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4-01-23 10:16:25

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1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1篇)

  教學設計及反思 1

  教學目標:

  一、教養方面

  1、運用點、線、色、基本形設計正、反面的物象;

  2、學習對折、剪、畫、粘貼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二、教育方面

  學會關注“美與科學結合的現象”。

  三、發展方面

  再欣賞和“玩”中,感受快速轉動與畫面重疊的現象。

  教學重點:正、反面物象的表達。

  教學難點:背景的留白位置與主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小范例,制作工具。

  作業要求:能用點、線、色繪制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能進行粘合制作小動畫。

  教學過程:

  一、啟動主體

  小組輪流玩“變換畫面小制作——孫悟空”

  想: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

  二、發揮主體

  1、欣賞學生作品,你喜歡那一個制作為什么?

  2、你準備設計一個怎樣有趣的畫面?正面主體物是什么?反面背景是什么?

  3、提供“制作步驟圖”小組討論解決制作方法,師介紹。

  思考:老虎為什么要回家?(激發保護生態環境)

  嘗試選擇什么材料?

  三、發展主體

  找找身邊的材料,那些紙材、用具適合制作“小動畫”

  一、啟動主體:檢查學習工具,預習上節課所學內容。

  二、發揮主體

  1、提問:正反面有什么關系?方面為何要留白?用什么基本形表現物象?用什么點、線、色裝飾花紋?

  2、開始制作:畫(主體、背景)——對折(卡紙直線折法和以剪切改變外形)——粘貼。

  3、提供“學生作業”觀察與分析

  思考:A你喜歡哪一個動畫小制作?為什么?

  B你準備設計一個怎樣有趣的畫面?正面主體物是什么?反面背景是什么?運用什么基本形和造型元素。

  C找找身邊的材料,哪些紙材、用具適合制作“小動畫”?

  三、發展主體

  引導學生結合作業欣賞關注環保主題的構思,如“老虎回家了”、“魚兒回到海里的家”、“小企鵝與北極”。

  教學總結:

  1、交換小制作,互相評價、贈送。

  2、我學會了什么?師總結學習情況。

  教學反思:本節課以科學小常識--視覺暫留現象,引導學生設計變幻的畫面,讓學生在看看畫畫、做做、玩玩的 過程中感受一些科學現象,體驗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的樂趣。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抓住重難點,啟發引導,解決問題。如在解析抽象的視覺暫留現象時,讓學生看燈管親身感受這個現象, 深入淺出,易于理解。但在教學準備和時間分配上掌握不好,學生沒能按時完成作業。以后還要虛心學習 習,逐步提高。

  教學設計及反思 2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重難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3、預習新課。

  板書: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篇優美的散文,文筆揮灑自如。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讀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或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由于本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來很容易。

  最后,再細細品讀課文,對學生的引由淺入深的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帶來負擔和痛苦。做到起于學生實際,通過點撥、引導、啟發,使學生達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中》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的自由。我首先問,作者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這一系列的問題設計,引導讓緊貼學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點撥,學生就過去了,沒有任何跳躍和生澀的感覺,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樣淙淙流淌著。

  教學設計及反思 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大家知道會發生什么嗎?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談)(板題:回聲)

  (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到過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指名讀,學生跟讀。指導讀好“哩”的輕聲讀音。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A、呱:“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請大家在課文中找到有描寫小青蛙叫聲的句子。(“呱呱呱,多好看哪!”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

  B、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指名讀,齊讀。(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學生造句。出示句子: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指名讀,齊讀。)

  (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兩個字左窄右寬,哪個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寫字就要注意觀察字的結構。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自由朗讀課文,啟發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的?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2、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顆石子,( )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 ),又一圈圈地( )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了解了回聲現象。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播放課件)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

  (1)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要(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 )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

  (2)你能用上“因為聲音的波紋……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板書設計:

  返回

  聲波---------石壁

  回聲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二年級的一篇科學童話故事,非常有趣,同時回聲這一現象,學生也有感受。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聲的原理,即青蛙媽媽說的一段話。所以,我把這節課定位于突破難點,理解回聲現象。

  這節課的設計,我定位于學生,以學定教。讓學生通過讀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然后從學生的問題入手,通過讀文、感悟、動畫、游戲、體驗等形式理解課文,突破難點。這個學期,我著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這節課的展示,已經顯示了成效。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有價值的問題率較高。有的學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課文的問題所在,如“回聲是怎樣形成的”是什么意思?“回聲到底是怎么回事”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也說明學生用心去讀文了。

  上課開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導入,這時學生只能籠統地說出是回聲想象。在學完課文后,我又讓學生通過小明媽媽的角色轉換,告訴小明回聲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們口述時,有學生把 “石壁”一詞換成“大山”,說明學生真正地了解了回聲,達到了落實的目的。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一個遺憾,就是當學生把較為重要的兩三個問題提完后,我應該再問一問,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沒有了再進入下一個環節,這樣處理會更好些。另外,在朗讀的環節上,還是要再進行加強。朗讀的時間少了,形式也不夠多樣。

  教學設計及反思 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這些生字組成的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詩歌大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看圖

  圖上畫了些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人們在干什么/這是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圖景。

  二、分析課題

  三、初讀指導

  1、范讀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四、教學生字詞語

  1、練習書空第二題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江:三點水,右邊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葉;口字旁,右邊是十

  田魚西北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二、精讀訓練

  1、第一行:江南可采蓮(引導學生理解詞句義)

  2、第二行:蓮葉何田田(理解蓮葉的樣子)

  3、第三至七行: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通過看電視來看魚兒嬉戲的情景。

  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三、鞏固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小結

  五、作業:

  記住本課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小結:這種讓學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會比老師灌注給他們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學反思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圖。

  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我們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設計及反思 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讀課題:《半截蠟燭》。預習了課文,知道它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2、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2)“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么?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導:“秘密就會暴露”,這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戰局;“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這是一個情報的中轉站,一旦破壞,來送情報的、來取情報的,會犧牲多少法國人啊!要知道,德國鬼子比當年的日本鬼子還要兇殘百倍,他們殺人如麻。總之“萬一”之下,后果不堪設想。同學們,情況——萬分危急。]

  3、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誰?還有哪些同學佩服(伯諾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們覺得這家人怎么樣?

  2、板書: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

  3、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4、小結:聽了同學講的,老師也想講一講我的想法,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那種愛國的精神,那種在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鎮靜確實令人敬佩,同學都講得十分精彩。不過徐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諾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后產生的災難性后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的情緒,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

  二、續編故事:

  1、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2、出現兩一種情況,被中尉發現;沒有。辯論。

  3、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么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么情景?

  4、交流、補充、點撥。

  5、總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三、作業:

  1、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2、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比一比誰問的問題最有價值。

  附:

  1、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全球60%的國家參戰)、傷亡最重(5000萬死亡)、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2、介紹《馬賽曲》

  “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祖國鮮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里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

  《半截蠟燭》教后反思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準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松。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于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準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于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托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后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課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遺憾的是,時間的分配上還是顯得倉促。

  教學設計及反思 6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我”的心理變化。

  3、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背景簡介

  “看到同學們今天個個精神飽滿,老師很高興。于是就很想帶你們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飛機起飛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誒,仔細看,這是哪里啊?這個國家的形狀看上去很特別,象只……。”(靴子)

  “其實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開始了。……這么特別的地方就誕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亞米契斯。亞米契斯迫切想與你們這群可愛的中國孩子分享他和《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其實,我們今天要學的這個故事“爭吵”就是節選自這本書。”

  書課題:爭吵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后鼻音。

  2、質疑:

  (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學習生字、詞語

  “故事大意我們已經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這兩位意大利朋友,我們就要先學習生字詞。”

  “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你的手舉得真高,了不起,老師請你來。”

  “女老師帶得真好,老師還想請位男同學當當男老師。”

  “哪組最自信,愿意開火車來讀讀。”(去拼音)

  全班齊讀兩遍。

  “誰能說出‘嫉妒’的反義詞是什么?”(寬容)“高尚、誠心誠意。”

  出示本課生字。

  “寫這些字時,你認為哪個字需要注意哪里?能給它組詞嗎?”

  師范寫難寫易錯字。

  練一練:

  “將自己認為難寫、容易寫錯的字每個在抄寫本上練一遍。”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了解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么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臟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么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3、各自輕讀,要求根據人物的情緒讀出語氣:

  ⑴ 第一自然段介紹故事的發生,用交代的語氣讀,注意句號后的停頓。最后一句“我火了,罵了他一句。”表現我的情緒,讀時要加重語氣。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話,仍然怒氣未消,要表現出“我”內心的不高興。報復:用敵對的行動回答對方。但又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心里想的;聲調不能高,可以通過加重語氣來表達。

  ⑶ 在第一段中,有兩處寫了克萊諦的話,我們怎么來讀呢?讀人物的話應該注意前面的提示語。大家在下面試著讀讀克萊諦的兩句話,讀出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語氣。

  (學生各自練習。指名讀。齊讀。)

  4、練習分角色朗讀。

  二、閱讀分析第三段

  克萊諦急忙縮回手去,說:“我在外邊等著你!” 我們可能會為他們擔心,是不是會打起來。事實怎樣呢?

  1、先自由讀或默讀第三段,寫“我”和克萊蒂重歸于好。邊讀邊想,再議論:“終于挨到了放學”,“終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換成“等”可以不可以?

  (“終于”是經過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挨”是困難地度過某一段時間。說明“我”心里有事,總想著吵架的事,還擔心克萊蒂找自己算賬,上課的時間難以度過,經過等待之后才下了課放了學。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我”一心想著下課后怎樣應付克萊蒂)

  2、“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從“獨自”這個詞推測,平時放學回家一定不是“獨自”,是怎樣走的呢?

  (可能跟克萊蒂同行)

  3、今天跟克萊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責任在“我”。可是克萊蒂是怎樣表現的呢?當“我”聽見克萊蒂從后面跟上來的時候,先是“手里拿著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舉起尺子”。舉起尺子是為了什么?

  (防御克萊蒂打來。因為父親說過,自己錯了,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萊蒂是怎樣做的呢?再讀以下4個自然段(10~13)。

  議一議,克萊蒂見到了“我”,表現了一種什么風格?

  (克萊蒂表現了一種寬容、友好的風格。也說明他的確是個“好人”)

  課文是通過描寫人物(克萊蒂)的神態、動作、語言和語氣等,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的。)

  “我”對克萊蒂的出人意料的寬容和友愛態度做出什么反映?

  (連連說:“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興興”地分手了。這兩個“再也不了”和“高高興興”反映了“我”被克萊蒂的寬容和友愛及重歸于好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誼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因此,十分激動,高興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讀第三段。

  三、默讀第二段,邊讀邊議,再解答

  這一段主要寫了“我”后悔跟克萊蒂吵架。著重描寫了“我”想向克萊蒂承認錯誤,又覺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靜地反思了一番。過去兩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腦海里再現。正像開頭說的“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1、“覺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萊蒂放學后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為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后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2、“克萊蒂是個好人”,從過去的種種事實證明他好的表現有哪些?

  (“好”的表現有:幫父母親干活,服侍生病的母親,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們全家誠心誠意的歡迎,特別是父親那么喜歡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萊蒂是個“好人”,又很可愛,也“知錯認錯”,心里也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么也說不出來,為什么?

  (沒有勇氣,覺得太丟臉)

  4、倆人吵架快結束的時候,克萊蒂再次提出“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克萊蒂和“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兩個人的說法一樣,意思一樣嗎?再議一議:

  (說法一樣,意思不一樣:克萊蒂說“在外邊等你”,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邊等你”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為對方要報復,要打他。只要防御,決不還手就可以了)。

  5、“從他的眼睛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克萊蒂應該不應該“憤怒”?

  (應該。吵架的事,他有理)

  為什么不是“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來平時他們很要好,加上克萊蒂是個“好人”,很能體諒、寬容別人,所以把憤怒壓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這“悲哀”是流露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情緒。對“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報復,很不理解。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6、自由讀,再指名讀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示后悔和自責的話要讀出應有的語氣來:

  可以知道克萊諦心里怎么想?

  (為爭吵難受,爭吵多么不好,要是沒發生爭吵有多好)

  我們朗讀時“不是憤怒”,輕讀;應強調“而是悲哀”。

  7、下面兩人的對話怎么讀,一個是后悔,一個悲哀。那“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等著你!”語氣要顯得無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邊等你!”感情不同了,語氣也變了。

  8、把父親對“我”說過的話再讀一讀:“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覺得父親的話對嗎?你和小伙伴相處是這樣做的嗎?

  四、學習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親把臉一沉說的話,該怎么讀?

  3、指名讀父親的話。

  4、齊讀父親的話。你覺得父親的話講得對嗎?(突出:“既然……就應該……更不應該)

  5、輕聲齊讀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關父親對我說過一些話的句子好好體會一下。共三處。

  “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

  可我心里卻在想著父親對我說過的話:“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結讀后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么?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后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七、小練筆

  【板書設計】

  爭 吵

  1、誰和誰爭吵

  “我”安利柯 克萊諦

  2、為什么爭吵?(1~4小節)

  3、爭吵過程

  4、爭吵結果──他倆和好

  父親的話

  【反思】

  決定上《爭吵》這一課時,很茫然。這是外國作家的作品,寫的是意大利學生之間的爭吵的故事。一開始很怕咱們中國孩子思想認識上與外國孩子存在差異,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變化過程有點困難。而且,這中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中外文化差異。將教材反復研究,終于定位在“爭吵是發生在兩個小學生之間的故事,跟學生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這一點上。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比較殘酷!

  最大的紕漏在于兩節課時內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課時太“清閑”,而第二課時就相對太“忙碌”了點。

  第一課時的導入部分有點拖沓。介紹意大利和作家那塊更適合用于課外拓展。導入可以采用簡潔、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豐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的同學難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們來看看《爭吵》這個意義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學一塊基本順暢,較好地結合了漢字的音、形、義來教學。學生落實地較扎實。其實,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自學能力,故生字詞教學可才用“隨文教學”的方式。這樣教,學生比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學習生字詞,學習效率更高,可以與朗讀結合。

  第二課時,我想講的太多,以至于學習重點不突出。更要命的一點是,兩節課的一個通病,讓學生讀得不夠多。該課的朗讀十分重要,重點之一就是要讀出兩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這對于理解課文是十分有幫助的。

  這節課有沒有什么好的地方讓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師說:“小泡泡里的問題解決得不錯。”這是一點點安慰,也是本人對未來的憧憬啊。

  教學設計及反思 7

  一、設計理念: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助、共同探討、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教材簡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其中第四、第五自然段寫夾竹桃的韌性和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許多的幻想是文章的重點,而感悟夾竹桃的韌性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品味語言文字,朗讀感悟蘊涵在夾竹桃身上的嘹亮的生命之歌,帶著學生在搖曳的夾竹桃下張開想象的翅膀,流連于幻想的世界。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難點:理解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六、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文,質疑

  出示首尾兩段。自由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學生質疑:

  (1)“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

  (2)夾竹桃有怎樣的韌性?

  (3)為什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

  【直入中心,引導學生探索讀書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書,有情有趣地讀書,品味著語言,享受著讀書的樂趣。】

  (二)自主讀文,晰“路”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2~5自然段,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并試著初步解決剛才提出的疑問。

  2、全班交流:你知道作者寫了夾竹桃的哪些方面嗎?(花的顏色,花的韌性,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的幻想)文章除了寫夾竹桃之外,還寫了什么?(院子里的花)

  【以讀促讀,深化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使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深深注入學生的心田。】

  (三)品讀韌性,悟“情”

  1、個體自主學習: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詞句。再細細地品讀自己畫出的句子,用一兩句話簡要地批注自己獨特的發現和體會。

  2、師生共同探討夾竹桃的韌性,引導學生從三個層面去體會夾竹桃的韌性: 首先,抓住“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幾句話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到夾竹桃不管季節更替,還是氣候變化,它總是始終如一的開。花期之長、生命力之頑強令人贊嘆。

  其次,結合學過的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和《我愛文竹》,引導學生品味夾竹桃的花品個性:生命之花開的不張不揚,弄得洋洋灑灑,弄得鍥而不舍,任憑風吹雨打,悄悄地一聲不響、從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面對紛爭它默默不語,甘于寂寞,樂于奉獻,謙虛樸實,心境坦然。

  接著,研讀第三自然段“院子里的花”。指名分季節朗讀課文,配樂播放一年三季院子里萬紫千紅的圖片資料,引發學生對其它花的贊美之情。接著反問:作者為什么單單鐘情于那一聲不響、悄然綻放的夾竹桃呢?文章明明寫的是夾竹桃,為什么還要寫院子里的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夾竹桃目睹了百花的繁華盛世,又親見了百花的無奈凋零,它的始終如一,它的堅強,它的持之以恒,它的自強不息,它的默默奉獻,讓我們陷入了無限的遐想。此時此刻,你聯想到了哪些具有夾竹桃一樣品性的人或物呢?學生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開始了與他人心靈的交流。有的同學想到了頑強的仙人掌,有的同學聯到了“歲寒三友”松竹梅,有的想到了立志學畫的徐悲鴻,還有的想到了每日迎著朝陽美化世界的清潔工……

  最后,引導學生個性化朗讀第四自然段。

  【在教師巧妙地引導下,學生經歷了自讀品悟的情感體驗學習了課文語言,體悟了文章情感,領會了作者的寫法,享受著語文學習的快樂。】

  (四)賞讀幻想,入“境”

  1、過渡:月光下的夾竹桃更是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去領略她月下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2、師生圍繞夾竹桃引起“我”的幻想圖:“地圖、荇藻、墨竹”三幅畫面入情入境的朗讀、品析。

  (1)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夜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這一幅幅畫面給你什么感覺?(富有童趣而又如詩如畫)你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神奇的境界嗎?

  根據學生的'朗讀,教師及時評價:聽了你的讀,我感覺到了夾竹桃與眾不同的神韻;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的童心和寧靜的心境;我也變成了一幅墨竹,和小鳥傾訴著自己的情懷呢;我已經徜徉在藍色的大海,與小魚兒嬉戲玩耍呢!……

  3、如此令人神往的境界是誰帶給我們的呢?朗讀感悟“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

  (1)指名朗讀,教師在評讀中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聽了你的讀,我覺得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位渾身散發著香氣的少女;你看不清它,覺得這一切充滿了神秘感,就像從你身邊飄然而過的姑娘,你見到的是一個俏麗的背影;我感到那花香好像蕩漾起來似的;我覺得那花香像潮水一樣涌過來;我覺得那花香就像紛紛揚揚的雪花一樣飄落下來……

  (2)全班齊讀:

  同學們,這樣的夜晚,這樣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你是否早已醉倒在這花香中了,請你們帶著這種沉醉,把心中的感覺美美地讀出來!

  4、引導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寫話

  (播放動畫畫面:月光下的搖曳的夾竹桃,師深情地配樂朗誦)

  此時此刻,我們也來到了夾竹桃邊,如水的月色疏密有致地透過茂密的枝葉,把夢幻般的陰影灑到柔軟的地面上,微風輕拂,使得這帶上神秘色彩的影子微微晃動。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樹影,濃烈的花香,陣陣地清風,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特美妙的世界。同學們,拿出你的神筆,插上想象的翅膀,和作者一起飛翔吧。請以《我幻想……》為題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

  【語文學習有價值的不只是理性的認識,更多的應是感性的體悟,情感是內核,情感是血肉,情感是語文教學生生不息的脈搏。學生借助課文的描述,教師憑借課文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到夢幻的世界。】

  八、教學反思: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學生個性化閱讀中應善于運用相似的理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體驗,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把課文的文字符號化為言語信息,化為符號所代表的具體事物,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作者的生活經歷。要善于提醒、幫助學生開發學習資源,并借此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師要用感悟式、點評式的話語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的內容,或要求學生揣摩遣詞造句的妙處,或提醒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體會和理解,或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中更要發揮語文學科的文本優勢,憑借課文優美的文字,發揮語文教師語言的優勢;憑借教師語言的魅力,發揮語文誦讀的優勢;憑借學生體悟性的朗讀,從而形成多角度、多層面的意境和氛圍。這雖非直觀,但學生往往能夠由此生成和引發更多的想象和感悟,這是語文教學苦心追求的境界。

  教學設計及反思 8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圓頂形、球形等弧形結構與拱形有緊密聯系,生物體構造中存在著拱形結構。

  過程與方法:能識別生活中的拱形、圓頂形和球形等弧形結構的物體,并通過聯想、推理與實驗對弧形結構的物體作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生物體構造與其生活的聯系和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圓頂形、球形等弧形結構與拱形有緊密聯系。

  難點:能識別生活中的拱形、圓頂形和球形等弧形結構的物體

  三、教學準備:

  完整的和剖成對半的乒乓球若干個;完整的和剪開的塑料瓶若干個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拱性的力量,并揭開了拱形承載重物的秘密,誰來說一下這個秘密是什么呢?你們知道哪些拱形的建筑物?引出圓頂形、弧形的概念。

  (二)研究圓頂形、球形承受壓力的特點

  1. 觀察圓頂形物品(圖片)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2. 提問:這些物體為什么做成圓頂形,它們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

  3. 觀察實驗分析:

  ( 1 )觀察剖成兩半的乒乓球,看球殼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軟硬。

  ( 2 )估計一下,把半個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壓它,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實驗)

  ( 3 )你們認為圓頂形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它與拱形有聯系嗎?試著解釋一下圓頂形承受壓力的特點。學生各抒己見后演示課件說明圓頂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結合。

  ( 4 )提問:拱形的拱腳是要用力抵住的,圓頂形為什么不需要?

  4. 出示整個乒乓球:兩個半球形可以組合成一個球形,球形與拱形會有什么聯系?

  ( 1 )演示課件說明。

  ( 2 )說明: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個拱形的`組合,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球形的任何一個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勻地分散開來。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5. 我們還能列舉出哪些類似拱形受力特點的形狀?

  教師出示圖片介紹中國國家大劇院,悉尼歌劇院。

  (三)塑料瓶形狀的分析

  1. 談話。

  看來我們周圍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強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塑料瓶,它的形狀設計包含了哪些科學道理?

  2. 指導研究。

  ( 1 )觀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狀,表面還有哪些形狀?

  ( 2 )觀察剪開的塑料瓶,各部分的薄厚相同嗎?

  ( 3)推理:(以底部為例)塑料飲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圓頂形,為什么?

  3 .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狀。

  (四)生物體中的拱形

  1 .我們研究了人工設計的物體。我們自己身體中存在著拱形結構嗎?有什么意義?

  2 .觀察烏龜、貝殼、蛋殼,這些形狀對它們自身有什么意義?

  3. 還有哪些生物體中存在著拱形結構?

  (五)小結:

  研究了拱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六)板書:

  人工設計的物體 生物體

  ↖ ↗

  找拱形

  ↙ ↘

  圓弧形 圓頂形 球形

  (拱形的組合)

  (七)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即讓學生以拱形為基礎認識圓頂形、球形的受力特點。本只能通過出示圖片,實例,通過講解讓學生在腦中構想(其實不知道學生是否能真正去消化這樣的理解。)對于圓頂形、球形的教授,我都以它們與拱形的關系為先,幫助學生理清,然后進一步探究它們的受力,至于球形的講解,基于對圓頂形受力特點的理解上,結合教科書的講解,簡單地跟學生進行了梳理。如果利用多媒體制作一個flash,利用多媒體動畫讓學生觀察到圓頂形是以拱形的拱頂和拱腳連線的中點為軸旋轉一周而得、球形是以拱足的連線為軸旋轉一周而得效果會更好。

  總的說來,本課學生學習后不能真正的理解透,這是我本身的基本功不扎實,如果我能利用多媒體制作flash的話,效果會更好,在以后工作中除了加強動手實驗能力,還要在制作課件上多下功夫。

  教學設計及反思 9

  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學生能自主探究出斜坡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愿意合作、能意識到證據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知識目標:知道斜面有省力作用以及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應用。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斜面角度大小與省力的關系。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平板測力計、實驗盒蓋一塊(10cm 20cm 25cm) 滾動球一個、 鉛筆一支、 紙兩張;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出示課件:工人叔叔要把一個很重的油桶搬上大卡車,可油桶太重了,怎么也抬不動。

  提出問題:你們能幫他想想辦法嗎?

  生:用吊車吊到車上;找一根長木棍,用杠桿的辦法…… 找一塊木板斜搭在車上,再把油桶滾上去。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了這么多的辦法,那么你們更喜歡哪種方法呢?

  生:第三個,比較方便省力;

  師:是啊,第三個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個辦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那么這塊斜板我們稱為斜面。什么是斜面呢?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并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斜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斜坡的科學。(板書課題:斜坡的科學)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個物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體驗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有什么不同。

  3、從以下三個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圖,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時所走的`距離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時是否有其他物體幫助托住了該物體?因此我們認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師:怎樣知道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通過實驗

  師:更準確說是對比實驗。現在我們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平板測力計、實驗盒蓋一塊( 20cm 25cm10cm)、滾動球一個、尺子一把。 大家實驗前要認真討論,小組內要明確分工,作好記錄。

  4、設計實驗方案,分小組開展實驗。

  生匯報實驗方案

  ①將實驗盒蓋(光滑面朝上)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實驗桌的欄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②將滾動鐵用測力計把它垂直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滾動鐵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不同的距離,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④及時記錄好有關數據。

  師再強調要注意的問題。(參考P15)

  5、分小組實驗,分析整理。(分析以上實驗數據,有什么發現?)

  6、匯報交流實驗結論。

  斜面能省力

  斜面越長越省力

  斜面不省距離

  二、聯系生活,延伸問題

  1、師:看來科學實驗不僅能驗證我們的假設,而且可能使我們獲得新

  的認識。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使用過或見過斜面嗎?(學生舉例并說明,質疑。)

  2、老師這兒也收集了一些照片請同學們看看,想想其中的奧妙,說說哪個地方應用了斜面?(出示生活中人們應用斜面的照片,讓學生說說其中的斜面原理。如果學生在解釋螺絲釘時有困難,可以用卷紙的方式進行演示。)

  3、師:看來生活中斜面還真不少,其實咱們今天研究的只是關于斜面一小部分知識,關于斜面還有更多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呢。今天下課回去后,就請大家加倍用心地去尋找、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斜面,好嗎?

  三、總結: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覺得這節課自己表現怎樣?哪個小組表現最好?

  3、你還想探究什么問題?

  4、斜坡的科學

  活動一:研究斜面的作用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離

  斜面越長越省力

  課后反思:

  本課以“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為宗旨,力求在課堂中充分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自行探求知識的能力等科學素養。

  本課教學分為三部分:首先,從問題入手設置情境,教學一開始就出示“工人叔叔搬運油桶”的畫面,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幫

  工人叔叔想想辦法,很自然的引出斜面的話題,拉近學生與研究主題的距離,使他們更主動、更直接地投入到斜面的研究活動之中。接著,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研究斜面的作用。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推理出斜面能省力,但是推理和假設并不一定是真理,必須用實驗證明、用實事說話,才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表格統計每組實驗的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學生得出“斜面能省力;斜面不省距離;斜面越長越省力”的結論。最后再學習應用,遷移拓展,探討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課上孩子們都能積極投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設計及反思 10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擱板、勉強、蜷縮”等詞語;正確書寫“魁梧”等生字詞。

  2、梳理小說中的人物,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抓住題目中的“窮”字,從文中找出表現“窮”的相關句子進行品讀,感知桑娜和西蒙兩家窮苦的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解題。(窮人就是生活窮苦的人。)

  2.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在以前曾經學過他寫的《七顆鉆石》一課。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是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的一篇短篇小說。(課件出示圖片,介紹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邊讀邊思考: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必然要有人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物?圍繞這些人物發生了什么事情?

  A、檢查字詞過關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

  詞語過關:“讀記寫”

  舒適 擱板 勉強 填飽 抱怨 傾聽 掀起 裹住

  蜷縮 魁梧 黧黑 撕破 倒霉 嚴肅 憂慮 濕淋淋

  寒風呼嘯 洶涌澎湃 心驚肉跳 自言自語 自作自受

  根據詞意,選詞填空:

  (1)形容健康強壯的身體。( 魁梧 )

  (2)形容恐懼不安。( 心驚肉跳 )

  (3)形容水勢浩大,不可阻擋,也用來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動。(洶涌澎湃 )

  (4)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 自作自受 )

  (5)形容臉色黑中帶黃。( 黧黑 )

  B、本文寫了幾個窮人?寫了窮人的什么事?

  (板書:桑娜 五個孩子 漁夫 西蒙 兩個孩子)

  師: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誰?

  生答,師板書:桑娜 漁夫

  C、理清人物關系,概括主要內容:這些人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指名二三個學生答)

  師小結:你們看,如果我們把幾個人物先找到,想一想這幾個人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就可以嘗試著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清文章的脈絡: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一(1、2):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二(3---1):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

  三(12----27):講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來撫養。

  師板書寫作順序: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品讀課文,學文悟“窮”

  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窮人》(生接)。不過老師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題目之外,文中沒有一個“窮”字,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窮人”的“窮”給寫出來的呢?你又是從哪里感受到他們的“窮”呢?請細讀全文,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課件出示問題)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句子。

  2、指名匯報,師生共同歸納(課件出示歸納要點),完成填空練習:

  課件出示:

  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師:桑娜一家吃的食物差,穿的衣服破,桑娜和丈夫拼命地干活才得以勉強填飽肚子。)

  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

  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

  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3、播放哀怨的音樂,渲染氣氛,學生讀這些語句,感受文中人物生活的貧窮。

  4、師小結:他們屋內的裝飾,他們的吃穿,他們沒日沒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窮人生活的艱難和困苦。這也正是文學巨匠寫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見一個“窮”字,可是“窮”又無處不在。其實課文只寫了他們的“窮”嗎?還寫了什么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9 窮人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泰斗)

  等待丈夫

  桑娜 抱回孩子 漁夫

  催促桑娜

  生活:艱難困苦

  教學反思

  《窮人》一課是魯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3篇課文,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講的是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和她的丈夫主動收留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贊美了桑娜和丈夫的那種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上課伊始,我由題目入手。那么窮人的“窮”體現在哪里呢?學生交流的時候,不僅交流到了桑娜一家的窮,也交流到了西蒙家的貧苦,我趁機拋出問題:我們來看題目窮人,這里的窮人指誰呢?由此讓學生知道,這里的窮人,指的是在沙皇統治下的所有窮苦的人,不單單指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

  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找出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桑娜和漁夫,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桑娜和漁夫的語句,仔細品味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邊讀邊做批注。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匯報。這樣學生從桑拿的心理描寫以及漁夫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中體會到了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在學生匯報到第一段環境描寫時,我順勢告訴學生環境描寫的作用,在這里就是側面烘托人物的品質。然后體會作者為什么以“窮人”為題,然后引發討論:窮人是不是真的窮?從而深化文章主題,讀出文字背后的意義。

  這節課學生交流匯報得很認真,學生學得熱情高漲。但是總感覺這節課學生讀的不充分,學生交流到那些重點的段落時,也沒能夠及時地讓學生仔細品味,用心朗讀。另外就是感覺課講的不夠精細,待咀嚼的地方還有很多。

  教學設計及反思 11

  一、教學目標

  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按照要求自學生字、詞。

  1.引導學生回憶復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驟。

  2.引導學生回憶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即一讀:讀課文;二畫:畫出文中生字、詞;三查:查字典認識生字、新詞;四找:從字典中找出重點生字的字義。

  3.讓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學生字、詞,填表,舉例:

  (二)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自學,糾正讀音。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

  3.區別形近、同音字,作鞏固練習。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疾”字為例。“疾”在課文中組成的新詞是“疾飛”。教師引導學生從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種解釋:

  (1)病,身體不舒適;

  (2)恨;

  (3)快,迅速;

  (4)疼痛。本著根據詞義選取字義的方法,“疾”字在“疾飛”一詞中應選取“快,迅速”的字義。“疾飛”的意思是很快地飛。聯系課文內容,“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學生便可悟出“疾飛”一詞是指翠鳥飛得很快。

  3.出示詞語,讓學生作鞏固練習。

  銳利——“銳”是尖刻的意思。銳利即尖銳、鋒利。課文中指翠鳥的感覺非常靈敏。

  鮮艷——又鮮明又美麗。課文中指翠鳥的羽毛色彩非常美麗、好看。

  清脆——“脆”指聲音響亮、清爽。課文中指翠鳥的鳴叫聲清亮好聽。

  (四)介紹翠鳥。

  1.翠鳥:又稱叼魚郎,也叫魚狗,羽毛青綠色,尾巴短,捕食小魚。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圖片或標本讓學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熟悉生字、詞。

  (六)作業:朗讀課文,寫生字、詞。

  四、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形象生動的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的小鳥——翠鳥。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本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在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同時,表達人們對它的喜愛。

  本文語言淺顯生動,在教學中,我這樣展開。首先,在學生初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鳥的特點、怎樣把它表達清楚的。

  一、翠鳥外形上的特點。外形上的特點主要包括: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體態小巧玲瓏;眼睛靈活、嘴巴長尖,“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些描寫都是靜態描寫。

  二、翠鳥動作上的特點。動作上的特點包括:鳴聲清脆;飛的速度極快。“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翠鳥還很機靈。“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注意,作者之所以將翠鳥的特點寫得如此細致,是與他日常的認真觀察分不開的,進而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作者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翠鳥,也反映了他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因為如果沒有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作者是不會那樣認真觀察,生動的描寫的。培養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春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6-25

老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6-26

《亡羊補牢》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6-05

《理想》教學反思及教學設計06-07

生命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5-06

《窗》教學設計及反思06-04

春日教學設計與反思06-25

《夾竹桃》教學設計與反思06-25

《雨中》教學設計與反思  06-25

燕子教學設計及反思06-26

用戶協議