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相關文學常識。
2.掌握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
3.體味詩中主人公熱烈而純樸的戀情。
4.了解詩歌新穎的表現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體會詩歌重章疊唱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掌握朗誦古代詩歌的基本方法。
2.在誦讀中感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鑒賞詩歌中的名句。
2.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民歌《敖包相會》,這首來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講述了一個小伙子在十五月圓之時,翹首盼望美麗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會的情景。類似的場景在《詩經》中也曾經出現過,那么詩中的那個小伙子盼來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邶風·靜女》去尋找答案吧。
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錄音范讀,掌握下列生字的讀音。
姝(shū)俟(sì)見(xiàn)蜘躕(chíchú)孌(luán)貽(yí)彤(tóng)管煒(wěi)懌(yì)歸(kuì)荑(tí)洵(xún)
2.學生自讀,并完成下列任務
、俟串嫵鲈姼柚械耐僮趾筒粫忉尩脑~語,與鄰桌相互提問。
、谔釂枺哼@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參考:描述了一對戀人的約會經過。男子按照約定趕到城墻下,卻沒有看見心愛的女子,焦急萬分之時,女子出現了,并且贈送給男子兩件禮物。
3.學生齊讀,讀準停頓。
三、師生問答,理解內容
提問:詩歌第一章寫了什么?這一對戀人的性格各有何特點,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明確:交代了一對戀人相約在城墻下,男子如約而至,但女子卻故意躲著不肯出來,男子著急得抓耳又撓腮。"姝"、"愛而不見"表現了女子美麗、調皮、可愛,"搔首踟躕"表現了男子老實、憨厚、癡情。
提問:相會之時,靜女給男子贈送了什么?男子為什么對這些禮物要大加贊賞?
明確:贈送了彤管與荑草。表面上是贊美彤管與荑草,實際是贊美贈送禮物給他的人。原來并不是這些禮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為它是美人所贈,所以愛屋及烏,紅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變得美不勝收了。正如朱熹《詩集傳》:"言靜女又贈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異,然非此荑之為美也,特以美人所贈,故其物亦美耳"。
提問:男子對自己接受的兩件禮物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明確:按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的.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顯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因為荑草是"靜女"跋涉郊野親手所采,物雖賤而情卻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異"的珍品。
四、結合內容,掌握誦讀方法
討論:本詩在朗讀時應該怎樣讀?
參考:首章開篇兩句要讀出赴約時的興奮得意之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應讀出男子苦等不來的焦急苦惱之情。次章前面兩句要讀出收到女子贈物的高興之情,后兩句則應表達出對心愛之人的贊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異"要表現出對"荑草"的喜愛之情,此時之喜悅尤甚于彼時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貽"則應當讀出得意興奮之情。
五、誦讀體會,探究藝術特色
提問:反復誦讀"靜女其姝…靜女其孌…",你有什么發現?詩歌為什么要反復地吟唱?
講解:這兩首詩的部分內容反復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達的意思也很相似,這種藝術手法叫"重章疊句"。通過反復的吟詠,能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有助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詩歌的思想感情。重章疊句為《詩經》所首創,正因為它在傳情達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廣為后世詩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問:下面請聽一首流行歌曲,辨別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疊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談談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話》)
明確:歌曲借反復詠唱"我愿(要)變成童話里你愛的那個天使…"傾訴了對甜蜜愛情的無限憧憬和對心中"童話"的執著追求。
六、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③,在城闕④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②嗣--傳送,給予。
、厶、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④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1.齊聲朗讀。
2.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
、俳嵌炔煌骸鹅o女》是從男子角度描寫愛情生活;《子衿》是從女子角度抒發相思之情。
②情節不同:《靜女》寫青年男女的約會;《子衿》寫女子在城樓上盼望戀人。
、刍{不同:《靜女》調皮可愛,充滿歡樂;《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傷感。
、軐懛ú煌骸鹅o女》主要通過表情神態刻畫人物;《子衿》主要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
共同點:
、賹矍榈淖非蠖即竽懼甭。
、诟星檎鎿礋崃。
、埏L格樸實、清新。
、芏疾捎昧酥卣聫统氖址。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查找資料,看看《詩經》中還有哪些詩歌大家比較熟悉,把其中的經典詩句摘抄下來,并把它介紹給自己的同學。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比較閱讀法,在比較中分析文章
教學重難點
從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比較《衛風氓》和《邶風靜女》的異同
教學方法
誦讀和比較閱讀相結合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什么?是“山無棱,天地合”的忠貞,是“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纏綿,還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思念?讓我們跟隨歷史的長河,去扣響古老的愛情吧。
二、整體感知
1、欣賞錄音朗誦,聆聽體悟,進入情景。
2、學生誦讀
3、回顧《衛風氓》和《邶風靜女》的重要文言字詞和句式
三、從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比較《衛風氓》和《邶風靜女》的異同
。ㄒ唬、從內容上看
相同點:
1、都描寫愛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詩
不同點:
《衛風氓》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由戀愛、婚變到決絕的生活經歷,《邶風靜女》則描寫了青年男子和心愛姑娘的一次約會。
。ǘ谋憩F手法上看
相同點:
都采用了賦
不同點:
1、《衛風氓》在1、2、5章采用了賦,3、4章采用了比興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邶風靜女》則主要采用了賦這一手法。
2、《衛風氓》通過對比來刻畫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對比
女主人公婚前純真、熱情“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負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對感情的態度的`對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對婚姻灰心意冷“無與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對比
女主人公婚前熱情、善良“將字無怒,秋以為期”,婚后堅強、剛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風靜女》則采用了重章復唱的形式。
四、拓展閱讀
比較閱讀《關雎》、《蒹葭》、《君子于役》
五、結語
詩歌是人類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無數的詩人用真情澆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長。它是心靈對現實最純潔的回答,是心靈與心靈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扒閯佑谥远斡谘浴边@種最古老的文學樣式,素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這個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詩歌永存。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3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3、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分析、再現藝術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靜女》蘊含的感情,所表達的愛情共性。
《靜女》的朗讀技巧。
教學難點:
《詩經》的藝術特色。
《靜女》人物藝術形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
回顧第一單元所學內容,導入新單元,介紹《詩經》。
二、《詩經》概況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对娊洝肥俏覈F實主義文學的源頭,《離騷》,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一)《詩經》的編纂者
孔子刪詩說、王者采詩說、周朝太師編定
(二)《詩經》的分類:
1、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 雅、頌三類。
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
、谘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2、從內容上劃分: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農事詩、燕饗詩、 怨刺詩、 戰爭徭役詩、 婚姻
愛情詩(老師關鍵字詞板書)
。ǘ对娊洝返乃囆g特點
1、賦比興(表現手法)
2、《詩經》的句式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 緩!对娊洝分卣炉B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史上永恒的母題。我們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子衿》) 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 以及“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蒹葭》),那是指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愁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邶風?靜女》(板書)
二、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強調個別字詞的讀音。
姝 (shū) 俟 (sì) 見 (xiàn) 蜘躕/躇(chí chú)孌(luán) 貽(yí) 彤(tóng)管 煒(wěi)懌(yì) 歸(kuì)荑(tí)洵(xún)
三、全班朗讀(強調節奏、感情基調的把握)
四、老師范讀。
五、全班再齊讀一次,用3~5分鐘背誦全詩。
六、具體講解(采用提問教法):
第一章: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板書:見面前,約會的場景)
1、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哪些字詞交待地點人物?
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墻上的角樓)
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頂真:前一句的結尾詞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的那種首尾相“頂”的格式,又叫“連珠”、“蟬聯”。
表達作用: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美(板書)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這一章表達“我”對少女怎樣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了“我”對“靜女”的愛戀。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頂真)。
這一章繼續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為何“我”覺得它“美且異”?
愛屋及烏,凸現單純的愛戀之情。
板書:“彤管”“荑”的雙關作用,
總結:
1、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
2、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
3、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
七、介紹新詩:
著名學者余冠英先生對此詩曾作了極為達情傳神的今譯,現抄錄如下供你參考:幽靜的姑娘撩人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暗里躲著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撓腮。
幽靜的姑娘長得俏,送我一把紅管草。我愛你紅草顏色鮮,我愛你紅草顏色好。牧場嫩草為我采,我愛草兒美得怪。不是你草兒美得怪,打從美人手里來。
虛詞積累:
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其:
、俚谌朔Q代詞。表示領有,作定語。相當于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的,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蹲髠?莊公十年》
、谥甘敬~,相當于這,那。例: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肚f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劬渲姓Z氣詞,表示揣測、反問、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論語?憲問》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苄稳菰~詞頭。例: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对娊?邶風?北風》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詞用法。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名詞(這個名詞是地名)則此時為“在”、“到”的意思!坝斡谌o”、“舍于其址”;如果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表示人名的名詞,此時句中的“于”是“向”、“對”的用法。“言于孫權”,“趙氏求救于齊”;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詞,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臨國也!薄叭斯逃幸凰,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詞時,還可以作為被動句的形態標志,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如:
郄克傷于矢,流血及屨!蹲髠?成公二年》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妒酚?廉頗藺相如列傳》
八、實踐活動:表演
具體要求:一人旁白,兩人(一男生一女生)表演
根據詩歌內容,認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態及心理活動。
九、布置作業:
1、 回答課后問題
2、 背誦課文
3、預習《氓》
附:課堂擴展(第一課時)
※ 《詩經?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詩經》中賦、比、興的解釋,從來就有很多說法,這里,我們只引用朱熹的話加以說明: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鋪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用今天的話說:“賦”就是直接敘事、刻畫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起頭,即先說別的事物,以引出詩人要說的事物。賦、比、興都是詩人用以構筑詩的藝術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說來,雖某些詩側重用賦、或比、或興,而多數則是交互運用。
德國藝術大家溫克爾曼曾經贊嘆古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 “ 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 。馬克思也說,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而童年一去不復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4
一、教師明確任務:
這節課學習《靜女》《無衣》兩首詩,方法是小組討論教師出示的問題,組長主持工作,記錄員寫下討論中的答案,發言人準備將小組討論成果在班內匯報。
二、教師板書討論題
1、“靜女”到底靜不靜?
2、“匪女之為美”能改為“匪其為美”嗎?
3、如果你是男主人公,對于“彤管”和“荑草”,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詩中如果安排女子出場,效果好不好?
5、《無衣》三段文字基本相同,是否羅嗦?
6、123三段文字能否排成213或312形式?
三、小組討論10分鐘。
過程熱烈。
四、交流發言,教師引導歸納
1、不靜。“愛而不見”見其調皮。(教師追問:那為什么詩名叫“靜女”呢?)因為這是無題詩的一種形式,它是取詩的第一句中前兩個字命名的。(教師再問:那這詩是男子作的,這男子為什么認為她是靜女呢?)推測:一是女子躲起來,在男子看來是嫻靜的;二是這男子已經被迷得不知道審美標準了。就用“靜”來代替理想的稱呼。
2、(這題很難。很多小組說沒研究出來。教師先讓學生翻譯這兩個句子。發現它們的差異在于人稱上,學生逐漸找到感覺)如果是第三人稱,那說明男子離那草很遠,那他對靜女的愛也有距離了,如果是用第二人稱,好象愛人就在眼前,便于傾訴。(教師用左右手比畫距離,很形象。補充了人稱轉換的作用,舉《我的老師》中突然改用第二人稱的范例)
3、(目的是訓練學生理解中的移情,很多學生猜出了命題意圖,都往真情上想象,劇本比較精彩。教師建議學生在注釋上取“彤管”的一個解釋,大多取樂器,說這是買來的,買來就不是很辛苦。不像荑草要到野外去摘,歷經千山萬水~~~~還有學生說,由彤管到荑草,看出這男子等待的時間很長,先用音樂感懷愛人出場,有點關雎中“琴瑟友之”的目的.,但是靜女沒出來,他就用殺手锏,把荑草這愛的信物拿出來,這女子估計忍不住了?,都學會了我的這招!)
4、(主要是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不出來好的,便于想象,什么樣的臉蛋,什么的眉毛。盡管往美出想。一出來就沒想象余地了。同時,不讓男的多等一會,這感情就淺薄了!睹ァ返慕逃。
5、不羅嗦。排比,有力量。(教師拋出術語:重章疊句的結構樣式)語氣加強,語意拓深。(聯系關雎的情感表達)
6、不可換。內容上的邏輯關系,先思想再行動。(那能不能換132呢?這問題問倒很多人,因為23兩段都是寫行動的,換換好象也沒關系。教師點撥“行動上也有不同”)先行動口號,再行動實際,這也是邏輯。
五、讀讀背背,下課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字詞。
2.運用聯想、想象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比興、重章疊句的藝術特色和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4.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初步學會鑒賞古體詩,領悟古體詩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5.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感受《靜女》表現的感情以及所表達的愛情共性。
2.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出詩歌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
三、教學難點
1.《詩經》的藝術特色。
2.《靜女》人物藝術形象的把握。
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種主要的情感:親情、友情和愛情。愛情,在不同的時代是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愛情的古老詩歌——《靜女》,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ǘ毓手隆对娊洝
師:上課前,老師有叫同學們預習課文。那現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靜女》是出自哪里的?
生:《詩經》。
師:我們以前就接觸過《詩經》,現在一起來復習一下《詩經》的有關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選集。
內容分類:“風”、“雅”、“頌”三部分。
表現手法:賦(鋪陳)、比(比喻)、興(起興)。
兩者統稱為“詩經六義”。
句式:四言為主語言:雙聲疊韻
。ㄈ┱w感知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并進行點評:朗讀要注意節奏(二二式節奏,如:靜女/其姝)、重音、情感。
2.矯正讀音,播放課文錄音。
3.全班齊讀課文。
4.提示學生自學詩歌中的文言字詞。
。ㄋ模┬〗M合作探究
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朱熹說《邶風靜女》是“淫奔期會之詩”。
思考:《靜女》是“思無邪”還是“淫奔期會之詩”?(提示:可從主題、地點、人物、細節等方面進行探討)
1.從主題、地點、人物進行探究
主題:約會
。ā办o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地點:城隅
(“俟我于城隅”)
人物:靜女和“我”
2.從靜女和“我”的形象進行探究
靜女的形象:美麗文雅、聰明調皮(嫻靜可愛、頑皮活潑、小鳥依人)。
“我”的形象:憨厚、癡情(忠厚淳樸、文質彬彬)。
細節:
靜女:“愛而不見”天真調皮
“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以物示情(喜愛)
“我”:“搔首踟躕”憨厚癡情
“說懌女美”“美人之貽”
愛人及物(喜愛)
3.小結
。1)活潑、浪漫是本詩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動人的戀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約時的興奮與喜悅!
。2)表現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間的健康的愛情。反映古代廣大人民對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愛情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4.解疑
朱熹評論的立場:封建倫理道德
“存天理滅人欲”
“男女授受不親”
要抑制人的一切出于自然需要的情感欲望。
。ㄎ澹┥钊胩接
1.詩歌中有沒有“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請找出來并簡要賞析。
。1)賦的手法。(第一節)寫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
(2)比的手法。
“彤管”、“荑”。
荑。物微而意深,寄托著女子一片真情。
2.如果從人物描寫的手法而言,你認為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
。1)細節描寫。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2)心理描寫。
一往情深和誠摯、癡迷之心。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1)人、物、情結合。(托物抒懷)
。2)重章復唱、雙聲疊韻的運用。
(3)巧選細節,心理活動細膩傳神,風格樸實。
(六)總結全文
《靜女》表現了健康純真的愛情,它雖然沒有成年人的堅貞和厚重,也沒有中老年愛情歷經滄桑之后的洗練與深沉,卻以單純、天真、無邪而永恒。
(七)作業布置
1.背誦《靜女》。
2.完成課后練習。
3.有興趣的同學可試著把《靜女》改寫成五言詩、七言詩、現代詩歌、歌詞、小小說、小品等形式。
附錄
板書設計:
靜女
主題:約會
地點:城隅
人物:靜女和“我”
靜女:美麗文雅、聰明調皮(嫻靜可愛、頑皮活潑、小鳥依人)
“我”:憨厚、癡情(忠厚淳樸、文質彬彬)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6
學生分析:
一般特征:高一學生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對于愛情已有朦朧的感知,學習時會有相應的感受。入門能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力,能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節跳躍、人物朦朧的詩歌;由于《詩經》年代久遠,閱讀上會有一定困難,幸好詩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釋應能掃除字詞障礙。學習風格:學生對于愛情的話題會有發表意見的熱情,所以本課的學習不宜教師講授,而用討論法來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詩歌特點。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2、欣賞純潔健康的愛情。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
3、理解詩歌的主旨,讀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和詩歌敘事的跳躍性。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詩無達詁”的詩歌特點。
教學重點:
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情節的跳躍性和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經》;梳理文意。
1、介紹《詩經》。(略)
2、聽朗讀,糾正字詞讀音。
3、據課文注解梳理文意。
4、請學生整理字詞。
再朗讀課文,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⒖迹骸吧κ柞剀X”, 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伙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個癡情的小伙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為什么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為調皮,制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為善于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后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里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
討論:(1)討論:女主人公有沒有出現過?
A、有。下文饋贈物品時出現。
B、沒有。下文饋贈物品只是男子的回憶。
以上兩種意見同學們同意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⒖迹哼@涉及到對詩歌的情節的理解。可作多種假設。一,女主人公走出來了,并且贈送男子彤管,而且兩人一面說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個場景,因為“愛而不見”,男子“搔首踟躕”,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憶種種情事,以揣測女子“不見”的`因由,揣測女子對自己的心意。三,這是三個戀愛場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結:“詩無達詁”,所以成就了詩歌的朦朧美、含蓄美。這也體現了詩歌情節的跳躍性,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節連貫起來,于是也就引發了不同的聯想,詩歌了就因此而有了無窮的魅力。
。2)討論“城隅”的解釋:
質疑:城隅有兩種理解,一是“城邊角落”,一是“城上角樓”,你愿意取哪種解釋?為什么?(為什么課文注解首選的是城上角樓?)
提示:
A、兩個見面地點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地點?
B、如果是第一次見面呢?會選哪里?為什么?什么情況下會選擇角樓?
C、根據詩歌的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戀愛是“初始階段”還是“高級階段”?根據分析,選擇哪個地點妥當些?
D、地點的選擇也跟人物的性格有關,什么樣的性格會選擇什么樣的地點?據詩歌的描寫,人物性格如何?
小結:一詞“兩解”甚至“多解”,無“定解”,留給讀者較大的想象空間,使詩歌朦朧而耐人尋味。
四、詩歌的表現手法。(直接傳授)
1、重章疊句的形式的表達效果達既加強了詩意的表達達又層層拓展詩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瑯瑯上口,有音韻和諧之美。
2、《詩經》“三義”,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什么手法來寫?(直言其事,賦。)
五、作業(拓展遷移)。
1、同學們還接觸過《詩經》里寫愛情的詩句嗎?
。ā瓣P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瓊瑤把《蒹葭》改編成一首曲子,鄧麗君把它唱紅了,聽過嗎?請你欣賞一下。(出示歌詞)請同學們也把這首《靜女》改編成現代歌詞,也就是寫成一首現代詩歌,注意要體現出詩歌體裁的特點,體現出意境之美和音韻之美。會譜曲的同學最好能同時譜上曲子。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內容分析
《靜女》一詩,選自《詩經·邶風》,這是東周時期產生于邶地的民歌。詩中以男子的口吻生動地描寫了青年男女在城郊約會的生活場景,表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純樸、美好的情感。詩經重章疊句的結構特點在這首詩中也有所體現。
二、學情分析
《靜女》一詩語言較為通俗,高一學生結合注釋,應該能理解字面意思,但一些較難字詞和句式,還是需要教師講解。另外,這首詩內容較為生活化,學生應該比較有興趣,學習時,可更多地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但由于學生聯想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限制,對于含有深意之處,不能深入理解其意,此時,教師可多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三、教學目標:
1、掌握《詩經》基本文學常識及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及通假字;
2、能夠準確地表達了詩歌內容;
3、能夠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點并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準確地表達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能夠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點并分析。
五、教學過程
。ㄒ唬⿲耄
大家還記得初中時學過詩經中的《關雎》嗎?(能背嗎?)《關雎》中主要描寫了男主人公對女子的愛慕,其實《詩經》中還有很多愛情詩。(多媒體展示: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冻銎鋿|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靜女也是《詩經》中的愛情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內容?
。ǘ┙榻B《詩經》文學常識(多媒體展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又稱《詩三百》或《詩》,現存詩305篇。按內容音樂可分為風、雅、頌,按表現手法又分為賦、比、興,“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詩經六義”。
(三)朗讀正音
1、初讀詩,正字音(展示:姝、俟、踟躕、貽、洵、荑)
2、找通假,明讀音(展示:愛、見、說、女、歸、匪)
3、聽范讀,明節奏
4、再讀詩,感詩意
。ㄋ模┓治鲈姼
1、分析第一章
。1)點出重點字詞:姝、俟、城隅、踟躕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麗,在城上的角樓等我。(她)躲藏起來不出現,(急得我)抓撓頭發猶豫徘徊。
。3)本章描寫的是什么?(男女主人公約會的場景)
(4)想象姑娘此時的心理活動和動作
。ㄒ苍S她正悄悄向外窺視,看見小伙子焦急的樣子,正偷偷掩口而笑,正是看在眼里,樂在心中。)
2、分析第二章
。1)點出重點字詞:孌、貽、彤管、煒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紅色管蕭。紅色管蕭顏色鮮亮,喜歡你的美妙。
(3)思考:“彤管有煒,說懌汝美”有沒有深層含義?
。星嗄瓯砻嬷赶矚g彤管,實際上借此表達對姑娘的喜愛之情。)
(4)這一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見面時,戀人贈物的場景)
3、分析第三章
(1)洵:確實歸:通“饋”,贈送
女:通“汝”,你
。2)(姑娘)從牧場回來贈送我茅草,(茅草)確實美麗又稀奇。(但我喜歡的)不是你的美,(而是因為你是)美人所贈送的。
。3)這一章又寫了什么內容?(戀人贈物,贊美戀人)
。ㄎ澹┤宋镄蜗蠓治
如何鑒賞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2、抓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請概括出詩中小伙子、靜女的形象特點,再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男子:憨厚、癡情的戀愛中男子形象
。ê┖瘛吧κ住薄磅剀X”
癡情見面前焦急不安;
見面后興高采烈;
對禮物的重視)
靜女:天真活潑、溫婉深情、內外兼修的戀愛中女子形象。
。ㄌ煺婊顫姟皭鄱灰姟
溫婉“信物傳情”、“贈茅”深情
內外兼修“姝”“孌”)
。┬〗Y:
《靜女》一詩通過寫男、女青年約會的場景,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主題)
。ㄆ撸┳鳂I:分析陳與義《尋詩兩絕句》詩中陳居士人物形象特點
(八)板書:
見面前:期望約會
靜女見面時:戀人贈物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見面后:贊美戀人
林蟠桃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8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靜女》。下面就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靜女》是省編《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構筑情感的驛站”專題中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單元既《我的母親》偉大親情熏陶之后,對學生進行美好愛情感染的又一力作,本課在單元中起承前啟后作用。
《靜女》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情景,生動的刻畫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藝術形象,歌頌了他們淳樸真摯的愛情,是一首民間情歌,全詩構思精巧,語言簡練,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充滿愉悅的生活情趣。
所以,鑒于以上分析,我將教學重點、難點制定如下:指導學生在誦讀中,讀出節奏,讀出形象,讀出感情,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編、演、鑒賞詩歌,初步領會《詩經》的藝術特點。
設計意圖是是想提高學生分析鑒賞古詩的能力,并在鑒賞中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二、教學目標
在對教材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后,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誦讀練習中,理清思路,分析形象,初步領會《詩經》的藝術特點(重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發揮聯想想象,進行再創作的能力(難點)。
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這個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使學生不再停留在詩歌淺顯的朗讀上,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發揮聯想、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作,與詩歌進行深入對話,陶冶情操。
三、教法與學法
一堂好課,不僅要有鮮明的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有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教學大綱:“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的要求,我決定采用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一方面利用學習導向單引導學生誦讀詩文、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積累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分組展示,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精神,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具體方法是1用指導誦讀法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讀懂內容,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個性體驗。完成教學重點2。改編創作法堅持詩歌藝術鑒賞離不開聯想和想象的再創作,指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想象補白,豐富詩歌意蘊,完成難點教學。
在此教法指導下,引導學生運用如下學法:
1、誦讀體悟:以誦讀為一條主線,在讀中學,在讀中品,在讀中悟,以誦讀為橋梁走近文本,幫助學生摸索詩歌學習的規律,積累詩歌學習的經驗。
2、聯想擴展,通過詩歌改編,情景展示,補充詩歌空白,培養自己再創作能力。
我想這樣教與學理念的合理應用,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
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的指導下,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我想把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導入、新授、練習、小結、布置作業五大環節。
。ㄒ唬⿲
多媒體出示詩句,教師伴隨輕柔的音樂,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來喚醒學生初中學過的《詩經》印象。再用媒體出示《詩經》文學常識填空,(同學齊答)溫故舊知,一組約會圖片引出《靜女》課題。
以這樣的形式導入,既使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又營造了濃郁的詩歌學習氛圍,使學生很快投入到詩歌情境教學中。
。ǘ┬率
針對本詩,篇章短小,語言凝練含蓄,極富跳躍性,審美想象空間豐富的特點,我設計“一讀、二編、三演的三個環節完成新授任務,具體分析如下:
一讀: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古詩歌學習,讀是關鍵,所以,導入新課后,我安排學生進入各式各樣的誦讀詩歌環節,指導學生掌握各種讀法,由易到難,分別是:
1、誦讀—讀出節奏:通過先讓學生聽范讀,再跟讀,練習讀等環節,使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通假字,讀出語調,讀出節奏韻律,讀出感情的效果。
【意圖】聽范讀,再跟讀,練習讀的誦讀訓練,有利于學生獲得對詩歌的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為下品讀服務
2、品讀—讀出內容、形象,藝術美
誦讀結束后,我將進行品讀賞析階段。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盡量讓基礎差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我設計由簡入難,環環相扣的四個問題。①《靜女》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有那幾個場景?此問題意在理清詩歌內容,學生通過閱讀提示可以找到答案,比較簡單,場景概括需要小組交流,合作解決,旨在培養學生提煉概括的能力②找出詩中描寫男女青年神態的詩句,這一問題比較直接,學生可以從詩中直接找到答案③從這些詩句中分析男女青年藝術形象?這個問題也是訓練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可以通過分組討論,合作解決,為下一步分析詩歌藝術手法打好基礎。④在表現男青年的形象的時候采用了什么手法?這一問題的設置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靜女》中對比,雙關的創作手法。最后這一問題有難度,除了小組合作外,還需要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和啟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相信通過這四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可以很好的完成認知目標。
3、悟讀—陶冶情操
小伙子對姑娘所贈的兩件禮物是如何贊美的?在小伙子心中,彤管與荑草哪個更重要?
【意圖】在品讀的基礎上,設置該問題意在使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理解為什么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貴重,因為是姑娘親自采摘的,也折射出男女主人翁彼此是真誠相愛,心心相映,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重情輕利基礎上,淳樸真摯的愛情。教師趁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完成德育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啟發、引導,點撥作用。
二編
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無根據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才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形象。請你根據《靜女》中的“愛而不現”及睹物思情的典型情節進行大膽想象,改寫成情景劇、小故事、白話詩和歌詞,注意抓住特定的情景進行合理想象。
具體做法是:先把學生分成四組—戲劇組,故事組,白話詩組,歌詞組,再對各組的創作風格提出不同要求。教師參與各小組創作,交流,把握方向。注意這一環節在課前預習學案中應作練習要求,課堂只是組內交流,合作整理。
【意圖】《詩經》中的詩對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理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成為上好課的關鍵。所以我設計改編詩歌這一環節,既輕松地鞏固了上面“讀、譯、析、賞”的所有教學任務,又訓練了學生發揮想象聯想進行再創作的能力,同時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三演
各小組改編后,由每小組推選出一篇佳作上臺交流。
意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能夠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朦朧的情感體驗,也樂于展現自我。但主動學習能力差,通過此環節激發保護學習興趣,幫助輕松掌握知識,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始終以“我參與,我精彩”的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評比加分制,評選課堂之星和優勝小組,激勵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
。ㄈ┱n堂練習
課堂練習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鞏固學生的背誦,實際上通過上面的一讀,二編,三演,大多數學生能背誦全詩了。通過這一環節,意在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加深記憶防止遺忘。再次體現詩歌教學“三分詩,七分讀”的特點。并使學生在全班齊背中再次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
。ㄋ模┱n堂小結
接下來,是課堂小結部分,我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或課文里的話說說,學完《靜女》后有什么收獲,加深學生對《詩經》的學習熱情,再次概括出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設計。
(五)作業布置
本著重視基礎、提高能力、滲透德育的思想,我想設計這樣的作業:
必做:完成改編詩歌環節,形成文字材料,寫作文本上。
選做:查找資料,制作一張《詩經》資料卡,并給大家推薦一首《詩經》中你喜歡的作品。
六、板書設計
靜女
相俟
相見
hen
相悅
淳樸
真摯
熱烈癡情
淳樸憨厚
男子
靜女
美麗活潑
伶俐俏皮
這個板書設計堅持“提綱挈領,突出重點”的原則,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我的課就說到這里,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9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靜女》,下面我將從以下這八個環節來進行匯報兩課時的教學實施。
1、教材分析
《靜女》是江蘇教育出版社職業學校新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漫步古詩苑是整套教材的第一個古典詩歌閱讀與欣賞單元。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詩歌的學習不能僅限于讀懂而要鑒賞所以以《詩經》中《靜女》為單元的首篇課文,既可以讓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形式的發展脈絡有個窺一斑而知全豹的認識又為后面學習各朝詩歌奠定了學習基礎!鹅o女》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情景,生動的刻畫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藝術形象,歌頌了他們淳樸真摯的愛情,是一首民間情歌,全詩構思精巧,語言簡練,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充滿愉悅的生活情趣
2、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12級(11)班,職高一年級的學生,這個班級的學生對詩歌有初步理解和鑒賞的基礎,但基礎相對薄弱,所以不少學生對學習欣賞古詩詞有很多的膽怯之處。但是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強,動手能力強,喜歡講故事、搞活動、搞表演。先做好設計來激發學生表現欲,再利用學生優勢進行因勢利導,使他們能充分參與學習,點燃他們學習語文的激情,變劣勢為強勢。
3、教學目標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2、體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培養學生發揮聯想想象,進行再創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感受男女主人公純真的初戀。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4、教學重點、難點
立足教材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這樣兩點:
1、引導學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培養學生發揮聯想想象,進行再創作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難點確立為:引導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編、演鑒賞詩歌,初步領會《詩經》的藝術特點。
5、教學構思
我將以活動單導學的模式來貫穿整堂課的教學,計劃第一課時,信息化教學手段下發活動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明確任務,完成任務。第二課時,課前讓學生進入我的博客,瀏覽情景劇的有關知識以及表演視頻。通過對學生所創作的情景劇進行模擬表演的方式來進行。
設計意圖:兩節課都以活動的形式展開,每一項活動歸納一個主題,借用信息化教學來展示學生對這種新穎的形式非常的感興趣,在課前就對課堂充滿期待。提高學生分析鑒賞古詩的能力,在鑒賞中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改編情景劇創作離不開聯想和想象,指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想象補白,豐富詩歌意蘊,完成難點教學。爭取以生為本,文道并重。
6、教法、學法
考慮到學生的現狀,在教學中我將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情境設置法、活動探究法等教法。同時將采用自主學習法,勾畫圈點法,情景練習法等學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手段圖片、視頻、音樂等。
7、教學過程
首先,我先說一下我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按以下這五個步驟來進行的
。1)情景導入,溫故知新
首先進行第一個活動,活動主題為“《詩經》源頭探愛情”。
活動任務:讓同學們回顧初中時所學過的或知道的`《詩經》中優美的詩句,進入情景導入。
然后進行第二個活動,活動主題為“眾說紛壇知《詩經》”
活動任務
1、請你們在回憶初中所學的基礎上說說《詩經》是什么?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
2、按表現內容詩經可分為哪幾部分?
3、《詩經》有哪些表現手法?
4、這些詩歌開創了我國詩歌的什么主義傳統?
意圖通過以上四個任務讓學生對初中時所學的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能進一步的鞏固,溫故知新。
(2)誦讀感知,領會詩意
接著進行第三個活動,活動主題為“形式多樣讀《靜女》”
活動任務:
。ㄒ唬z查預習,朗讀正音。
。ǘ⿲W生誦讀。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古詩詞的學習讀是關鍵,所以在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誦讀環節,指導學生掌握四言詩節奏,讀準字音,讀出通假字,讀出語調,讀出節奏韻律,讀出感情的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先播放視頻朗讀,再跟讀,練習讀等環節,有利于學生獲得對詩歌的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也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盡量讓基礎差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3)研讀分析,合作探討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進行以下這四個內容:
1、學生質疑教師或學生解疑課件展示疑難生字詞
2、根據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并請同學翻譯。其他同學進行點評。
3、男女生分別朗讀詩歌要求:讀出重音,讀出兩情相悅的意味。
4、教師總結詩文內容。展示詩文內容。
然后進行第四個活動,活動主題為“滿懷深情賞《靜女》”
1、根據詩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對靜女進行分鏡頭描寫。
2、怎樣看待“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這句話?
3、詩中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4、詩中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樣的形象?
5、為什么青年最喜歡變通的荑草?
以上五個活動任務從難度設置上做到了層層深入,這樣能讓學生深化對詩歌的理解,教學重點難點在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和突破。
。4)表達交流,總結延伸
進行第五個活動,活動主題為“簡簡單單悟愛情”
通過下面兩個活動任務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1、說說你心中追求的愛情是怎樣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詩中的愛情是甜美的,令人羨慕的,但中學生青澀之果不可摘,早戀不可。
2、多媒體展示三毛的《夢里花落知多少》,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
。5)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以小組為單位請根據《詩經》中的“愛而不現”及睹目思情的典型情節進行大膽想象,改寫成情景劇,注意抓住特定的情景進行合理想象。每小組推選一篇佳作,課外排練,下節課進行創作表演。
語文課的學習具有廣闊的現實意義,一節課的結束往往又是一節課的開始,所以這第二道題的布置是為下節課做準備的。意圖通過學生想象創作,模擬表演來進一步完成教學目標,鍛煉學生寫作表達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在今后職業生涯當中的團隊合作精神。
接下來,我來說一下我的第二課時,主要是按以下這四個步驟來進行的
首先是課前準備明確任務,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克服學生模擬表演的盲目性的隨意性,所以我認為在課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是從這樣幾方面來入手:
向學生明確本課情劇情表演的任務,讓學生的在我博客里瀏覽什么是情景劇表演及視頻然后確定分組將全班同學分為四組,每組推選兩位選手,一位扮演男青年,一位扮演靜女。由主持人導入,評委組進行加分制。
設計意圖:《詩經》中的詩對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理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成為上好課的關鍵。所以我設計改編詩歌這一環節,既輕松地鞏固了“讀、譯、析、賞”的所有教學任務,又訓練了學生發揮想象聯想進行再創作的能力,同時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第六個活動,活動主題為“穿越時空演靜女”
。2)模擬練習,互動提高
首先由主持人引入,宣布活動開始。主詩人請第一組表演青年與靜女的同學上臺進行表演。參與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為本小組在臺上同學隨時提供幫助。評委組和其他組成員要認真傾聽,準備及時點評。
評出優勝小組之后請學生觀看這組的表演視頻并進行點評。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能夠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朦朧的情感體驗,也樂于展現自我。但主動學習能力差,通過此環節激發保護學習興趣,深化對詩歌的理解,培養了表達創作的能力。整個過程,我將始終以“我參與,我精彩”的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評比加分制,評選課堂之星和優勝小組,激勵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
(3)實施總結,點評促成
這一個階段,我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思,在這個過程結束之后,首先請同學談一下參加活動的體會。也可以就某位同學的表現談自己的看法,及一些感性的建議。二是評
1、從表演的層面來談學生表現的得失。
2、從表演與詩歌結合的層面,來談學生的理解,以及情景對話的優劣。
3、就學生點評的層面,教師再進行點評。三是獎,在教師點評的同時,評委組回收評分表,按照評委組的分占百分之四十,小組打分占百分之六十的比例來計分數,算出成績。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獲獎情況。
(4)布置作業
1、用你最精彩的語言改編詩歌,形成文字材料,寫作文本上。
2、查找資料,制作一張《詩經》資料卡,并給大家推薦一首你最喜歡的作品
8、教學反思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興趣。
培養了學生聆聽、表達、合作、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多方面能力。
以表演的形式,使學生在課前就對課堂充滿期待。
忽略了對具體字眼揣摩與探究。
調動學生積極性稍有欠缺。
示范與練習的結合不夠。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10
學習目標:
1、了解并識記《詩經》的相關文學知識。
2、理解詩歌大意并積累相關的字詞。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體會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情感目標:
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背誦,理解詩歌內容進行創作。
2、通過指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學情分析因為學生剛從初中到高中過渡,他們學習過《關雎》《蒹葭》對詩經中的詩歌有一定的了解,對周初時代的愛情有一定的理解;喜歡詩歌,有學詩的“動機”。
教學媒介多媒體,多屏互動
教學內容
一、新課導入:
播放經典永流傳中《關雎》的演唱引出關于愛情詩的問題,在滾滾紅塵之中面包和愛情同學們選擇哪一個?從而引出《詩經》中的另外一首《靜女》。
二、溫故知新
1、初讀:讀準字音讓同學把讀音填在大屏幕上,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2、通假情況的檢查明確:
(1)愛而不見:愛:通“薆”,隱藏,遮掩。
(2)見:通“現”,出現。
(3)說懌女美:說:通“悅”,喜愛
(4)女:通“汝”,你,這里指代“彤管”。
(5)自牧歸荑:歸:通“饋“,贈送。
(6)匪女之為美:匪:通“非”,不是。
3、字詞的疏通是朗讀的基礎,解決了字詞,大家自由朗讀一分鐘,然后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聲音帶領大家走進這首詩歌,(正音、通假字)
4、播放名家范讀,帶同學們走進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引導學生在再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意境)的基礎上思考下列問題:
讓學生思考全詩講的主要內容,一位同學進行概括。教師明確在繪畫藝術上有一種手法叫留白,文學作品中也是,寥寥數筆把人和事概括清楚,需要讀者運用無限的想象空間去填充,這首詩一共三個章節,小組合作探究運用這樣的藝術概括三個小故事,可以起題目。討論熱烈
最后小組展示明確。
四、再讀,分析人物
同學們憑借精彩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帶給了我們無限的甜蜜,在我們的想象中,兩位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用自己語言描述一下他們各自的形象。
明確: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坍嬃艘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
靜女:嫻靜美麗活潑機靈大膽開放
男子:憨厚樸實癡情誠信
教師:用這樣的愛情你們羨慕嗎?引出其實美好的愛情固然讓人心馳神往,但也只能遇到對的人這份美好才能溫暖一生,咱們要修煉成怎樣的自己才能遇到對的人呢?小組討論同學回答引導學生看他正確的愛情觀,讓學生舉出他知道的名人的愛情開始,教師激發引導學生從而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愛情才是我們真正羨慕的。
五、課文小結
《靜女》它穿越千百年的時空,至今仍感動著我們。但我們大家必須明白,愛情應該是理智、慎重、嚴肅的。青果子過早地摘下來,吃下去也難免是滿口的苦澀。也許有朝一日,當你事業有成時,愛情就自然會向你招手。
六、作業布置
因為前提學生寫了小故事,所以讓學生把它改寫成課本劇。第二個作業是由前面關雎歌詞的改寫引申到這課改寫成現代詩歌。
教學反思:
這次課堂教學整體上完成目標,學生的作品在展臺上進行展示也是給學生很大的熱情,特別是開頭插入的音頻引導,學生也很感興趣,不足之處是對愛情觀的引導有些欠缺,帶領學生應該更好的去挖掘一下。先進的教學設施在以后的教學中更應足夠的掌握。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1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
依據語文教學新課標。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有機整合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每節課的教學中能夠做到合理安排、認真組織,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以生為主,豐富課堂教育教學內容。
二、教學背景分析
。ㄒ唬⿲W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級分屬一、二層次,在語文學習上差距不是很明顯。他們已經逐漸適應了高中生活,也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作為受教育者,容易進入客體意識,所以要重點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認識水平上,高一的學生能運用頭腦,對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比較貼近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他們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老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
。ǘ┙虒W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式,通過提問及討論形成有效的課堂互動。
(三)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提煉方面,所以我通過不斷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師請教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目標: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品味詩歌細節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以情景教學法為主,教師用幽雅的音樂,用優美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的詩意氛圍。課堂上采取逐層深入的教學法,同時注意新舊知識的勾連和對比,讓學生在深入掌握本課知識的同時,對《詩經》中其它知識也有整體的把握。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ㄒ唬
1、由荷爾德林的詩“世界充滿勞績,而人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為導入,這句話說出了人類生活的一種心態、心境,不管身體多么勞累,人類總要詩意地棲居,就像我們的祖先,雖然生活艱辛,確能夠詩意地生活,以歌舞為伴,從而創造出了被后人稱為“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2、導出《詩經》后,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完成對《詩經》知識的復習。學生需要掌握的《詩經》知識包括:《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包括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多年間的詩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稱為《詩三百》或《三百篇》。
3、對《詩經》中的愛情詩有一個簡單的介紹,從而引出學生初中時期學過的《詩經》中的愛情詩:從《詩經》開始,民間情歌成為詩歌的重要載體,《詩經》中的愛情詩熱烈而奔放,清新而純凈,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碰撞。之后通過對同學的提問讓同學回答出初中時學過的《關雎》和《兼葭》,引出本課要學習的《詩經》中的另一首愛情詩《靜女》。同學齊讀: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子 好 逑……—— 以雌雄二鳥和鳴起興,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感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二)預習檢測:《靜女》中重點字詞的解析俟:(sì )等待。 孌(luán ):美好。 懌(ì):喜愛。 荑(tí ):茅草芽。 洵(xún ):誠然,實在。其:形容詞詞頭,無實義。 有:形容詞詞頭,無實義。 “說”通“悅”。 “歸”通“饋”,贈送。
(三)文本解析
1、文意疏通: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提問完成對文意的疏通。
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其:形容詞詞頭。姝:美麗。俟: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樓。愛:隱藏,遮掩。見:出現。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孌:美好。彤管:紅色的管簫。管,也有人說是茅草。有:形容詞詞頭。煒:鮮明有光的樣子。說懌:喜愛。歸荑:贈送荑草。洵:的確,確實。匪:通“非”。貽:贈送。
。2)按照“信、達、雅”的要求對全詩進行翻譯。靜女多么美麗啊,在城角等我。但你卻藏起來不見我,急得我抓耳撓腮。靜女多么美好啊,贈給我彤管。彤管顏色鮮亮,喜歡你的美麗。你從野外采來荑草送給我,這荑草真是美麗而且與眾不同。并不是荑草本身美麗,而是因為是美人贈送的。
2、對全詩的整體把握,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實現。以誰的角度寫? 青年男子在什么環境下所寫? 苦苦等待的時刻寫出什么情感? 互相傾心采用什么手法? “賦”
3、分節對文本解析:
。1)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請同學為這一小節加小標題:男子贈物思考:在等不到情人的時候, 《氓》 和《靜女》中主人公的反應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從中可見他們對愛情的態度怎樣?由同學討論得出結論。同是盼望著約會中遲到的戀人,《靜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躕”,焦急和煩躁全然沒有掩飾,而《氓》中的姑娘卻“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抑制不住的眼淚泄露了深埋心底的愛情。 關于細節描寫:(女子)愛而不見,(男子)搔首踟躕。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刻畫人物形象:女子,調皮;男子,急躁。表達思想感情:熱戀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2)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關于贈物的例子之一: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思考:靜女兩次贈物,男子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一次:彤管 說懌女美 外在美第二次:荑草 洵美且異 內涵美荑草是靜女跋涉遠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賤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折梅逢驛使,贈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達。并且這初生的潔白荑草恰似他們的愛情,純潔、高尚。
。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延伸: 手如柔荑:荑,嫩芽去皮后潔白細軟,所以用來比喻女子的手。
。4)對靜女和男主人公的形象進行總結,讓同學通過詩中的正面和側面描寫總結得出,從而加深對全詩內容的理解。靜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愛而不見 貽我彤管 自牧歸荑 天真活潑、 調皮可愛 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情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 嫻靜、美好男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搔首踟躕 憨厚、可愛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傾慕、贊美 洵美且異 真誠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愛屋及烏。
。5)請同學齊讀《詩經》中其它的愛情詩,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整體的感知!对娊洝窅矍樵娂\:
詩經·國風·周南·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國風·鄭風·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詩經·國風·鄭風·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詩經·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c衣綦巾,聊樂我員。
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6)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總結,請同學齊讀。《詩經》中的這類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里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這種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是漢以后愛情詩的矯揉造作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浪漫與明媚的愛情,如山野中不敗的鮮花,雖然充滿野性,但卻像營養著生命的空氣一樣,培育著生活和情愫,塑造著生命的精神!对娊洝分忻鑼懙膼矍,絕無半點禮教和貞潔觀念的束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功利的考慮,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对娊洝肥侵袊ㄒ灰徊棵撊チ酥叟c俗氣的情愛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詩經》愛情詩昭示后人,要擺脫“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就必須贏得主體精神的自由,而這也正是《詩經》這部古老經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我主要采取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實現的,通過調查,我了解到學生對這節課的反應很好,所以我也感到非常欣慰;仡欉@一節課的教學,我采用的是逐層深入的教學法,同時非常注意前后知識的勾連,讓同學們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對知識進行徹底、有效的掌握。
回顧我的這節課,優點主要是:
1、板書設計精當。
2、教學環節緊湊、完整。
3、師生互動好,課堂氣氛活躍。
4、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比較。
但同時我也反思自己的缺點,主要是沒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引導和分析,急于敢教學進度。以后一定要克服這樣的問題!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講好每一堂課!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積累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并能熟練背誦這首詩歌。
2、過程與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變化,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靜女》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學重點
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分析,學習《靜女》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布置任務單;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完成預習任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詩意導入
由荷爾德林的詩“世界充滿勞績,而人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為導入,引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學生感受詩歌魅力,走進《詩經》。
詩意導入,渲染詩歌魅力。
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習欲望。
活動一:
溫故知新走進《詩經》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現存詩305篇。
2、按表現內容,《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學生回顧《詩經》常識。
普及《詩經》知識點。
讓學生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活動二:
誦讀涵詠
感知詩意
1聽范讀、學生自由朗讀
2、字音、字義、通假字講解
3、全詩梳理
理解字詞,疏通詩歌大意。
教師明確知識要點
讓學生了解《靜女》的基本內容。
活動三:
品讀鑒賞
探尋詩情
1、《靜女》描繪了幾個鏡頭?
明確:相約、相贈、相悅
2、《靜女》刻畫了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明確:女子:嫻靜美麗、活潑可愛……
男子:憨厚淳樸、癡情有愛……
3、《靜女》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明確:
(1)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2)細節和心理描寫;
。3)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
4、歸納主旨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討理解《靜女》,探尋詩情。
教師點撥引導,讓學生深入理解《靜女》
讓學生走進《靜女》,真正感受詩歌。
活動四:
拓展延伸
比較鑒賞
《詩經》中的愛情戀歌
1、《詩經·周南·關雎》
2、《詩經·秦風·蒹葭》
3、《詩經·鄭風·子衿》
全詩總結
學生賞析詩經中關于愛情的經典詩歌。
教師點撥指導
讓學生感受愛情的美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課后作業
用最精彩的語言改編《靜女》,形式、文體不限。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教師課后點評
深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板書
情人相約圖
靜女情人相贈圖
情人相悅圖
教后反思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能熟練閱讀全詩,做到字音、節奏正確,最終能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閱讀基礎上,能結合注釋了解詩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編寫課本劇,即興表演。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指導誦讀全詩,理解詩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編演課本劇。
教學關鍵點:
指導誦讀方法,指導編演技巧和提出明確要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表演法,情景陶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室,ppt授課課件,一束青草,一支笛子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2分鐘)
課件播放輕音樂《梁祝》
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在2500年前,我們的先人,就上演著動人而浪漫的愛情故事。我們在《關雎》中觸摸到了君子思戀窈窕淑女的情懷,在《蒹葭》中我們透過朦朧的蘆葦蕩,看到了小伙子上下追溯,隔河觀看伊人的浪漫。今天我們看一對情侶如何約會,他們又會給我們講述怎樣的故事呢?我們閱讀《靜女》一詩。
二、指導閱讀(11分鐘)
1、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和節奏
2、再讀課文,學生跟讀課文,體會讀音和節奏
3、師生共讀全詩,鞏固字音和節奏的掌握
4、小練習,檢查學生對字音節奏的把握
姝(shū)俟(sì)蜘躕(chíchú)孌(luán)貽(yí)彤(tóng)管煒(wěi)懌(yì)歸(kuì)荑(tí)洵(xún)
5、指導背誦方法:競賽背誦全詩,分節背誦,記住關鍵詞。
三、結合注釋,了解詩的含義(13分鐘)
學生結合注釋了解《詩經》及本詩含義
相互提問,識記關鍵詞的意思
姝俟愛踟躕貽煒說懌女歸
復述詩歌講述的故事
探究詩歌寫作技巧,分析詩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前兩節的結構相似,個別詞句相同,這叫什么寫法?
(重章疊句。)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
詩中男子更愛彤管還是荑草,為什么?
(借彤管和荑草的美表現人的美和對人的喜愛。允許自由回答,能自圓其說就行。好像更喜歡荑草,"洵美且異"也許是因為這是靜女辛苦荑草是靜女跋涉遠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賤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達。并且這初生的潔白荑草恰似他們的愛情,純潔、高尚。)
四、編寫課本劇(5分鐘)
編寫指導:
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大膽想象,分組編寫,注意劇中的人物性格,故事發生的環境,重點臺詞和動作的設計。
學生編寫,(限制時間,不求完美)巡視全班臨場指導,發現優秀編寫小組,以備選擇表演
五、表演課本劇(5分鐘)
根據自己的劇本進行表演,沒有編好的,也可進行即興表演。
表演后進行講評和鼓勵。
六、課堂練習(3分鐘)
課后作業1、2題
七、課堂小結(1分鐘)
我們讀了,背了,編了,演了一首愛情詩歌。讓我們記住了一位靜女,一位小伙,一根彤管,一束荑草¨¨¨愛情是美好的,只有勞動者,才配擁有如此美好的愛情。我們祝福他們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八、板書設計
靜女
九、課后反思
在教學中,比較滿意的地方有三點:
1、反復閱讀,熟讀成誦。在課堂上,引入競賽機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背誦。
2、編寫課本劇,即興表演。學生可能從沒編過劇本。經過鼓勵,學生有了嘗試的沖動。學生的表現欲望得以激發,合作意識得以培養,結果表明,學習可以有多種形式。
3、音樂的運用。在朗誦過程里,有音樂伴奏,學生能很快進入情境,學生既陶醉在古典詩歌里,又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
不滿意的地方:
1、對詩歌寫作技巧賞析不夠,學生也沒有對此產生興趣。
2、表演課本劇,學生不夠大方,臺詞缺少創造性。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的:
1、復習有關《詩經》的文化常識。
2、反復誦讀《靜女》,理解詩歌,體會感情。
3、提升審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教學難點:
誦讀《靜女》,理解詩歌,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
提升審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本劇《靜女》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目標教學、多媒體教學、講授法、討論法、誦讀法、遷移訓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3分鐘)
由本人的專題講座《古典文學與愛情》導入,超鏈接相關課件
二、教學新課(30分鐘)
。ㄒ唬┝私獗疚某鎏,復習有關《詩經》的文化常識(5分鐘)
提問:大家學過哪些出自《詩經》的古詩呢?(《關雎》、《蒹葭》、《采薇》等,課件出示)誰能夠簡介一下《詩經》呢?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編定,現存詩305篇。它最初稱為《詩》、《詩三百》、《三百篇》,到西漢被尊為儒家經典之后,才有《詩經》之稱!对娊洝窂V泛地反映了先秦時期的`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楚辭是詩歌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詩經以“國風”為代表,楚辭以“離騷”為代表。“風騷”并稱,借指詩文,引申為文采、風采等。)
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
。1)“風”有十五國風,大多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作,反映了社會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鹅o女》就選自《詩經邶風》
(2)“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
。3)“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1)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侁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扔
(3)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撓
4、相關文化常識
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
詩、書、禮、易、春秋合稱“五經”
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15分鐘)
1、一讀:教師范讀課文。正音、標注通假,完成課后練習1
字音:
靜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chíchú)。
靜女其孌(luán),貽(yí)我彤(tòng)管。彤管有煒(wěi),說懌(yì)女美。
自牧歸荑(tí),洵(xún)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通假字:
愛(薆ài隱藏)而不見(現xiàn現身)說(悅yuè喜悅)懌女(汝rǔ你)美
自牧歸(饋kuì贈送)荑匪(非fēi不是)女(汝rǔ你)之為美
2、二讀:學生齊讀。研討重點文言詞語,嘗試翻譯,完成課后練習2
文言詞語:
靜:文靜,嫻靜姝、孌:美俟:等待踟躕:由于心急而來回走動
貽:贈送煒:光彩鮮明,有光澤牧:牧場,郊外野地洵:實在
特殊句式:
俟我于城隅(狀語后置句)
課后練習2(以詩譯詩):
。ǜ浇處熥g文,僅供參考)
靜女
張香來
嫻靜女孩真俊俏,獨自等我在城角。
故意躲藏不現身,(急得我。┳ザ鷵迫鶃砘嘏
文靜女孩真秀麗,送我一支彤管笛。
彤管笛啊有光澤,你的美麗讓我喜。
郊外采荑送給我,真是美啊真特別。
不是荑草生得美,美人送我多情誼!
3、三讀:學生有感情齊讀。討論詩歌層次,完成課后練習3
相候——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相見——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相贈——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相悅——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三)再讀課文,加深理解,品評欣賞(15分鐘)
1、四讀課文,研討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怎樣一個姑娘?男主人公又是怎樣一個小伙呢?
女主人公:
美麗文靜“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活潑主動“愛而不見”、“貽我彤管”
男主人公:
憨厚純樸“搔首踟躕”
真摯癡情“說懌女美”
2、五讀課文,研討藝術特色:
。1)賦比興的運用
、佟百x”——鋪陳描寫——記敘了一對青年男女“城隅”幽會的情景。
、凇氨取薄扔鳌浴巴堋、“荑”草之美比“靜女”之美。
、邸芭d”——引出——由喜歡“彤管”、“荑”草引出喜歡靜女。
(2)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僬婷鑼懀骸办o女其姝”、“靜女其孌”
②側面描寫:“說懌女美”、“洵美且異”
、奂毠澝鑼懀骸皭鄱灰姟薄ⅰ吧κ柞剀X”
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刻畫人物形象:女子調皮;男子心急。
(3)一語雙關、一波三折、象征
一語雙關:“說懌女美”
一波三折:“愛而不見”“匪女之為美”
象征:彤管如火,象征愛情真摯熱烈;荑草如雪,象征愛情質樸純潔
。4)四言為主,重章疊句。
3、六讀課文,概括詩歌主旨:
孔子認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朱熹卻說《靜女》是“淫奔期會之詩”。
研討:元芳,你怎么看?
《靜女》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戀人約會的情景,展示了靜女與男子之間的大膽而熱烈,美好而甜蜜,純樸而真摯的愛情,反映出古代人民對真摯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三、遷移訓練,活動拓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5分鐘)
課本劇現場表演,詳情見本人創作的《<靜女>課本劇腳本》(學生第七八讀)
課堂小結:——理性地看待愛情(可借用本人的《古典文學與愛情》課件的相關內容)
五、布置作業(2分鐘)
1、背誦《靜女》,默寫。
2、嘗試轉換敘述角度來敘述該故事,完成課后練習4
板書設計:
相候
相約
靜女相贈
相悅
藝術特色:賦比興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一語雙關一波三折象征
四言為主重章疊句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風娃娃 教學反思03-19
風娃娃 教學反思03-19
16風娃娃教學反思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殤》教學設計12-1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茶經》教學設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