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總結
關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總結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夸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了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后盾。
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預習時建議教師要有預習的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特別是低中年級的學生,這樣學生在預習可以有的放矢,還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于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還可以想一想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與老師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后復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然后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盡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么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鉆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教師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就個體學習的內在的質而言的,關鍵是看自我在學習活動和學習行為中的角色地位與表現。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他主學習”或“機械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問和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而隨著歲月的延續,往往有許多的兒童的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們教育者扼殺了,那就是把許多有問題的小嘴教成了沒有問題的啞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發問時,學生往往不能說到關鍵之處。這時,教師應以激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發問的熱情。
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關鍵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言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四、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利用信息資源,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實踐;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等。對學生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學到比原先更多的東西。利用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我在教學“射線和角的認識”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直線、線段、射線的形成以及它們間的關系,較為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掌握三種線各自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學生的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例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并且花時較多,而利用計算機模擬剪拼,把圓等分成8份、16份……多次投映,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到妥善解決,得到了圓面積公式,并有機的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這樣,既有效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益,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并樂意學數學。我們正是想通過這種努力,呼喚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
然而,一味地強調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效益。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要借助于信息技術來完成;并不是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一定是好的教學。如果僅僅是把教材內容搬上了屏幕,用投影機來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種不講效益的整合。在使用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課件,課件始終應服務于教學而不是教學圍繞著課件。避免一堂課只是教師不斷表演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把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除了欽佩,就是審美疲勞,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感覺是在電影院一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身體力行”,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為準則。整合的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傳統教學不便解決或無力解決的教學問題上,放在那些切實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解決的教學問題上。
五、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復,但我們要善于抓反復,反復抓。如此,學生怎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孩子們今后能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導學案的編寫格式和高效課堂建設03-19
關于提高數學教學有效策略報告范文03-19
數學教學策略設計(通用7篇)02-16
創新教育的教學策略總結01-28
小學數學研修的反思與總結02-26
小學數學教學評課范文總結09-25
策略教學反思大全03-20
小學數學組作業檢查總結范文03-20
小學數學集體備課總結(通用18篇)04-03
兒童早期寫生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總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