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時間:2022-06-30 12:35:54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通用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1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等因素無關。進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和解答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

  (三)教具:

  彈簧秤、玻璃水槽、水、細線、石塊、體積相同的銅塊、鋁塊、木塊、橡皮泥、燒杯。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學生筆答課本章后的“學到了什么”問題1和2。然后由一學生說出自己填寫的答案。教師講評。

  2.270克的鋁塊體積多大?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演算,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回指導,并對在黑板上的計算進行講評。

  二、進行新課

  1.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等因素無關。

  ①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提問: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

  學生回答并說出分析結果和道理。

  教師演示實驗:把鐵塊用較長一些的細線拴好,掛在彈簧秤上。先稱出鐵塊重(可由學生讀值)。將鐵塊浸沒在水中,彈簧秤的示數減小,問:這是什么原因?由學生讀出彈簧秤的示數,計算出鐵塊受到的浮力。將鐵塊浸沒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靜止后,由學生讀出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較兩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沒有關系。換用其他液體進行實驗,可得出同樣的結果。

  教師從理論上分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無論物體位于液體中的哪一深度,由于液體的密度和它排開的液體的體積不變,所以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變。因此,這個物體無論處于液體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提問:浸沒在同一種液體中的物體體積相同,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取一塊橡皮泥,將它捏成立方體,用細線拴好,用彈簧秤稱出橡皮泥重。將它浸沒在水中,讀取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求出它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上讀值和計算由學生完成)將橡皮泥捏成球形,按上述實驗步驟,求出它浸沒在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

  總結:比較兩次實驗測得的浮力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提問:由學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上述實驗結果。教師總結。

  ③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

  提問:將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鋁塊浸沒在水中,哪個受的浮力大?

  演示:將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鋁塊用細線拴好,用彈簧秤測出它們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

  總結:比較兩次實驗結果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無關。

  提問:由學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上述實驗結論。教師總結,并結合復習提問2的分析指出,有的同學認為“較輕的物體受的'浮力一定大”的看法是錯誤的。

  ④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無關。

  提問:體積相同的鐵塊和木塊放入水中后放手,鐵球下沉,木塊上浮,哪個受的浮力大?

  學生討論,教師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總結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無關。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分析,教師總結并板書:“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密度、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2.例題:(出示小黑板)

  ①如圖12-4所示,甲、乙兩球體積相同,浸在水中靜止不動哪個球受到的浮力大?為什么?哪個球較重?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解:甲球受到的浮力較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甲球浸沒在水中,乙球是部分浸沒在水中,故,甲球排開水的體積大于乙球排開水的體積。因此,甲球排開的水重大于乙球所排開的水重。所以,甲球受到水的浮力較大。板書:“F甲浮>F乙浮”

  浸在水中的甲、乙兩球,甲球較重。分析并板書:“甲球懸浮于水中,G甲=F甲浮

  乙球漂浮于水面,G乙=F乙浮

  因為:F甲浮>F乙浮

  所以:G甲>G乙”

  小結:解答浮力問題要學會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分析。對于漂浮和懸浮要弄清它們的區別。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浮力問題的重要方法。

  例題:有一個空心鋁球,重4.5牛,體積是0.5分米3。如果把這個鋁球浸沒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它是上浮還是下沉?它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要求全體學生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演算,由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師針對演算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講評。

  要求學生答出:

  由于鋁球全部浸沒在水中,所以V排=V球=0.5分米3=0.5×10-3

  米3。

  F浮=G排水=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5×10-3米3=5牛。

  因為:F浮>G球,所以鋁球上浮。

  鋁球在水中上浮,一直到露出水面,當F浮=G球=4.5牛時,鋁球靜止在水面上。此時鋁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鋁球的重。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要明確鋁球是研究對象。判斷上浮還是下沉以及最后的狀態要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應用公式計算求解。

  3.總結計算浮力大小的四種方法:

  應用彈簧秤進行測量:F浮=G-F。G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F為物體浸入液體中時彈簧秤的示數。

  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求規則固體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此式可計算浸在液體中任意行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根據物體漂浮在液面或懸浮在液體中的條件F浮=G物,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求物體受到的浮力。

  三、布置作業:

  本章課文后的習題6、7、9。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課型與課時:科學探究型課2課時

  三、重點:在探究浮力的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去猜想。

  難點:設計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四、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溢水杯、燒杯、水。

  五、教學思路:本節課的教學順序沒有按照課本的順序來,因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較好。從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問題,再教學生進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題,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實施。中間可以不要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內容進行過渡。但“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內容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可以作為第二課時的內容進行。

  本節內容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內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關于浮力的大小要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與收集證據、評估、交流等環節。

  第二課時,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和無關。這要經歷分析論證、實驗驗證兩個環節,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六、教學過程:1、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平時都喜不喜歡聽故事呀!

  生:喜歡。

  師:今天,在上新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相傳,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亥尼洛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但是,這個國王相當多疑,t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王冠中的金子。國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純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卻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當他跨入盛滿水的浴桶后,隨著身子進入浴桶,他發現有一部分水從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馬上意識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記了自己還光著身子,便從浴桶中一躍而出奔向王宮。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學家們發現真理時的喜悅是讓人無法想象的,他這一聲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誕生。同學們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嗎?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生活中我們都見過萬噸巨輪能夠載貨遠航,巨大的熱氣球能夠騰空而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現象的發生呢?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說一下呢?

  生:是因為它們都受到了浮力。

  師:這位同學解釋的很好!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首先,我們要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什么是浮力。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請同學們聽清老師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實驗中應該做些什么:

  第一,同學們先測出石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

  第二,將石塊完全浸入水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數據記錄在125業藍筐內。看一看,示數到底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第三,將鉤碼拿出水中,看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達到與第二步相同的結果。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的實驗都做完了嗎?

  生:做完了。

  師:實驗做完了,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你用什么方法能夠使空氣中彈簧測力

  記的示數與第二步相同。

  生:用手向上托物體。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能夠得到一個怎樣的實驗結論呢?

  生:我得到的實驗結論為: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豎直向上的托力。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豎直向上的托力,那么,

  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是否有托力的作用呢?現在同學們一起來跟我看一下這個實驗。

  (教師演示書上124業實驗7-20)

  師:在剛才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把氣球的氣針插入籃球后,氣球膨脹,而此時的杠桿為什么不平衡呢?

  生:是因為左邊籃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

  師:通過剛才的這個實驗,同學們又能夠得到怎樣的一個實驗結論呢?

  生: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也有豎直向上的托力。

  師:這兩個實驗都做完了,通過這兩個實驗同學們又能夠得到怎樣一個實驗結論呢?

  生: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托力。

  師: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好,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把這個托力叫做浮力(buoyancyforce)

  現在我們仍然回到剛才第一個實驗中,我們作實驗時可以看到把石塊放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記的示數變小了,是因為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浸入水中的石塊到底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生:石塊受到重力G、浮力和拉力,

  師:很好,這個物體在這三個力的作

  用下處于靜止狀態。所以。

  這便是我們學習測量浮力大小的第一種方法,

  稱之為用稱量法計算物體的浮力。浮力是否是力的一種呢?

  生:是。

  師:它是否滿足力的三要素呢?

  生:滿足。

  師:因此,浮力也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由力的平衡的知識可知,物體在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在向下的重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因此浮力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是豎直向上的。而這三個力都作用在物體上,所以浮力的作用點在物體上。

  師:以上便是我們這堂課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什么是浮力,以及如何用稱量量法計算物體的浮力大小。

  剛才通過實驗得到的稱量法計算浮力的公式:

  應用這個公式計算浮力是相當有限的,因為萬噸巨輪的重力是不可能用彈簧測力記來測量的,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如何計算。

  師:上課前,給大家講的故事,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發現計算浮力大小的另一種方法。在阿基米德發現中,他發現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它排開液體的重力有一定的關系。那么,今天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重溫阿基米德的發現。首先,請同學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特殊的杯子,它被稱為溢水杯,當向溢水杯倒入水后,水高于溢水口時,水便會從溢水口向外流出,等溢凈后。將物體放入溢水杯,用燒杯將水接住,就知道物體放入溢水杯后有多少水被排出。那么,哪位同學能大膽的猜想一下,物體所受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我的猜想結果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師:我們的猜想究竟是否正確呢?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要驗證物體所受浮力與此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3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的主要內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輪船漂浮的原因,學習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體靜力學中的一條基本定律,是解決浮力問題的重要依據之一。從知識體系上來看,本節內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基礎上,進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節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并為下一節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奠定基礎

  (2)教法建議

  本節是讓學生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讓學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是學好本節課的關鍵。浮力的產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學習向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之一。為了在這部分給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搭好臺階,修訂教科書利用前面學過的液體內部不同深度壓強不同的知識,分析了浮力產生的原因;另外,從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引導學生得出與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有關。這樣就較原教科書的設計梯度更小些,利于學生理解。不然學生在得出排開的液體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總是很難想到為什么要稱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3)學情分析

  教材通過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當然,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數學表達式F浮=G排液,還可推導出F浮=,從而了解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其它因素無關。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初二學生的思維多停留在感性階段,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很難完全理解這一點,更不能熟練應用。因此,進行阿基米德原理內容教學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課時時間,讓學生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通過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學生親身感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材料、形狀、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無關。同時,通過該探究活動,也可培養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問題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這一切,都能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礎。

  (4)學法建議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課內課外”、“個體合作”的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鉆研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有關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重點難點

  由于上節課探究了“認識浮力”,本節教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猜想,進行探究,集中一個目標探究阿基米德原理,這樣循序漸進,同時減少了本節課的容量,易學便教。另外,教材沒有給出具體的實驗步驟,而只給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并用明了的圖示提示實驗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本節教學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過程是本節教學的重點。本節教學難點: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所限,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浸在”和“浸沒”的區別,“排開液體的體積”和“物體體積”的關系等,因此,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

  師提問:上一節我們學習了浮力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回答:浮力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師:用秤重法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時,需要采用哪些具體的步驟?

  生:先測重力G;再測視重F拉;浮力F浮=GF拉

  老師講解:浮力的測量方法 二次稱重法(可以直觀的看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師:看看視頻演示實驗,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怎么變化的,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呢?

  二)學生感受活動:把空的飲料瓶輕輕的壓入水中(不要裝滿),觀察水面的變化,并且說說你手臂的感受。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結論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了來自于液體向上的浮力

  2.把飲料瓶壓的越深,水面上升越多

  3.把飲料瓶壓的越深,瓶子受到的浮力越大

  引入上節課我們已經感受了,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既然同時和液體的密度和體積有關,大家能想到這兩個量實際上決定了什么嗎?

  物體的密度和體積決定了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重量)

  (三)提出問題: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能建立怎樣的直接的數量關系?

  老師引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怎樣測出被液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學生過程整理收集排開的液體,并測量出這些液體的重力(排水法測物體的體積,阿基米德的貢獻)

  學生動手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

  a.如圖1放置燒杯,使水正好不溢出(裝滿水)

  b.如圖2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重G

  c.如圖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桶重G1

  d.如圖4將石塊浸入燒杯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減小, 石塊排開的水從溢水口流到小桶中,當石塊完全浸沒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e.如圖5測出小桶和排開水的重力G2

  f.利用公式,算出石塊受到的浮力

  物重G/N空桶重G1/N物塊浸入水中后測力計的讀數F/N空桶和排開水重G2/N物塊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塊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換其他物體再做一次

  物重G/N空桶重G1/N物塊浸入水中后測力計的讀數F/N空桶和排開水重G2/N物塊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塊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

  (四)分析評估

  師:我們通過表格可以看出什么嗎?引導學生分析表中數據可以得到

  生:物體受到的水的浮力的數量和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大小相等

  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鐵塊在浸沒水中和部分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再用溢水杯和薄塑料袋收集所溢出的水,并測出所排的水重即G排液,從而進一步建立浮力與所排液體重力大小的關系:F浮=G排液。

  (五)老師針對阿基米德原理總結:1.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等時,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2.液體密度相等時,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3.阿基米德原來適用于氣體。

  (課后可以建議學生再利用酒精做相類似的實驗,得出相關的結論。)(六)阿基米德原理簡單的應用

  師:人們游泳時,會有這樣的體驗:慢慢走入水池,發現身體慢慢要浸沒時,池底對腳的支持力一直減小,到最后,沒有了腳踏實地的感覺,支持力幾乎為零。這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人在慢慢走入水池的時候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所以他受到的浮力增大,水池底部給她的支持力也減小。

  師:假如一位重500N的同學正在體驗這種感受,求人所受浮力的大小?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g=10N/g,水的密度1.0×103g/3)

  生:解答。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4

  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為了加深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認識,教材分物體全部浸沒和部分浸入水中兩種情況從實驗得出原理,并且通過兩個例題的處理,加深同學們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學生分析

  許多學生有過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從淺水區走向深水區的經驗,可以讓這些同學描述其感受,而后發動學生討論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使其明確他在走向深水區過程排開的水的體積在增大,從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在不同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所以浮力在這種情況下與深度無關,糾正學生由于親身體驗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會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采用教師邊演示邊提示,學生配合邊觀察邊分析的方法,實現師生互動,最終總結結論并歸納實驗定律。之后通過實例練習,加深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難點:對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總結。

  五、教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個,小桶一個、物塊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幻燈片

  教學策略:

  一、設計思路: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個實驗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兩個實驗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演示完畢得出結論之后,進一步通過例題加深學生對定律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邊歸納

  教學流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回答)

  2.我們現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體受到的浮力?(學生作答)

  二、引入新課:

  教師: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兩種方法來求物體受到的浮力,但是它們的使用范圍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需要另外一種方法來求浮力,以解決前兩種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

  教學流程:

  三、新課教學設計

  (一)演示實驗:

  演示教材12-6要求的實驗

  1.準備實驗,通過幻燈片介紹實驗的器材。

  2.請同學們根據已經學過的內容討論實驗的方法以及步驟,教師做簡要的小結。

  3.介紹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的各種器材的使用及其和幻燈片中器材的對應關系。

  4.按照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進行實驗,并在操作時提醒大家注意使用儀器時的注意事項。

  5.邊實驗邊記錄結果,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實驗的結論。

  演示12-7的實驗,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條件的變化,并引導學生結合兩個實驗的結果,歸納出具有普遍實用價值的實驗規律——阿基米德原理。

  (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寫出其數學表達式:f浮=G排=ρ液gV排,并介紹其適用的范圍(氣體和液體都適用)。

  (三)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浮力問題,通過分步計算培養學生物理思考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題1.課本179頁例題:(略)(請同學們解答,并引導大家對計算結果做一個討論,看能得到什么結論?)

  例題2.體積是100cm3的鐵塊,有3/4的體積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什么情況下物體受浮力;知道與浮力大小有關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能力目標:

  能用已掌握的知識,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完成實驗,得出實驗結論并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出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愛科學,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難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設計實驗,歸納出實驗定律。

  三、教具:

  1.演示用:彈簧測力計、溢水杯、水、圓柱形金屬物(鉛塊)、石塊、細線、小桶、杠桿、籃球、打氣筒、氣針、氣球、長圓柱形玻璃筒。

  2.學生用:兩人一組。每組配備器材有彈簧測力計、燒杯、水、石塊、細線、小桶。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五、課時:

  1課時

  六、課型:

  實驗探究課

  七、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講述:萬噸巨輪,在水中為什么不下沉?熱氣球為什么能騰空而起?這些現象都與浮力有關。這是一個有關浮力的問題。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學跟浮力有關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進行新課:

  1、 什么是浮力?

  設置情景:如圖1所示。

  置疑:為什么金屬塊沉在水底,木塊浮在水面? 充分讓學生猜想假設,學生可能會有如下想法:

  ① 木塊受到水對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來。

  ② 金屬塊比木塊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屬塊比木塊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屬塊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釋疑:實驗探究1(探究過程如圖

  2、圖

  3、圖

  4、圖

  5、圖6所示。) 圖2彈簧測力計有示數;圖3木塊放入水中后,彈簧測力計無示數; 圖4木塊比金屬塊重,卻浮在水面; 圖5金屬塊沉入水底,金屬盒卻浮在水面; 圖6加水前后彈簧的形變不同。

  圖

  2、圖3探究說明猜想①正確,木塊在水中受浮力; 圖4探究說明猜想②錯誤; 圖5探究說明猜想③錯誤;

  圖6探究說明猜想④錯誤,金屬塊在水中也受浮力。

  探究表明,無論物體是沉是浮、是輕是重、密度是大是小,在液體中都受到一個向上 的托力。

  結論:物理學中把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的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歸納出兩個實驗結論:

  ①液體和氣體都會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豎直向上的浮力;

  ②稱重法測浮力:浮力=物體重-物體在液體中的彈簧測力計示數,即F=G-F’。

  再置疑: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 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由死海不死及日常經驗引發學生思考,再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師在這里要注意學生發散性思維,學生除了提出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及排開液 體的體積有關以外,還可能提出浮力和物體的重力、體積等有關,教師應予以鼓勵。

  進行課本中P125實驗探究2階段,一定在先使學生弄清實驗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動 手實驗。

  ①對雞蛋加鹽上浮實驗,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力和運動狀態變化的關系來認識,雞蛋由 靜止到運動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鹽導致液體密度增大的結果。

  ②觀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時,浮力是否變化的實驗,教師要向學生講明什么 是物體浸入部分的體積、排開液體的體積。(學生動手實驗)

  師生共同歸納結論: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僅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還與物 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3、 探究浮力的大小

  課本中P126實驗探究3是在前面兩個探究實驗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定量分析,從而進 入更高層次的研究。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更應發揮指導作用,由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及排開液體的體 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浮力的大小應和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 ,這樣才能使學生 有目的地進行實驗探究。

  由于學生第一次使用溢水杯,教師也應作一介紹,并示范使用溢水杯的方法。 為了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總結規律應具有普遍意義,課本中安排了石塊和金屬塊的兩組 實驗。有條件的還可以用不同的液體及體積相同的不同的金屬塊去進行比較實驗。

  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評估、分析在探究過程中哪一環節出現問題,并及時 糾正。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了實驗探究過程后,由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結論。教師要 全面準確地介紹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對學生實驗及時進行肯定與表揚,使學生充分感受 探究的發現并獲成功的一種愉悅。

  (三)、小結:引導學生歸納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1.什么是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及相關因素

  3.求浮力的方法——彈簧測力計法(稱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

  (四)、布置作業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6

  一. 教學設計思路:

  阿基米德原理這節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理論,第二課時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第一課時中分析結論的數據是選擇績優學案練習冊中的習題,據此引導學生掌握這節課中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因為本節課的實驗需要采集數據,如若先做實驗,學生實驗中不注重細節,采集了錯的數據,就很難推理出正確的結論,首因效應的影響不得不得到關注。所以改進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確數據分析結論,然后做實驗,另外,學生在明白了結論的基礎上做實驗時,自己就會注意細節。如先測量小桶的重力呢還是先測量桶與排出液體的總重,然后倒出其中液體再測量小桶的重力呢?學生自己就會思考到桶上會留有殘余液體,排出液體的重力將會減少。實驗最終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可以自己判斷。失敗的話,建議他們重新做實驗,自己找問題。

  本節課中的實驗如果直接用手提彈簧測力計,手容易晃動,影響實驗效果,所以改進成在鐵架臺上固定彈簧測力計,升降臺升降液體,從而達到物體穩定浸入液體中,方便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第一課時中數據僅有一組,可以提問:一個實驗的普遍結論,僅做一次實驗能不能得出?介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物理學實驗的基礎,會自己判斷出,不行。一個普遍結論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實驗,然后分析,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進一步提問:實驗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說三次實驗中是在改變什么物理量呢,改變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根據本校學情,學生對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這一知識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復習舊知中的圖片展示。

  二. 學情及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八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感性認識豐富,記憶能力良好,理性認識、邏輯思維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觀事物進一步引導。我們班學生理解能力弱,學習自主性較差,布置作業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賴性強,講的學,不講的不學,

  1 學習興趣不濃厚。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規律,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上節課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已經使學生明白了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液體的密度的定性關系。本節是對上節課探究結果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學內容的核心。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實驗過程。

  2.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數學表達公式。

  四.重點難點

  重點: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推導。 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五.教法

  講授法、實驗法

  六.學法

  觀察法、練習法

  七.教具

  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升降臺、物體、溢水杯、小桶、適量水

  八.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2個因素 ①液體的密度;②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

  2 圖片展示:

  若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為V,那么小桶中溢出的液體的體積為 V 即: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

  也就是說: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①液體的密度、②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引入新知:

  想想:液體的密度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的乘積為排開液體的質量。而我們知道排開液體的重力與排開液體的質量成正比,因而我們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是否有關?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學習我們本節課: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即對浮力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進行比較,實驗中想辦法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這兩個物理量) 設計實驗方案: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再讀出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示,兩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視重法:F浮?G?F示)。

  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測力計測出:溢水杯中盛滿液體,再把物體浸在液體中,讓溢出的液體流入一個小桶中,小桶中的液體就是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用測力計測出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

  3 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升降臺、物體、溢水杯、小桶、適量水

  實驗步驟:

  1.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和物體所受的重力(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2. 把被測物體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同時,用小桶收集物體排開的水。

  3. 測出小桶和物體排開的水所受的總重力G總(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4. 改變被測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進行

  2、3次實驗

  4 采集數據:

  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每組4-5人,每組中有一個或兩個物理相對優秀的學生(組長),對本組實驗進行指導,實驗中相關簡單的操作由本組的后進生完成,如,此實驗中有彈簧測力計讀數的相關操作,后進生讀數,但是組長需同時監督是否正確,避免數據記錄錯誤而影響整個實驗的成功。

  分析數據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5 板書:

  九. 教學反思

  一次好的舊知識鋪墊對學生是否理解新知識非常重要,它會影響到整節課中的聽課狀態,乃至整節課能否聽懂。一個恰到好處的提問,能使全班同學個個都處于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狀態,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另外,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在探究活動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在感覺簡單的同時又上一個新臺階,發現問題的同時又能及時的解決問題,互幫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從用詞的準確性(例如:體積、排開液體的體積)充分感悟科學的嚴謹性。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7

  一、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規律,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本節是對上節《浮力》探究結果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學內容的核心。上節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已使學生明確了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的定性關系。

  本節由“阿基米德的靈感”“浮力的大小”兩部分內容構成。本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概括、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這也是本節必須完成的核心任務。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小組合作式實驗探究的方式,以此來強化學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認識過程。

  二、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讓學生做到會操作、會記錄、會分析、會論證。

  2、 讓學生能復述阿基米德原理,并書寫其數學表達式。 能應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計算簡單的浮力。

  三、 教學流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由“阿基米德的靈感”53頁小實驗通過讓學生展示,重現古代阿基米德洗澡情境,感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多少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然而學生所看到的浮力大小并不一定會與排開液體的重力聯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引導學生將排開液體質量的多少轉化為與浮力有對等比較關系的排

  開液體所受重力,讓學生自覺建立二者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出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重力之間定量關系的實驗。

  2、 在上課前一天安排前置性任務,讓學生了解并領取任務一中的學習要求,通過對課本54頁實驗的自主學習,完成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步驟及考慮需要哪些實驗器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時自然會對要進行的實驗有一個理性認識,以便在第二天上課前就會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認識。

  在實驗之前,需要先讓小組將前一天完成的任務一進行交流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統一實驗方案及所需器材,并隨機抽取兩個小組進行展示,引起全班小組的討論分析,確定最終實驗方案及所需器材。隨后讓小組組長分配實驗任務,責任到人。

  在實驗中,我會深入到每一個小組觀察指導實驗,并將學生在做實驗時容易出錯的地方總結、歸納。在學生實驗結束后,著意抽取兩個小組(特別是在實驗中所測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有差別的小組)展示實驗成果,并由全班同學一起參與實驗評估,討論分析引起實驗誤差或錯誤的原因,最終得出實驗結論。

  3、任務二是在任務一的基礎之上,結合上節《浮力》所學知識,將第一節所學知識“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中的“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改為“排開液體的體積”,通過公式間的變形,讓學生自已得出新公式F浮=液gV排,讓學生體會到前后知識的連貫性,并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3、 評價反饋

  任務四中通過必做題與選做題的'設計,必做題讓全體學生掌握本課的基本知識,讓小組長檢查反饋。選做題則可以讓能力更強點的學生進一步探索,提升其能力,或可以由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選做題。

  4、 小結:由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并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四、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遠離本土作戰的示范課,作為孩子們的新老師,面對新學生,對學生學情了解不足,不能夠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學習情況,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沒有能夠真正實施因材施教。

  好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欲,并沒有受到眾多聽課老師的影響,整堂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作為課堂流程的組織者,只起到了一點點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學生在小組這個模式下,發揮出了極大的潛能,通過團隊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相關文章:

《zcs》教學教案04-21

《社戲》魯迅教案02-22

《驚蟄》教案示例02-26

關于《軍神》的教案04-13

灌籃高手教案05-09

《大雪過后》教案范文12-07

《含羞草》的教案04-15

長城的教案(精選12篇)10-22

《老山界》優秀教案03-10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