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王》的語文教案
關于《老王》的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點與不幸的命運遭際。
2、理解作者對老王這樣一位底層勞動者的深厚感情。
3、學會比較不同"車夫"身上的特點。
教學設想:
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寫的事情很瑣碎,時間跨度也長,但人物的"忠厚"與"不幸"卻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間,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本文文字沖淡中的深沉、平靜中的深情是破譯這篇課文的突破口。
2、聯系初中時學習的《一個攝影記者和四個文化名人》解讀錢鐘書、楊絳的為人,以此為基礎理解這樣的大專家、高級知識分子何以對一個像老王這樣貧寒的下層人民如此關心?進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個多吃多占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的內涵。
3、聯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課外閱讀《春兒》、《老王》、《親近自己的雙腿》,比較這些車夫各自擁有的特點,擴大閱讀量的同時體會"小人物大社會"的寫作技巧。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點與不幸的命運遭際。
2、理解作者對老王這樣一位底層勞動者的深厚感情。
教學步驟:
一、課堂導入欣賞詩歌《人力車夫》
(一)四季的斑讕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車輪中 演繹你生命的履歷你的背影曳著旭日升起攜著夕陽隱沒每一條蜿蜒的崎嶇都彈奏著你鏗鏘的跫音你的足跡涂滿東西南北盡把生活的濃彩 描繪沒有雄渾的豪言壯語沒有靚麗的西裝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進于時光的隧道為了生存的精彩為了生活的熱愛
(二)舉起,永遠地舉起,他的腿 在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會停留的水 用那沒有痛苦的姿態,痛苦早已經昏睡, 在時間里,仍能屹立的人 他是這古老土地的堅忍的化身。 是誰在和他賽跑? 死亡,死亡,它想擁抱 這生命的馬拉松賽者。對于 天空的風云,地上的不平 早出的方向,夜歸的路徑 他不能預知,也不能設計 他的回答只是顛撲不破的沉默 路人的希望支配著他 他的希望被擲在賂旁 一個失去目的者為他人的目的生活 舉起,永遠地舉起,他的腿 奔跑,一條與生命同始終的漫長道路 寒冷的風,饑餓的雨,死亡的雷電里 舉起,永遠地舉起,他的腿。(有刪節) 這兩首詩歌或懷著激情贊頌或帶著悲憫嘆息,都勾勒了人力車夫辛勞的生活、奔跑的身影,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我們即將學習的楊絳所寫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現人力車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二、閱讀全文,談談對老王這個人物的觀感。
--盡管課文導言中對老王這個人物已經作出了總體性的概括,但由于對這樣社會背景下的這樣的人物的陌生,學生很可能對"忠厚"的評價頗不以為然,所以在自我閱讀的前提下先暢所欲言,這可以作為下一階段人物鑒賞的張本。
三、人物鑒賞。
1、老王的一生無疑是悲劇性的,他的悲劇不僅僅在于病痛中的死去,悲劇的意味充斥在他生活的枝枝蔓蔓里,楊絳是怎樣揭示給我們的?--聽:年齡漸老卻沒有趕得及加入蹬三輪的組織,孤單惶恐;沒有賴以生活的技能或財產;親人稀寡。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感:別人不愿乘他的車,對他的"瞎"沒有同情。遇: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幾間塌敗的小屋里。問:載客三輪取締后,靠一位主顧的照顧勉強維持生活。(回答可以不拘一格,能夠感受其中的悲涼意味就可以了)
2、對老王的一只眼是怎么瞎的,你認為是"因為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而瞎的"還是因為"從小營養不良而瞎的"或者單純是因為得了"惡病"而瞎的?(試圖通過這樣一個原因的揣測深入到對老王性格的探索)--把握老王性格中的最大特點:忠厚老實。⑴ 送冰: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價相等,愿意車費半價,始終沒有看透或者想到要去算計好欺負的主顧。⑵ 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體諒他們的困難。⑶ 為一個愿意坐他車的主顧裝半寸高的邊緣。⑷ 滿懷訣別意味地去送雞蛋和香油,卻不會表達。 通過這些細節的捕捉,我們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因為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而瞎的"。小結:老王是一個忠厚而不幸的底層勞動者。
四、難點探究
1、課文首段說"我常坐老王的三輪",而第六節卻說"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是不是矛盾?--這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開始"這幾個字,楊絳不敢坐是因為當時作為知識分子,"不敢"坐勞動人民拉的車,不敢"騎在人民頭上"。從側面也寫出了老王不怕被牽累、真誠關心錢鐘書夫婦的善良。
2、老王和錢鐘書夫婦之間是一種怎樣的感情?--錢鐘書夫婦對老王的關心贏得了老王的尊重與感激。錢鐘書夫婦對老王:⑴ 別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車,"我"卻常坐。 ⑵ "我"女兒給老王吃魚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癥。 ⑶ 詢問只有一位主顧的老王是否能維持生活。老王對錢鐘書夫婦:⑴ 送冰,自愿車費減半、所送之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⑵ "文革"時送錢先生看病,不肯收錢。 ⑶ 臨終之前送雞蛋和香油。 進一步探討:錢鐘書夫婦何以對老王這樣一個下層的勞動者這樣關心,老王臨終之前的送蛋行為背后是一種怎樣的心情?--⑴ 這里可以聯系學生初中階段學習的課文《一個攝影記者和四個文化名人》,也可結合學生課外對楊絳、錢鐘書的資料收集,了解他們的為人,進而把握:在作者夫婦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有人道主義思想。據達爾文《人類的由來》一書說,凡屬于社會性的動物彼此之間都有一些相愛的感覺。愛與善良是聯系在一起的,愛包含善良的因素。楊絳夫婦非常善良,有善心。⑵ 像老王這樣一個飽受白眼的下層勞動者,能夠得到錢氏夫婦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關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滿了喜悅、甚至是"受寵若驚"般的感恩的。所以,自知自己不久人世,臨終他也要將這份感激表達出來,即使沒有華麗的言詞(其實根本就沒有言詞)即使木訥的他還是領受了楊絳給的錢,但透過那幾個大大的雞蛋和香油,透過僵直的身子、無光的延伸,我們還是能夠觸摸到那份訣別的深情。
3、楊絳先生對老王是照顧有加,并沒有剝削老王的行為,既沒有在物質上虧待老王,也沒有在精神上鄙視過他,何以篇尾說"那是一個多吃多占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從"多吃多占"這個詞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放在老王同一層面上了,與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從這個世界上獲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這是作者從自我反省的層面表達對老王的歉疚,其實也傳遞了對像老王這樣的勞動者的心靈之聲。--和老王最后一晤時,當老王拿了香油和雞蛋來看錢鐘書夫婦時,不肯收錢。他是想表達很想和他們夫婦成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長久的時候。但"我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沒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想到這些感到十分后悔。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種"真正把老王當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當然只是平等的朋友,而不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這可以從作者和老王的對話中看出來。每一句話都是那么簡短,因為兩人畢竟沒有共同語言。)
第 二課時教學要點:課外對比鑒賞閱讀
教學步驟:一、閱讀巴金的《一個車夫》,思考文后問題 : 一 個車夫巴金·
這些時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里。 有一天我們吃過晚飯,雨已經住了,天空漸慚地開朗起來。傍晚的空氣很涼爽。方提議到公園去。 "洋車!洋車!公園后門!"我們站在街口高聲叫道。 一群車夫拖著車子跑過來,把我們包圍著。 我們匆匆跳上兩部洋車,讓車夫拉起走了。 我在車上坐定了,用安閑的眼光看車夫。我不覺吃了一驚。在我的眼前晃動著一個瘦小的背影。我的眼睛沒有錯。拉車的是一個小孩,我估計他的年紀還不到十四。 "小孩兒,你今年多少歲?"我問道。 "十五歲!"他很勇敢、很驕傲地回答,仿佛十五歲就達到成人的年齡了。他拉起車子向前飛跑。他全身都是勁。 "你拉車多久了?"我繼續問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舊驕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錢?" "還了車租剩得下二十吊錢!" 我知道二十吊錢就是四角錢。 "二十吊錢,一個小孩兒,真不易!"拉著方的車子的中年車夫在旁邊發出贊嘆了。 "二十吊錢,你一家人夠用?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方聽見小孩的答話,也感到興趣了,便這樣地問了一句。 這一次小孩卻不作聲了,仿佛沒有聽見方的話似的。他為什么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別的緣故,也許他不愿意別人提這些事情,也許他沒有父親,也許連母親也沒有。 "你父親有嗎?"方并不介意,繼續發問道。 "沒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親呢?" "沒有!"他短短地回答,聲音似乎很堅決,然而跟先前的顯然不同了。聲音里漏出了一點痛苦來。我想他說的不一定是真話。 "我有個妹子,"他好像實在忍不住了,不等我們問他,就自己說出來; "他把我妹子賣掉了。" 我一聽這話馬上就明白這個"他"字指的是什么人。我知道這個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慘。我說:"那么你父親還在──" 小孩不管我的話,只顧自己說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趕走了,妹子賣掉了,他一個人跑了。" 這四句短短的話說出了一個家庭的慘劇。在一個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這也是夠厲害的了。 "有這么狠的父親!"中年車夫慨嘆地說了。"你現在住在哪兒?"他一面拉車,一面和小孩談起話來。他時時安慰小孩說:"你慢慢兒拉,省點兒力氣,先生們不怪你。" "我就住在車廠里面。一天花個一百子兒。剩下的存起來……做衣服。" "一百子兒"是兩角錢,他每天還可以存兩角。 "這小孩兒真不易,還知道存錢做衣服。"中年車夫帶著贊嘆的調子對我們說。以后他又問小孩:"你父親來看過你嗎?" "沒有,他不敢來!"小孩堅決地回答。雖是短短的幾個字,里面含的怨氣卻很重。 我們找不出話來了。對于這樣的問題我還沒有仔細思索過。在我知道了他的慘病的遭遇以后,我究竟應該拿什么話勸他呢? 中年車夫卻跟我們不同。他不加思索,就對小孩發表他的道德的見解: "小孩兒,聽我說。你現在很好了。他究竟是你的天倫。他來看你,你也該拿點錢給他用。" "我不給!我碰著他就要揍死他!"小孩毫不遲疑地答道,語氣非常強硬。我想不到一個小孩的仇恨會是這樣地深!他那聲音,他那態度……他的憤怒仿佛傳染到我的心上來了。我開始恨起他的父親來。 中年車夫碰了一個釘子,也就不再開口了。兩部車子在北長街的馬路上滾著。 我看不見那個小孩的臉,不知道他臉上的表情,但是從他剛才的話里,我知道對于他另外有一個世界存在。沒有家,沒有愛,沒有溫暖,只有一根生活的鞭子在趕他。然而他能夠倔強!他能夠恨!他能夠用自己的兩只手舉起生活的擔子,不害伯,不悲哀。他能夠做別的生在富裕的環境里的小孩所不能夠做的事情,而且有著他們所不敢有的思想。 生活畢竟是一個洪爐。它能夠鍛煉出這樣倔強的孩子來。甚至人世間最慘痛的遭遇也打不倒他。 就在這個時候,車子到了公園的后門。我們下了車,付了車錢。我借著燈光看小孩的臉。
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完全是一張平凡的臉,圓圓的,沒有一點特征。但是當我的眼光無意地觸到他的眼光時,我就大大地吃驚了。這個世界里存在著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不存在的。在那一對眼睛里,我找不到承認任何權威的表示。我從沒有見過這么驕傲、這么倔強、這么堅定的眼光。 我們買了票走進公園,我還回過頭去看小孩,他正拉著一個新的乘客昂起頭跑開了。
1巴金筆下的車夫只是一個15歲的孩子,而且作者和他只是偶爾照一次面。穩中文中小車夫的形象出來了嗎?巴金是抓住他的什么來表現他的性格特點的?與楊絳筆下的老王有什么區別?--小車夫的形象很生動:他小小年紀就遭到如此磨難,但他依然非常堅強。巴金是抓住他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他性格特點的。如他"很勇敢、很驕傲的回答;"他正拉著一個新的乘客昂起頭跑開了。與楊絳筆下的老王有明顯的區別,楊絳對老王的描寫更含蓄,情感也更深沉。
2、巴金說那個小車夫有著"這么驕傲、這么倔強、這么堅定的眼光"。作者筆下賦予了小車夫旺盛的生命力和對明天的信心。從這里你看出巴金這篇散文的主旨了嗎? --巴金這篇散文的主旨是贊頌這個孩子在遭受生活的巨大打擊后依然對生命、對生活充滿希望 。
二、閱讀《親近自己的雙腿》,與課文比較有什么異同點
應朋友之約,去他家議事。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別墅里,乘公交車去,下車之后,若步行,緊走慢走,也要40分鐘。這么長的路,怎么走啊?我順手招了一輛人力三輪車。朋友事先在電話中告知:若坐三輪,只需3元。為保險起見,我上車前還是問了價。"5元,"車夫說。"5元?不是說3元嗎?"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這輛三輪車。車夫見我猶豫,就說:"上車吧,就收你3元。"車夫一面蹬車,一面以柔和的語氣對我說:"我要5元其實沒有多收你的。"我說:"人家已經告訴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為你下公交車下錯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隨后他立即補充道:"當然我還是收你3元,已經說好了價,就不會變。我是說,你以后來這里,就在前一站下車。"他說得這般誠懇,話語里透著關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著經營人力三輪車的人統一的黃馬甲,剪得齊齊整整的頭發已經花白了,至少有50歲的年紀。車前行著,我總覺得有點不大對勁,上好的馬路,車身卻微微顛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輪車那么平穩,而是向前一沖,片刻的停頓之后,再向前一沖。我正覺奇怪,突然發現蹬車的人只有一條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黃黃的褲管,挽一個疙瘩,懸在空中,隨車輪像前"沖"的頻率前后晃蕩著。他的左腿用力的蹬著踏板,為了讓車走得快一些,臀部時時脫離坐墊,身子向左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我猛然間覺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著他的斷腿,瞪著懸在空中前后搖擺的那截黃黃的褲管。我覺得我很不人道,我剛30出頭,有130多斤的體重,體魄強壯……我的喉嚨有些發干,心里被一種奇怪的惆悵甚至悲涼的情緒糾纏著,籠罩著。我想對他說,不要再蹬了,我走著去。我當然會一分不少地給他錢,可我又生怕被他誤解,同時,我也怕自己的做法顯得矯情,玷污了一種圣潔的東西。前面是一帶緩坡,我說:"這里不好騎了,我下車,我們把車推過去。"他急忙制止:"沒關系沒關系,這點坡都騎不上去,我咋個掙生活啊?"言畢,快樂地笑了兩聲,身子便弓了起來,加快了蹬踏的頻率。車子遇到坡度,便倔強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趨勢。它的獨腿頑強地與后退的力量抗爭著,車輪發出"吱吱"的尖角,車身搖搖晃晃,極不情愿地向前扭動。我甚至覺得這車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憐惜他的主人,才這般固執的嗎?車夫黝黑的后頸上高高繃起一股筋來,頭使勁地向前聳,我想他的臉一定是紫紅的,他那被單薄的衣服包裹起來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數。他是在跟自己較勁,與命運抗爭!坡總算爬上去了,車夫重濁地喘著氣。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悵和悲涼竟然了無影蹤了。我在為他高興,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無疑是一個強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為自己"掙"來了坦蕩而快樂的生活。待他喘息稍定,我說:"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說:"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氣蹬過80多里,而且帶的是兩個人!""怎么走那么遠?"我問。"有兩個外國人來成都,想坐人力車沿二環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風景,恰巧坐了我的車。途中,他們想換車,以為我會半路出丑的,沒想到,嘿,我這條獨腿竟然一口氣蹬到底。"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既心酸,又豪邁,是那種近乎悲壯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著他那條斷腿。我很想打聽一下他的那條腿是怎么失去地,可終于沒有問,事實上,這已經無關緊要了。那條獨腿已經支撐起了他的人生和尊嚴,這就足夠了。別墅到了。我下了車,給他5元錢,他堅決不收。"講好的價,怎么能變呢?你這叫我以后咋個在世上混啊?"我沒勉強,收回了他找給的兩元錢。……返回時,我徒步走過了那段40分鐘的路程。我從來沒有與自己的兩條腿這般親近過,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兩條腿這般有力過。
三、課外閱讀葉圣陶《春聯兒》
四、課外延伸(學生可根據興趣自己結成小組選題研究)
1、北京的文壇,是否存在一個"新京派",一直有著爭論。國外學者研究北京一些作家,就把汪曾祺、楊絳、張中行等,列為"京派"。因為這些文人的寫作,與北平時期的文人寫作不同,又有新的特點,所以也有將其視為"新京派"的。這一流派的寫作,注重學識,歷史感強,文章有厚重的東西在。汪曾祺、楊絳、張中行、陳平原等人的作品一直暢銷,看來是"京派"文化的魅力起了作用。試選一兩位作家,對他們的創作風格作一分析。2、在青浦,特別是青浦城鎮里,三輪車也是一種近距離的交通工具。這些身穿黃馬甲的"人力車夫"為什么干起了這樣痛苦的工作,有什么組織,他們收入如何,風雨兼程的每個日子感受如何,現在的"主顧"態度怎樣等等,可作一社會調查,寫作《二十一世紀的人力車夫》
五、相關背景資料附錄
1、人力車在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北方叫洋車,"膠皮",在南方叫黃包車,東洋車。它是一種由東洋(日本)傳進的一個人乘坐、一個人拉著跑的車輛。清光緒二十六年,人力車由日本傳入中國,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車的地方。民初,北京有一些車行制造各式人力車;同時,也興起了許多車廠子,大的有一二百輛車,小的也有一二十輛車。車廠子把車租給人力車夫,每月或每天收取"車份子"。人力車夫除了專作此活的外,還有一些失業或破產的小商人、小職員、工匠等等;極少數公職人員因家庭人口多,負擔重,也有以此為第二職業的。他們白天上班,晚上租輛車拉座,一般是拉那些看夜場戲的,往往夜12點左右才能回家。人力車夫雖不用拜師學藝,但要拉好并不容易。作為車夫必須熟悉交通,會講價錢,會攬生意,身體好,熟練掌握車性子才行。1937年以后,日軍侵占華北,北京又引進了三輪車,人力車夫改為三輪車夫。
【《老王》的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楊絳語文《老王》教案(精選12篇)10-19
《老王》楊絳語文04-13
楊絳《老王》語文教案(精選10篇)03-23
《老王》語文楊絳教案(通用5篇)07-07
有關楊絳《老王》語文06-28
《老王》教師教案示例(通用12篇)03-19
精選《老王》教學設計11篇03-11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