7

  學習意義: 6

  第三種、從學習的過程要素進行歸納

  (1)要有好的求知態度:好學——謙虛老實——以學習為樂

  (2)要有好的學習方法:按時復習——總結復習,發現新知——學思結合——注重啟發

  (3)要有好的學習原則:居之安,則資之深——積累重要——堅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學習結果——修養身心

  對于以上的分類,不必有太嚴格的界限。學生有可能分的不太清。理解即可。

  五、品味語言之美

  讀完本文后,你對本文的語言有何感受?學生試著說出這篇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并在小組內嘗試進行歸納。注意用文中的句子來例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指點:

  《論語》:事理論證、直接提出觀點兩種議論方式;哲理性強,格言警句多,發人深思,善于在矛盾對立的轉化中展開議論。

  《孟子》:事實論證(例證法,舉例論證)、事理論證兩種;邏輯性強,形象性強,富有說服力。長于事實例證是《孟子》議論的一大特點,而且長于類比,多層次層層推進,顯得邏輯性強。其次善作形象類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為其論據。

  (《論語》的這幾則也能充分地體現《論語》的文學特點。首先,它們全是用當時的規范性口語寫成的,可以說是明白如話。其次,語言自然流暢,簡約樸實,不事雕琢,不求辭采,卻能表達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們有一種從容不迫、多方啟發的風格,體現出所謂“文如其人”的文章規律,使讀者如同親眼目睹那位被學生們譽為“循循善誘”的師長。最后,《論語》不以善譬稱;但偶爾也有生動確切的比喻,使讀者耳目一新。

  關于《孟子》的語言特色,一般認為與《論語》基本相同,屬語錄體。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節。課文中“弈秋誨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為有鴻鵠之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這種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這樣的寓言是為了說理,為了辯論。善于論辯,是孟子的特點。《孟子》里許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戶曉,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等等。孟子的寓言,則多有民間故事色彩。)

  六、昭示個性光彩

  1、孔子教給他的學生子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多元化,人們對這句名言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對此,你又是怎樣看待的?請聯系實際,寫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看法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 科學的老實的學習態度和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看法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古訓,不利于培養我們現代青少年的懷疑和探索精神。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論述的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請你根據上聯,寫出下聯。(寬對即可)

  上聯:時習悅,學思樂,自得喜;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參加《孔孟論學習》的綜合性活動

  A、你將如何向同學介紹孔孟。

  B、選擇其中一則對你影響最大的,結合自身實踐,談談你的理由。

  C、請你講一兩則在學習上運用《孔孟論學習》中的方法很成功的名人故事。

【孔孟論學習】相關文章:

教師年度學習工作計劃03-16

學習進步演講稿范文03-15

學生學習心態的演講稿03-17

學習主題演講稿4篇03-17

學習經驗的演講稿范文03-17

快樂的學習演講稿范文03-15

關于學習演講稿三篇03-14

學校學生學習經驗演講稿03-19

學習是快樂的演講稿范文03-19

認真學習演講稿四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