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貨幣的神秘面紗的教案
關于貨幣的神秘面紗的教案
1.貨幣的本質。
(1)生活需要商品:我們吃、穿、用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都要到市場上去購買。這些物品是人們耗費一定的勞動生產出來的。他們生產這些物品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換。
(2)商品的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3) 一般等價物的含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商品。
理解這一概念,主要應把握三層含義:第一,它首先是一種商品,是某一市場上人們比較認同、樂意接受的;第二,它自身有一個演化的過程;第三,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
(4) 貨幣的含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的產生:歷史上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貝殼、布匹等。后來,由于貴金屬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損、便于保存和攜帶等特點,逐步地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了一般等價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
(5)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一種商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價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貨幣和其他一般等價物又有不同,只有當貴金屬用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標志貨幣的正式產生。
貨幣和其他一般等價物都是商品,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商品價值。但貨幣與其他一般等價物又有區別,表現在:(1)產生時間不同,其他一般等價物出現的時間比貨幣早。(2)特征不同,如貨幣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量的交換;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易于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于攜帶,以便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易。其他一般等價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但也存在不足之處。(3)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其他一般等價物不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物物交換: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交換,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交換越來越頻繁,交換范圍越來越廣,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交換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為物物交換成功的前提是交換雙方恰好都需要對方的商品,這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尋找,或者經過很復雜的一系列過程才能實現。
一般等價物:人們在長期的交換過程中,找到了克服“商品一商品”交換困難的辦法,這就是先把自己的東西換成市場上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種大家普遍樂意接受的商品便成為一般等價物,它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各種商品進行交換的媒介。
商品的價值:不同的商品所以能進行交換,是因為生產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而這種體力和腦力的耗費是沒有差別的,是任何商品的生產所共有的。商品的價值就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基本職能
(1)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體現,指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貨幣從產生時起,就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
(2)價值尺度。
①定義: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價值尺度。
②貨幣為什么能成為價值尺度:貨幣能夠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貨幣產生以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
③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就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價值尺度與價格的關系。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貨幣產生以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對貨幣來說,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而對商品價值而言,就表現為商品的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④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的大小成正比,與貨幣本身的價值成反比。
⑤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要觀念上的貨幣即可,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⑥貨幣充當價值尺度,自身必須確定一個計量單位,即貨幣單位。
(3)流通手段。
①定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②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一貨幣一商品。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關系。這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進行交換。
③初期的商品交換與商品流通的關系。初期的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即: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后,交換就以貨幣為媒介,這種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為:商品-貨幣-商品。
④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現實的貨幣),而不能只是觀念上的貨幣。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的。
⑤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貨幣除了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都是在兩個基本職能基礎上派生出來的。
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當作社會財富的代表而保存起來,這時貨幣執行著貯藏手段職能。一般說來,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應是足值的金屬貨幣(如金銀條塊等)。
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是隨著商品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支付債務。后來,又被用來支付地租、利息、稅款、工資等。
當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在臥與國之間轉移時,就具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只有貴金屬金銀充當世界貨幣。現在,某種紙幣,例如美元,也具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
3.紙幣
(1)紙幣產生的原因: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筆交易都要核實重量、檢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現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和面額價值的鑄幣。金屬鑄幣在長期流通過程中逐漸磨損,成為不足值的貨幣,卻不影響它同足值的鑄幣一樣使用。這就決定了可以用貨幣符號來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結果就出現了紙幣。
(2) 紙幣的含義: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發行的。制造假幣的行為在各個國家都是犯罪行為。二是國家現在正在強制使用的。國家以前強制使用的而現在不再強制使用的,則不能在市場上流通。這兩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3)紙幣的發行規律:商品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量與價格水平的乘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即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成反比。
(4)紙幣的優點: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所以,紙幣被世界各國普遍使用。
在“商品一貨幣一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一貨幣”階段的變化既重要又困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為什么說這個跳躍不成功,摔壞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商品生產者只有把商品賣出去,并且賣出好價錢,才能生存發展下去。如果商品賣不出去,就意味著他白白付出了勞動,他所需要的商品也買不回來。要使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并賣出好價錢,商品生產者就要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經濟現象,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是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
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為社會需求不足、物價水平疲軟或下跌,通常伴隨經濟衰退出現。流通中貨幣相對不足會引發通貨緊縮現象,導致商品零售價格出現持續負增長,從而導致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生產經營者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花錢,銀行金融機構不敢貸款等現象,整個經濟處于長期蕭條的狀況。
【貨幣的神秘面紗的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貨幣的運用03-19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