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為學》的教學反思
關于《為學》的教學反思
《為學》教學反思
線上的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晚上好!
下面就我執教的《為學》這節課,進行反思:
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與內容第七條有這樣一句話: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為學》教學反思。這句話中有個詞是“淺易”,怎么理解這個詞呢?我覺得在小學階段要有文言文教學,而且安排的文言文一定要淺顯易懂,那么為什么要安排淺顯易懂地文言文呢?在我看來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更是出于對學生學習文言文這種新接觸的文體的熱情的一種保護。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有許多老師把小學文言文教學等同于初中文言文教學。對文言文中的每個單字逐一理解,對于“之乎者也”等的文言助詞進行細化講解,最后導致學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到文言文,就已經興趣掃地了。所以課標中這句話是有深層次涵義的。
我們再來看看,我們教科版語文中這一單元的單元導讀是怎樣寫的。
本單元安排的是文言文教學,目的是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銜接。編者考慮到小學生初次學習文言文,所以選文淺顯,篇幅短小,內容有趣,能夠引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主體課文《為學》選入課文做了刪節,突出了事例部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做學問難與易的道理;另一篇主體課文《古代寓言二則》所選的《揠苗助長》和《畫蛇添足》,都是通過人和事,讓學生明白寓言說明的道理。“快樂讀書屋”選了《世說新語》二則和一篇《雪濤小說》(節選)。《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管寧割席”和“王戎識李”,用簡短的語言介紹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的品質;《家當》一文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諷刺了“一市人”不切實際的空想。“能說會寫”讓學生講古代故事,是拓寬學生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視野;把《揠苗助長》改寫成白話文,既鍛煉學生寫記敘文的能力,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文言文字詞的基本知識。“開心一刻”是個關于文言文的笑話,有助于學生了解文言和白話的區別,激發學習興趣。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教科版版本的文言文教學單元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譯文直接給出的。我們推想一下,編者為什么這樣做呢?
其實編者是有意為之的。其目的是為了降低文言文的理解上的難度,更是為了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為難情緒,從而呵護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這份熱情。所以我們老師不應當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及意義放到首位,而是要把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怎樣讀好文言文貫穿始終。
《為學》這一課是清代學者彭端淑的一篇論說文,原題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是《白鶴堂文集》中極具影響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輩們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有所建樹。文章雖篇幅短小,但是說理深刻,語言精練,是古漢語學習的典范,所闡述的“立志去為”的道理。文章首尾兩部分以說理為主,中間部分則是講述蜀鄙二僧的故事,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學習。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我在設計時重在引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重點關注對文言文朗讀的指導,在學習文言文特有的斷句方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基本讀通,讀懂,逐步讀好,然后熟讀成誦課后要求的第一自然段,教學反思《《為學》教學反思》。所以本節課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三點:
1.借助教師范讀、原文與譯文對照,能讀通課文,理解意思,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感情。
2.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能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
3.立足“為與不為”的結果理解“人之為學,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人物語言的分析,能把握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并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了解文言文斷句的一種方法,并能憑借此法斷句,能嘗試運用音斷氣連的方式讀文。
課前交流時,我首先用文言的方式進行了自我介紹,然后屏幕出示自我介紹的文言文格式,讓學生嘗試進行自我介紹,雖然錯誤頻出,但學生在好聽好玩中認識了文言文,逐步走近了文言文,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下一步課文的學習奠定了基調。
在初讀階段,我首先出示課文中的一句話,(其一貧,其一富)讓學生嘗試去讀,當學生斷句不合理時,這時我進行范讀,讓學生比較停頓上的不同,進而引出文言文讀上的一種技巧:依意而斷。我曾在網絡上看到到王松輖老師講過的《天籟》一課,王老師真是一句一句帶著學生進行的初讀,所以對于文言文教學,教師的領讀與范讀不容小視。
在學生初步學會了依意而斷后,我又帶領學生二讀文本。在我與學生對比讀中,讓學生感受到讀時語氣的不同,從而引出讀上的另一種方式:音斷氣連。此時讓學生練習讀第一段,指名嘗試用這種方法讀第一自然段,師生合作讀第一自然段,教師用自問自答的表演讀進行讀這一自然段。學生練習自問自答讀,指名表演自問自答讀,全班起立背第一自然段。就是在這樣層層推進中,學生不知不覺中把第一自然段熟讀成誦了。我感覺這層層推進的讀,讀出了文言文的斷句,讀出了文言文的節奏,讀的有層次,讀出了方法,讀到了背誦。
中間部分則是講述蜀鄙二僧的故事,這段中我主要采用品讀人物對話,明確其義,抓住人物品質,從而指導學生進有感情讀出人物對話。為下文的“為與不為,立志去為”的品文涉理,悟出文道掃清了障礙。
縱觀整節課,感覺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教師的范讀水準不達標:
整節課,我一共進行了三次范讀,由于范讀的水平不夠,致使學生在聽到我讀的時候與其同學讀的沒聽出差別,致使學生領悟不到讀的要領而導致課堂時間的浪費。在表演自問自答讀時,沒有通過讀的感染力激發出學生讀的熱情。這都是由于個人朗讀水平不高導致的結果。因此教師朗讀的水平高低決定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今后我想多多提高自身素養,盡快提升朗讀水平。
2.方法的習得要給學生搭起一個運用的舞臺
本節課,我教給了學生兩種讀文言文的方法:依意而斷、音斷氣連。然而學生在學會了這兩種方法后,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鞏固與小試牛刀的機會。如果能在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給學生運用這兩種方法的機會,我想在今后的文言文學習中學生一定會自覺運用這兩種讀文言文的方法來讀所見到的文言文的。
【《為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為學》教學反思07-10
《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6-26
最新《為學》教學設計06-25
《學弈》的教學反思07-08
《學與問》教學反思05-06
向誰學教學反思05-20
學與問的教學反思05-30
學與問教學反思06-06
《學與問》的教學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