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活動教案(精選2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趣味數學活動教案(精選2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夠區分四種幾何圖形,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
2.找出由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構成的事物,并能夠找出事物中存在的圖形。
3.萌發對圖形能夠組合成不同事物的樂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二、活動準備
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大小圖片若干,PPT課件,由小棒組合成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圖形基本特征
1、認識正方形
教師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圖片,讓幼兒觀察正方形有幾條邊,再觀察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度,是不是一樣長?(教師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讓幼兒數一數每一條邊是有幾根小棒拼成的,再得出結論四條邊一樣長)
教師總結:正方形有四條邊,并且四條邊是一樣長的。
2、認識長方形
教師出示小棒拼成的長方形圖片,讓幼兒觀察長方形有幾條邊,再觀察長方形的四條邊的長度,是不是一樣長?(教師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讓幼兒數一數每一條邊是由幾根小棒拼成的,再得出結論長方形有4條邊,并且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老師這里有一個盒子,現在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并且告訴我們它是什么圖形,有幾條邊,并且幾條邊的長度怎么樣。
3、認識三角形
教師:小小的盒里還有什么圖形呢,再請一個小朋友摸一摸(教師請一個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請他說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詢問其他小朋友該幼兒說的.對不對,有什么不同意見)
教師:三角形有三條邊(教師順著三角形的邊一條條的摸)
4、認識圓形
教師:老師的魔法盒里還有一個圖形,我們摸出來看看究竟是什么圖形(教師從袋子里掏出圓形)圓形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圓形有沒有邊
幼兒討論圓形有沒有邊,教師引導幼兒圓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二)、尋找隱藏在圖片中和周圍環境中的圖形
教師:圖形寶寶不見了,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找找看圖形寶寶在哪里(教師打開PPT課件,展示兒童簡筆畫如小魚、小雞、花等)
幼兒根據教師呈現的PPT上的圖片找出圖形藏在圖片的哪個部位教師:剛才老師發現你們都能把圖形找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找找看我們身邊有沒有這些圖形(教師啟發幼兒尋找,比如窗戶是長方形、鏡子是正方形等,教師可以讓幼兒放學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沒有這些圖形)
(三)、拼有趣的圖形
教師: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周圍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圖形拼出來的,教師呈現PPT,讓幼兒觀察哪幾樣圖形拼成了什么?剛才是老師拼的圖形,
現在要請我們班的寶寶們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拼出其他更漂亮的圖形。現在我們用這些圖形來拼你想拼的圖案吧(教師分發準備好的圖形,教師指導幼兒拼圖案,比如用長方形跟幾個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四)活動延伸
兩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2
活動目標:
1.在各種事物中,尋找其不同的排列規律,并初步學習表述。
2.在探索尋求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點:
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并學習表述。
難點:
在有規律的排序中會表現2—3種規律。
環境與材料:
1.環境布置:有規律及無規律物體。
2.幼兒人手一份圖:上有三種不完整規律,需添上的圖片。
3.各種實物:塑料珠,塑料鈕扣,印章,套塔
活動流程:
自由探索——發現規律——交流討論——嘗試自由排序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在環境中探索:在環境布置中找有規律的`東西,并在有規律的地方貼上寫有名字的標簽。
2.討論找到的有規律的東西,并講講其排列順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難)
二、發現規律
1、剛才請小朋友找了有規律的東西,現在我這里有了條規律不完整,請小朋友看看每條規律是怎么排的,還缺了什么?(請幼兒補規律)
2、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把規律補完整。
3、教師講評幾種規律。
三、嘗試自由排序
1、剛才找了規律。也補了規律,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規律的東西,手上有數字2的小朋友,按兩種規律來做。
2、講評1—2件作品
3、請做好的去送給弟弟妹妹,并對客人老師說再見。
在接觸了探索型教學模式后,我有幾點體會:
1.主動活動應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由于幼兒不可能處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主動活動內容內化為幼兒發展需要時,必須要符合幼兒個體的原有發展水平,如在找規律活動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有2—3種規律,能力差有——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水平進行個別指導,個別教育,使之也成為主動活動教育大特色。
2要實施主動活動,提供幼兒主動活動的機會與條件,教師必須安排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生動在趣的活動內容,寓學習于活動中,這樣提高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育心理理論告訴我們,在各項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加與被動地參加,創設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創造條件,激勵與引導幼兒主動地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
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的獎勵),并進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節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數學謎語: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
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
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
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在,有些地區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幾何?”
謎底是兩個數學名詞:分數、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現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第4題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作題:
根據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自主創作一幅與數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4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位的第四課時《三角形的內角和》,主要內容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等。
教學內容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學對象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三角形,在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和利用他們已掌握的學習方法,教師把課堂教學組織生動、活潑,突出知識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量、剪、拼、擺等操作學具活動,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主動掌握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生親自動手和歸納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難點:
驗證所有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等。
學具準備: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復習舊知
1、認識三角形的內角。
(1)復習三角形的概念。
(2)介紹三角形的“內角”。
2、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理念】通過復習三角形的`概念的過程,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舊知識而且可以為新知識教學提供知識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過預習,認識結論,提出疑問
2、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進行驗證
①匯報測量結果
②產生疑問:為什么結果不統一?
③解決疑問:因為存在測量誤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進行驗證
①指導剪法。
①分別拼: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③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進行驗證
①指導折法。
①分別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③再次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看書質疑
【設計理念】此過程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通過讓學生動手量、拼等直觀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的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從而明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1、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數。
2、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圖略)
3、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4、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邊形和正六邊形的內角和嗎?(圖略)
5、數學游戲。
【設計理念】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鞏固練習中注意設計層層遞進,既有坡度、又注意變式,更有一練一得之妙,從而使學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總結全課、延伸知識:
1、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是怎樣獲取這些知識的?你感覺學得怎樣?
2、知識延伸:給學生介紹一種更科學的驗證方法——轉化。
【設計理念】課堂總結不僅要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更要關注用什么方法學,要有意識的促進學生反思。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于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二、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
(二)、教師啟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征。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
四、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1)幼兒評價:拼得是什么圖形?誰拼得好?為什么?
(2)教師評價:表揚會應用公用邊的原理、注意用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較多圖形的幼兒。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好嗎?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6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二)聯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幾個?短頭發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發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四)要求:
①合理分工與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你們統計什么?統計結果如何?
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你們碰到過什么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7
活動目標:
1.學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數數。
2.通過操作活動,聯系實際生活,初步理解數的概念,并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3.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的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材料、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活動室。引導幼兒進入活動主題。
2.師: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搬家啦,這么多的老師也都快來幫忙了呢,我們一起來和要去幫忙的老師們問聲好吧。
(二)基礎部分
1.師:現在每位小朋友都變成了小火車的車廂,那你們清楚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呢?
幼兒報數,教師配合指導。
2.師:大一班的小朋友們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們數數都很厲害,你們都能數到幾?
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數3個數字好嗎?
3.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師:森林國王說啦,要闖關成功后才可以去幫忙呦。那我要請你們幫我一個忙啦,看, 圖上有什么?(房子,樹)房子有幾間?有幾棵樹?幾只小動物?你是怎么數的?
教師小結:要數清楚物體的數量,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上往下,不同課件都有對應的點數需求,下載課件需要點數,如果點數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電腦上下載了。或者從左往右,這樣就不會數錯了。
4.教師與幼兒互動,依次請10名幼兒上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5.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圖形并正確的數出來。
師: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這是什么?有幾個三角形?幾個圓形?······你是怎么數的?還有什么?這次你又是怎么數的呢?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確的數出數量,不僅要觀察仔細,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數。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其實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系,是很要緊的,爸爸媽媽經常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去看這個數字。那么今天就請你有空的`時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東西上面有數字?為什么要看這些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綱要》在數學領域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動的內容選材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卻讓幼兒學會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規律。
本節課一共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第二部分中,讓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數量也不同是活動的難點部分。而我在引導孩子解決發現活動的難點時,由于“種”字有點方言色彩,孩子不能準備的理解這個小環節的意思,課后聽其他老師說,如果換成“類”也許會讓孩子更好理解些。還有就是問奶粉下面非要寫上數字四,括號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來的幼兒不多,有個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給出了表揚,繼續追問還有沒有不同的答案?結果沒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訴了孩子,除了桶之外,還有罐、箱、碗等等,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反應有點似懂非懂的。組織好問題的語言是引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的關鍵。
在最后結束的環節中,我的提問上有些不明確“你們還在哪里見過這些數字”。我是想讓孩子回答出類似生產日期、標簽、數量等方面的數字,可有的孩子說了些像電話號碼、車牌號、樓梯號等。這個問題我應該如何問才能問到我想要的答案上來呢?如果說“你們還在那些商品上見到過這些數字,你覺得這些數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語言上準確不準確?
在整個活動的準備、設計到開展,才發現原來在模仿名師的一節課也不是個簡單是事,把名師上課中說的話完全照搬下來未必適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們在模仿中還要有所創新,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根據自己班里孩子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與否,從模仿名師的課當中,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比如在設計問題上,要有預設,語言上要簡單明了。每個環節之后的小結語要怎么說,過度語是如何設計的等等,都要細細揣摩。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字)——一
9.舌頭(打一數字)——千
10.添一筆,增百
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字)——十
11.雙杠(打一數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學名詞)——直線
(二)、生活中的趣味數學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折,再對折,再第三次對折,然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17.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后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
解答:5根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5頁例6,練習十八第1~4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教學重點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1、第3題:算一算,比一比。
0.72÷12=( ) 2.4÷4.8=
0.72÷1.2=( ) 0.24÷4.8=
0.72÷0.12=( ) 0.024÷4.8=
2、例題:
媽媽購買蘿卜和西紅柿的單價和用去的錢如下表。(小黑板)
品種 蘿卜 西紅柿
單價(元) 0.55 1.2
總價(元) 1.1 3
師:買蘿卜多少千克?
列式:1.1÷0.55=
提出:把這道題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除數要乘幾?被除數呢?
將除數變成整數時,被除數的小數點怎樣移動?怎樣補“0”?(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師:買西紅柿多少千克?
3÷1.2=2.5(千克)
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時第一步應做什么?
怎樣移動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最后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
3、練一練
先說出下面各題怎樣移動小數點,再計算。
4、綜合練習。
(1)第1題。
口算,集體訂正。
(2)計算并用乘法驗算。
6.1÷ 0.05 1.8÷0.24
(3)實際應用。
世界上的鳥是鴕鳥,一個鴕鳥蛋約重1.5千克。一個雞蛋約重0.05千克。一個鴕鳥蛋的重量是一個雞蛋的幾倍?
5、作業
練習十八第2、4題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學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數數。
2.通過操作活動,聯系實際生活,初步理解數的概念,并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3.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的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材料、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活動室。引導幼兒進入活動主題。
2.師: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搬家啦,這么多的老師也都快來幫忙了呢,我們一起來和要去幫忙的老師們問聲好吧。
(二)基礎部分
1.師:現在每位小朋友都變成了小火車的車廂,那你們清楚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呢?
幼兒報數,教師配合指導。
2.師:大一班的小朋友們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們數數都很厲害,你們都能數到幾?
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數3個數字好嗎?
3.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師:森林國王說啦,要闖關成功后才可以去幫忙呦。那我要請你們幫我一個忙啦,看,圖上有什么?(房子,樹)房子有幾間?有幾棵樹?幾只小動物?你是怎么數的?
教師小結:要數清楚物體的數量,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上往下,不同課件都有對應的點數需求,下載課件需要點數,如果點數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電腦上下載了。或者從左往右,這樣就不會數錯了。
4.教師與幼兒互動,依次請10名幼兒上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5.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圖形并正確的數出來。
師: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這是什么?有幾個三角形?幾個圓形?······你是怎么數的?還有什么?這次你又是怎么數的呢?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確的數出數量,不僅要觀察仔細,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數。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其實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系,是很要緊的,爸爸媽媽經常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去看這個數字。那么今天就請你有空的時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東西上面有數字?為什么要看這些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出活動室。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1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加法,能根據每次擺黑白棋子的數量列出9的加法算式。
2、感受合作下棋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棋盤八副,圍棋子若干。
2、“8”以內的數字卡片和算式卡若干,“9”的加法算式等。
活動過程:
1、復習8以內的加減。
師:今天幼兒園要舉行趣味圍棋賽,你們想參加嗎?參賽隊員在賽場不能亂跑,要坐在位子上。老師這里有許多的門票,請小朋友們對號入座。
幼兒根據門票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并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2、學習9的加法并列出算式。
(1)熱身賽。
師:比賽馬上開始,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相對的兩人一組,兩人一副棋盤,一人執黑棋子,一人執白棋子。首先,我們來進行熱身賽:兩人一組,每組小朋友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決定誰先出棋。我出示一個數,要求小朋友出的黑棋和白棋合起來是我給你們的數。
(2)趣味黑白棋大賽:學習9的加法,能根據每次擺黑白棋的數量列出9的加法算式。
師:正式比賽現在開始。規則是兩個小朋友為一組擺棋,每擺一次各自列出一道算式。第一輪比賽開始,一個幼兒先出一部分棋子,另一幼兒根據前一幼兒出的棋子的數量,出另一部分棋子,然后兩幼兒根據雙方所出棋子的數量列出加法算式并進行計算。
(3)驗證趣味黑白棋大賽的結果。
師:請把你們列的算式告訴大家。幼兒驗證記錄卡。
(4)同樣的方法開始其他幾輪的比賽,學習其他的幾組9的加法。
(5)最后,請每組幼兒說說他們所列的算式及其結果。
小結和是9的8道加法算式。
3、“9子通”游戲。
師:在畫架上有許多“9子通”的圖譜,里面藏著許多9的加法的秘密,請小朋友找找看,找到了就把它的算式列出來。看誰找得多,看誰找得快,看誰算得對。
4、結束。
檢查幼兒所列的算式并請小朋友說說他是根據棋盤上的哪個部分的棋子列出的算式。
活動延伸:
將模盤、棋子放到活動區供幼兒自由操作。
活動反思:
由于活動的設計源于幼兒的興趣,而且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幼兒在已有8以內數的加減法和9的組成這些知識基礎之后,學習了9的加法,目標的制定符合幼兒的近期發展需要。
在活動中我始終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活動的設計都體現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為達成目標服務,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面廣,這樣能使幼兒在輕松的操作活動中達到目標要求,做到在玩中學數學的目的,同時也重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當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比如,我班幼兒學習數的組成時,已經發現數組成的`交換規律。但是由于我認為幼兒學習了8以內數的加減法和9的組成,已經掌握了這一規律,所以在本次活動就沒有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在今后的數學活動中,我要注意引導幼兒發現數學的規律,讓孩子能做到舉一反三。
活動評析:
活動中教師能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重視個別輔導,注意與幼兒的互動,主動觀察幼兒,及時發現問題并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體現了幼兒數學教育中“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本次活動前幼兒已經學習了8以內數的加法和組成,已經理解了加法的含義,學會了列加法算式計算,因此在學習9的加法時若活動目標:仍然停留在“能根據每次擺黑白棋子的數量列出9的加法算式”的水平上,我認為目標要求太低了。根據大班幼兒的學習能力和活動過程:的情景看,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發現加法交換的關系。“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是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中教師對于數學活動中如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對于可以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因素的挖掘還不夠。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游戲時,常常會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活動。意在通過孩子動手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并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體驗操作的樂趣。
2、培養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四座小房子。
2、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白色、藍色卡紙若干。
3、三種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時貼若干。
4、三種顏色不同、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的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個招聘啟事:說白雪公主要過生日了,小矮人想給她個驚喜,他們想幫白雪公主把房間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鋪地、貼墻、裝飾門簾,但他們太忙,時間來不及,想找人幫忙,你們愿意嗎?
二、幼兒自主操作,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
1、分組讓幼兒操作,依次鋪地、貼墻、裝飾門簾,從易到難,讓幼兒體驗操作的快樂。
A、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正方形卡紙若干,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B、貼墻:提供三種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時貼若干,讓幼兒裝飾墻,讓他們自由探索,只要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就要鼓勵。
C、裝飾門簾:提供三種顏色、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的紙條若干,讓幼兒做門簾,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找出按不同特征的排序規律,感受不同的'美感。
2、自主探索活動的交流:
在每次探索之后,老師要幼兒把他們的活動結果呈現給大家,引導幼兒說出他們是怎么排的,按什么規律,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強調按規律排。
3、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大小、長短、寬窄等多種特征排序。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排序,有規律的排序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4、結束語:
今天我們幫助小矮人為白雪公主裝飾了房間,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定高興,小朋友高不高興呀?我們不僅幫助了別人,還發現了有規律排序的秘密,真值得高興。
三、延伸活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有規律的排序。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游戲時,常常會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活動。意在通過孩子動手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并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整個活動以幫小矮人為白雪公主裝飾房間為主線貫穿始終,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操作積極性,也使他們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活動分三個環節完成,鋪地,貼墻,裝飾門簾,層次清晰,由易到難,讓幼兒自主操作,自己觀察總結,在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又讓他們感受到了有序排列的美感。因為整個活動是裝修家的過程,這就告訴幼兒這是生活中的美,再加上后面的延伸活動,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排序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感受到了數學是有用的數學。
整個活動以操作為主,孩子們學習興趣很高,只是個別能力差的孩子只能完成較簡單的排序,太難的完成起來有點困難。我相信通過鍛煉,他們會做的更好。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3
內容分析:
本次教學內容是排序活動,排序是將由兩個以上組成一組的物體排出序列。幼兒可根據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名稱等排列物體,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規律的排序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數學認知目標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在5-6歲具體表現為: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并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根據大班幼兒思維特點,我在設計中突出讓幼兒感知發現、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以故事“綠毛龜”為主線,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幼兒從發現規律——模仿規律——創新規律——生活運用,層層遞進。
活動重點
為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有規律的方法進行操作;活動難點是創新的排列規律。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協調個體與小組、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我將采取語言引導、動作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進行指導,使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學目標:
1.發現和體會事物間的排列規律。
2.嘗試創造性地按某種規律進行拼擺活動,發展思維能力。
3.感受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具:PPT課件、青蛙、烏龜圖片各四張
2.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板、各色吸管若干
教學過程:
一、發現規律
(一)聽故事,找規律。
1.在《綠毛龜》這個故事中,當聽到“綠毛龜”三個字的時候馬上坐下。
介紹玩法:綠毛龜有個最大的愛好:收集小朋友的凳子。如果你聽到我的故事里出現了“綠毛龜”三個字就馬上坐下,不然它會把你的凳子收走。
2.出示青蛙和烏龜的圖片:小朋友發現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3.小結:像綠青蛙和綠毛龜這樣一個接著一個重復的排列,我們就叫它有規律的排列。
(二)觀察PPT,討論,分析,推理,發現按物體名稱、數量、方位的差異進行排序的規律,并想象續排。
師:綠青蛙和綠毛龜已經想好要去找誰玩了,你們覺得它們來到了誰的家里?
1.介紹小兔——小兔是只特別喜歡有規律生活的動物,它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小朋友發現什么是有規律的?
2.孩子們討論交流發現的規律,并續排。
(1)可愛的小動物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如果繼續的話你知道后面會是誰嗎?
(2)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下一棵是怎么樣的?
(3)小魚,它是什么樣的規律排列的,繼續排列的話后面會是怎么排的?
(4)天空中飄來了氣球,氣球后面會有白云,它們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氣球的數量不變,白云每次增加一朵重復的排列,我們叫它遞增規律。)
3.小結:小兔家里這么多有規律的東西,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稱,如:小雞、小狗、小猴這樣排的。有的是按照大小、高矮來排的。有的是按照方向:上下、左右這樣排的。還有的'是按照數量的變化:遞增、遞減。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
二、模仿規律
根據PPT中的規律讓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續排,體驗按順序排列隊伍的有趣。
(一)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1.師:高的大的向日葵,我們給它設計一個好看的動作,你會設計什么動作?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會設計什么動作呢?
2.幼兒體驗:我們來試一試和向日葵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3.小結:有規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么動作,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二)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1.師:我們也來給小魚設計一下動作,頭向上的小魚你會設計什么動作?頭向下的小魚你設計的動作又是什么呢?
2.幼兒體驗:我們也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3.小結: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我們的隊列有規律又好看!
三、創新規律
(一)幫助綠毛龜和綠青蛙鋪小路。集體討論,如何創新規律。
師:綠毛龜和綠青蛙遇到一個問題,需要小朋友幫它們解決。
1.介紹操作材料。
2.啟發幼兒討論:用只有一種顏色的吸管要怎樣擺成有規律的、與眾不同的小路?
(二)第一次操作,要求:有規律、與眾不同。
1.幼兒操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創新排列規律。
2.作品展示,師幼總結創新之處——從物體數量、方位等方面的變化。
(三)第二次操作,運用總結的經驗再次創新排序。師:小朋友鋪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知道別人是怎么擺的就學習到了又一個方法,這一次,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設計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擺出更有創意的小路。
1.幼兒再次操作,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創新排序。
2.再次分享,交流。
3.小結:小朋友的第二次創新更大膽,在數量、方向上都做了一個更大的變化。我們為綠青蛙和綠毛龜鋪設的小路就更豐富多彩了。
四、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感受規律的美。
1.師:今天我們做了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用各種各樣的規律幫助綠青蛙和綠毛龜鋪路,綠青蛙和綠毛龜都特別的高興。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規律的排序,請小朋友欣賞欣賞(PPT)。
2.小結:像這樣四季的輪回,還有生活中用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規律的排序,排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多姿。
延伸活動: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規律的?我們一起在幼兒園里找一找吧!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欲望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公園買門票,然后,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
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生1:我們是數的,數了數這些小朋友一共有13個人。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第一次來了8個人,然后接著往下數,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們是把后來來的5個小朋友中的2個人先和8個人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生4:我們是把8個小朋友分成5個小朋友和3個小朋友兩組,然后把這5個小朋友和后來來的5個小朋友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后從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教師根據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數法、接數法便不再出現或很少出現。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匯報:
生1:從9中拿出2,與8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2:從8中拿出1,與9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學生做對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
根據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認識=、>、<表示的意思和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0~5的認識,今天我們將來認識“=”、“>”、“<”,并學會用“=”、“>”、“<”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板書:“=”、“>”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
①圖上畫的是什么? ②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多少只? ③你能說說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哪種動物的只數一樣多?
(2)同樣多。
①小兔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貼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4只小猴,并用線連一連。
板書:4 4 1.“想想做做1”。
在圓圈里填上“>”、“<”或“=”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數哪個多?哪個少?(同樣多) 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說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樣多)④4和4同樣多,我們就說4=4。(板書:4=4) 老師指著等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等號。
(板書:等號) 讀作:4等于4。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讀。
⑤書寫等于號,在書上第18頁上先描后寫。
2.教學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黑板上貼上5只小松鼠,并板書: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3只小熊。(并板書: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小松鼠和小熊誰多誰少呢
(教師邊連線,邊提問)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樣?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樣?(板書: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書:5>3) 指著大于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大于號
(板書:大于號) 讓學生齊說大于號,再指名說。
大于號開口一頭向哪邊? (向左) 尖的—頭向哪邊?
(5) 觀察式子5>3,提問:大于號的開口一頭和尖的一頭,哪頭大? 哪頭小? 開口大的那頭對著大的數還是小的數?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數?這個式子讀作“5大于3”,板書;5大于3。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說。
(6)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了“大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 結果怎樣?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說成5大于3,寫成5>3。
3.教學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樣?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書:3<5) 指著“<”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小于號。
(板書:小于號) 指導寫“<”,在書第19頁上先描后寫。
(3)觀察式子“3<5”,提問:小于號和大于號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 領讀“3小于5”,齊讀,同桌互讀。
(4)剛才我們學習了小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說成3小于5,寫成3<5。
(5)同樣一幅圖,為什么可以說成5>3,也可以說成3<5呢
(比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4.小結
這一節課學習了“=”、“>”和“<”,它們寫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兩個數的大小,不管“>”還是“<”,開口對著大的數,尖的一頭總是對著小的數。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題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指名說一說每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是多還是少?圓圈應填什么符號?
2.“想想做做2”。
在圓圈里填上“>”、“<”或“=”,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啊?你學了哪些本領呢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6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1、小衛到文具店買文具,他買毛筆用去了所帶錢的.一半,買鉛筆用去了剩下錢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問小衛原有( )錢?
2、蘋蘋做加法,把一個加數22錯寫成12,算出結果是48,問正確結果是( )。
3、小明做減法,把減數30寫成20,這樣他算出的得數比正確得數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結果是10,正確結果是( )。
4、同學們種樹,要把9棵樹分3行種,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幾種
辦法來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給小剛2本后,兩人本子數同樣多,小剛原來
有( )本本子。
二、小組討論
三、指名講解
四、評價
1、同學互評
2、老師點評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7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秘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后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后老師會繼續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8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數學教案——秋游。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某學校要秋游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建立模型,教案《數學教案——秋游》。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2)學生獨立試做,然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討論估計試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3)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啟發學生想一想,怎樣試商?會發現什么技巧。 (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么時候商會小?)
3、由學生發現提出并解答:積大了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大呢?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確定商?
4、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發現提出并解答:積小了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小呢?
5、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商的大小情況。 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說一說,解決五年級學生如果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本課
五、布置作業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19
學習內容:
“分梨”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并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只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么籃內的梨就沒有剩余,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著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后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只籃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后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后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游戲。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2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 培養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 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教學難點: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愿這一節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二、知識新授與應用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圖2:看著黑點身體前后移動。
讓學生跟著要求做,然后說一說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圓!這幅圖形如此巧妙,以至于會促使你的手指沿著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三、回顧小結:
學生談收獲。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2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思想進行比較多與少及多(少)幾個。
2、通過各種聯系使學生學會用畫圖或計算的方法來進行移多補少。
3、學生通過練習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用畫圖的方法進行移多補少。
教學難點:
用計算的方法進行移多補少。
教學過程:
一、數學故事吧——聰明的阿凡提
一天,阿凡提與皇帝的侍衛官開玩笑,說:“你過兩天就要死。”事正湊巧,兩天后,那位侍衛官真的從馬上摔下來死了。皇帝聽了大怒,認為阿凡提說了不吉利的話侍衛官才死的,于是要把阿凡提處死。
行刑前,皇帝問阿凡提:“你既然知道侍衛官什么時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嗎?”
阿凡提想了想,斬釘截鐵地告訴皇帝:“尊敬的陛下,我昨夜看了星象,我要比陛下早死兩天。”
皇帝聽了,害怕了,心想:既然他的話那么靈驗,我把他處死了,那兩天后我豈不也要歸天了?于是愚蠢的皇帝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二、名題典中典
例1、比一比,哪一行的★多?怎樣移,兩行的★一樣多?
★ ★ ★ ★ ★ ★ ★ ★
★ ★ ★ ★
1、全班讀題,并嘗試自己理解題意。
2、學生嘗試獨立移動★,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步驟做題:
a.先運用:一一對應“得出哪行多,多多少。
b1.把多出的4顆★用畫圖的方式用箭頭代替★的移動路線,把多余的4顆★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放在兩行。或把多出的4顆星按順序一顆一顆地分,直到分完為止。得出第一行要分2個給第二行。
b2.用計算的`方法,由4可以分成2和2 ,得出第一行要把多出的4顆★分2顆給第二行。最后得出每行都是6顆★。
4、學生總結回顧方法。
例2、從第一行拿走1個蘋果放到第二行,兩行的個數同樣多,第二行應擺幾個?
第一行擺:
第二行擺
猜猜他幾歲(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獨立思考,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把文字信息轉換成數學信息。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3、在解決數學問題中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故事吧——一美元的價值
在一個晚會上,蕭伯納正在專心地想他的心事。
坐在旁邊的一個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問道:“蕭伯納先生,我愿出一塊美元,來打聽你在想些什么。”
“真抱歉,”蕭伯納回答說,“我想的東西真的不值一塊錢。”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蕭伯納不動聲色地答道:“我正在想您啊!”
二、名題典中典
例1. 小峰今年10歲,他比爸爸小28歲,去年他比爸爸小幾歲?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22
一、設計意圖: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初步感知一組物體的相對大小,但是對于系統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體大小的語言能力還存在個體明顯差異。在操場玩耍時能指認出哪個是大球,哪個是小球,個別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說:這個是大球,大部分幼兒不愿開口或者合著同伴說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開展本次活動,本設計以系列生活游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玩游戲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并學習按物體的大小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并區分物體的大小。
2、嘗試用一句話正確表述物體的大小。
3、能主動參與,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小朋友夏天喜歡吃什么水果呀?幼兒一起回答:西瓜 教師引出PPT 上的第一張幻燈片:兩個西瓜
(一)兩個西瓜入場,初步感知大小的變化。
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的客人,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兩個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
小朋友 喜歡吃什么水果? 蘋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張幻燈片:蘋果
(二)腦子轉一轉:在我們看的動畫片中,回憶回憶,都有哪些動畫 人物,你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動畫人物?
老師:小嘴巴閉起來,轉動腦子想一想,舉手回答,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兒:米奇、喜羊羊、海綿寶寶、天線寶寶、蜘蛛俠、奧特曼、大黃鴨
老師: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哪些動畫人物?引出幻燈片
老師:這是什么呀?它們誰是媽媽?誰是寶寶呢?
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以為客人,小朋友鼓掌歡迎它出場。
老師:這是什么呢?它兩個誰是老大?小朋友向他兩個學習一下,笑一笑哇,我們小朋友都和他們一樣,非常的開心。
看誰在跳舞呢?是海綿寶寶在跳舞嗎?老師遇見了一個問題:
老師總是分不清他們誰是哥哥了,誰能告訴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寶寶的熊掌丟了,幫熊爸爸熊寶寶找一找 他們的熊掌
提問:這上面有幾個熊掌?
幼兒上來自己操作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戲送禮物:大大和小小難得來我們這做客,我們送些禮物給他們吧。(初步認識大小標記,知道從一堆東西中先找到同類的兩種物體再進行大小的分類。)
1、認識大小標記
老師:“這里有一些東西作為禮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們看,大大的家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大大的,它叫大標記。小小的家也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是小小的,叫小標記。”
2、師:我們一起來找找哪些禮物是送給大大的,哪些禮物是送給小小的。送給大大的禮物放在大標記的籃子里,送給小小的禮物放到小標記的籃子里。
3、教師與幼兒一起指認禮物送給誰。
(五)結束活動
老師:我們禮物可真多,我們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動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 23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設計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帶、彩帶等。
3、玩具小熊一個,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并講出其中的規律出示玩具小熊,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小熊)
師:小熊他今天可開心了,因為他搬新家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觀看課件畫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嗎?(漂亮)
師:今天小熊還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請可高興了,他們要出發啦!
師:(觀看課件畫面)哦,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條小路,哇小路上還有好看的小石頭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走的小路上的小石頭是怎樣的。
師:先來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頭是怎樣的呢?(一塊紅色一塊綠色一塊紅色一塊綠色……)
師: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頭小路。小貓走的小路呢?(一塊綠色兩塊藍色一塊綠色兩塊藍色……)
師:小貓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頭小路。小狗呢?(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
師: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頭小路。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三條小路看上去漂亮嗎?(漂亮)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小石頭的排列有規律)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1)引導幼兒發現并嘗試接著規律排列師:到了小熊家,小熊請三位好朋友吃點心啦!咦?怎么是個空盤子呀?原來這是個神奇的盤子哦,盤子上有一些花紋,只要將盤子上的花紋按一定的規律說下去,好吃的點心就會出現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想)師:看看小兔拿到的盤子是什么花紋?(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接下來應該怎么排呢?(與老師一起講述)(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看看對不對?哇,是什么好吃的點心呀?(蘿卜)師:小貓的盤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來應該怎樣呢?(請幼兒講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點心呀?(小魚)幼兒與老師一起吃美味的"小魚"。
師:我們也來幫幫小狗吧!誰愿意來說一說?(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接下來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骨頭出現)
(2)拓展幼兒思維師:小朋友,除了這些排列,你們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排列?(兩個高人兩個矮人……三個大碗兩個小碗……)
二、應用創作師:吃完了點心,小熊要請大家唱歌跳舞啦,你們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嗎?(漂亮)那讓我們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簡單介紹各小組的活動內容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花環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線;腰帶和彩色絲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動吧!
2.幼兒自選小組活動
(1)裝飾花環
(2)串項鏈
(3)裝飾彩帶裙
三、評價活動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觀賞,評價個別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四、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把自己打扮起來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歡樂起舞)
師: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和小熊說再見了,小熊再見!(揮手離開小熊家)
【趣味數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秋游趣味數學教案10-15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接龍》08-30
趣味語文活動課教案09-03
巧斷金鏈中學趣味數學教案06-21
《文學的趣味》教案06-13
趣味折紙教案09-21
趣味折紙教案09-21
趣味折紙教案09-21
趣味折紙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